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电阻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3电阻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课程主题:电阻
姓 名 任教学科 初中物理
学 校 教 龄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单位换算关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升; 2.通过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显示电流大小,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转换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2.通过学习,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单位间换算关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难点:设计并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教学准备 电流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钨丝、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电流和电路、电压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且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和物理实验探究,学生已经了解探究的基本环节,能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具备初步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以分组的形式来进行探究实验,能达到预期目标,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记住此时灯泡亮度,再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询问学生两次操作灯泡的亮度是否有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次小灯泡的亮度不相同、电流表示数不相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 原来,导体能导电,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不同灯泡导致电流不同,说明两个灯泡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4、电阻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5、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 6.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问题: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天然橡胶棒的电阻,大约是相同粗细、长短铁棒的2×1016倍!看来材料不同,阻碍作用不同。那么,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7、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演示实验1: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两次分别在电路中接镍铬合金丝及锰铜合金一段。 演示实验2: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探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3:材料、长度一定,探究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仍然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一个日光灯钨丝,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偏转,再用酒精灯加热钨丝,观察比较电流表的偏转。 实验结论: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8.课堂练习,巩固提升,归纳总结,采用随机提、习题演练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9.布置作业,让学生下去做课本习题。 1、学生回答两次操作小灯泡亮度不同。 2、学生激烈讨论,并得出在同一个电路中,两次操作使用了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导致两次实验中小灯泡亮度不同。 3、学生认真听讲,分析理解电阻这个物理量。 4、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电阻的定义。 5、学生能够掌握电阻概念、电阻单位,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6、学生激烈讨论,并提出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7、学生积极的进行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得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学生积极参加回答问题,参加联系,基本掌握本节课知识,并能将其运用起来。 9.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1、通过演示法和观察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新课:电阻。 3、通过分析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物理量—电阻,加深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渗透控制变量法。 4、对电阻这个物理量进行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电阻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5、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电阻的符号和单位及会进行电阻的单位换算。 6.提出不同的生活现象,使物理与生活相联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顺势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7、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简单的实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8通过提问和练习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巩固学生知识。
板书设计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电阻的符号:“- -”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电阻的单位换算: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 实验探究过程(步骤) 5、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也有很多物理方法在其中,若实验器材充分,分组实验变成每个学生单独进行实验,进一步锻炼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于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实验室中有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结合进行实验,学生可能更好的理解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