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8张PPT)常用生化检查诊断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临床生物化学的性质、任务和领域。能力目标:学会各种生物化学检测标本的采集与管理。素质目标: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信念,学习科学家”团结、奋进”的精神。学习内容一、糖尿病相关生化检测二、血清脂蛋白检测三、血清电解质检测四、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内分泌激素检测任务一、糖尿病相关生化检测1、空腹血糖(FB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所检测的血糖值 。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空腹血浆葡萄糖 方便,可靠【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 3.9 ~ 6.1 mmol/L邻甲苯胺法: 3.9 ~6.4 mmol/L【参考值】FBG增高:血糖过高 6.1~7.0 mmol/L高糖血症 >7.0 mmol/LFBG降低:血糖减低 2.8~3.9 mmol/L低糖血症 <2.8 mmol/L【临床意义】FBG增高:生理:餐后1~2h、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胃倾倒综合征等病理: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应激: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急性脑血管病。药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泼尼松。肝脏和胰腺疾病: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其他: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和缺氧等。FBG降低:生理性:饥饿,妊娠。胰岛素过多:降糖药过量,胰岛B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肝糖原储存缺乏: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乙醇中毒:抑制糖异生。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恶病质。非降糖药物:磺胺药,水杨酸等。特发性低血糖。胃肠吸收不良。【参考值】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FPG:3.9 ~ 6.1 mmol/L30~60min 血糖达高峰,峰值 <11.1 mmol/L2h PG:< 7.8mmol/L3h恢复至空腹水平尿糖:均为阴性诊断糖尿病判断IGT鉴别尿糖与低糖血症【临床意义】3、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尿病时,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胰岛素抵抗),而出现血糖增高和胰岛素降低的分离现象。【参考值】1.空腹胰岛素 10~20mU/L。2.释放试验 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高峰在30分钟~1小时,峰值为空腹胰岛素的5~10倍。2小时胰岛素<30mU/L,3小时后达到空腹水平。【临床意义】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及低血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政启迪胰岛素合成——一段值得传颂的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的科研条件极其艰苦,连一家生产氨基酸的工厂都没有,合成牛胰岛素可谓困难重重。因为属于空白,最先遇到的肯定是方案问题。为了合成胰岛素,科学家们设计了多种合成路线并一一验证,经过反复测试,最后才确定了策略,并且在实现结构正确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有活性。思政启迪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苦,敢于尝试的精神。没有原料,他们就自己开办工厂。没有收集装置,就不分昼夜轮流换班手动收集。没有经验,就成百上千次不断尝试。即使任务繁重,但也决不失严谨性,科学家们对200多步反应的中间产物都反复严格鉴定后才开启下一步。有些科学家为了这个项目几年不回家,吃住在实验室,有的因沾染有毒的生化试剂而疾病缠身,甚至献出生命。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六年多,最终于1965年9月17日,实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思政启迪思政启迪思政启迪在如此艰苦条件下,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胰岛素,你感受到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凝聚的“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精神了吗?4、血清C-肽检测【参考值】1. 空腹C-肽 0.3~1.3mmol/L。2. C-肽释放试验 口服葡萄糖后30分钟~1小时出现高峰,其峰值为空腹C-肽的5~6倍。【临床意义】C-肽水平变化常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其意义与血清胰岛素一样,且C-肽可以真实反映实际胰岛素水平,故也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中胰岛素用量的调整。5、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指征】糖尿病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长期回顾性监测;HbA1c检测的推荐频度取决于糖尿病类型和(或)治疗。