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八章 脑神经,运动,感觉功能课件(共16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八章 脑神经,运动,感觉功能课件(共16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1 脑神经检查
2 3
神经系统检查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舍下全
脑神经检查
>面部感觉:
痛、 温、 触觉
>角膜反射:
直接反射
间接反射
>运动功能:
咀嚼、 张口
三叉神经(混合神经)
异常反应及临床意义:
ü一侧三叉神经病变→直接和间接角 膜反射均消失。
ü一侧面神经病变→直接角膜反射消 失 , 间接角膜反射存在。
ü深昏迷病人→双侧角膜反射完全消
角膜反射
检查方法: 嘱病人眼睛向内上方
注视 , 评估者将棉签絮捻成细束 , 用其末端轻触一侧角膜外缘 , 正常 反应为眼睑迅速闭合。
>直接角膜反射
>间接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混合神经)
失。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1. 疼痛的部位\性质\扳机
点: 一侧面部 , 尤其面 颊\上下颌\舌部出现反 复发作、 短暂、 剧烈的 疼痛
2.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三叉神经(混合神经)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面神经的功能: 为混合神经
感觉接收: 耳部皮肤及舌前2/3味觉
运动支配: 面部表情肌运动、 泪腺、 颌下腺、 舌下腺等腺体的分泌
面神经(混合神经)
运动动能障碍:
1. 中枢性面瘫: 对侧眼裂以下
瘫痪
2. 周围性面瘫: 同侧完全性瘫

面神经(混合神经)
一 .肌容积
二 .肌力
三 .肌张力
四 .不自主运动
五 .共济运动
运动功能检查
一、肌容积
二、肌力
0级—完全瘫痪
1级—仅有肌肉收缩 2级—能水平移动
3级—能抬起 ,不能抵
抗阻力
4级—能抵抗部分阻力
5级—正常肌力
运动功能检查
不完 全性 瘫痪
鉴别点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范围 一个以上肢体瘫痪
个别或几个肌群受累
肌张力 增高(痉挛性瘫痪/硬瘫)
降低(迟缓性瘫痪/软瘫)
肌萎缩 无
明显萎缩
腱反射 增强或亢进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运动功能检查
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二、肌力
瘫痪的临床意义:
1. 单瘫—脊髓灰质炎、 大脑皮质受损
运动功能检查
2. 偏瘫—脑血管病变、 内囊受损
4. 截瘫—脊髓横贯性损伤
3. 交叉瘫—脑干病变
三、肌张力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
① 肌张力增高:
痉挛状态—锥体束病变
铅管样强直—锥体外系病变
② 肌张力减低:
脊髓前角灰质病变
周围神经炎
运动功能检查
四、 不随意运动----多见于椎体外系病变
1. 震颤:
总结帕金森与
静止性震颤—震颤麻痹 小脑疾病的体征
动作性震颤—小脑疾病
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
细震颤--甲亢及神经衰弱
2. 舞蹈样动作—儿童期脑风湿性疾病
3. 手足徐动—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检查
五、 共济运动: 小脑、 前庭系统、 感觉系统、 运动系统
检查方法:
指鼻试验、 对指试验、 轮替动作、 跟—膝—胫试验、 闭目
难立征
临床意义:
当睁眼、 闭眼均出现共济失调—小脑病变
睁眼能够纠正或改善—感觉性共济失调
运动功能检查
一、浅感觉:
痛觉、 触觉、 温度觉
二、 深感觉:
运动觉、 位置觉、 震动觉
三、复合觉:
实体辨别觉
皮肤定位觉
两点辨别觉
体表图形觉
感觉功能检查
1. 以下对2级肌力的描述 , 正确的

A. 完全瘫痪
B. 仅有肌肉收缩
C. 能水平移动
D. 能抬起 ,不能抵抗阻力
E. 能抵抗部分阻力
F. 正常肌力
A. 静止性震颤常见于
B. 运动性震颤
C. 扑翼样震颤
D. 铅管样强直
E. 痉挛状态
2、锥体系病变 E
3、肝性脑病 C 4、 帕金森 A
课堂测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