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芜湖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阳光中学举办“清音雅言”诗词朗诵会,请根据提示补写诗句。(1)诗词中的乐声,往往传达出诗人别样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管弦齐发,将宴饮之欢推向高潮;《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箫鼓齐鸣,引出农村风俗图景;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_____”,借楚歌传情,抒写诗人内心苦闷。(2)诗词中的地名,不仅是地点的标识,也是情感的寄托。《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以地名抒情,情味丰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写出贬谪之痛,字字泣血,感人至深。2. 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甲】本来,我已经可以足够安适地休息了,可是一颗悲伤的心破坏了它。它哀诉着自己裂开的伤口,体内的流血,绷断的心弦。它在为罗切斯特先生和他的命运战lì。它怀着强烈的怜悯为他悲叹。它怀着永无休止的渴望呼唤着他,尽管自己已像折断双翅的鸟儿般无能为力,却依然徒然地抖动残破的翅膀试图去寻找他。【乙】王冕并不曾远行,即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dài慢他?”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nüè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只是母亲在家,放心不下。”母亲道:“我儿,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我虽年老,又无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不妨。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战lì( ) dài( )慢(2)【乙】文中______(nüè)的篆文字形为,《说文解字注》曰:“虎,残也。从虍,爪人。覆手曰爪,虎反爪向外攫人。”据此,你推断该字本义为______。(3)请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4)结合整本书的内容,简要说说简·爱和王冕有何相似之处。(5)下列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简·爱》中细腻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B. 《儒林外史》以独特的讽刺手法,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毒害。C.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其间夹杂犀利的批判,引发读者思考。D. 《昆虫记》以其典雅庄重的语言,描绘了昆虫的世界,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3. 阳光中学举办“龙年探龙”活动,请你参加。【任务一】认识“龙”材料一: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本草纲目》)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龙的图案被用于皇家的徽章和服饰。历史上有些名人也被冠以“龙”的美称,孔子称赞老子“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东汉名臣蔡邕醉倒路旁,人称“醉龙”;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材料三: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龙传人》)(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任务二】欣赏“龙”(2)下边是2024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请你说说它的外形特点和寓意。【任务三】运用“龙”(3)请用有关“龙”的四字短语填空。①同学们即将走进中考考场,你会说:“希望大家都______啊!”②班里很多同学都各有特长,你会说:“咱们班真是______呀!”③欣赏《兰亭集序》,你感叹道:“王羲之的字真是______啊!”(4)2024年是甲辰龙年,经你推算,下一个龙年是年(填数字)______,根据天干地支的组合规律,它应该叫______龙年。二、阅读(55分)[一](18分)材料一: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新安江边的屯溪河街火热开场,流光溢彩的徽州漆器、巧夺天工的庐州蛋雕、清香四溢的绿茶制作……古老的非遗技艺,点燃了徽州老街的烟火气。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各地景区游客接待增量达71.92万人,带动增量消费4.39亿元,拉动消费30.76亿元。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芜湖举行。该市围绕“徽印千古,璀璨江淮”这一主题,举办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展、《芜湖铁画》主题展、《铁画情缘》原创黄梅戏专场演出、民俗巡游、全省非遗巡展等系列活动,发布芜湖市优秀文物建筑“一房一册”项目成果和芜湖铁画数字藏品,体现了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以营销拓市场,以活动促消费,推动了我省各地文旅业态不断迭代,呈现全方位破圈、重塑、融合的态势。(摘编自《来“皖”,来玩》)材料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认为,学校美育是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教育发展整体质量,对青少年学生正确树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出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的文化沃土。以美育教育为载体,拓宽非遗传承的有效渠道,不仅增强了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也能持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田静建议,学校要充分落实国家要求,在不折不扣推进美育教育的基础上,将非遗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内容。各地区应结合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充分挖掘本土教学阵地,吸纳社会资源,开设校本特色课程,丰富美育教育资源。