【参考值】HbA1c4%~6%,HbA15%~8%。【临床意义】1.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2.筛检糖尿病3.预测血管并发症4.鉴别高血糖任务二、血清脂类检测一、血清脂质检测胆固醇 (CHO)三酰甘油 (TG)磷脂 (PL)游离脂肪酸 (FFA)1. 总胆固醇测定 (TC)【参考值】合适水平:< 5.20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升 高:>5.72mmol/L严重高胆固醇血症>7.76mmol/L【临床意义】血浆TC增高原发性血清TC增高见于:大多有遗传方面的病因(少见)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缺陷)继发性血清TC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胆汁淤积性黄疸、甲减、肾病等。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和血液浓缩等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临床意义】2. 血浆TC 减低甲亢、严重肝细胞损伤、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2.血清甘油三脂测定 (TG)【参考值】 0.56~1.70mmol/L【临床意义】TG↑-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原发性高血脂症、AS、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高脂饮食TG↓-严重肝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低脂蛋白血症二、血清脂蛋白检测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脂蛋白(a) [lipoprotein(a), LP(a)]高密度脂蛋白 (HDL)血清中颗粒最小、密度最大的脂蛋白。从肝外组织向肝脏运输CHO。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好的胆固醇”。一般检测HDL胆固醇(HDL-C)的含量来反映HDL水平。【参考值】正常范围:1.03~2.07 mmol/L;合适水平:>1.04 mmol/L;减低:≤ 0.91 mmol/L【临床意义】HDL增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慢性肝炎、肝硬化等HDL减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评价】影响血浆HDL-C水平的因素主要有:(1)年龄和性别 (2)种族 (3)饮食 (4)肥胖(5)饮酒与吸烟 (6)运动 (7)药物 (8)疾病低密度脂蛋白 (LDL)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CHO。与清道夫受体结合,被吞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测LDL胆固醇(LDL-C)的含量来反映LDL水平。【参考值】合适水平:≤ 3.12 mmol/L边缘水平:3.15~3.16 mmol/L升 高:>3.64 mmol/L【评价】和HDL测定相同,高脂血症对LDL检测可产生干扰。生理条件下LDL-C水平随年龄增高而上升,青年与中年男性高于女性,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女性高于男性。【临床意义】LDL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低、肥胖症等。LDL减低甲亢、肝硬化、低脂饮食等。三、血清载脂蛋白检测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脂蛋白中蛋白部分。分类apoA―AⅠ、AⅡ、AⅢapoB―B100、B48apoC―CⅠ、CⅡ、CⅢapoE―E1、E2、E3、E4apoD、 apo(a)【参考值】ApoA男性:(1.42士0.17)g/L。女性:(1.45±0.14)g/LApoB男性:(1.01±0.21)g/L。女性:(1.07±0.23)g/LApoA/B比值为:1.0~2.0【临床意义】Apo-A/B比值<1.0时,对判断冠心病的危险度较TC、TG、HDL-C、LDL-C更重要,其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80%。对一些遗传性脂蛋白异常血症,如无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等,apoB具有诊断意义。任务三、血清电解质检测电解质:体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电解质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差异很大:胞外液以Na+、Cl-、HCO3-为主胞内液以K+、Mg2+、磷酸盐和蛋白质为主一、血钾测定K+: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98%存在于细胞内液。功能: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参考值】 血清 K+:3.5~5.5mmol/L【临床意义】1、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K + >5.5mmol/L(1) 摄入过多:饮食、输钾过快或量过大、输入库存血。(2) 排泄障碍:肾小球排钾降低:各肾功衰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远端肾小管泌钾障碍:SLE或无尿;代谢性酸中毒。(3) 细胞内钾外移组织细胞和血细胞破坏:大面积烧伤、严重溶血;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药物、家族性。(4) 假性高钾:采血压迫过久、血管外溶血、细胞增多症。2、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K+ <3.5mmol/L(1) 钾摄入不足:低钾饮食、禁食、饥饿。