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心房、心室肥大 心房、心室肥大系由心房、心室负荷过重所引起,其心电改变与下列因素相关:1.心肌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由心肌除极所产生的电压增高。2.心室壁增厚,心室腔扩大,由心肌细胞变性所致传导功能低下,使心肌激动的总时程延长。3.心室壁肥厚、劳损以及相对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复极顺序发生改变。心电改变相关因素> 正常情况下右心房先除极,左心房后除极。当右心房肥大时,除极时间延长,往往与左房后 除极的时间重叠,故两者合起来的总时间并未 延长,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波振幅增高。右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以Ⅱ 、Ⅲ 、 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V1导联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 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 右房肥大因临床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故 常称为“肺型P波 ”。右房肥大亦见于某些先 天性心脏病患者。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P波振幅大于0.25mv,“肺性P波”,以II、 III和aVF最明显右房肥大 由于左房最后除极,当左房肥大时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时间延长。左房肥大 Ⅰ 、 Ⅱ 、aVR、aVL导联P波增宽, P波时限≥ 0.12s;常呈双峰,双峰间距≥0.04s,以 Ⅰ 、 Ⅱ 、aVL导联明显。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患者,故又称为“二尖瓣型P波”。 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将 V1负向P波时间乘以负向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 电势(Ptf)。左房肥大时, V1导联Ptf≤-0.04mm · s。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P波增宽≥ 0.12s;双峰间距≥ 0.04s Ptf V1 ≤ -0.04mm ·s;二尖瓣型P波1.P波增宽≥0.12s,其振幅≥0.25mV。2.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双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 左心室位于心脏左后方,且正常成人左右心室壁厚度之比3:1~4:1,故正常心室综合向量主要以左心 室占优势。左心室肥大将进一步强化“左心室占优 势”的图形特点,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QRS波群电 压增高、时间延长,并可因心肌供血不足等因素出 现ST-T改变左室肥大1.左室电压增高:RV5>2.5mv,或RV5+SV1>4.0mV(男),>3.5mV(女),RⅠ>1.5mV,或 RⅠ+SⅢ>2.5mV,RaVL>1.2mV, RaVF>2.0mV。2.可出现额面心电轴左偏。3.QRS波时间延长0.10s~ 0.11s ,但不超过 0.12s。4.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可伴ST段压低和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以S波为主导联T波直立增高。左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电轴左偏,QRS波延长,ST-T改变 左室高电压 正常右心室壁厚度仅为左心室壁的1/3。只有当右心室肥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影响或改变正常以 “左心室占优势”的心室除极特征, 心电图上表 现出特异的QRS波群及ST-T的变化。右室肥大1. V1导联R/S>1,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2. RV1+SV5 >1.05mV (显著肥大者>1.2mV)。3. RaVR>0.5mV,R/Q ≥ 1或R/S ≥ 14. 电轴右偏≥90 ° (显著肥大者可>110 ° )。5. ST-T改变:右胸导联(V1、V2 )导联可见ST段压低, T波双向、倒置。右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右室高电压 电轴右偏 ST-T改变 大致正常心电图,是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互相抵消所致。 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图形被掩盖。 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既表现右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又存在左室肥大的某些征象。双侧心室肥大 心电变化可以作为诊断房室肥大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心电图存在一定局限性,做出房室肥大诊断 时,需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其他的检查结果, 综合 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房室肥大的诊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