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服装研究的美学意义3 课件(共36张PPT) -《服装美学(第3版)》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讲 服装研究的美学意义3 课件(共36张PPT) -《服装美学(第3版)》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六讲
● 服装研究的美学意义
第一节
作为审美对象的服装文化圈
一、表意服装文化系
在地球上位于亚洲东部的一些地区,居住着属于蒙古利亚人种的人群。这些人群已分别属于若干个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等,可是这些人群的服装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因为他们毕竟生活在气候条件相近的自然环境中,而且同属一个人种。即使其生存条件有所差异,可是在他们长期交往的历史进程中,受到汉文化特别是儒家礼教文化的影响很大。其文化心态,特别是反映在服装上的文化观念,与其他服装文化圈相比显然不同,而圈内是十分相近,甚至可说是几近相同的。
图6-1 中国唐代皇帝
图6-2 中国古代女服
图6-3 日本上层武士正式礼服
图6-4 日本上层女性装束
图6-5 中国宋代士人
气候温和,但四季有变,又带着或浓或淡的海水潮湿味道的东亚地区,孕育了 这样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人群。他们以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为主要经济手段,自古 以来就这样默默地劳作着。
图6-6 日本古代女性
图6-7 日本武士的平日穿着
图6-8 中国武将形象
这一文化圈的人们所恪守的行为规范,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影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紧缩感和责任感,无不与孔子的儒家学说有关。
图6-9 明代舞者
图6-10 日本舞蹈场景
图6-11 中国人的文雅形象
这一服装文化圈的服装风格,整体性强,不讲求显示腰身,而是通过衣服宽松的外形去表现一种气韵,一种诗意,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民族文化的精髓。
图6-12 琴茶酒是中国人生活中的情志
图6-13 印度雅姆娜河神像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分布着很多个国家,有印度、锡兰、泰国、斯里兰卡、老挝、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这里居住着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以及基因倾向不同的混血人种。在东南亚居民中还可以见到维达、 美拉尼西亚和尼格利陀等种族类型。
图6-14 当代印度女装
图6-15 泰国女子日常装
很多文化事象都与宗教密切相连,而且教徒们虽然所信仰的宗教不同,但是其虔诚的程度是十分相近的。由于南亚、东南亚地区大部分是半岛或分散在海洋中的群岛,所以其文化发展程度相当悬殊。
图6-16 泰国传统服饰
图6-17 藏传佛教僧人服饰
图6-18 当代佛教僧人
佛教服装文化圈的服装风格不同于礼教型服装文化圈服装风格那样拘谨:一则,古印度发起的佛教艺术形象中,并不显现严格的禁欲思想;二则,这一文化圈的着装者出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也不可能总是包裹得那样严实。
图6-19 穿印度传统服饰的舞者
图6-20 伊斯兰教风格和服饰
宗教型中除了佛教服装文化圈,还有伊斯兰教服装文化圈。
图6-21 当代穆斯林服饰
图6-22 古罗马服饰形象
二、表象服装文化系
也许是由于希腊古国在爱琴海和煦的暖风吹拂中,既诞生了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又曾流行过崇尚人体健美的裸体体育运动。所以,当既严谨又开放的探索精神延续下来时,那种视人形体为世间最完美的观念也断断 续续地在西欧人文化观念中显现出来。
图6-23 富有立体感的裙装
图6-25 充满野性的现代装
图6-26 美洲原住民风格时装
这一服装文化圈内,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这种特性,所以在服装上讲究适体,突出性别差异(或曰性感),讲求现代化和时代感,并在近现代领导着世界服装新潮流。
图6-27 东欧民族舞蹈服饰
图6-28 东欧民族服饰
男性的白衬衫、黑裤、窄檐帽,女性的花边衬衫、紧身围腰和肥大的裙子以及部分男女老少部穿的软皮靴,似乎能让人感受到旋转起来的表演艺术效果。在这一服装文化圈的文化生活中,舞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图6-29 东欧中学生
图6-30 装饰性十足的服饰
就宗教信仰来说,这些区域的土著居民主要有图腾崇拜、巫术和万物有灵等明显属于人类童年时期的信 仰形式与内容。他们的语言、婚丧仪式、结社活动等社会文化活动,还停留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的性质和形式之中。
图6-31 文面文身的原始部族人
图6-32 北欧传统女装
北欧区域内居住着属日耳曼语系的欧罗巴人种居民。寒冷的气候、漫长的冬季,给这两大洲的北冰洋沿岸居民 带来诸多的艰苦条件。因此,北冰洋沿岸的居民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内容,也始终在创造着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服装风格。
图6-33 北欧民间服饰
图6-34 北欧的民族服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