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常见症状 黄疸课件(共37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篇 常见症状 黄疸课件(共37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一章 常见症状
第十三节 黄疸
掌握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
熟悉黄疸的伴随症状。
了解黄疸的发生机制。
第十三节 黄疸
一、概念
黄疸( 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超过34.2 umol/L时引起皮肤、黏膜、巩膜及体液黄染的现象。
血清中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
第十三节 黄疸
二、分类
按病因学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前三类最为多见,第四类罕见。
按胆红素性质分为以非结合胆红素(UCB)增高为主的黄疸、以结合胆红素(CB)增高为主的黄疸。
第十三节 黄疸
三、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人和离开血液循环保持动态平衡,故血中胆红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1.胆红素的来源 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占总胆红素来源的80%~85%。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分解,产生游离胆红素或称非结合胆红素;
第十三节 黄疸
三、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2.胆红素的运输与摄取 非结合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而输送,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故尿液中不出现非结合胆红素。
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的非结合胆红素经血液循环运输至肝脏时,与白蛋白分离后被肝细胞摄取,在肝细胞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
第十三节 黄疸
三、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3.胆红素的排泄 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作用,形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称粪胆素;小部分被肠道重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脏内,其中的大部分再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小部分的尿胆原经体循环由肾脏排出体外。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UCB
CB
脂溶性
肾无法排出
水溶性
肾可排出
胆红素肠肝循环(重点)
小部分胆红素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肠肝循环。
总胆红素(TB)=
非结合胆红素(UCB)
结合胆红素(CB)
特点
游离性
脂溶性
不溶于水
不能直接溶解于血液而运输
不能经肾脏排出
特点
水溶性;
分子量小;
能经肾脏排出;
尿双胆 = 尿胆原 + 尿胆红素
尿三胆 = 尿胆原 + 尿胆红素 + 尿胆素
+
第十三节 黄疸
四、病因及发生机制
(一)溶血性黄疸
1.病因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型输血后的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新生儿溶血及蚕豆病、伯氨喹、蛇毒、毒蕈等引起的溶血。
2.发生机制 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后,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外,由于溶血引起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降低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
血( ) 胆红素明显增高
皮肤
粘膜
黄疸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
UCB
CB
增多
不变
第十三节 黄疸
四、病因及发生机制
(二)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2.发生机制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导致血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可将部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部分结合胆红素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另一部分则由于肿胀的肝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胆管和胆小管,或因胆栓的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进入血液循环中,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增加而出现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
( )胆红素增高
( )胆红素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
UCB
CB
增多
增多
减少
第十三节 黄疸
四、病因及发生机制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1.病因 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性或肝外性:
①肝内性胆汁淤积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②肝外性胆汁淤积多由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所引起。
2.发生机制 由于胆道阻塞,使阻塞上方的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使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
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尿胆红素强阳性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
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尿胆红素强阳性
第十三节 黄疸
四、病因及发生机制
(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病因 本组疾病临床上少见,多为家族遗传性:如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 Najjar综合征Dubin- Johnson综合征、 Rotor综合征。
