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案)

资源简介

2024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解题技巧+对点训练)
【解题技巧】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中考小说人物形象考题主要包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人物的作用两类。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形象”包括人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人物的作用需要清楚题干是就主要人物形象还是次要人物形象设问,分清次要人物是线索人物还是陪衬人物。设题方向不同,答题的指向就有所变化。
常考题型:
1、人物形象类:
XX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XX厚具有怎样的品格?小说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概括)。
2、人物作用类:
XX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请分析他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方法及步骤:
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表情、心理等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借助议论性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作者的议论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评价性语句,综合评价人物形象。
③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④借助情节变化分析人物形象。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在情节的变化中认识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⑤借助其他重要信息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的身份、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
答题步骤:
第一步:点明人物性格特征。
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列出文中依据。
2、分析人物的作用:
主要人物的作用有:
①对人物的作用。人物具有典型性,对其他人物的衬托作用。
②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若是线索人物,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思考人物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感情。结合社会现实深入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有:
①对人物的作用。对比或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②对情节的作用。充当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是叙述者和见证人,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对环境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④对主题的作用。次要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小说的主题。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按点分析人物作用。
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列出文中依据。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节选)
路遥
刘巧珍刷牙了。这件事本来很平常,可一旦在她身上出现,立刻便在村里传得风一股雨一股的。在村民们看来,刷牙是干部和读书人的派势,土包子老百姓谁还讲究这?读书人高加林刷牙,巧珍的妹妹巧玲刷牙,大家谁也不奇怪,唯独不识字的女社员刘巧珍刷牙,大家感到又新奇又不习惯。
“哼,刘立本的二女子能翘得上天呀!好好个娃娃,怎突然学成了这个样子?”
“一天门外也没逛,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倒学起文明来了!”
“卫生卫生,老母猪不讲卫生,一肚子下十几个价胖猪娃哩!”
“哈呀,你们没见,一早上圪蹴在土佥畔上,满嘴血糊子直淌!看过洋不洋?”
……
村里少数思想古旧、不习惯现代文明的人,在山里,在路上,在家里,纷纷议论他们村新出现的这个“西洋景”。
刘巧珍根本不管这些议论,她非刷牙不可!因为这是亲爱的加林哥要她这样做的啊!痴情的姑娘为了让心爱的男人喜欢,任何勇气都能鼓起来。她根本不管世人的讥笑,她为了加林的爱情什么都可忍受。
这天早晨,她端着牙缸,又蹲在他们家的土佥畔上刷开了牙,没刷几下,生硬的牙刷很快就把牙床弄破了,情况正如村里人传说的“满嘴里冒着血糊子”。但她不管这些照样使劲刷。巧玲告诉她,刚开始刷牙,把牙床刷破是正常的,刷几次就好了。
这时候,碰巧几个出山的女子路过她家门前,嬉皮笑脸地站下看她出“洋相”、另外一些村里的碎脑娃娃看见这几个女子围在这里,不知出了啥事,也跑过来凑热闹了;紧接着,几个早起拾粪路过这里的老汉也过来看新奇。
这些人围住这个刷牙的人,稀奇地议论着,声音嗡嗡地响成一片。那几个拾粪老头竟然在她前面蹲下来,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互相指着她的嘴巴各抒己见。后面来的一个老汉看见她满嘴里冒着血沫子,还以为得了啥急症,对其他老汉惊呼:“还不赶快请个医生来?”逗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了。
巧珍本来想和周围的人辩解几句,大大方方开个玩笑解脱自己,无奈嘴里说不成话。她也不管这些了,照样不慌不忙刷她的牙。她本来想结束了,但又赌气地想:我多刷一会让他们看,叫他们看得习惯着!
她右手很不灵巧地拿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阵后,然后取出牙刷,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清水,漱了漱口,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起来。周围一圈人的眼光就从那牙缸子里看到她的嘴上,又从她的嘴上看到土地上。
这时候,巧珍她爸赶着两头牛正从河沟里上他家的土佥畔。这个庄稼人兼生意人前几天又买了两头牛,还没转手卖出去,刚才吆着牲口到沟里饮水去。
立本五十来岁,脸白里透红,皱纹很少,看起来还年轻。他穿一身干净的蓝咔叽衣服,不过是庄稼人的式样;头上戴着白市布瓜壳帽。看起来不太像个农民,至少像是城里机关灶上的炊事员。
刘立本吆牛上了土佥畔,见一群人围住巧珍看她刷牙,早已气得鬼火冒心了!他发现巧珍这几天衣服一天三换,头梳个没完没了,竟然还能翘得刷起了牙。他前两天早想发火了,但觉得女子大了,怕她吃消不了,硬忍着没吭声。
现在他看见巧珍在一群人面前丢人败兴,实在起火得不行了。
他丢下两头牛不管,满脸通红,豁开人群,大声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给老子跑到门外丢人来了!”
