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器械检查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异常心电图(一)课件(共34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篇 器械检查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异常心电图(一)课件(共34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房室传导阻滞
Wilhelm His, Jr.
(1863-1934)
希氏; 瑞典
Suano Tawara
(1873-1952)
田源 淳 ;日本
田源结:房室结
房室交界区的解剖
房室交界区的解剖
房室交界区的解剖
束区
致密结区
房结移行区 表浅区
后区(右侧后延伸)
深区(左侧后延伸)
房室交界区解剖
AVN
TT
CSo
HIS
1. 缺血
2. 炎症
3. 机械损伤
4. 衰老 纤维化
5. 心肌病
6. 孤立性传导系统疾病
LPF
RBB
AVN
LAF
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窦房结的冲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 经房室交界
区传入心室,引起心室激动。房室传导情况主要表 现在P波与QRS波的关系上。
9
心电图特征
P-R间期延长为主要表现:成人P-R≥0.21 sec
或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比较,出现与心率相当的P-R间期延 长超过0.04sec。(P-R间期随年龄心率而存在明显变化)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first degree A-V block
10
心电图特征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增宽畸 形。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first degree A-V block
11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second degree A-V block
>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I型和II型两种类型, I型较II
型常见。
>I型多为功能性或损害局限房室结或房室束的近端,预
后较好;
>II型多属器质性损害,病变大多位于房室束远端或束
支部分,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
12
心电图特征
I型: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
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 其后 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 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second degree A-V block
13
心电图特征
II型: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
(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second degree A-V block
14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 block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来自房室
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房室交界区组织而抵达心室 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节律点就会发放冲动,激动心室, 出现逸搏心律。
>心房颤动时,如果心室律慢而绝对规律,也应诊断为心房
颤动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5
1. 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
2. 房率常高于室率。
3.QRS波形态和频率依赖于因阻滞而出现的室性逸搏心律。若逸
搏点位置较高, QRS波频率可达50次/分左右,其形态可为室 上型;若逸搏点位置较低, QRS波宽大畸形,其频率亦慢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 block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交界性逸搏
交界性逸搏
心电图特征
16
思考题
如何解读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解剖学
心电学
功能学
房室传导延迟
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褚 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束支传导阻滞
全球第一个生理实验室; 眼睛,暗适应;
脑神经;
普氏纤维网
Johannes Evangelista Purkinje (1787-1869)
波西米亚,捷克
His-Purkinje system
LAF
LSF
LAF
LPF
Aortic
Valve
Mitral
Valve
LSF
Papillar
Apex
Muscle
LV
y


Conduction system
Different Bundles Separated by Collagen
1. 缺血
2. 炎症
3. 机械损伤
4. 衰老 纤维化
5. 心肌病
6. 孤立性传导系统疾病
LPF
RBB
AVN
LAF
激动经房室结下传,沿房室束进入心室后,在室间隔上部分为
右束支和左束支,分别支配右室和左室。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以及中隔支。
束支传导阻滞与分束支传导阻滞
bundle branch block (BBB) and fasciular block
左前分支
左束支
左后分支
窦房结
房室结 右束支
27
右束支细而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其不 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
+110
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左束支传导正常
左心室除极化正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室除极化障碍
-30 °
0 °
28

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心电图特征
1. QRS波群时限增宽;
2. QRS波的前半部接近正常, 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Ⅰ、 Ⅱ 、aVL、
aVF、V4、V5、V6等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
≥0.04sec;
3. V1导联的综合波呈RSR'型的m形波, 其VAT时限≥0.06sec;aVR导
联则常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4.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5. 单纯右束支阻滞时, QRS电轴在+110 °至-30 °范围内。
29
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aVF
aVL
aVR



V3
V5
V6
V4
V2
V1
30
右束支传导正常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
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左束支传导阻 滞,左心室除 极化障碍
-30 °
0 °
31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心电图特征
1. QRS时限增宽;
2. Ⅰ 、V5、V6导联Q波减少或消失,S波常消失, V5、V6导联的VAT时
限≥0.06;V1 ≥0.06sec;V1、V2导联常呈QS形, 或有一极小R波, 主波(R或S波)增宽, 其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后支较前支为迟
缓;
3. 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4. 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2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V4
V5
V6
V3
V2
V1
33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两者QRS
波的形态相似,但前者QRS波时限≥0.12sec,后者<0.12sec。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QRS<0.12sec
QRS≥0.12sec
CLBBB
ILBBB
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