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1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概 述临床生物化学检查:利用光电比色、离子选择电极、化学发光、透射(或散射)比浊等技术,测定血液和体液中蛋白质、酶、糖、脂、电解质、激素及药物等的浓度。23糖代谢检查脂代谢检查无机离子检测心肌酶谱及心肌蛋白概 述45血糖食物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氧化分解CO2 + H2O + 能量糖原合成肝(肌)糖原磷酸戊糖途径等其它糖合成代谢脂肪、氨基酸血糖大于肾糖阈尿糖糖代谢 (来三去五)第一节 糖代谢检查6空腹血糖(FBG)所采用的标本有:静脉血清毛细血管全血(主要为快速血糖仪采用)血糖检测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否则因细胞等的消耗会使结果偏低。【参考值】(空腹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一、空腹血糖测定7【临床意义】增高:>7.0mol/L 高糖血症生理性增高:餐后1-2h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其他内分泌疾病:甲亢严重的肝病变:葡萄糖不能转变为肝糖原应激性状态:颅内感染、心肌梗死药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泼尼松8【临床意义】空腹血糖受损(IFG)FBG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FPG 6.1~6.9 mmol/L9【临床意义】降低:<2.8mol/L 低糖血症生理性降低:饥饿、妊娠期胰岛素过多:胰岛细胞瘤、胰岛素注射过量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肝病:肝糖原储存缺乏急性酒精中毒:抑制糖原异生10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异常,以及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有糖尿病症状,但空腹血糖未达到诊断标准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脏疾病时出现糖尿者。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者。原因不明的肾脏损害或视网膜病变者。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1空腹采血测定血糖口服葡萄糖:75g,5分钟内饮完间隔时间测定血糖:0.5、1、2小时【参考值】空腹血糖<6.1mmol/L;服糖后0.5~1h血糖升高达峰值,一般在7.8~9.0mmol/L,不超过11.1mmol/L;2h血糖≤7.8mmol/L;3h血糖应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各时间尿糖均为阴性。检测方法12【临床意义】 糖耐量试验结果常见类型1.糖尿病: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OGTT2小时≥11.1mmol/L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尿糖阳性13【临床意义】 糖耐量试验结果常见类型2.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OGTT2小时7.8-11.1mmol/L血糖到达高峰时间延长至1小时之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长至2-3小时以后14糖化蛋白(GHb)是指通过非酶促作用将糖基加到氨基酸基团上而形成的蛋白质不受短时间内血糖水平波动的影响。因此,测定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可为较长时间段的血糖浓度提供回顾性评估,主要用于了解血糖控制效果。【参考值】 GHA1c(电泳法,按照占总Hb的百分比计算)占4~6%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15【临床意义】GHb是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增高提示近2-3月血糖控制不良。筛查糖尿病: GHb A1<8%,排除糖尿病。GHb对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有价值。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16第二节 脂代谢检查脂质检验分析主要应用在:①动脉粥样硬化(AS)和高脂血症②作为健康普查指标③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17血清脂质组成脂质名称 英文名称 英文缩写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游离胆固醇(占30%) free cholesterol FC胆固醇酯(占70%) cholesterol ester CE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磷脂 phospholipid PL游离脂肪酸 free fatty acid FFA18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参考值】 我国成人TC理想水平:<5.20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升高:>5.72mmol/L。【临床意义】 作为诊断指标,TC不够敏感和特异。TC升高: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TC减低:肝细胞受损,胆固醇酯化障碍。19甘油三酯(TG)测定TG测定标本必须在空腹12~16小时后静脉采取。TG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酶法两大类,目前酶法测定为推荐方法。【参考值】 大约为0.56~1.7mmol/L。【临床意义】TG增高: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TG减低20第三节 无机离子检测血清阳离子:钾、钠、钙血清阴离子:氯、磷21(一)血钾测定钾离子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机体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蛋白质代谢,保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所必需的。