刘立本一声喝骂,赶散了所有看热闹的人。娃娃女子们先跑了,几个老汉慌忙提起拾粪筐,尴尬地出了他们本不该来的这个地方。
巧珍手里提着个刷牙缸子,眼里噙着两颗泪珠说:“爸,你为啥骂人哩!我刷牙讲卫生,有什么不对?”
“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
“不管怎样,刷个牙算什么错!”巧珍嘴硬地辩解说,“你看你的牙,五十来岁就掉了那么多,说不定就是因为没……”
“放屁!牙好牙坏是天生的,和刷不刷有屁相干!你爷一辈子没刷牙,活了八十岁还满口齐牙,临殁的前一年还咬得吃核桃哩!你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了!”
“那巧玲刷牙你为什么不管?”
“巧玲是巧玲,你是你!人家是学生,你是个老百姓!”
“老百姓就连卫生也不能讲了?”巧珍一下委屈得哭开了。她大声和父亲嚷着说:“你为什么不供我上学?你就知道个钱!你再知道个啥?你把我的一辈子都毁了,叫我成了个睁眼瞎子!今儿个我刷个牙,你还要这样欺负我……”她一下背过身,双手蒙住脸哭得更厉害了。
刘立本一下子慌了。他很快觉得他刚才太过分——他已经好多年不这样对待孩子了,他赶忙过来乖哄她说:“爸爸不对,你别哭了,以后要刷,就在咱家灶火圪崂里刷,不要跑到土佥畔上刷嘛!村里人笑话哩……”
“让他们笑话!我什么也不怕!我就要到土佥畔上刷!”巧珍狠狠地对父亲说。
刘立本叹了一口气,回头向院子后面看了看,立刻惊叫一声,撒开腿就跑——他的那两头牛已快把他辛苦务养起来的几畦包心菜啃光了!
巧珍擦去泪水,委屈地转身回了家。她先洗了脸,然后对着镜子认真地梳起了头发。她把原来的两根粗黑的短辫,改成像城里姑娘们正时兴的那种发式:把头发用花布手帕在脑后扎成蓬蓬松松的一团。穿什么衣服呢?她感到苦恼起来。
“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性格比较丰满、立体感强,更接近生活的真实。请结合你对“圆形人物”的理解,谈谈刘立本这一形象。
【答案】
刘立本的形象具有多面性:一方面他思想保守、好面子、言语粗俗;另一方面作为父亲,他对女儿又表现出体贴、慈爱的一面。
①思想保守:在他眼中,老百姓不能跟学生比,巧珍这个“土包子老百姓”刷牙是“败家”、“羞先人”的举动。
②好面子:巧珍在门外刷牙,引得众人围观、评头论足。他认为这一举动令自己颜面尽失,于是对女儿破口大骂。
③言语粗俗:他面对正在刷牙的巧珍,一顿喝骂,脏话连篇,不堪入耳。
④慈爱体贴:他对自己因一时冲动怒骂女儿的行为愧悔不已,极力用温和言语安慰巧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从“刘立本吆牛上了土佥畔,见一群人围住巧珍看她刷牙,早已气得鬼火冒心了!……大声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给老子跑到门外丢人来了!’……”可知,一方面他思想保守、好面子、言语粗俗;从“刘立本一下子慌了。他很快觉得他刚才太过分——他已经好多年不这样对待孩子了,他赶忙过来乖哄她说:‘爸爸不对,你别哭了,以后要刷,就在咱家灶火圪崂里刷,不要跑到土佥畔上刷嘛!村里人笑话哩……’”可知,另一方面作为父亲,他对女儿又表现出体贴、慈爱的一面。
从“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巧玲是巧玲,你是你!人家是学生,你是个老百姓!”可知,他思想保守,在他眼中,老百姓不能跟学生比,巧珍这个“土包子老百姓”刷牙是“败家”、“羞先人”的举动。
从“现在他看见巧珍在一群人面前丢人败兴,实在起火得不行了……豁开人群,大声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给老子跑到门外丢人来了!’……”可知,他好面子,巧珍在门外刷牙,引得众人围观、评头论足。他认为这一举动令自己颜面尽失,于是对女儿破口大骂。
从“大声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给老子跑到门外丢人来了!’……” “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放屁!牙好牙坏是天生的,和刷不刷有屁相干!……”可知,他言语粗俗,他面对正在刷牙的巧珍,一顿喝骂,脏话连篇,不堪入耳。
从“他赶忙过来乖哄她说:‘爸爸不对,你别哭了,以后要刷,就在咱家灶火圪崂里刷,不要跑到土佥畔上刷嘛!村里人笑话哩……’”可知,他慈爱体贴,他对自己因一时冲动怒骂女儿的行为愧悔不已,极力用温和言语安慰巧珍。
可见,刘立本的形象具有多面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村歌(第12节)
孙犁
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
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
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
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
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刷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
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
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
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团,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助。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
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
“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
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
“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
“喂!那个女角叫什么?”
