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五节心 脏触诊内容: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二、触 诊第五节 心脏心包摩擦感①一部分人在视诊的时候不能见到心尖搏动, 必须触诊才能确定;②除证实视诊的结果外,还可发现视诊未发现的体征;③对心尖搏动的强度灵敏;④心尖搏动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 , 是心脏收缩期的指标 , 可用来确定震颤、 心音及杂音出现的时期。(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内容同视诊)1.触诊的意义第五节 心脏 二、触 诊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二)震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包摩擦感1.触诊的意义2. 触诊的方法 3. 抬举性搏动与有无抬举性。必要时,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位置。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渐渐缩小至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与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以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强度(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2. 触诊的方法1.触诊的意义2. 触诊的方法3. 抬举性搏动二、触 诊第五节 心脏指心尖区徐缓有力 的搏动 , 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 音开始 , 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 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体征。1.触诊的意义2. 触诊的方法3.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3.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二、触 诊第五节 心脏1.定义:用手触诊心前区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微震颤感, 又称猫喘。注意: 不是心房颤动二、触 诊(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二) ★震颤(三)心包摩擦感1.定义2.产生机理 3.描述重点 4.临床意义第五节 心脏(二) ★震颤有震颤多数可以听到杂音 , 有杂音不一定有震颤触觉对低频振动敏感,听诊对高频振动敏感。某些低音调的舒张期杂音,听诊可能不响亮,但仍可触及震颤,应予注意。第五节 心脏 二、触 诊(二) ★震颤1.定义2.产生机理:由于血液通过狭窄的瓣膜口或异常通道产生旋涡,引起瓣膜或心血管壁震动传导胸壁所产生。正常无震颤有震颤提示心血管有器质性病变(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瓣膜关闭不全时, 很少有震颤狭窄异常通道(三)心包摩擦感(二) ★震颤4.临床意义2.产生机理3.描述重点①首先确定部位: 震颤的部位就是病变的部位②其次确定时相: 收缩期、舒张期还是连续性最后分析临床意义。3.注意重点描述:瓣膜、大血管或间缺损两者综合决 定病变性质1.定义2.产生机理3.描述重点4.临床意义二、触 诊第五节 心脏(二) ★震颤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风湿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与非风湿性)1.定义★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4.临床意义点理重机述生描产..32故震颤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分析步骤: 1.位置 2.机理(狭窄/异常通道) 3.时相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3-4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 心尖区收缩期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但很少见,临床多见于狭窄出现震颤常见病变部位时相1.形成机理: 心包膜炎症、渗出,使心包表面变得粗糙, 心脏搏动时壁层和 脏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2.特点: ①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 (不被肺脏遮盖)最明显, 坐位前 倾或呼气未明显。②与心跳有关,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触及, 收缩期更明显,但与 呼吸无关,屏住呼吸,仍然存在。 心包积液时消失。3.临床意义:正常无。心包有炎症、有渗出 ,但液体不多(早期或晚期)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二、触 诊(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二)震颤(三)心包摩擦感(三)心包摩擦感第五节 心脏关于心脏震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触到震颤可肯定有器质性心脏疾病;B.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C.其产生机制与心脏杂音相似;D.有震颤一定能听到杂音 ,反之亦然;E.在一定条件下杂音越响 ,震颤越强;注意: 有震颤必定有杂音,有杂音不一定有震颤答案 DA、 二尖瓣狭窄;B、 主动脉瓣狭窄; C、 室间隔缺损;D、 动脉导管未闭;E、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下列哪种心脏疾病不应触及到震颤答案 EA、 室间隔缺损;B、 动脉导管未闭;C、 二尖瓣狭窄;D、 主动脉瓣狭窄;E、 肺动脉瓣狭窄;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最常见于答案 C目的: 确定心脏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腔中的位置。一、视诊二、触诊三、叩诊四、听诊三、叩 诊第五节 心脏左侧: 自心尖搏动的肋间开始,从心尖搏动外2~3cm由外向内右侧: 从肝上界的上一肋开始,从锁骨中线处由外向内3.