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 基本检查方法(教案) 《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 基本检查方法(教案) 《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基本检查法》教案
基本情况
授课题目 基本检查法
参考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 熟悉:五种叩诊音的意义及在正常人体上的分布 。 了解:基本检查法的适应范围;体格检查和检体诊断的概念。
能力目标 掌握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五种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从接触病人后的程序,引出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原理:人体不同组织各器官的物理特性不同,不同的病理状态下物理特性有改变。 两个概念
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观或借助简单工具检查被检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 检查方法。
检体诊断:医生对被检者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后,对健康或疾病提出的 判断。
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1、医生举止要端庄,对被检者要关心爱护。体检前说明检查的目的及被检者需配合的 事项。
2、医生站在被检者的右侧,充分暴露被检部位。
3、适当的光线、室温、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4、要按一定和顺序进行。一般状态→头→颈→胸→腹→生殖器→肛门→脊柱→ 四肢→ 神经系统(从上至下,从前到后)。要全面而有重点。
5、如被检者病情严时,则应根据主诉和临床主要表现暂只作重点检查。
6、应经常重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体征的变化或新体征。
基本检查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视 诊
视诊:医生用视觉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注意点:视诊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人造光对颜色的干扰;
侧射光线(切线位观察)有助于局部搏动或肿物的轮廓观察。
触 诊
触诊:医生通过手的感觉来判断内脏器官或躯体部分的物理特征的一种诊断方法。 作用:
主要用于了解病变脏器或肿块的大小、形态、质地、搏动、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的关 系,了解病变部位有无压痛或反跳痛。
触诊的方法
触诊常用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进行。
触诊时须结合解剖学知识进行分析。
浅部触诊法
方法:用一手轻放于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地进行 滑动触摸。
内容:注意被检查部位有无压痛、抵抗感、肿块、其他变化。
适应于检查体表浅在的病变、皮肤、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淋巴结、神 经、阴囊、和精索等。
深部触诊法
方法: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达深部。
作用:以确定深部病变部位和性质。
适用于腹部脏器及腹腔病变的检查。
深部滑行触诊法
方法:
嘱被检查者张口平静呼吸,或与其交谈,转移其注意力,使腹肌松驰;
医生以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末端(示指桡侧缘)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 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表面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
适用于腹腔脏器或深部肿块的检查。
双手触诊法
方法:医生的右手置于被检查部位进行深部滑行触诊;
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肿块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的脏器、肿块推向右手方向,使 脏器或肿块被固定且更接近体表利于右手触诊。
适用于肝、脾、肾及较深肿块的检查。
深压触诊法
方法:用一或二个手指指端在腹壁上逐渐用力按压。
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反跳痛
检查方法:在腹部压痛部位,深压出现压痛时,手指在原处停留片刻,使疼痛趋
于平稳后突然迅速将手抬起,若病人感觉疼痛或出现痛苦的表情,即为反跳痛。
意义:表明腹膜壁层炎症。
冲击触诊法(浮沉触诊法)
方法:大量腹水时,以三或四个并拢的手指指端置于腹壁相应的部位,与腹壁呈70~900 角,进行快而有力的连续冲击,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脏器在指端沉浮的感觉。
适用于大量腹水肝脾或肿块难以触及者。
注意点:避免用力过猛,造成病人痛苦,或引起肝脾破裂。
触诊的注意事项
1、向被检查者讲清目的和需要配合的动作,手要温暖、动作轻柔,从“健康 ”部位, 逐渐移向病变部位。
2、触诊腹部时一般取屈膝仰卧位,尽量放松腹肌。作下腹检查时应嘱其排尿、排便。 3、医生要结合解剖知识,判断病变来源于何脏器和病变的性质。
叩 诊
叩诊:医生用手或叩诊锤按一定的方法叩击被检者身体的表面,使之震动产生音响, 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或被检者是否出现疼痛来判断脏器的状态及病变情况的一种 检查方法。
原理:人体各组织的弹性、密度和含气量的不同,出现的叩诊音和振动感不同。
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
方法:
医生左手中指第二节紧贴于被叩诊部位;
以右手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
用腕关节与指关节的运动叩击;
叩击方向应与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叩击的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的力量要均匀适中。
作用:了解病变部位的性质及定位。
直接叩诊
方法:医生用右手二、三、四、五指并拢的手指或掌面直接叩或拍击被检查部位。 适用于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对病变定性。
五种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清音: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过清音: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退。如肺气肿。
鼓音:被叩部位或器官为含有大量的气体的空腔。如气胸、胃肠。
浊音: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如肝、心脏被肺覆盖部分;肺组织含气量减 少,如肺炎。
实音:叩击肌肉或实质性脏器。大量胸腔积液或肺组织实变。
叩诊注意事项
身体对称部位的叩诊,用力要一致,并对叩诊音等进行比较。
听 诊
听诊: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在被检者体表听取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判断正 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听诊方法
1、直接听诊
2、间接听诊:借助听诊器进行听诊。
听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被检查者避免紧张,肌肉尽量放松。
2、选择合适的听诊器。低音调用钟型,高音调用膜型。
3、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避免外来声音干扰。
4、听诊肺部呼吸音时,需与对侧对称部位对照比较。
嗅 诊
呼吸气味
大蒜味——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肝臭味——肝性脑病
氨味——尿毒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