加强非遗与思想品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贯通教学,通过大力开展非遗通识教育、手工体验、文化鉴赏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审美素养。(摘编自《聚焦全国两会:如何创新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添彩美好生活》)材料三:南陵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明初传入安徽南陵县,在当地独特的文化语境中逐步发展成熟。南陵目连戏是学术界公认的海内外目连戏主要流派之一。南陵目连戏表演艺术极为成熟:一是行当精细,有七角、四旦、二生;二是脸谱及化妆神奇夸张,分“鬼脸”“标脸”“元宝脸”“三块瓦脸”等;三是舞台布置独特,使用传统纸扎手艺制作“独脚莲花台”“花台”等道具;四是表演形式丰富,有“一本三开台”“三本三开台”等等,其中多穿插进行“百戏表演”(如盘台、爬竿、吐火等杂技表演),风格独特,引人入胜。(摘编自《鸠兹故事:非遗特产之南陵目连戏》)材料四: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安徽多达24人入选,所涉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具体项目和所在区域见下图。(摘编自《正在公示!安徽24人入选》)4.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旅游景区在游客接待增量和消费增量方面,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B. 芜湖通过开发芜湖铁画数字藏品等项目,体现该市在非遗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C. 美育与非遗充分融合,既可以拓宽非遗传承的渠道,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D. 南陵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表演时勾画脸谱,舞台上布置纸扎道具,常穿插百戏表演。5. 阅读材料二,说说将非遗融入学校美育教育的方法有哪些。6.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简要概括安徽省非遗门类与分布的特点,并谈谈皖南地区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7. 综合材料观点,将下面的“南陵目连戏美育实践活动方案”补写完整。[二](21分)过冰河的粮食徐全庆①后来,已经成为开荒模范的王怀仁,在向别人介绍经验时,第一句话总是:“我是从看到陈团长背粮过延河后开始变得像个人的。”②在那之前,他是个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候,大家也不叫他王怀仁,叫他“坏人”。他妈有时恨极了,指着鼻子骂他:“你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啥活儿也不干,你咋不死去?”他嬉笑着回一句:“我死了,你给谁做饭吃?”③王怀仁的爹死得早,娘一个人拼死拼活地干,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娘的眉头皱得像枣树皮,从来没有舒展过。王怀仁却不愁,吃过饭,找个墙根儿一躺,眯着眼晒太阳,或者找人聊天,但没人愿意和他聊。很多时候,人家聊得好好的,他一去,就都散了。他就冲着他们的背影骂:“啥意思嘛,真把老子当坏人了?”④王怀仁第一次见到陈团长是在一个下雪天。家里又揭不开锅了,娘让他去二姨家借粮食。二姨家不远,走路也就两袋烟的工夫,但他不想去。娘铁了心让他去:“不去,咱娘儿俩就都饿死算了。”娘还说:“我实在没脸去你二姨家借粮食了。”王怀仁也没脸去,他怕二姨父一个白眼接一个白眼地乜斜他。⑤拗不过娘,王怀仁只好不情不愿地缓缓向二姨家挪步。这时突然下起了雪,雪花漫天飞舞。这要是白面该多好,就不用去二姨家了。他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来,任雪花落在头上身上。他知道,下雪了,二姨父肯定在家呢。⑥这个时候他就看到了陈团长和他的兵。陈团长也看到了他,问他一个人坐在雪地里干什么。他不认识陈团长,但不怕他,因为他知道,这一批开进来的是八路军,八路军不欺负老百姓。“要饭,”他没好气地答,“家里没吃的了。”陈团长把一名战士身上的半口袋东西拎给他。他一摸就知道,那是苞谷。那战士说:“团长,咱也没粮食了。”陈团长摆摆手,示意那战士不要再说了,然后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想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叫王怀仁。⑦他很庆幸不用去看二姨父的脸色了,又后悔不该把名字告诉他们,或许他们会找他还粮食,甚至要求他还得更多。哪有部队不向老百姓要粮饷的呢?他因此不安起来。⑧几天之后,他再次见到了陈团长。这次是在延河里。⑨前几天还被冻得结结实实的延河化冻了,河面上的碎冰在河水的冲击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天哪,河里居然有人,很多人!每人肩上都扛着一个硬挺挺的口袋,口袋上搭着鞋和裤子。他们穿着裤衩在涉水过河。走在最前面的那人不时回头喊道:“同志们,速度要快!”是陈团长。寒风呼呼地吹着,他似乎听到了陈团长上下牙打架的声音。他觉得自己仿佛也在水中,刺骨的寒意瞬间从小腿袭遍全身,他禁不住打了个哆嗦。⑩他呆呆地看着他们上了岸。陈团长让大家放下肩上的东西,光着脚在雪地上跑步。直到身上跑出了热气,他们才穿上衣服,扛起口袋又上了路。后来,他才知道,他们肩上扛的是粮食,是从三百里外的延长县一步一步背回来的粮食。 一连几天,他总是想起陈团长背着粮食涉水过河的情景。每次想起,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哆嗦。 第三次见到陈团长是在他家里。陈团长是来给他家送粮食的。陈团长说:“我估摸着,上次送给你的苞谷应该吃完了。” 粮食不多,却很沉,沉得他怎么都拎不动。陈团长走后,他看着那一小袋粮食号啕大哭。 “从那以后,我开始跟着陈团长开荒.”他说.“我很高兴,大家开始叫我‘王怀仁’了。”(选自《百姓人家——202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倒叙展开故事情节,串起人物的过去和现在,条理清晰。B. “指着鼻子骂”形象地描绘出娘对王怀仁的气恼,恨铁不成钢。C. 小说写王怀仁两次打哆嗦,表现了他的胆小怕事,意志不坚定。D. 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描写王怀仁的变化,以及与之有关的事情。9. 请从陈团长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10.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王怀仁却不愁,吃过饭,找个墙根儿一躺,眯着眼晒太阳,或者找人聊天,但没人愿意和他聊。很多时候,人家聊得好好的,他一去,就都散了。1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粮食不多,却很沉,沉得他怎么都拎不动。12. 请结合王怀仁的变化,探究小说的主旨。[三](16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绍圣二年三月四日,詹使君邀予游白水山佛迹寺,浴于汤泉,风于悬瀑之下,登中岭,望瀑所从出。出山,肩舆①节行观山,且与客语。