“你这人!双眉呗!”
“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
“有一年不唱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
“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
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
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
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
兴儿说:“在台下边呗!”
“有座物没有?”
“没有。”
“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
“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
“这是我分的果实。”
“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
“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
“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
“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
“我今天满了候补期。”
“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
“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
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
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
“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
“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
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
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
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
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
(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编》
文本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特别是她流动的眼,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这并不违背孙犁先生的心愿,他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以上谈到的,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新京报》等)
.孙犁先生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试结合文本一,分析双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
①淳朴善良。双眉作为代表,前去医院去探望、慰问伤员。
②追求进步。双眉积极申请入党,参加“斗争”,支持鼓励心上人兴儿参加战争。
③心直口快。当听到区里要求张岗剧团给伤兵演戏时,双眉脱口而出“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以及在讨论节日时说““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小说中的双眉是一个经受过抗战考验,在民主根据地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村妇女的代表。由“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可知,双眉作为代表,前去医院去探望、慰问伤员双眉作为张岗贫农组的代表去医院探望、慰问伤员,可见她的“淳朴善良”。
由“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给伤员唱戏,“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可知,双眉积极申请入党,参加“斗争”,支持鼓励心上人兴儿参加战争,表现了她“追求进步”。
当听到区里要求张岗剧团给伤兵演戏时,双眉脱口而出的“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和在讨论节目时说的“‘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的语言描写和“撅嘴”的细节描写,可见她的“心直口快”。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①乐观开朗。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
②勤劳能干,做事利索。普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这些细节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
③热心助人。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
④关爱家人。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可知,旺旺妈为人乐观开朗;
由“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可知,旺旺妈勤劳能干,做事利索,善抓商机;
由“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可知,旺旺妈善良仁义,热心助人;
由“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等可知,旺旺妈关爱家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子俩
路遥
掌灯时分,黄河的涛声渐渐地涨高了。
一只手电光向渡口劈面照来,夜色中,像一柄明晃晃的剑。和往常一样,是民兵队长高三星察视渡口来了。
他赤裸的腿上掉下来。
离河边约摸二百码的地方,手电光罩住了一个苍头发老汉。呀,这是他爸嘛!
“怪事!你是前几天去河东镇子上看病的嘛,可肩胛上的麻袋里沉甸甸地背了些什么?”三星望着父亲,心里盘算着。职责感使他的神经系统很快地进入戒备状态。他本想先问候问候老人的病情,可嘴里不由得带着盘查的口气问:“你这是背了些什么嘛?!”
老汉被手电光照得眼花缭乱,听见问话,才知道是儿子,便火气十足地说:
“胡照啥哩,灭了!……给咱家地里闹腾的一袋化肥,怎?!”他眼珠子瞪得老大。
听父亲一说,三星立刻警觉起来:化肥是国家统一分配物资,这袋化肥肯定是从私人贩子手里转来的。按规定应该收公!
“这可是你老子!”他好像看见那些平时说他麻糜不分的人,正对他讥笑。
“自己的老子又咋?!干事情,就不能徇私情!”他心里对自己大声呐喊。这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声,使他浑身的血液加快了循环,顿时产生了无比的激情和力量。
高三星情绪激动地对须发苍苍的父亲说:“走,背到公社派出所去!”
老汉嘻嘻一笑,说:“别给老子唱戏了!”