(2)分布异常细胞外钾内移:应用大量胰岛素、代谢性碱中毒。细胞外液稀释: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3)丢失或排出增多:严重腹泻、呕吐、胃肠引流;肾衰竭多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醛固酮增多症;长期应用排钾利尿药;(4)假性低钾。二、血钠测定分布:Na+约44%在胞外液,9%在胞内液, 47%在骨骼。功能:Na+是细胞外液最多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参考值】 血清Na+:135~145mmol/L【临床意义】1、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血清Na+ >145mmol/L临床较少见病因(1)水丢失过多:出汗过多、烧伤、长期腹泻、呕吐、糖尿病。(2)水分摄入不足:昏迷,进食困难等。(3)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排钾保钠。(4)钠摄入过多:高钠血症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病人出现细胞内脱水症状。2、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血清Na+<135mmol/L(1)丢失过多肾性原因:渗透性利尿、慢性肾功衰多尿期等;非肾性原因: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大量出汗和烧伤等;医源性:浆膜腔穿刺丢失。(2)细胞外液稀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饮水过多;其他:尿崩症、高血糖、使用甘露醇。(3)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4)消耗性低钠:肺结核、肝硬化等。任务四 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一、血清铁(serum iron)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参考值】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儿童:9~22μmol/L。【临床意义】血清铁增高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铅中毒等。释放增多:溶血性贫血、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铁蛋白增多:白血病、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等。铁摄入过多:铁剂治疗过量时。 血清铁减低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摄入不足:长期缺铁饮食、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少年等。二、 血清转铁蛋白检测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是血浆中一种能与Fe3+结合的球蛋白,主要起转运铁的作用。【参考值】28.6~51.9μmol/L(2.5~4.3g/L)。【临床意义】1.Tf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妊娠期、应用口服避孕药。2.Tf减低: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度烧伤、肾衰竭、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及肝硬化等。三、 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测每升血清中的Tf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即为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参考值】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临床意义】1.TIBC增高(1)Tf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后期。(2)Tf释放增加:急性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等。2.TIBC减低(1)Tf合成减少:肝硬化、慢性肝损伤等。(2)Tf丢失:肾病综合征。(3)铁缺乏:肝脏疾病、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四、 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fs)反映达到饱和铁结合力的所结合的铁量,以血清铁占TIBC的百分率表示。【适应证】1、可疑的功能铁缺乏。2、可疑的铁过度负荷。【参考值】33%~55%。【临床意义】1、Tfs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血色病。2、Tts减低见于:缺铁或缺铁性贫血。五、 血清铁蛋白检测【适应证】缺铁性贫血、口服铁治疗的监测、贫血的鉴别诊断、铁过度负荷等。【参考值】男性:15~200μg/L; 女性:12~150μg/L。【临床意义】1、SF增高(1)体内贮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2)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3)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4)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2、SF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即可诊断铁缺乏。