晚休于荔浦之上,曳杖竹阴之下。时荔子累累如芡实矣。父老指以告予曰:“是可食,公能携酒复来?”意欣然许之。同游者柯常、林抃、王原、赖仙芝。詹使君名范,予盖苏轼也。(苏轼《题白水山》)【注释】①肩舆:乘坐轿子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念无与乐者 念:______(2)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3)风于悬瀑之下 风:______(4)意欣然许之 许:______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是可食,公能携酒复来?15. 请结合两文说说苏轼“欣然起行”“欣然许之”原因。16. 两篇文章都是苏轼贬谪时期的作品,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写作(55分)17.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好习惯总是让我们越来越好。能够让我们越来越好的那些习惯,如读书、健身、勤于思考等,不容易坚持。但越是常人难以坚持的事情,越能磨炼意志,越能培养良好的习惯。请以“好习惯让我越来越好”为题目,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2024届芜湖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阳光中学举办“清音雅言”诗词朗诵会,请根据提示补写诗句。(1)诗词中的乐声,往往传达出诗人别样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管弦齐发,将宴饮之欢推向高潮;《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箫鼓齐鸣,引出农村风俗图景;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_____”,借楚歌传情,抒写诗人内心苦闷。(2)诗词中的地名,不仅是地点的标识,也是情感的寄托。《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以地名抒情,情味丰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写出贬谪之痛,字字泣血,感人至深。【答案】 ①. 中军置酒饮归客 ②. 胡琴琵琶与羌笛 ③. 箫鼓追随春社近 ④. 衣冠简朴古风存 ⑤. 四面歌残终破楚 ⑥. 八年风味徒思浙 ⑦. 惶恐滩头说惶恐 ⑧. 零丁洋里叹零丁 ⑨. 巴山楚水凄凉地 ⑩. 二十三年弃置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琵”“琶”“羌”“箫”“冠”“徒”“惶”“弃”字形正确书写。2. 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甲】本来,我已经可以足够安适地休息了,可是一颗悲伤的心破坏了它。它哀诉着自己裂开的伤口,体内的流血,绷断的心弦。它在为罗切斯特先生和他的命运战lì。它怀着强烈的怜悯为他悲叹。它怀着永无休止的渴望呼唤着他,尽管自己已像折断双翅的鸟儿般无能为力,却依然徒然地抖动残破的翅膀试图去寻找他。【乙】王冕并不曾远行,即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dài慢他?”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nüè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只是母亲在家,放心不下。”母亲道:“我儿,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我虽年老,又无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不妨。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战lì( ) dài( )慢(2)【乙】文中______(nüè)的篆文字形为,《说文解字注》曰:“虎,残也。从虍,爪人。覆手曰爪,虎反爪向外攫人。”据此,你推断该字本义为______。(3)请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4)结合整本书的内容,简要说说简·爱和王冕有何相似之处。(5)下列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简·爱》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B. 《儒林外史》以独特的讽刺手法,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毒害。C.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其间夹杂犀利的批判,引发读者思考。D. 《昆虫记》以其典雅庄重的语言,描绘了昆虫的世界,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答案】(1) ①. 栗 ②. 怠(2) ①. 虐 ②. 凶狠,残暴(3)这样的人,我不要相与他。(4)①出身贫寒 ②富有才学 ③心地善良 ④人格独立 ⑤有反抗精神 (5)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战lì(栗):战抖;哆嗦。dài(怠)慢:冷淡待人;表示招待不周的客套话。【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和字义。酷nüè(虐):残酷凶狠。根据“《说文解字注》曰:‘虎,残也。从虍,爪人。覆手曰爪,虎反爪向外攫人。’”可知,“虐”的意思是残酷凶狠。【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的方法是: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故乙文中画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改为陈述句是:这样的人,我不要相与他。【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概括。《儒林外史》中王冕七岁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为了生计,王冕十岁辍学,给隔壁秦老汉家放牛。把每日点心钱省下来,聚到一两个月买几本旧书。每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自学画荷花,时知县买了王冕的画,送给当地的豪绅危素。危素很喜欢王冕的画,他希望见一下王冕。知县就派崔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也不赴约。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听说王冕是位贤士,就亲自登门来请。当时,王冕正在给母亲守孝。建议朱元璋以仁义服天下。后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②《简·爱》中,简·爱从小被寄养在舅妈家,在欺凌面前,她不愿屈服,选择一身傲骨。虽是出身卑微,虽是寄人篱下,但简·爱的内心告诉她:面对欺凌必须反抗。在生活面前,她不安现状,选择独立自主。