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1张PPT)第二章 一般检查引言一般检查是整个体格检查的第一步, 是对患者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以视诊为主, 配合触诊、听诊进行检查。一般检查的内容分为全身状态检查; 皮肤检查和淋巴结检查三个方面,内容多而杂, 需要同学们仔细认真,不遗 留任何一个细节,发现异常表现,多思考,学习建立医生 的临床思维。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及其表现、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学习目标】了解一般检查中异常体征发生机制。熟悉一般检查的顺序及异常体征的鉴别。全身状态检查第一节一、年龄年龄(age)的判断:问诊视诊(皮肤、肌肉、毛发、牙齿等)。一、年龄年龄与疾病发生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佝偻病、麻疹、白喉---幼儿及儿童; 结核病、风湿热---少年与青年; 动脉硬化性疾病、某些癌肿---老年。二、性别性别不难判断,因为正常人的性征很明显。男性:仅与雄激素有关性别与某些疾病发生率女性:甲状腺疾病,SLE男性:食管癌、胃癌、甲型血友病{女性:与雌激素和雄激素有关★三、生命体征必检: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一)体温(T)1.体温测量与正常范围:国内一般按摄氏法进行记录{常规:腋测法、口测法和肛测法近年:耳测法和额测法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各种体温表9★三、生命体征(一)体温(T)1.体温测量与正常范围:正常体温:口温: 36.3~37.2℃腋温★(10分钟后读数): 36~37℃肛温(5分钟后读数): 36.5~37.7℃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最常见于各种感染口测法 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 闭紧口唇,用鼻呼吸 5分钟后读数 正常: 36.3~37.2℃ 不适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腋测法 解开衣服, 擦干腋下汗液 将体温计汞柱夹于腋窝深处, 体温计紧贴皮肤, 屈肘过胸,上臂夹紧 正常: 36℃~37℃ 10分钟后读数 暴露测量部位 润滑肛表水银端,徐徐插入肛门达体温计的一半以上(3~4cm) 测量5分钟 体温稳定,不易受外界干扰。 一般适用于不能配合腋窝测量和口腔测量的, 多用于新生儿及意识障碍者。 正常: 36.5~37.7℃肛测法★三、生命体征(一)体温(T)2.体温的记录方法:将体温测量结果记录到体温单上,所连成的曲线即成体温曲线,又称热型。(一)体温(T)3.体温测量中常见误差的原因: 测量前未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5℃以下,致使测量结果高于实际体温。 采用腋测法时,由于病人明显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将体温计夹紧,致使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 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如用温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热水袋等。★三、生命体征★三、生命体征(二)呼吸(R)P144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借膈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从而带动肺的扩张和回缩。成人静息呼吸时,潮气量约500ml。 胸式呼吸:以肋间肌活动为主,表现为胸壁的起伏。一般成年女子以 胸式呼吸为主。肺、胸膜或胸壁疾病均可使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 增强。 腹式呼吸:以膈肌活动为主,表现为腹壁的起伏。男子多以腹式呼吸 为主。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妊娠晚 期时,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二)呼吸(R)1.呼吸运动(1)呼吸运动增强:双侧---剧烈运动后、代酸、上、下呼吸道部分阻塞;单侧---对侧病变,健侧代偿性呼吸运动增强。(2)呼吸运动减弱:双侧---慢阻肺、双侧胸腔积液或气胸、呼吸肌麻痹、 碱中毒等;单侧---单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肥厚粘连、大 叶性肺炎等。★三、生命体征2.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变化静息状态下,频率12-20次/分, 与脉搏之比为1:4。正常{深浅适宜★三、生命体征节律均匀2.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变化:(1)呼吸频率变化 呼吸过速: >20次/分,见于发热、肺炎、心脏病; 一般体温升高1℃, 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新生儿呼吸频率较 快,可达到40+次/分,随年龄增长逐渐减慢至成人水平。 呼吸过缓: <12次/分,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如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12~20次/分 >20次/分 <12次/分★三、生命体征(2)呼吸深度变化 呼吸深快: 当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为排出过多的CO2 ,出现深大呼吸,此种深快的呼吸又称之 为酸中毒大呼吸或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 呼吸浅快: 见于呼吸肌麻痹、严重鼓肠、腹水以及肺部疾病, 如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和气胸等。★三、生命体征★三、生命征(3)呼吸节律变化①潮氏呼吸(陈—施氏呼吸)特征: 浅慢逐渐变得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呼吸暂停,周而复始。