SF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査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铁【临床意义】1、FEP増高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以及铅中毒等。对诊断缺铁,FEP/Hb比值更灵敏。2、FEP减低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和血红蛋白病等。六、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在铁络合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红素。当铁缺乏时,原卟啉与铁不能结合形成血红素,导致红细胞内的游离原卟啉(FEP)增多,或在络合酶作用下形成锌原卟啉(ZPP)。【参考值】男性:0.56~1.00μmol/L女性:0.68~1.32μmol/L任务五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心肌酶和心肌蛋白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特别重要。一、 心肌酶:心肌内含有多种酶,当心肌损伤时,它可释放入血,使血内相应酶活性增高。二、 心肌蛋白:重要的有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等。(一)肌酸激酶及同工酶 (CK)分布:骨骼肌、心肌、脑和平滑肌细胞。时相变化:AMI发生后3~8h升高,10~36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组成:由M和B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分子量>80kD。三种同工酶:CK-MM(3)、CK-MB(2)、CK-BBCK-BB存在于脑组织心肌内80%左右为CK-MM,CK-MB占15~25%骨骼肌中98~99%是CK-MM,CK-MB占1~2%【参考值】酶活性测定酶偶联法,37℃: 38~174U/L(男),26~140 U/L(女)酶偶联法,30℃: 15~105U/L(男),10~80 U/L(女)肌酸显色法: 15~163U/L(男),31~35 U/L(女)连续监测法:37~174U/L(男),26~140U/L(女)CK—MM:94%~96%CK—MB:<5%CK—BB:极少或无注意: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临床意义】诊断AMI、心肌炎和肌肉疾病;判断溶栓效果CK-MB:诊断AMI最有价值的酶学指标。CK-MB2/CK-MB1比值的变化明显优于CK-MB。CK-MB2/CK-MB1 >1.5可早期诊断AMI。CK-MM:CK-MM3/ CK-MM1 >0.5可诊断AMI。CK-BB: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二 )乳酸脱氢酶(LDH)分布:心肌、骨骼肌、肾脏、肝脏等作用: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组成:由两个亚基(H和M)组成的四聚体,分子量135kD。同工酶及存在部位:心肌:LDH1(H4)、LDH2(MH3)肺、脾:LDH3(M2H2)肝、骨骼肌:LDH4(M3H)、LDH5(M【参考值】 连续检测法:104~245U/L速率法:95~200U/L(三)心肌肌钙蛋白T (cTn)功能:横纹肌收缩的调节蛋白,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参与由钙离子介导的肌肉收缩活动的调节。Tn组成:肌钙蛋白T(TnT):结合原肌球蛋白的亚单位,有快、慢骨骼肌型、心肌型3种亚型。肌钙蛋白I(TnI):抑制亚单位,有快、慢骨骼肌型、心肌型3种亚型。肌钙蛋白C(TnC):钙结合亚单位,骨骼肌型和心肌型相同。【参考值】cTnT: 0.02~0.13μg/L>0.2μg/L为临界值>0.5μg/L可以诊断AMIcTnI: <0.2μg/L>1.5μg/L为临界值(四)肌红蛋白 (Mb)分布:心肌和骨骼肌组织特有的氧结合蛋白,分子量为17.8kD。分子结构:由一条多肽链和1个血红素分子构成。功能:Mb能可逆地与氧结合,在肌细胞内有贮存和运输氧的能力。病理:血液中极少,当心肌细胞损伤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50~85 μg/L (ELISA法)6~85 μg/L (放免法)任务六 内分泌激素检测一、 甲状腺激素检测(-)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甲状腺素是含有四碘的甲状腺原氨酸,即3,5,3',5'-甲状腺素(T4)。T4以与蛋白质结合的结合型甲状腺素和游离的游离型甲状腺素(FT4)的形式存在,T4与FT4之和为总T4(TT4)。【适应症】1.疑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甲亢治疗开始时。3.疑为继发性甲亢。4.T4治疗后的好转。5.在T4治疗中的随访控制。【参考值】TT4:65~155nmol/LFT4:10.3~25.7pmol/L【临床意义】1.TT4 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最基本的体外筛检指标。2.FT4 FT4不受血浆TBG的影响,直接测定FT4对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较TT4更有意义。(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T4在肝脏和肾脏中经过脱碘后转变为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TBG结合的结合型T3和游离型T3(FT3)之和为总T3(TT3)。【适应症】1.TT4、FT4浓度正常的T3甲状腺毒症的确定。2.亚临床甲亢患者的确诊。3.对原发性甲减严重性的评估。【参考值】TT3:1.6~3.0nmol/L。FT3:6.0-1.4pmol/L。【临床意义】1.TT3(1)TT3增高:①TT3是诊断甲亢最灵敏的指标。②TT3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2)TT3减低:一般无特异意义。2.FT3(1)FT3增高:FT3对诊断甲亢非常灵敏,也可见于甲亢危象、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等。