2.发生机制 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障碍或肝细胞内酶缺陷所致的黄疸。
第十三节 黄疸
五、临床表现
1.溶血性黄疸 一般黄疸较轻,皮肤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溶血发生的急缓不同而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及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或浓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衰竭;
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症状轻微,多为轻度或间接性黄疸,可有贫血、脾肿大等。
2.肝细胞性黄疸 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金黄色,伴有轻度皮肤瘙痒,肝细胞损害的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如疲乏、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3.胆汁淤积性黄疸 黄疸多较重,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呈黄绿色;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因脂溶性维生素K缺乏,常有出血倾向。
第十三节 黄疸
五、临床表现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 Crigler-najjar 综合征: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UCB不能形成CB而致血液中UCB升高而出现黄疸。本病由于血中UCB甚高,故可产生核黄疸( nuclear jaundice),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2) Dubin- Johnson综合征:由于肝细胞对CB及某些阴离子(如吲哚菁绿、X线造影剂)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致血液中UCB升高而出现黄疸。
(3) Gilbert综合征:由于肝细胞摄取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使血液中UCB升高而出现黄疸。一般黄疸较轻,呈波动性,肝功能检査正常。
(4) Rotor综合征:由于肝细胞对摄取UCB和排泄CB存在先天性障碍,致血液中UCB升高而出现黄疸。
比较项目 正常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总胆红素 1.7-17.1μmol/L >34.2 μmol/L >34.2 μmol/L >34.2 μmol/L
胆 红 素 均正常 UCB高 CB、UCB高 CB高
皮肤颜色 红润光泽 浅柠檬色 金黄色 暗黄、黄绿
瘙痒程度 无 无 轻度 显著
尿液颜色 微黄 似酱油色 深黄 浓茶色
尿 胆 原 -(+) ++ + 缺如
尿胆红素 无 无 + ++
粪便颜色 黄褐色 加深 变浅或正常 变浅、白陶土样
小 结
第十三节 黄疸
六、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 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疟疾、急性溶血、大叶性肺炎等。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 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
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夏科( Charcot)三联征,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者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3.黄疸伴肝肿大
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者,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
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者见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
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第十三节 黄疸
六、伴随症状
4.黄疸伴胆囊肿大 提示胆总管梗阻,见于胰头癌、壸腹癌、胆总管癌等。
5.黄疸伴脾肿大 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疟疾、门脉性或胆汁性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及淋巴瘤等。
6.黄疸伴有腹水 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
CASE 1
患者,王×,男,36岁,因“牙痛服用止痛药后反复呕血、黑便3天”之主诉入院。
1周前因牙痛难忍,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甲灭酸”口服,2片/次,tid,连续服用4天,3天前感上腹部闷痛不适、反酸,呕吐大量咖啡色胃内容物,约800ml,感全身乏困、头晕,休息后减轻,此后反复呕吐暗褐色胃内容物5次,量不详,头晕、乏力、气短加重入院。
查体:P110次/分,R25次/分,Bp80/45mmHg,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四肢湿冷。
急查血常规示RBC2.5×1012/L,Hb54g/L,HCT0.25,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性大,2. 失血性休克,3. 失血性贫血(重度)
急救措施:告病危,休克位,吸氧、心电血压监测、建立通畅静脉通路,扩容,急配急输同型浓缩红细胞4U。在输血约30ml后患者突诉腰痛、视物模糊,大汗淋漓,随即意识不清,小便失禁,尿液似酱油色,且皮肤巩膜发黄,呈浅柠檬色。
CASE 1
患者,王×,男,36岁,因“牙痛服用止痛药后反复呕血、黑便3天”之主诉入院。
1周前因牙痛难忍,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甲灭酸”口服,2片/次,tid,连续服用4天,3天前感上腹部闷痛不适、反酸,呕吐大量咖啡色胃内容物,约800ml,感全身乏困、头晕,休息后减轻,此后反复呕吐暗褐色胃内容物5次,量不详,头晕、乏力、气短加重入院。
查体:P110次/分,R25次/分,Bp80/45mmHg,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四肢湿冷。
急查血常规示RBC2.5×1012/L,Hb54g/L,HCT0.25,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性大,2. 失血性休克,3. 失血性贫血(重度)
急救措施:告病危,休克位,吸氧、心电血压监测、建立通畅静脉通路,扩容,急配急输同型浓缩红细胞4U。在输血约30ml后患者突诉腰痛、视物模糊,大汗淋漓,随即意识不清,小便失禁,尿液似酱油色,且皮肤巩膜发黄,呈浅柠檬色。考虑急性溶血反应。立即撤换输血,给予地塞米松10mg,iv,肾上腺素1mg,iv,碱化尿液等综合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急查肝功提示总胆红素230umol/L,间接胆红素178umol/L。经后续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