★三、生命体征(3)呼吸节律变化②间停呼吸(毕奥氏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特征是: 有规律呼吸几次后, 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 吸,如此周而复始。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 原因:与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的兴奋 性降低有关。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膜炎) 和某些中毒(如巴比妥中毒)。 间停呼吸较潮氏呼吸更严重, 多在呼吸停止前出现。(3)呼吸节律变化③断续呼吸(抑制性呼吸) 特点: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较正常浅而快。 原因:胸部剧烈疼痛所致。常见于急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及胸部严重外伤等。★三、生命体征(3)呼吸节律变化④双吸气呼吸(抽泣样呼吸) 特点:连续两次吸气,类似哭泣。 见于:颅高压和脑疝。断续呼吸和抽泣样呼吸均属于不规则呼吸。★三、生命体征(3)呼吸节律变化⑤叹息样呼吸: 特点: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 此多为功能性改变, 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三、生命体征常见异常呼吸类型的病因和特点类型 特点病因呼吸停止 呼吸消失心脏停博间停呼吸 规则呼吸后出现长周期呼吸停 止又开始呼吸颅内压增高、大脑损害(通常 于延髓水平)潮式呼吸 不规则呼吸呈周期性,呼吸频 率和深度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少 以致呼吸暂停相交替出现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 心力衰竭、大脑损伤(通常于 脑皮质水平)库斯莫尔呼吸 呼吸深快代谢性酸中毒(三)脉搏 (P) (P177)由于心脏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引起血管壁相应的有 节奏的扩张与回缩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部位:桡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 股动脉 检查方法:三个手指指腹触诊,两侧对比 内容: .脉率(是否与心率一致).脉律(节律是否整齐).紧张度(血管张力与弹性).强度(增强—洪脉 减弱—细脉.波形(水冲脉、交替脉和奇脉)★三、生命体征单侧桡脉搏动双 侧 比 较股动脉触诊腘 动 脉 搏 动足 背 动 脉 搏 动★三、生命体征(三)脉搏 (P) (P177)1.脉率 正常成人 60-100 次/分钟。 病理:.>100次/分---脉搏增快:发热、贫血、甲亢.<60次/分---脉搏减慢:颅高压、甲低 注意: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 同一时间内计数心率和脉率(两个人, 一人数心率, 一人数脉率,同时进行, 1min),若脉率<心率,称为脉搏短缺。见于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 脉率不可能大于心率。1.脉率2.脉律3.紧张度及动脉壁情况4.强弱5.波形(水冲脉、交替脉、奇脉)★三、生命体征(三)脉搏 (P)2.脉律 正常---节律整齐(规则) 心律失常---脉律不整,如房颤、早搏、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青少年、儿童。即心律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1.脉率2.脉律3.紧张度及动脉壁情况4.强弱5.波形(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用触诊手指压迫血管使之完全遮盖脉搏, 所用的压力大小即脉搏的紧张度,此与动脉内的收缩期血压高低有关。.高血压、动脉硬化---紧张度大.心力衰竭、贫血时---紧张度小(三)脉搏 (P)3.紧张度及动脉壁情况(1)紧张度1.脉率2.脉律3.紧张度及动脉壁情况4.强弱5.波形(水冲脉、交替脉、奇脉)★三、生命体征★三、生命体征(三)脉搏 (P)3.紧张度及动脉壁情况(2)动脉壁情况.正常: 远端触不到脉搏.动脉硬化: 仍能触及脉搏或可触及条索状动脉,硬而缺乏弹性---提示动脉硬化。用手指按压桡动脉→ 阻断血流取于心输出量、脉压和周围血管阻力的大小。 脉搏增强且振幅大(洪脉或跳脉)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脉搏减弱或振幅低(细脉或丝脉)见于心衰、休克、主动脉瓣狭窄。(三)脉搏 4.强弱 (P) 1.脉率 2.脉律 3.紧张度及动脉壁情况 4.强弱 5.波形(水冲脉、交替脉、奇脉)★三、生命体征升支:心室收缩期产生,陡直,上升速度取决于左室射血和动脉内 压力上升速率波峰:收缩中晚期产生, 圆钝降支:舒张期产生, 有一切迹,继之小波峰,与主动脉瓣关闭有关(三)脉搏 (P)★5.波形正常脉搏1.脉率2.脉律3.紧张度及动脉壁情况4.强弱5.波形(水冲脉、交替脉、奇脉)★三、生命体征特点:脉搏急促有力,骤起骤落,如潮水冲涌, 臂上举时尤为明显检查方法: 手环握病人对侧手腕部,先在病人心脏水平一致时触感 脉搏,然后将病人手臂举过头顶,感知脉搏机理:见 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高热等★三、生命体征(三)脉搏 (P)5.波形---★(1)水冲脉心脏收缩时限缩短 以及末梢阻力减弱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所致特点:节律正常而脉搏的强弱出现交替的改变机理:一般认为是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 交替脉是早期左心 衰竭的重要体征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梗、主动脉关闭不全★三、生命体征(三)脉搏 (P)5.波形---★(2)交替脉★三、生命体征(三)脉搏 (P)5.波形---★(3)奇脉概念: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测血压时见收缩压在 吸气时动脉音明显减弱,且吸气时血压较呼气时降低10mmHg以上。