(2)FT3减低:见于低T3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三)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是T4在外周组织脱碘而生成。生理情况下,其活性仅为T4的10%,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指标之一。【参考值】0.2~0.8nmol/L【临床意义】1.rT3增高(1)甲亢:(2)非甲状腺疾病:如AMI、肝硬化、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3)药物影响:普萘洛尔、地塞米松、丙硫嘧啶等。2.rT3减低(1)常提示甲减。(2)药物影响:提示用药过量。(四)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酸性糖蛋白。【参考值】15~34mg/L。【临床意义】1.TBG增高(1)甲减:(2)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3)其他:如 Graves病、风湿病、先天性TBG增多症。2.TBG减低见于甲亢遗传性TBG减少症、肢端肥大症、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等。TBG减低也可见于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等。(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摄取试验【参考值】25%~35%。【临床意义】T3RUR增高见于甲亢以及非甲状腺疾病引起的TBG减低等。T3RUR减低见于甲减,以及TBG增高引起的T3、T4增高等。二、 甲状旁腺素与调节钙、磷代谢激素检测(-)甲状旁腺素测定【参考值】免疫化学发光法:1~10pmol/L。RIA:氨基酸活性端(N-terminal)230~630ng/L;氨基酸无活性端(C-terminal)430~1860ng/L。【临床意义】1.PTH增高 是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依据。2.PTH减低 主要见于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后、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二)降钙素测定【参考值】<10Ong/L。【临床意义】1.CT増高 是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的标志,对判断手术疗效及术后复发有重要价值。2.CT减低 主要见于甲状腺切除术后、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三、 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一)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参考值】男性:13.8~41.4μmol/24h。女性:11.0~27.6μmol/24h。【临床意义】1.17-OHCS増高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2.17-OHCS减低 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①被膜 ②皮质 ③髓质(二)尿液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参考值】男性:34.7~69.4μmol/24h。女性:17.5~52.5μmol/24h。【临床意义】1.17-KS増高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2.17-KS减低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三)血清皮质醇和尿液游离皮质醇测定【适应证】1.诊断皮质醇增多症或皮质醇缺乏。2.作为许多功能试验的一部分,鉴别皮质醇增多或皮质醇不足。【参考值】血清皮质醇:上午8时,140~630nmol/L;午夜2时,55~165nmol/L;昼夜皮质醇浓度比值>2UFC:30~276nmol/24h。【临床意义】1.血清皮质醇和24h UFC増高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2.血清皮质醇和24h UFC减低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五、 性腺激素检测(-)血浆睾酮测定【参考值】1.男性(1)青春期(后期):100~200ng/L。(2)成人:300~1000ng/L。2.女性(1)青春期(后期):100~200ng/L。(2)成人:200~800ng/L。(3)绝经后:80~350ng/L。【临床意义】1.睾酮增高 主要见于睾丸间质细胞瘤、男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可见于女性肥胖症、中晚期妊娠及应用雄激素等。2.睾酮减低主要见于Klinefelter综合征(原发性小睾丸症)、睾丸不发育症。(二)血浆雌二醇测定【参考值】1.男性(1)青春期前:7.3~36.7pmol/L。(2)成人:50~200pmol/L。2.女性(1)青春期前:7.3~28.7pmol/L。(2)卵泡期:94~433pmol/L。(3)黄体期:499~1580pmol/L。(4)排卵期:704~2200pmol/L。(5)绝经期:40~100pmol/L。【临床意义】1.E2增高 见于女性性早熟、男性女性化、卵巢肿瘤以及性腺母细胞瘤、垂体瘤等,也可见于肝硬化、妊娠期。男性随着年龄增长,E2水平也逐渐增高。2.E2减低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如卵巢发育不全,也可见于下丘脑和垂体病变所致的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等。E2减低也可见于卵巢切除、青春期延迟、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绝经、口服避孕药等。(三)血浆孕酮测定【参考值】1.