98%的钾离子分布于细胞内液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血钾实际反映了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浓度变化。22体 内 钾98%组织细胞(150mmol/L)2%细 胞 外血 浆 钾(3.5-5.5mmol/L)红细胞(105mmol/L)23电解质的来源及去路来源:食物去路:肾脏占90%K+: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24血钾检测的适应证①高血压。②心律失常。③服用利尿剂或泻药。④已知有其他电解质紊乱。⑤急性和慢性肾衰竭。⑥腹泻、呕吐。⑦酸碱平衡紊乱。血钾超过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血钾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25血钾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摄入过多高钾饮食、静脉输注大量钾盐、输大量库存血排出减少肾衰少尿或无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用潴钾利尿药:长期低钠饮食分布异常(细胞内钾外移)组织损伤和血细胞破坏缺氧和酸中毒其他减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长期无钾饮食丢失过多呕吐、腹泻、胃肠引流排钾利尿剂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功能障碍,尿钾排出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促钾排出分布异常细胞外钾内移细胞外液稀释26临床表现高血钾肌肉酸痛苍白和肢体湿冷严重者心跳停止于舒张期低血钾严重乏力反射减弱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停止于收缩期27(二)血钠测定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血清钠多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是: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28血钠检测的适应证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②其他电解质超出参考值;③多尿综合征和口渴感减弱;④酸碱平衡紊乱;⑤·肾脏疾病;⑥高血压;⑦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减、盐皮质激素过多或缺乏症;⑧水肿;⑨摄入过量的钠。【参考值】 135~145mmol/L血钠超过145mmol/L,并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者,称为高钠血症。血钠低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29血钠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摄钠盐过多(口服、静脉)摄水减少脱水渗透性利尿高热、多汗烧伤内分泌病变减低摄入减少低盐饮食、营养不良、输液不当丢失过多呕吐、腹泻、胃肠引流慢性肾衰多尿期和大量应用 利尿剂细胞外液稀释常见于水钠储留消耗性低钠30(三)血钙测定【参考值】总钙:2.25~2.58mmol/L离子钙:1.10~1.34mmol/L血清总钙超过2.58mm01/L称为高钙血症。血清总钙低于2.25mmol/L称为低钙血症。31(四)血氯测定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血氯的调节是被动的,与钠的水平有关氯的作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及水电解质平衡参与胃酸生成32血氯测定【参考值】 95~105mmol/L 。血清氯含量超过105mmol/L称为高氯血症。血清氯含量低于95mmol/L称为低氯血症。33血氯测定的临床意义减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低盐丢失过多呕吐、利尿剂重吸收减少呼吸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增高摄入过多过量输含氯液排出减少肾衰少尿、尿路梗阻、心衰脱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出汗吸收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其他34第四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约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约50%AMI病人缺乏心电图的特殊改变,这时心肌损伤所致的生物化学改变对诊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而且,检测这些指标对指导治疗、监测溶栓和判断预后也有重要作用。35一、心肌酶测定AMI发生后,血清各种酶的含量变化取决于:梗死后血液再灌注的情况。酶分子的大小、以及在细胞中存在的部位。梗死发生部位的血管解剖学分布情况。36(一)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检测肌酸激酶(CK)根据CK中M和B亚单位的组合不同,可将它们分成三种亚型:CK-BB,主要分布于脑等组织;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CK-MM,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37【临床意义】1.CK水平受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1)急性心肌梗死(2)心肌炎和肌肉疾病2.CK-MB升高(1)AMI时(2)其它心肌损伤38二、心肌蛋白检测(一)心肌肌钙蛋白测定肌钙蛋白(troponin,Tn)【临床意义】1.诊断AMI2.判断微小心肌损伤3.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39(二)肌红蛋白测定正常人血液中含量极低。由于Mb分子量小,而且存在于胞质内,故在肌肉损伤之后出现较早,是AMI的早期标志物。【临床意义】1.诊断AMI2.其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