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脏压塞的重要体征。★三、生命体征(三)脉搏 (P)5.波形---★(3)奇脉机理:正常人吸气时,肺脏膨胀→肺静脉流入左心血量减少→左心室的搏出量平均约减少7%,动脉收缩压相应平均降低3%→脉搏减弱。但 正常情况下,因胸腔负压增加时,体循环静脉回流相应增加,故这些变化轻微不可察。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时舒张期心室充盈受限,致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向右心回流受阻→右心排血量不足以补偿因胸腔负压增加导致的 肺循环血量增加,本来左心血就少,这下更少,所以吸停脉出现。呼吸、脉搏测量1.概念: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通常是指体循环动脉的压力,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舒张压★三、 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 (P179)与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有关与外周阻力和血管弹性有关两者之差 称脉压1.概念2.测量3.标准4.变动意义 5.动态监测1.概念2.测量3.标准4.变动意义 5.动态监测袖带式:即表式, 易携带,但数据不太准确电子血压计:使用方便, 但敏感性过高,测量一次一个数据,有 时数据相差很远(四) ★血压 (BP)2.血压测量(1)血压计:★三、 生命体征(1)血压计(2)测量方法 (3)记录方法 (4)注意事项汞柱式:准确、可靠、最常用★三、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 (P179)2.血压测量(2)测量方法:(实验室讲)(3)记录方法:BP记录:收缩压/舒张压(mmHg)(1)血压计(2)测量方法 (3)记录方法(4)注意事项130/80mmHg①测压条件:被测量者安静,30分钟前不吸烟、不饮咖啡血压计与被测者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核对血压计,汞柱归零,并确保血压计垂直,不倾斜袖带直接接触皮肤,不应隔有衣服,袖带及衣服均不能过紧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可塞在袖带下面(四) ★血压 (BP)2.血压测量(4)注意事项:★三、生命体征(1)血压计(2)测量方法 (3)记录方法(4)注意事项 测压条件 袖带使用 规范操作2.血压测量 测压条件(4)注意事项:②袖带使用成人一般选择标准袖带儿童应该选用儿童袖带作用操使范带规袖 ★三、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正确的绑缚袖带:松紧以一指为宜,位置肘横纹上2~3cm充气和放气方法: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充气20~30mmHg,放气要均匀缓 慢,使汞柱慢慢下降重复测量2次,取2次测量的交叉低★三、生命体征③规范操作:充气前应驱尽袖带内空气,并将袖带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2.血压测量(4)注意事项: 测压条件 袖带使用 规范操作血压测量★三、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 (P180) 1.概念 2.测量 3.标准 4.变动意义 5.动态监测★★3.血压标准见表3-5-13 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类别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和<80正常高值 120-139和/或80-89高血压 ≥140和/或≥90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和/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和/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 ≥180和/或≥110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和<90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三、生命体征正常: 晚上、劳动、饱食、寒冷、情绪紧张、剧烈活动、饮酒、吸烟、剧痛等→均可出现短暂的BP↑, 属正常范围;血压变动:(1)高血压(2)低血压(3)双上肢血压不对称(4)上下肢血压差异(5)脉压改变(四) ★血压 (BP)4.血压变动的意义1.概念2.测量3.标准4.变动意义5.动态监测目前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 ,至少3次非同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一般认为, 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意义更大。临床高血压见于: 高血压病、肾脏疾病、肾上腺肿瘤、颅内压增高、妊娠中毒症。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为继发性高 血压,如继发于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 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三、生命体征4.血压变动的意义 (1)高血压 BP≥140mmHg/≥90mmHg (1)高血压 (2)低血压 (3)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4)上下肢血压差异 (5)脉压改变★★三、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 4.血压变动的意义 (1)高血压 (2)低血压 (3)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4)上下肢血压差异 (5)脉压改变收缩压与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有关 舒张压与外周阻力和血管弹性有关各种原因的休克、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心搏出量↓或外周阻力↓均可使BP↓(2)低血压 BP<90/60mmHg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三、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4.