八年后,简·爱长大了,她当了两年教师,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狭窄的环境里,于是她决心闯入社会,寻找生活的真谛。这时“独立”成为了她的新选择。在爱情面前,她自尊自重,选择自己的尊严。她来到桑菲尔德成为一名家庭教师,她的爱情也从这里开始。她认识了罗切斯特,渐渐的,他们爱上了彼此。最终罗切斯特表明爱意,尽管他比简·爱大二十岁,但简·爱有自己的爱情观,她向往自由平等的爱情,她既不看重罗切斯特的金钱,也不在乎自己与他的年龄差距。可在婚礼当天,简·爱得知了罗切斯特重婚事件,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离开了桑菲尔德,她没有被爱情蒙蔽双眼,保持了自尊自重。在亲情面前,她选择与亲人同甘共苦。离开桑菲尔德后,她流落异乡,当上了乡村教师,也意外得知收留自己的一家人竟是她的表兄,表姐们,她收到叔叔的遗产,但她看重亲情,深知亲人比金钱重要,将财产均分给表兄和表姐们,选择了纯洁无私的亲情。据此可知两人出身都很贫寒,但是都具有真才实学,也都很善良,最重要的是两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反抗精神,不向权贵屈服。据此概括回答即可。【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有误,《昆虫记》的语言生动活泼,常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而非选项中“典雅庄重的语言”;故选D。3. 阳光中学举办“龙年探龙”活动,请你参加。【任务一】认识“龙”材料一: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本草纲目》)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龙的图案被用于皇家的徽章和服饰。历史上有些名人也被冠以“龙”的美称,孔子称赞老子“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东汉名臣蔡邕醉倒路旁,人称“醉龙”;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材料三: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任务二】欣赏“龙”(2)下边是2024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请你说说它的外形特点和寓意。【任务三】运用“龙”(3)请用有关“龙”的四字短语填空。①同学们即将走进中考考场,你会说:“希望大家都______啊!”②班里很多同学都各有特长,你会说:“咱们班真是______呀!”③欣赏《兰亭集序》,你感叹道:“王羲之的字真是______啊!”(4)2024年是甲辰龙年,经你推算,下一个龙年是年(填数字)______,根据天干地支的组合规律,它应该叫______龙年。【答案】(1)“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一种虚拟动物;古人认为“龙”具有千变万化、呼风唤雨的神力;古人用“龙”象征有超凡能力或有至高权利的人;“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外形特点:年幼小龙,充满朝气;身体圆润,活泼可爱。寓意:平安幸福、朝气蓬勃、和平友好。(3) ①. 鱼跃龙门 ②. 藏龙卧虎(卧虎藏龙) ③. 矫若游龙(惊若游龙)(4) ①. 2036 ②. 丙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根据材料一中对“龙”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出“龙”是古人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虚拟动物。这一描述中详细列举了龙的形态特征,如头似驼、角似鹿等,这些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组合,表明龙是古人为了表达某种寓意或信仰而创造出来的形象。材料二则进一步揭示了“龙”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其中提到皇帝被视为“真龙天子”,皇家的徽章和服饰上常用龙的图案,这显示了龙作为权力、尊贵和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同时,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也被冠以“龙”的美称,如孔子对老子的赞美以及蔡邕、诸葛亮等人的别称,这进一步印证了龙作为超凡能力或卓越才能的象征。材料三则从歌曲《龙的传人》的歌词中展现了“龙”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神象征意义。歌词中强调“龙的传人”的身份认同,表达了对龙的崇拜和自豪,凸显了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重要地位。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对“龙”的认识:它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虚拟动物,具有千变万化、呼风唤雨的神力,象征着有超凡能力或有至高权利的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一认识涵盖了龙的起源、形态、象征意义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展现了龙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要求分析2024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外形特点和寓意。在回答时,应首先关注吉祥物的设计元素,如颜色、形状、线条等,并描述其整体形象,如是否圆润、活泼或充满朝气。接着,需深入解析其寓意,考虑它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龙相关的文化元素,以及它在新春佳节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在回答时,注意语言要准确、生动,并尽量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吉祥物的设计细节进行阐述。示例:“龙辰辰”外形可爱,身体圆润饱满,犹如一颗充满生机的金色珠子。它的龙头高昂,龙眼炯炯有神,龙鳞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显得既威猛又可爱。寓意上,“龙辰辰”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寄托着人们对新年平安幸福、事业兴旺的美好祝愿。作为春晚吉祥物,它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如意,也寓意着中华民族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龙的精神,团结一心,共创辉煌。这一吉祥物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气息,深受观众喜爱。【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本题是一道填空题,要求使用与“龙”相关的四字短语来完成句子。