说完留神一看,儿子那张严肃沉着的脸分明不是“唱戏”嘛,这才一下子慌神了。
他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个入党才一年的儿子,一时不知说啥、做啥。呀呀!他总不能嘻皮笑脸地凑上去,给自家的儿子递一根纸烟嘛!
他威严地咳嗽了一声,带着父亲对子女的那种家长优越感,十分气壮地对儿子吼道:“我把你这个龟孙子!人家的狗往出咬,你尽是往回咬哩!”说着丢下麻袋,顺手脱得一只鞋,眼看就要动武了。
比老汉高一头的儿子,像一根石柱子钉在地上动也没动,一双大眼睛带着潮笑的神气看着老汉瞎诈唬。
老汉手里的那只鞋掉在了地上。他感到,这只鞋的力量根本不是儿子的对手。光那两道目光就像两条厉害的鞭子,抽得老汉抬不起头来!
“哎呀呀,又不是偷来的嘛!到了派出所,赔钱不算,丢人事大!”老汉抬起苍头,样子可怜地说。
“不行。”
“再不了,就这场了,高抬你的贵手!”老汉求饶地说。
“不行!不行!”三星态度更强硬了。
老汉一屁股坐在麻袋上,长送着气。
三星耐心地劝解着老汉:“……爸爸呀,你真糊涂!咱要把眼光放远点嘛…………”
对呀!老汉两道苍白间杂的眉毛上下跳了两下,顺手摸起那只鞋往脚上一蹬,一闪身站起来一一他自信领悟出了儿子的“话中话”!
“啊呀呀,我这个瓷脑子!分不清个歪和好了!走走走,我把化肥背上,你在后面把老子押上,咱立马就到派出所去!”
老汉这一非常举动,是高三星根本没有料想到的。他一时弄不清老汉心里又打什么“小九九”了。
老汉见儿子“怔”住了,便自喜自乐地说:“你小子,精!有这么一件事,不扬股好名声?有股好名声,吃公家那碗饭,还难?我没念过书,是个睁眼瞎子,可耳朵不聋!你当我没听说大学要招生?”他望着表情严肃的儿子,精明地微笑了:只要自家受点委屈而能给儿子换来美事,那还不好?
三星终于明白父亲这个“小九九”了。起先,他想笑。可他没有笑。父亲那自私的、可怜的笑容打消了他的笑意。
他思想:“不管爸爸你如何打你的小九九,我有我的老主意哩!……好嘛,眼下只要你同意去公社派出所就好!”
他对父亲说:“那咱就起身。”
就这样,父子俩一前一后,沿着黄河畔坎坷的石头路,向公社派出所走去。
波涛汹涌的黄河,在夜行者的脚下奔腾东去:听得见岸沿上一处、两处泥沙被波浪扑落入水的响动声。……
公社张书记没睡,正伏在桌上看一张水利规划图哩。书记热情地接待了父子俩,并专心听取了事件本身情由,然后按政策作出了处理决定:按国家统一标价收公。
现在,这一袋化肥的事情看来以喜剧结束了。张书记和三星不用提说,老汉更是高兴。他心想:“赔贴几块钱算个甚?张书记说了嘛,三星的光荣事要向全公社宣扬哩!”
张书记倒了一杯开水,双手递到老汉手里,然后在桌上的一摞公文里寻找什么。他一边翻寻,一边对老汉说:
“三星不为私情,敢和你老的不正确做法作斗争,咱们老一辈也要好好学习哩!”
“学习,学习……这小子冒张劲大,全看你们好好指教呢!”老汉带着荣幸的神色,谦虚地说。
张书记找到了所要找的材料,轻轻往老汉面前的桌面上一放,说:“看看,这是他的决心书。小伙子下决心咧!决心不报考大学啦,留下改变咱家乡的面貌呀!”
“啊?!”老汉大吃一惊。喜剧尾声这个爆炸性的插曲,强烈地震动了老汉的心灵。
第一次翻上老汉心头的是一阵恼怒的浪潮。等这股浪潮从心头落下并趋于平静的时候,他开始恼恨自己了——自己小看了儿子啊!