卵泡期(早)(0.7±0.1)μg/L。2.卵泡期(晚)(0.4±0.1)μg/L。3.排卵期(1.6±0.2)μg/L。4.黄体期(早)(11.6±1.5)μg/L。5.黄体期(晚)(5.7±1.1)μg/L。【临床意义】1.孕酮增高 见于葡萄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卵巢肿瘤、多胎妊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2.孕酮减低 见于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胎儿发育迟缓、死胎、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无排卵型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六、 垂体激素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腺垂体分泌的重要激素,其生理作用是刺激甲状腺细胞的发育、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受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的兴奋性和生长抑素的抑制性的影响,并受甲状腺素的负反馈调节。【适应证】1、原发性甲亢或甲减的一线检测。2、对怀疑甲状腺激素耐受者、继发性甲状腺功能障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断。3、对高催乳素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参考值】2~10mU/L。【临床意义】TSH是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重要的指标。FT3、FT4和TSH是评价甲状腺功能的首选指标。1.TSH增高 见于原发性甲减、单纯性甲状腺肿、腺垂体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2.TSH减低 见于甲亢、继发性甲减(TRH分泌不足)、腺垂体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适应证】鉴别诊断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疑有异位ACTH分泌。【参考值】上午8时:25~100ng/L。下午6时:10~80ng/L。【临床意义】1.ACTH增高 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2.ACTH减低 见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等。(三)生长激素测定【参考值】儿童:<20μg/L。男性:<2μg/L。女性:<10μg/L。【临床意义】1.GH增高 见于垂体肿瘤所致的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也可见于异源性GHRH或GH综合征。2.GH减低 见于垂体性侏儒症、垂体功能减退症、遗传性GH缺乏症、继发性GH缺乏症等。(四)抗利尿激素测定抗利尿激素(ADH)又称为血管升压素(VP),是下丘脑的视上核神经元产生的一种含有9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即具有抗利尿作用,从而调节有效血容量渗透压及血压。【参考值】1.4~5.6pmol/L【临床意义】1.ADH增高 见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肾性尿崩症、脱水等,也可见于产生异源性ADH的肺癌或其他肿瘤等。2.ADH减低 见于中枢性尿崩症、肾病综合征、输入大量等渗溶液、体液容量增加等,也可见于妊娠期尿崩症。1.有关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下列错误的是A.摄取不足B.肠道失钠失水C.肾失钠失水D.甲亢患者E.严重烧伤答案:D医考链接答案:C医考链接2.缺铁性贫血以下检测增高的是A.血清铁B.血清铁蛋白C.总铁结合力D.转铁蛋白饱和度E.骨髓细胞内、外铁3.糖耐量异常是指A.空腹血糖≥7.0mmol/L,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B.空腹血糖≥7.0 mmoL/L,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C.空腹血糖<7.0mmol/L,0GTT2小时血糖在7.8~11.1mol/L之间D.空腹血糖≤7.0 mmoL/L,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E.空腹血糖≤7.0 mmoL/L,OGTT2小时血糖≤7.8 mmoL/L答案:C医考链接4.心肌梗死时不升高的酶是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碱性磷酸酶C.乳酸脱氢酶D.肌酸激酶E.肌酸激酶同工酶答案:B医考链接5.对心肌梗死诊断最灵敏的指标是A. AST B. LDH C. ALTD. PH E. CK-MB6.肝炎时升高的LDH同工酶是A. LDH1 B. LDH2 C. LDH3D. LDH4 E. LDH5答案:E医考链接答案:E7.血清总胆固醇增高见于A.肝硬化B.急性重型肝炎C.甲亢D.糖尿病E.营养不良答案:D医考链接8.血清三酰甘油增高不见于A.冠心病B.阻塞性黄疸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D.肾病综合征E.糖尿病答案:C医考链接9.以下项目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的是A. HDL-CB. LDL-CC. TCD. TGE. LP(a)答案:A医考链接10.Apo-B为下列主要成分的是A. HDL-CB. LDL-CC. VLDLD. CME. Lp(a)答案:B医考链接11.T3型甲亢患者血中激素增高的是A. FT3B. TT4C. FT4D. TSHE. PTH答案:A医考链接12.血清酸性磷酸酶增高不见于下列疾病中的A.前列腺癌B.血小板增多症C.骨肉瘤D.肝癌E.肺癌答案:B医考链接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