题目提供了三个具体的语境,分别关于中考前的鼓励、班级同学的特长以及书法作品的欣赏。这要求考生不仅了解与“龙”相关的四字短语,还需要能够将这些短语恰当地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这既考察了考生的知识储备,也检验了其理解和应用能力。示例:鱼跃龙门解析:“鱼跃龙门”是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四字短语,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鱼跳过龙门就能变成龙的故事。这个短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某人通过努力或机遇,实现了身份、地位或能力的巨大提升和飞跃。它象征着成功、进步和突破,常常用来鼓励和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梦想。藏龙卧虎(卧虎藏龙)解析:“藏龙卧虎”或“卧虎藏龙”都是形容一个地方或团体中隐藏着杰出人才或力量的短语。其中,“龙”和“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强大和威严。这个短语用来强调某处人才济济,有许多未被发掘或未被充分展示的优秀个体。它常被用来赞美一个集体或团队的实力深不可测,有着巨大的潜力等待发掘。矫若游龙(惊若游龙)解析:“矫若游龙”或“惊若游龙”都是形容书法、舞姿或动作矫健有力、流畅自如的短语。其中,“游龙”指的是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龙,形象地表达了动作的灵活和力量的均衡。这个短语通常用来赞美书法笔势的流畅有力,或者舞姿、动作的优美矫健。它强调了一种动态美和力量美,给人一种视觉和心灵的享受。【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一空:根据中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龙年对应的年份每12年循环一次。已知2024年是甲辰龙年,因此,要找到下一个龙年,我们需要在2024年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即12年。计算得出,2024年加上12年等于2036年。所以,下一个龙年是2036年。第二空:天干地支纪年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共六十年一个循环周期。在这个周期中,每一个天干与每一个地支都会配对一次。已知2024年是甲辰年,甲是天干的第一个,辰是地支的第五个。12年后,天干需要向后移动两位(因为甲后两位是丙),地支则回到辰(因为地支每12年循环一次)。因此,2036年的组合是丙辰。根据这个组合,我们称2036年为丙辰龙年。二、阅读(55分)[一](18分)材料一: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新安江边的屯溪河街火热开场,流光溢彩的徽州漆器、巧夺天工的庐州蛋雕、清香四溢的绿茶制作……古老的非遗技艺,点燃了徽州老街的烟火气。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各地景区游客接待增量达71.92万人,带动增量消费4.39亿元,拉动消费30.76亿元。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芜湖举行。该市围绕“徽印千古,璀璨江淮”这一主题,举办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展、《芜湖铁画》主题展、《铁画情缘》原创黄梅戏专场演出、民俗巡游、全省非遗巡展等系列活动,发布芜湖市优秀文物建筑“一房一册”项目成果和芜湖铁画数字藏品,体现了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以营销拓市场,以活动促消费,推动了我省各地文旅业态不断迭代,呈现全方位破圈、重塑、融合的态势。(摘编自《来“皖”,来玩》)材料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认为,学校美育是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教育发展整体质量,对青少年学生正确树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出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的文化沃土。以美育教育为载体,拓宽非遗传承的有效渠道,不仅增强了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也能持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田静建议,学校要充分落实国家要求,在不折不扣推进美育教育的基础上,将非遗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内容。各地区应结合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充分挖掘本土教学阵地,吸纳社会资源,开设校本特色课程,丰富美育教育资源。加强非遗与思想品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贯通教学,通过大力开展非遗通识教育、手工体验、文化鉴赏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审美素养。(摘编自《聚焦全国两会:如何创新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添彩美好生活》)材料三:南陵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明初传入安徽南陵县,在当地独特的文化语境中逐步发展成熟。南陵目连戏是学术界公认的海内外目连戏主要流派之一。南陵目连戏表演艺术极为成熟:一是行当精细,有七角、四旦、二生;二是脸谱及化妆神奇夸张,分“鬼脸”“标脸”“元宝脸”“三块瓦脸”等;三是舞台布置独特,使用传统纸扎手艺制作“独脚莲花台”“花台”等道具;四是表演形式丰富,有“一本三开台”“三本三开台”等等,其中多穿插进行“百戏表演”(如盘台、爬竿、吐火等杂技表演),风格独特,引人入胜。(摘编自《鸠兹故事:非遗特产之南陵目连戏》)材料四: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安徽多达24人入选,所涉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具体项目和所在区域见下图。(摘编自《正在公示!安徽24人入选》)4.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旅游景区在游客接待增量和消费增量方面,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B. 芜湖通过开发芜湖铁画数字藏品等项目,体现该市在非遗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C. 美育与非遗充分融合,既可以拓宽非遗传承的渠道,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D. 南陵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表演时勾画脸谱,舞台上布置纸扎道具,常穿插百戏表演。