CASE 2
患者,刘×,男,18岁,因“食用生蚝后恶心、呕吐伴黄疸2周”之主诉入院。
2周前因因食用生蚝,感恶心、呕吐,全身乏困无力,尿色深黄,大便色变浅,家人发觉眼睛及皮肤发黄,送医。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呈金黄色,尤以巩膜黄染为甚。余未见特殊阳性体征。
查肝功示总胆红素255umol/L,间接胆红素150umol/L,直接胆红素105umo/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3倍增高,甲肝IgM抗体阳性。
CASE 2
患者,刘×,男,18岁,因“食用生蚝后恶心、呕吐伴黄疸2周”之主诉入院。
2周前因因食用生蚝,感恶心、呕吐,全身乏困无力,尿色深黄,大便色变浅,家人发觉眼睛及皮肤发黄,送医。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呈金黄色,尤以巩膜黄染为甚。余未见特殊阳性体征。
查肝功示总胆红素255umol/L,间接胆红素150umol/L,直接胆红素105umo/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3倍增高,甲肝IgM抗体阳性。
初步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甲肝)。
治疗措施:卧床休息,饮食清淡,给予保肝降酶、支持及对症等治疗后,动态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渐恢复正常出院。
CASE 3
患者,马××,女,76岁,因“右上腹闷痛不适1年,加重伴黄疸1周”之主诉入院。
1年前进食油腻食物后感右上腹闷痛不适,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未在意,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曾服用“消炎药”(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1周前因进食梅菜扣肉后右上腹闷痛复发,感较前加重,呈持续性,同时发现全身皮肤黏膜发黄,呈暗黄色,伴发热,全身瘙痒难耐,尿液呈浓茶色,大便呈白色。来诊。
查体: T38.9℃,P109次/分,R23次/分,Bp150/80mmHg,全身皮肤黏膜呈暗黄色,心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膨,叩鼓音,上腹部偏右侧压痛著,局部肌紧张,Murphy's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未见异常。
查血常规示WBC12.8×109/L,W-LCR0.93;肝功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数倍增高,ALP、GGT数倍增高;腹部超声示:胆囊壁增厚,腔内可见数枚大小不等结石影,胆总管下端可见一枚2.0×1.8cm结石崁顿,其上胆管扩张,直径约2.8cm等。
CASE 3
患者,马××,女,76岁,因“右上腹闷痛不适1年,加重伴黄疸1周”之主诉入院。
1年前进食油腻食物后感右上腹闷痛不适,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未在意,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曾服用“消炎药”(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1周前因进食梅菜扣肉后右上腹闷痛复发,感较前加重,呈持续性,同时发现全身皮肤黏膜发黄,呈暗黄色,伴发热,全身瘙痒难耐,尿液呈浓茶色,大便呈白色。来诊。
查体: T38.9℃,P109次/分,R23次/分,Bp150/80mmHg,全身皮肤黏膜呈暗黄色,心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膨,叩鼓音,上腹部偏右侧压痛著,局部肌紧张,Murphy's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未见异常。
查血常规示WBC12.8×109/L,W-LCR0.93;肝功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数倍增高,ALP、GGT数倍增高;腹部超声示:胆囊壁增厚,腔内可见数枚大小不等结石影,胆总管下端可见一枚2.0×1.8cm结石崁顿,其上胆管扩张,直径约2.8cm等。
初步诊断:1.梗阻性黄疸,2.急性胆管炎,3.胆总管结石,4.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经外科会诊,急诊行胆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术后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痊愈。
第十三节 黄疸
七、问诊要点
1.确定是否黄疸,仔细询问有无巩膜黄染及尿色变化,注意与进食过多胡萝卜、橘子、南瓜等食物及长期应用米帕林、呋喃类药物引起的皮肤发黄相区别。
2.相关病史 有无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近期内血制品输注史;有无长期大量酗酒、食用蚕豆等情况;有无群集发病、外出旅游、长期用药或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等情况。
3.临床特点 黄疸发生的急缓、持续时间与波动情况,皮肤色泽的深浅、尿粪颜色、是否伴有皮肤瘙痒等。一般黄染越深,病情越严重;梗阻越完全,皮肤瘙痒越严重,粪色越浅。
4.诊疗经过 是否做过肝功能、B超等检查及结果;采取哪些治疗及措施,效果如何。
5.黄疸的伴随症状。
执考实践技能考试 真题重现 第一站 病史采集
【简要病史】 男性,43岁。巩膜黄染1周来诊。既往有肝炎病史8年。
【要求】请围绕以上简要病史,根据主诉开展询问患者病史及相关病史。
【分值】分数15分。
一、问诊内容
(一)现病史
(二)其他相关病史
执考实践技能考试 真题重现 第一站 病史采集
【简要病史】 男性,43岁。巩膜黄染1周来诊。既往有肝炎病史8年。
【要求】请围绕以上简要病史,根据主诉开展询问患者病史及相关病史。
【分值】分数15分。
一、问诊内容
(一)现病史
(二)其他相关病史
1.有关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2.诊疗经过
3.一般情况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起病诱因、病因:有无感染、外出旅游、不洁饮食、服用特殊药物、饮酒。(1分)
(2)症状的特点:黄疸起病的缓急,有无群集发病,黄疸的时间与波动情况(有利于区别梗阻性与肝细胞性黄疸),黄疸的程度及大小便的颜色。(3分)
(3)伴随症状:有无畏寒、发热,有无腹痛、腹胀。(3分)
2.诊疗经过
是否到过医院,做过什么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和腹部B超等检查)和治疗,治疗经过及药效评价。(2分)
3.一般情况
患病以来精神、饮食(有无食欲减退)、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1分)
执考实践技能考试 真题重现 第一站 病史采集
(一)现病史
(二)其他相关病史
1.有关药物过敏史。(0.5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既往有无类似病史,有无肝炎或肝炎患者接触史,有无肝胆系统病史及消化系统病史。有无特殊药物服用史,有无大量饮酒史,有无疫区旅游与疫水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2.5分)
执考实践技能考试 真题重现 第一站 病史采集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