这阵儿,好像有一团火球似的东西,在老汉的胸膛里滚动。他只熟悉那个光着腚子、拿着小铁铲在黄河滩上玩“修渠打坝”的三蛙:而对眼前这个个头高大、在黄河畔领导修建三级抽水站的突击队长兼民兵队长的高三星,他陌生了。
老汉沉思了一会儿,对儿子说:
“三娃,明儿一早,我自个背上这袋化肥往派出所送呀!回去甭瞒这事!得空,我在社员会上有话要说哩!……”
(有删改)
高三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①粗犷硬朗、充满力量:他面容常带严肃,走路虎虎生风,充满男子汉气概;
②大公无私、坚持原则:面对自己的父亲违反政策的错误行为,不包庇,不姑息,坚决将其送到派出所处理;
③踏实能干、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成为民兵队长,踏实勤恳,带领家乡人民建设水利工程,并成为突击队长;
④舍己奉公、理想远大:敢于牺牲,放弃自己报考大学的机会,扎根家乡,决心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他两腮鼓鼓的,一副随时准备和人吵架的模样。他有力地迈动着脚步,不断有些风干了的黄泥巴,从他赤裸的腿上掉下来”可知,高三星粗犷硬朗、充满力量:面容常带严肃,走路虎虎生风,充满男子汉气概;
结合“‘自己的老子又咋?!干事情,就不能徇私情!’他心里对自己大声呐喊”“高三星情绪激动地对须发苍苍的父亲说:‘走,背到公社派出所去!’”可知,高三星大公无私、坚持原则:面对自己的父亲违反政策的错误行为,他不包庇,不姑息,坚决将其送到派出所处理;
结合“而对眼前这个个头高大、在黄河畔领导修建三级抽水站的突击队长兼民兵队长的高三星,他陌生了”可知,高三星踏实能干、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成为民兵队长,踏实勤恳,带领家乡人民建设水利工程,并成为突击队长;
结合“看看,这是他的决心书。小伙子下决心咧!决心不报考大学啦,留下改变咱家乡的面貌呀!”可知,他舍己奉公、理想远大:敢于牺牲,放弃自己报考大学的机会,扎根家乡,决心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
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是四川连接西藏、青海、新疆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去公路建设工地采访,第一站是鹧鸪山隧道。
鹧鸪山,四川进藏的第一座大山,地处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世界上高海拔地带筑路、架桥、修隧道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因而,公路建设者付出的艰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小姚在隧道口等着我们。这是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结实、微胖,口才不错,介绍鹧鸪山隧道建设情况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但我问及他个人的情况时,他却一下子就腼腆了,只说他老家是三门峡市,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铁路隧道公司。我加了他微信,看到他在大山腹地工地上拍的照片:一身泥水和油污,脸也是花的,鼻孔里塞满泥垢。小姚负责质量安全,工人们打炮眼,他必须在灰尘和噪声中盯着,一盯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炮眼打完,细细数了数量他才能离开。被泥水、汗水浸泡的工作服穿在身上很沉重,体感极不舒服。
“想过打退堂鼓吗?”
“想过多少次了,但都没走到那一步。苦事难事总得有人干吧。再说,我如果走了,哪里会遇到招弟呢?”
招弟是小姚的女友,漂亮而活泼。在工地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女孩子很少。按小姚的说法,他打动了这个女孩的芳心,而女孩又拴住了他的心。说这话时,小姚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当然,更大的成就感是他负责的这段高速公路的桥梁、隧道、路基都经得起严格的质量测评。
见到大壮,是在狮子坪特长隧道工地。名如其人,这是个壮实的年轻人,三十岁时来到汶马公司,已经干了六年。
说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测量,他情绪一下激动起来:“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比他体会更深刻。”荒凉的大山是没有路的,他与同伴只能在向导的带领下,艰难爬行于陡坡悬崖,在荆棘和杂草中观察测量,近距离获取第一手资料,寻找最佳的施工点位。一次,在山中干活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要走下山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就靠一瓶矿泉水和几个面包充饥解渴。夜里极寒,便找来干柴生火取暖。在微弱的火光下,他开始挑身上的刺——白天在荆棘丛中穿行,脸上和四肢都扎进了不少小刺,到了晚上便疼痛不止。他们就相互挑刺,一共挑出了一百多根。困苦之时,他想得最多的是妻子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女儿出生,他没有回去;女儿的第一个生日,也没有回去。作为工段负责人,他实在是脱不开身。
大壮说他有一个愿望:汶马高速全面通车后,带着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驾跑一个来回,让他们看看自己参与创造的桥隧奇迹,也看看自己劳动的价值。
讲述这些的时候,大壮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壮汉流泪,自然是情到深处了。
