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器械检查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基本知识 课件(共28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篇 器械检查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基本知识 课件(共28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心 电 图 检 查
心 电 图 检 查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值
房、室肥大
心肌缺血与ST-T异常改变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发生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和组成
心电图导联体系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和数值
心电图的测量
心室肥大
心房肥大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图形的演变与分期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肌细胞静止时保持膜内外平衡
内负外正,无电位变化
探测电极描记一水平线
静息状态
除极化
心肌细胞膜受到刺激达到阈电位发生除极化
膜内外正负离子分布发生逆转:外负内正
电源在前,电穴在后产生动作电流
探测电极面对电源描记向上波形,面对电穴描记向下波形
复极化
复极化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探测电极面对电穴描记向下波形,面对电源描记向上波形
心电发生原理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第一站:窦房结
第二站:房室结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 房
束 支
心 室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波段 相应心电活动
P波 心房除极
PR段 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群 心室除极
ST段与T波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和组成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极
ST段和T波: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波形产生
室间隔中部
左右心室游离壁(心内膜至心外膜)
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
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胸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冠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标准导联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六轴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冠状面情况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心电图操作注意事项
肢体导联:红、黄、蓝、黑
胸导联:红、黄、绿、棕、黑、紫
先打两个标准电压
每个导联打三个波形
标明年、月、日、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床号
标明导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