血压变动的意义(3)两上肢血压不对称:正常可为5~10mmHg两上肢血压差>5~10mmHg:可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1)高血压(2)低血压(3)双上肢血压不对称(4)上下肢血压差异 (5)脉压改变★三、生命体征下肢比上肢高20~40mmHg如下肢血压低于上肢应考虑主动脉缩窄,或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等。4.血压变动的意义(4)上下肢血压差异(1)高血压(2)低血压(3)双上肢血压不对称(4)上下肢血压差异(5)脉压改变★三、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三、生命体征(四) ★血压 (BP)4.血压变动的意义(5)脉压改变:正常为30-40mmHg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增大(>40 mmHg)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减小(<40 mmHg)见于:休克、心包积液、重度心衰等。(1)高血压(2)低血压(3)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4)上下肢血压差异(5)脉压改变凡在一次或多次随诊中血压波动很大者、疑有单纯性诊所高血压者、怀疑高血压或降压治疗效果差者, 可考虑作ABPM。参考标准 白昼平均血压值<135/85mmHg 通常夜间比白(四) ★血压 (BP)5.动态血压监测 (ABPM)★三、生命体征24小时平均血压值<130/80mmHg夜间平均血压值<120/70mmHg天低10%~15%1.概念2.测量3.标准4.变动意义5.动态监测正常血压90-120/60-80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高血压≥140/90mmHg低血压BP<90/60mmHg,休克、心梗、心脏压塞两上肢血压两上肢血压不对称:正常可为5~10mmHg 多发性大动脉炎上下肢血压正常下肢高,上肢低。差异20~40mmHg 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正常脉压30-40mmHg脉压增大>40mmHg,甲亢、主动脉硬化、严重贫血脉压减小<20mmHg,休克、心包积液、重度心衰小结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成人)65呼吸运动: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正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频率12-20次/分,与脉搏之比为1:4。 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变化: 酸中毒大呼吸、潮式呼吸、间停呼吸.脉率(是否与心率一致).脉律(节律是否整齐).紧张度(血管张力与弹性).强度(增强—洪脉 减弱—细脉).波形(水冲脉、交替脉和奇脉)正常成人血压: 90~120/60~80mmHg成人高血压标准:≧140/90mmHg两上肢血压相差可为5~10mmHg正常下肢血压高,上肢血压低。差异20~40mmHg正常脉压30-40mmHg动态血压监测 (ABPM)1.体温(T): 口测法、腋测法、肛测法: 测量方法及正常值、记录方法、注意事项★生命体征(小结)2.呼吸(R):3.脉搏(P):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最常见于各种感染4.血压(BP):四、发育与体型(一)发育发育(development)通常以患者年龄、智力与体格成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判断。发 育正常者,其年龄、智力与体格的成长状态处于均衡一致。机体的发育受种族遗传、营养代谢、生活条件、体育锻炼、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智力和体态1.智力:正常与年龄成正比,随着年龄的增长, 智力更加完善, 包括想象力、分析能力、思维方法等。2.体态: 正常四肢、躯干比例匀称, 第二性征发育良好。四、发育与体型1.智力2.体态3.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4.常见异常发育(一)发育双上肢展开后,左右指端的距离与身高基本一致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正常人各年龄组的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 系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女性按此公式所得再减2~3 kg )3.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胸围为身高的1/2(一)发育 1.智力 2.体态 3.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4.常见异常发育四、发育与体型(一)发育 1.智力 2.体态 3.成人正常发育指标 4.常见异常发育发育成熟前→垂体功能亢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骨骺闭合延迟、长骨生长加速→体型异常高大。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症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 性早熟四、发育与体型4.常见异常发育:多与内分泌因素有关(1)巨人症四、发育与体型(一)发育4.异常发育:(2)侏儒症发育成熟前→垂体功能减退→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体格异常矮小。侏儒症主要受累的是垂体、生长激素 ,如果性腺、甲状腺没有受累→其智力和性腺发育均不受影响,可以正常生活,可以结婚生子。巨人症男>200cm ;女>185cm侏儒症男<145cm ;女<135cm正常人侏儒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