我在生活区遇到了老刘。所谓生活区,其实就是在一个地势相对低矮、坡度相对较小的山腰,开辟出一片平地,搭建了几排板房,作为食堂和职工宿舍。老刘还不到三十岁,被大家叫“老刘”,是因为他已经结婚生子。他的家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家,只有五六平方米,安下一张、一张桌,就没有多少空间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一家三口生活了好几个年头。公路开建之初,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就来到这里做工,老刘是隧道工作面的掘进工,妻子在生活区做服务工作。
五年前在附近一个乡镇卫生院出生的女儿,迄今还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他们到工地后就再没回过大巴山里的老家。这条路处于地震带,塌方、泥石流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确保工期,就得加班加点地干,一年半载走不出鹧鸪山区是常有的事。每年春节还是放假的,但老刘一家仍然没有回去,他们得留下来看守工地。老刘说:“我成家了,好歹是一家人在一起,让那些‘单身汉’回去和父母妻儿团年吧。”
我鼻子有点发酸。老刘反倒乐哈哈地宽慰我:“没事没事,习惯了,再说还有加班工资可领。等这条路修通了就送孩子回去上学,再陪父母亲来走走这条路,去康定溜溜的城,去跑马溜溜的山。
在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我在墙报上、在自拍的视频中、在人们手机的相册里,看到最多的物体是一艘船,一艘橙红色的铁壳船。它是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为了从河上把庞大的施工设备运送到对岸,自己设计制造的。这是一条功绩赫赫的船,人们称它为“汶马青年号”。
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汶马青年号”的船员。今天,这艘青春船,正在一往无前,乘风破浪……
----《人民日报》
.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简析。
【答案】
①吃苦耐劳。不管是盯数炮眼的小姚,还是从事隧道测量工作的大壮或掘进工老刘,他们三人面对艰苦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都能够坚持下来,做好自己的工作。②责任感强。小姚一盯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打完炮眼,细细数了数量才离开;大壮作为工段负责人,女儿出生没回去,女儿的第一个生日也没有回去;老刘为确保工期,经常加班加点地干。
③开朗乐观。小姚介绍隧道建设情况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对自己的工作富有成就感;大壮希望汶马高速全面通车后带着妻子和孩子开车跑一个来回,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当“我”对老刘的状况有着心酸的感觉时,老刘却乐哈哈地宽慰“我”。④富有牺牲精神。小姚作为一个大学生来到环境艰苦的工地,虽然也曾想离开,但一想到苦事难事总得有人干,就留了下来;大壮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甘冒生命危险,因为脱不开身而错过了女儿的出生和生日。(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小姚“一身泥水和油污,脸也是花的,鼻孔里塞满泥垢。……一盯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炮眼打完,细细数了数量他才能离开”;大壮“荒凉的大山是没有路的,他与同伴只能在向导的带领下,艰难爬行于陡坡悬崖,在荆棘和杂草中观察测量,近距离获取第一手资料”,他们还互相挑刺,扎到身上的刺有一百多根;老刘“他的家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家,只有五六平方米,安下一张床、一张桌,就没有多少空间了”等可知,小姚、大壮和老刘都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都面对艰苦的工作,但是他们不说苦,不说累,可见他们吃苦耐劳。
小姚“他必须在灰尘和噪声中盯着,一盯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炮眼打完,细细数了数量他才能离开”,大壮“困苦之时,他想得最多的是妻子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女儿出生,他没有回去;女儿的第一个生日,也没有回去。作为工段负责人,他实在是脱不开身”,老刘“为确保工期,就得加班加点地干,一年半载走不出鹧鸪山区是常有的事”可知,小姚、大壮和老刘都有较强的责任感,他们或者仔细数炮眼,或者因为工作回不了家,或者加班加点。
小姚“介绍鹧鸪山隧道建设情况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说这话时,小姚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大壮说他有一个愿望:汶马高速全面通车后,带着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驾跑一个来回,让他们看看自己参与创造的桥隧奇迹,也看看自己劳动的价值”,老刘也说“等这条路修通了就送孩子回去上学,再陪父母亲来走走这条路,去康定溜溜的城,去跑马溜溜的山”可知,小姚、大壮和老刘都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骄傲,可见他们开朗乐观。
小姚“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铁路隧道公司”“苦事难事总得有人干吧”,大壮“荆棘和杂草中观察测量,近距离获取第一手资料,寻找最佳的施工点位”;老刘总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留下来看守工地等可知,他们勇于面对困难,甘愿牺牲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