5. 阅读材料二,说说将非遗融入学校美育教育的方法有哪些。6.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简要概括安徽省非遗门类与分布的特点,并谈谈皖南地区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7. 综合材料观点,将下面的“南陵目连戏美育实践活动方案”补写完整。【答案】4. A 5. ①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②开设校本特色课程;③加强贯通教学,开展各类活动。6. ①安徽省非遗门类丰富,其中传统音乐、戏剧和技艺居多;非遗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两头多中间少的态势。②皖南地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个,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且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多样化的旅游线路,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前景良好。7. ①感受地方传统戏剧魅力(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②目连戏道具制作体验(目连戏角色扮演游戏、百戏表演体验)③撰写南陵目连戏调查报告(编写南陵目连戏宣传手册)【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A.依据材料一重病的“2023年第二季度,黄山市各地景区游客接待增量达71.92万人,带动增量消费4.39亿元,拉动消费30.76亿元”中的“黄山市各地景区”可知,选项中“黄山市旅游景区”表述有误。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材料二中“ 田静建议,学校要充分落实国家要求,在不折不扣推进美育教育的基础上,将非遗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将美与教育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依据“各地区应结合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充分挖掘本土教学阵地,吸纳社会资源,开设校本特色课程,丰富美育教育资源”可概括为:开设校本特色课程;依据“加强非遗与思想品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贯通教学,通过大力开展非遗通识教育、手工体验、文化鉴赏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审美素养”可概括为:加强贯通教学,开展各类活动。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四所给图表内容可知,其中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秘境单的门类有7个,入选的项目中,“传统技艺”项目有6个,传统戏曲项目有6个,传统音乐项目占4个。据此可概括为:安徽省非遗门类丰富,其中传统音乐、戏剧和技艺居多;依据相关数据表明,穿听不惯戏剧、传统技艺、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所占比重较大,其他项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在依据这些所给数据的位置可知,非遗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两头多中间少的态势。依据相关数据表明,皖南地区(包括黄山、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6个城市)共占11项,据此可概括为:皖南地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个,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且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可开发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线路,将非遗和旅游资源有效融合,发展前景很好。【7题详解】本题考查活动方案设计能力。答案不唯一。①空,示例:感受不同的文化底蕴和风采②空,示例:采访非遗传承人,获得相关知识③空,编写南陵目连戏剧种分类表[二](21分)过冰河的粮食徐全庆①后来,已经成为开荒模范的王怀仁,在向别人介绍经验时,第一句话总是:“我是从看到陈团长背粮过延河后开始变得像个人的。”②在那之前,他是个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候,大家也不叫他王怀仁,叫他“坏人”。他妈有时恨极了,指着鼻子骂他:“你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啥活儿也不干,你咋不死去?”他嬉笑着回一句:“我死了,你给谁做饭吃?”③王怀仁的爹死得早,娘一个人拼死拼活地干,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娘的眉头皱得像枣树皮,从来没有舒展过。王怀仁却不愁,吃过饭,找个墙根儿一躺,眯着眼晒太阳,或者找人聊天,但没人愿意和他聊。很多时候,人家聊得好好的,他一去,就都散了。他就冲着他们的背影骂:“啥意思嘛,真把老子当坏人了?”④王怀仁第一次见到陈团长是在一个下雪天。家里又揭不开锅了,娘让他去二姨家借粮食。二姨家不远,走路也就两袋烟的工夫,但他不想去。娘铁了心让他去:“不去,咱娘儿俩就都饿死算了。”娘还说:“我实在没脸去你二姨家借粮食了。”王怀仁也没脸去,他怕二姨父一个白眼接一个白眼地乜斜他。⑤拗不过娘,王怀仁只好不情不愿地缓缓向二姨家挪步。这时突然下起了雪,雪花漫天飞舞。这要是白面该多好,就不用去二姨家了。他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来,任雪花落在头上身上。他知道,下雪了,二姨父肯定在家呢。⑥这个时候他就看到了陈团长和他的兵。陈团长也看到了他,问他一个人坐在雪地里干什么。他不认识陈团长,但不怕他,因为他知道,这一批开进来的是八路军,八路军不欺负老百姓。“要饭,”他没好气地答,“家里没吃的了。”陈团长把一名战士身上的半口袋东西拎给他。他一摸就知道,那是苞谷。那战士说:“团长,咱也没粮食了。”陈团长摆摆手,示意那战士不要再说了,然后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想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叫王怀仁。⑦他很庆幸不用去看二姨父的脸色了,又后悔不该把名字告诉他们,或许他们会找他还粮食,甚至要求他还得更多。哪有部队不向老百姓要粮饷的呢?他因此不安起来。⑧几天之后,他再次见到了陈团长。这次是在延河里。⑨前几天还被冻得结结实实的延河化冻了,河面上的碎冰在河水的冲击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天哪,河里居然有人,很多人!每人肩上都扛着一个硬挺挺的口袋,口袋上搭着鞋和裤子。他们穿着裤衩在涉水过河。走在最前面的那人不时回头喊道:“同志们,速度要快!”