清音变浊音: 为相对浊音界, 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 一标记, 即为真正的心界。 实音处为绝对浊音界, 即裸区, 临床上一般只叩前者 ,后者意义不大;4.测量: 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浊音界的距离及前正中线 距左锁骨中线的距离。三、叩 诊(一)心浊音界叩诊方法(二)正常心界(相对浊音界) (三)心界各部的组成(四)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叩诊顺序: 扳指与肋间平行 (平卧时) 或与肋间垂直 (坐位时) ,1.体位: 取坐位或仰卧位, 平静呼吸,间接叩诊;先左后右 , 自下而上 , 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依次上移,至 第二肋间为止, 逐个肋间叩诊(一)心脏浊音界叩诊方法第五节 心脏1.右界: 第2、 3肋几乎与胸骨右缘重叠,第4肋稍突出于胸骨右缘外 方;2.左界: 左界第2肋几乎与胸骨左缘重叠 , 其下方逐渐左移形成一 个凸起的弧形 , 但不超过左锁骨 中线。第五节 心脏 三、叩 诊 (一)心浊音界叩诊方法(二)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二)正常心界(相对浊音界)(三)心界各部的组成(四)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右界(cm) 肋间左界(cm)2~3 Ⅱ2~3(主动脉弓、肺动脉段)2~3 Ⅲ3.5~4.5(左心耳)3~4 Ⅳ5~6(左心室)Ⅴ7~9(左心室)三、叩 诊(一)心浊音界叩诊方法(二)正常心界(相对浊音界)(三)心界各部的组成(四)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二)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第五节 心脏(一)心浊音界叩诊方法(二)正常心界(相对浊音界)(三)心界各部的组成(四)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三)心界各部的组成——心脏各部在胸壁的投影第五节 心脏三、叩 诊肋间 右界左界(cm)2 = 上腔静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肺动脉段3 = 右心房(3肋以下)=左心耳4、 5 = 右心房=左心室心上界: 第1、 2肋间水平的胸骨部分的浊音区, 称心底(上) 部,相当于大血管在胸壁上的投影心下界: 除心尖为左心室外,均为右心室组成心腰: 血管与左室交接处向内凹陷三、叩诊(三)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一)心浊音界(二)正常心界(相对浊音界)(三)心界各部的组成(四)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第五节 心脏★心脏本身病变: 心房、 心室增大和心包积液等, 可导致心浊音界的改变(见后表);心脏以外因素: 胸腔积液、 胸膜粘连增厚、 腹水、 肺气肿等均可造成心浊音界移位或改变。(一)心浊音界(二)正常心界(相对浊音界) (三)心界各部的组成(四)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三、叩 诊第五节 心脏第五节 心脏 三、叩 诊(四)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一)心浊音界心左界向左下扩大 心腰加深心浊音界呈靴型常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二)正常心界(相对浊音界)(三)心界各部的组成(1)左心室增大(2)右心室增大(3)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 (4)左、右心室增大(5)心包积液1.心脏因素★(1) 左心室增大主动脉型心脏见主动脉型心脏三、叩诊(1)左心室增大(2)右心室增大(3)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 (4)左、右心室增大(5)心包积液轻度增大: 仅绝对浊音界扩大, 相对浊音界无明显改变显著增大: 心界向左右两侧增大心界先向左扩大 , 严重时 向右扩大 , 但不向下肺心病房间隔缺损等1.心脏因素(2)右心室增大(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第五节 心脏正常房缺三、叩 诊(1)左心室增大(2)右心室增大(3)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4)左、右心室增大(5)心包积液心腰饱满或膨出心浊音界呈梨形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1.心脏因素★(3) 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二尖瓣型心脏胸骨左缘第2、 3肋间心界增大第五节 心脏二尖瓣型心脏第五节 心脏 三、叩诊(4)左、右心室增大1.心脏因素(1)左心室增大(2)右心室增大(3)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且左界向左下扩大 克山病 重症心肌炎 全心衰竭称普大型心脏(4)左、右心室增大 扩张型心肌病(5)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包积液时心浊音界虽扩大 , 但心尖搏动并无移位 , 左浊音界与心尖搏动点不一致。坐位时心界呈烧瓶样 特点 心界随体位而变卧位时呈球型1.心脏因素(5) 心包积液(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三、叩 诊第五节 心脏坐位时呈三角烧瓶型心卧位时呈球型主动脉扩张 胸骨右缘第1、 2肋间浊音界增宽, 常伴收缩期搏动 升主动脉瘤等因素 心浊音界临床常见疾病心浊音界改变的心脏因素和临床常见疾病左心房增大或合 并肺动脉段扩大左、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室增大心包积液②胸膜粘连、 增厚、 肺不张: 心界移向患侧③肺气肿:心界缩小或叩不出 , 但X线上 , 真正的心界不缩小④大量腹水、 腹腔巨大肿瘤: 横膈抬高 , 心脏横位 , 心界向上向左移位⑤心脏浊音界缩小: 心包积气、左侧气胸、肺气肿第五节 心脏 三、叩 诊(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2.心外因素①大量胸水、 气胸: 心界移向健侧 , 患侧心界叩不出A、 心包积液;B、 二尖瓣狭窄;C、 扩张性心肌病;D、 肺心病;E、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浊音界呈靴形,常见于答案 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