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常见症状 疼痛 头痛课件(共23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篇 常见症状 疼痛 头痛课件(共23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章 常见症状
第二节 疼痛
掌握疼痛的病因、临床表现。
熟悉疼痛的伴随症状。
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疼痛
一、概念 有害刺激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痛苦表情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一般情况下,引起疼痛的刺激在各种组织有所不同。
任何形式的刺激达到一定的程度,都会引起疼痛。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
疼痛具有保护作用
疼痛可致生理功能紊乱, 甚至休克
第二节 疼痛
二、发生机制
疼痛按发生的部位及传导途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皮肤痛 疼痛来自体表,主要刺激为戳刺、切割、挤压、烧灼等。
2.内脏痛 发生慢而持久,定位较不明显,痛区边缘难以确定。
刺激为:突然牵拉或扩张;化学刺激;痉挛或强烈的收缩;机械性刺激,其中炎性刺激尤为敏感。
第二节 疼痛
二、发生机制
疼痛按发生的部位及传导途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牵涉痛 起源于内脏疾病的痛觉冲动,定位于体表,且常位于病变脏器的远距离处,又称为放射痛。
患病器官 心脏 heart 胃胰 stomach pancreas 肝胆囊 liver gall bladder 肾结石 kidney stone 阑尾炎
appendicitis
体表疼痛部位 心前区左臂尺侧 左上腹肩胛间 右肩胛 腹股沟区 上腹部或脐区
4.深部痛 指肌肉、肌腱、筋膜与关节的疼痛。肌肉缺血是主要原因。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头痛(headache)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大多无特异性 。
3.全身性疾病
4.神经症
2.颅外病变
1.颅脑病变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一)病因
1.颅脑病变(颅内,大脑:包括脑膜和蛛网膜本身病变)
(1)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等。
(2)血管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高血压脑病、 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
(3)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寄生虫病等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5)其他: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腰椎穿刺及腰椎麻醉后头痛。
头痛的病因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一)病因
2.颅外病变(大脑以外)
(1)颅骨疾病: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
(2)颈部疾病: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3)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
(4)其他: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
头痛的病因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一)病因
3.全身性疾病(systemic disease)
(1)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力衰竭。
(3)中毒:如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4)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肺性脑病、月经及绝经期头痛等。
4.神经官能症(neurosis):神经衰弱及癔病性头痛
头痛的病因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一)病因
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系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的剧烈血管性头痛 。
主要临床特点:
1.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4:1~3:1,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30岁。
2.丛集性:固定阶段内定时、反复密集发作,每日一次至数次。每次发作数十分钟到2小时,迁延3~6周缓解。
3.一侧性:头痛开始与一侧眼眶,然后扩展到同侧头面部。
4.周期性、季节交替性发作和缓解:每年或数年一发。
5.伴随症状:疼痛侧结膜充血、面部发热、潮红、流泪、鼻塞。
6.来去匆匆,无影无踪:无先兆剧烈头痛,恢复后如同正常人表现。
头痛 知识拓展 丛集性头痛
典型偏头痛分为四期
1.前驱期:发病前数日或数小时出现抑郁或欣快、厌食、口渴等。
2.先兆期:发病前1小时内出现闪光、黑点等,感觉或言语障碍者少见。
3.头痛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持续4~24小时。
(1)范围:一侧或双侧额颞、眶后、全头、后枕。
(2)性质:搏动样、跳动样、钻痛。活动加重,睡眠减轻。
(3)伴随:恶心、呕吐、畏光/声,苍白、出汗、多尿、易激惹、疲劳等。
4.头痛后期:疲劳 、倦怠、嗜睡或情绪异常,常持续数小时或1~2日。
普通偏头痛是偏头痛最常见的类型,无先兆症状,只有典型偏头痛的头痛期和头痛后期表现。
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头痛知识拓展 偏头痛
1.肌收缩性头痛也称为肌源性头痛或紧张性头痛。
2.通常是由于精神或工作紧张导致头部和颈部肌肉收缩所致(原发性)。
3.其特点是:
发作时多呈重压感、紧箍感或在钳夹样头痛。
经休息,放松或按摩后可缓解。
肌收缩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头痛知识拓展 肌收缩性头痛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二)发病机制(了解)
1.血管因素:颅内外血管收缩、扩张以及血管受到牵引或伸展。
2.脑膜因素:脑膜受到炎症或血液刺激或牵拉。
3.肌源性因素:头、颈部肌肉的收缩。
4.五官或颈椎疾病:神经刺激或缺血。
5.神经功能紊乱。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三)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
急性起病并有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
急剧的头痛,持续不减,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
长期的反复发作性或搏动性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等。
慢性进行性头痛并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呕吐、缓脉、视神经乳头水肿)---应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
慢性头痛无颅内压增高表现---见于肌收缩性头痛。
头痛并有癫痫发作---常见于颅内寄生虫或肿瘤等。
剧烈头痛并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者---见于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三)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
了解头痛部位是单侧、双侧、前额或枕部、局部或弥散、颅内或颅外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多在一侧。
颅内病变的头痛常为深在性且较弥散,颅内深部病变的头痛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一致,但疼痛多向病灶同侧放射。
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
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髓膜炎,除头痛外尚有颈痛。
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头痛,多为全头部痛。
眼源性头痛为浅在性且局限于眼眶、前额或颞部。
鼻源性或牙源性也多为浅表性疼痛。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三)临床表现
3.头痛的程度与性质
头痛的程度一般分轻、中、重三种,但与病情的轻重并无平行关系;
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剧烈;
脑肿瘤的痛多为中度或轻度,但呈进行性加重;
高血压性、血管源性及发热性疾病的头痛,经常表现为搏动性;
神经痛多表现为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的刺痛或电击样痛;
肌肉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带帽感等非搏动性疼痛;
有时神经功能性头痛,也非常剧烈。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三)临床表现
4.头痛出现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颅内占位性病变往往清晨加剧;
鼻窦炎的头痛也常发生于清晨或上午;
丛集性头痛常在晚间发生,站立后可减轻或缓解;
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期有关,月经过后消失;
脑肿瘤的头痛多为持续进行性加重。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第二节 疼痛 一、头痛
(三)临床表现
5.加重、减轻头痛的因素
咳嗽、打喷嚏、俯身可使颅内高压性头痛、颅内感染性头痛及脑肿瘤性头痛加剧。
颈肌急性炎症所致的头痛可因颈部运动而加剧。
直立时可缓解为丛集性头痛。
低颅压性头痛可在坐位或立位时出现,卧位时减轻或缓解。
慢性或职业性的颈肌痉挛所致的头痛,可因活动按摩颈肌而逐渐缓解。
偏头痛应用麦角胺后可获缓解。
第二节 疼痛---头痛
(四)伴随症状
症状 常见疾病
伴剧烈呕吐 多见于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见于偏头痛
伴眩晕 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伴发热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包括颅内或全身性感染
慢性进行性头痛出现精神症状 应注意颅内肿瘤
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 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伴视力障碍 可见于青光眼或脑肿瘤
伴脑膜刺激征 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伴癫痫发作 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脑肿瘤等
第二节 疼痛---头痛
(五)问诊要点
1.起病情况及病情特点,性质与程度。
2.重要的伴随症状。
3.有无感染、高血压、动脉硬化、颅脑外伤、肿瘤、精神病、癫痫病、神经症及眼、耳、鼻、齿等部位疾病史。
4.职业特点,毒物接触史。
5.治疗经过及效果等。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