是陈团长。寒风呼呼地吹着,他似乎听到了陈团长上下牙打架的声音。他觉得自己仿佛也在水中,刺骨的寒意瞬间从小腿袭遍全身,他禁不住打了个哆嗦。⑩他呆呆地看着他们上了岸。陈团长让大家放下肩上的东西,光着脚在雪地上跑步。直到身上跑出了热气,他们才穿上衣服,扛起口袋又上了路。后来,他才知道,他们肩上扛的是粮食,是从三百里外的延长县一步一步背回来的粮食。 一连几天,他总是想起陈团长背着粮食涉水过河的情景。每次想起,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哆嗦。 第三次见到陈团长是在他家里。陈团长是来给他家送粮食的。陈团长说:“我估摸着,上次送给你的苞谷应该吃完了。” 粮食不多,却很沉,沉得他怎么都拎不动。陈团长走后,他看着那一小袋粮食号啕大哭。 “从那以后,我开始跟着陈团长开荒.”他说.“我很高兴,大家开始叫我‘王怀仁’了。”(选自《百姓人家——202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倒叙展开故事情节,串起人物的过去和现在,条理清晰。B. “指着鼻子骂”形象地描绘出娘对王怀仁的气恼,恨铁不成钢。C. 小说写王怀仁两次打哆嗦,表现了他的胆小怕事,意志不坚定。D. 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描写王怀仁变化,以及与之有关的事情。9. 请从陈团长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10.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王怀仁却不愁,吃过饭,找个墙根儿一躺,眯着眼晒太阳,或者找人聊天,但没人愿意和他聊。很多时候,人家聊得好好的,他一去,就都散了。1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粮食不多,却很沉,沉得他怎么都拎不动。12. 请结合王怀仁的变化,探究小说的主旨。【答案】8. C 9. 涉水运粮 登门送粮10. 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写王怀仁的神态和动作,又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周围人不愿与王怀仁接触,生动地表现了王怀仁游手好闲、遭人鄙弃的特点。11. ①陈团长怕王怀仁挨饿,主动送粮上门,情义深重。②陈团长所送粮食虽然不多,却来之不易,王怀仁深受感动。12. 小说叙写王怀仁先后两次得到陈团长赠粮,特别是看到陈团长带领战士背粮过河,内心深受震撼,由之前的好逸恶劳,转变为开荒模范,赞扬了以陈团长为代表的八路军战士不畏艰苦、坚韧顽强、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有误,根据第⑨段“寒风呼呼地吹着,他似乎听到了陈团长上下牙打架的声音。他觉得自己仿佛也在水中,刺骨的寒意瞬间从小腿袭遍全身,他禁不住打了个哆嗦”和第 段“一连几天,他总是想起陈团长背着粮食涉水过河的情景。每次想起,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哆嗦”可知,小说写王怀仁两次打哆嗦,体现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他总是想起陈团长背着粮食涉水过河的情景,觉得不可思议,被他们的精神所震撼,所以才打哆嗦,侧面表现陈团长等八路军战士不怕困难(不畏严寒)、坚韧顽强的品质,而不是表现“他的胆小怕事,意志不坚定”;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题干要求从陈团长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注意仿照所给的示例,用四字词语进行概括。第一空:根据第⑨段“每人肩上都扛着一个硬挺挺的口袋,口袋上搭着鞋和裤子。他们穿着裤衩在涉水过河。他们穿着裤衩在涉水过河。走在最前面的那人不时回头喊道:‘同志们,速度要快!’是陈团长”和第⑩段“后来,他才知道,他们肩上扛的是粮食,是从三百里外的延长县一步一步背回来的粮食”可概括为:涉水运粮;第二空:根据第 段“第三次见到陈团长是在他家里。陈团长是来给他家送粮食的。陈团长说:‘我估摸着,上次送给你的苞谷应该吃完了。’”可概括为:登门送粮。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结合第③段句子“王怀仁却不愁,吃过饭,找个墙根儿一躺,眯着眼晒太阳”可知,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不愁”“眯着眼晒太阳”的神态写出了王怀仁的悠闲,“找个墙根儿一躺”中的“躺”体现了王怀仁的无所事事和懒散;“很多时候,人家聊得好好的,他一去,就都散了”可知,运用侧面描写,可看出周围人看不起王怀仁,不愿与之接触。表现出王怀仁遭到人们的鄙视和厌恶。据此概括回答即可。【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字词。结合第 段“第三次见到陈团长是在他家里。陈团长是来给他家送粮食的”,第 段“粮食不多,却很沉。沉得他怎么都拎不动。陈团长走后,他看着那一小袋粮食号啕大哭”可知,这里的“沉”体现的是王怀仁被陈团长的行为所感动,陈团长在冰冷的河水中运送粮食是多么的艰苦,陈团长的粮食得来非常不易,他不但不要求王怀仁归还粮食,而且还预估他的苞谷可能吃完了,再次给他送粮食,这里的“沉”体现的是陈团长对王怀仁的恩情深重。【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⑥段“陈团长把一个战士身上的半口袋东西拎给他”,第 段“陈团长是来给他家送粮食的。陈团长说:‘我估摸着,上次送给你的苞谷应该吃完了’”可知,王怀仁先后两次得到陈团长赠粮,陈团长主动送粮突出了陈团长等八路军战士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结合第①段“后来,已经成为开荒模范的王怀仁,在向别人介绍经验时,第一句话总是:‘我是从看到陈团长背粮过延河后开始变得像个人的’”可知,这里将王怀仁见到陈团长背粮过延河的前后形象进行对比,之前的王怀仁啥活儿也不干,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当他见到到陈团长背粮过延河后,被陈团长等八路军战士们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最终他成为了开荒模范,这里的对比突出了陈团长等八路军战士们的勇敢坚强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三](16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绍圣二年三月四日,詹使君邀予游白水山佛迹寺,浴于汤泉,风于悬瀑之下,登中岭,望瀑所从出。出山,肩舆①节行观山,且与客语。晚休于荔浦之上,曳杖竹阴之下。时荔子累累如芡实矣。父老指以告予曰:“是可食,公能携酒复来?”意欣然许之。同游者柯常、林抃、王原、赖仙芝。詹使君名范,予盖苏轼也。(苏轼《题白水山》)【注释】①肩舆:乘坐轿子。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2)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3)风于悬瀑之下 风:______(4)意欣然许之 许:______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是可食,公能携酒复来?15. 请结合两文说说苏轼“欣然起行”“欣然许之”的原因。16. 两篇文章都是苏轼贬谪时期的作品,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 ①. 考虑,想到 ②. 大概是 ③. 吹风 ④. 答应14. (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这个可以吃的时候,您能带着酒再来吗?15. 甲文中苏轼“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月色美,让人欣喜。乙文中苏轼“欣然许之”的原因是当地老人热情相邀,来日重回荔浦携酒品荔,与当地人同乐。16. 甲文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乙文表达了苏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句意: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3)句意:在瀑布下吹风。风:吹风。(4)句意:我高兴地答应了他。许:答应。【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如:像;耳:语气词,罢了;(2)是:这;食:吃;公:您;复:再。【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根据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知,苏轼“欣然起行”的原因是:美丽的月光照进门里,引起了作者赏月的兴趣;根据乙文“时荔子累累如芡实矣。父老指以告予曰:‘是可食,公能携酒复来?’意欣然许之”可知,苏轼受到当地父老乡亲的热情的邀请,请他等到荔枝成熟可以吃的时候,带着酒一同来品尝,苏轼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淳朴,于是高兴地答应了。【16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题白水山》记叙了自己与友人一起游览白水山佛迹寺的经历,于汤谷中沐浴,看瀑布从岭中冲出,晚上在荔浦休息,又得当地人邀请一起吃荔枝饮酒,于是欣然许之,表现了作者游览山水时的美好心情。此文作于作者被贬时期,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随缘自适,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文:绍圣二年三月四日,詹使君邀请我游览白水山佛迹寺,在汤泉泡温泉,在瀑布下吹风,(我们)登上中岭,望见瀑布的出口。出了白水山(后),乘坐轿子往回走(到)观山,并且与当地人说话。晚上在荔浦休息,拄着拐杖在竹荫下(散步)。这时荔枝连接成串像芡实一样。(当地的)老人指着荔枝告诉我说:“等到可以吃的时候,你能够带酒再来这里吗?”我高兴地答应了他。同游的人有柯常、林抃、王原、赖仙芝。詹使君的名字是范,我就是苏轼。三、写作(55分)17.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好习惯总是让我们越来越好。能够让我们越来越好的那些习惯,如读书、健身、勤于思考等,不容易坚持。但越是常人难以坚持的事情,越能磨炼意志,越能培养良好的习惯。请以“好习惯让我越来越好”为题目,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答案】例文:好习惯让我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习惯树”,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的果实,有些是让人受益一生的好习惯,还有一些是会耽误人一辈子的坏习惯。我的“习惯树”上有两颗最为明亮的果实,那就是两个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它们让我越来越好。 有些同学,在家里仗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宠爱,总是挑食。而在生活方面,我有一个很好习惯:我不挑食。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是做什么吃什么,我喜欢吃各种蔬菜,从来不偏食,所以才有现在这样1.72米的身高和健健康康的好身体。所以,这也是我妈妈最为我骄傲的地方,当看到别的孩子因为挑食而不吃饭或者不吃菜的时候,妈妈总是要忍不住地夸赞我:“看我家丽丽多乖啊,吃饭从不挑食。”妈妈的话让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别的妈妈听到了不知要有多羡慕呢!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学习上,我还有一个好习惯:爱读书。人人都说:多读书,读好书。从小时候,我就会天天缠着爸爸妈妈或者是姥姥给我讲故事,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等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认识了更多的字之后,便开始自己读一些有注音的故事书。后来的这几年里,我便开始慢慢接触一些科普类的书,还有一些妈妈为我选择的励志小说,和少年小说。例如说少年小说《哈利波特》系列、校园最励志小说《原来,我可以这么棒》《妈妈不是我的佣人》《做个有出息的女孩》等。我都很喜欢,每在睡觉之前,我总会拿出一本来看一看。 习惯成自然,是的,良好的习惯有益于我们成长,甚至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应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审题。根据提示语“好习惯总是让我们越来越好。能够让我们越来越好的那些习惯,如读书、健身、勤于思考等,不容易坚持。但越是常人难以坚持的事情,越能磨炼意志,越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可知本次作文的写作内容可以从日常自己坚持下来养成的好习惯中选材,重点表现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虽然文体不限,但是此题更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择好习惯带给自己益处的事件进行细致描写即可。二、立意。本题较为简单,立意也比较集中,明显指向“好习惯让我越来越好”,即好习惯带来的益处。这益处可以是让自己收获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是让自己的头脑更加聪明,可以是让自己做事情更有条理,还可以是让自己的意志品质更加坚强等等。此题能够发挥的地方在于哪个或哪些好习惯让自己越来越好,也就是选材是个更重要的问题。三、选材。关于“好习惯”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提示语中提示的“读书、健身、勤于思考”,可以分门别类,比如日常生活类:早起早睡、均衡饮食、收拾屋子等,又如读书学习类:上课认真听讲、精心记好笔记、课后整理错题等,或者兴趣爱好类:每周认真绘画、练习书法、弹奏钢琴等,再如意志品质类:做事有头有尾、守时不拖拉、诚信、知错就改等等,根据自己日常积累的素材,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习惯,用一两件事情表现好习惯带给自己的益处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