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五节心 脏导航页心脏检查心浊音界改变的意义﹡ 听诊是心脏检查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心 浊 音 界 各 部组 成心前区异常搏动叩诊触诊听诊视诊心 音心 律心 包 摩 擦 音心前区外形心包摩擦感心脏杂音正常心界心尖搏动心尖搏动额外心音叩诊方法心 率震 颤心脏检查是重点也是难点,请同学们认真复习心脏有关解剖知识,有助于理解。心尖部(心尖搏动最强位置)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又称Erb区)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 5肋间听诊器在胸壁的某一部位听到瓣膜声最清楚者称该瓣膜听诊区,与瓣膜的解剖位置和血流方向有关 , 但与瓣膜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心脏瓣膜听诊区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 不隔衣检查;周围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病人卧位,医生立于其右,(必要时左侧卧位、坐位前倾 等);注意视、触、叩、听依次进行, 全面了解心脏情况。注意事项检查方法: 视诊时被检者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的右侧或足端,视线与胸廓同高,切线位观察。一、视 诊第五节 心脏视诊内容: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一、视 诊第五节 心脏(一)心前区外形正常: 胸廓两侧对称,胸前区无隆起。异常: 心前区隆起①多见于先心病 (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的右心室肥大)少数情况见于儿童期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右心室肥大或伴 有大量渗出液的儿童期慢性心包炎。②成人胸前区隆起见于大量心包积液。(一)心前区外形(二)心尖搏动(三)心前区异常搏动一、视 诊第五节 心脏第五节 心脏 一、视 诊 (一)心前区外形(三)心前区异常搏动(二)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①位置: 左侧第5肋间,锁骨 中线内侧0.5~1.0cm处定义: 当心脏收缩时,心尖向上隆起撞击胸壁, 在心前区左前下方检查要点:1.心尖搏动移位2.心尖搏动的强度与范围的改变3.负性心尖搏动看到一个较强的搏动,称心尖搏动。即向外不超过锁骨中线,向下不超过第五肋间隙;(二)心尖搏动。②强度: 中等;③搏动范围: 直径为2.0~2.5cm视诊时,有时看不到心尖搏动,是因为在肋骨后面,亦属正常范围。(一)心前区外形(二)心尖搏动(三)心前区异常搏动一、视 诊(二)心尖搏动第五节 心脏3.负性心尖搏动(二)心尖搏动1.心尖搏动移位 位心脏扩大或纵膈和横膈移与体位、体型、呼吸有关::病理改变生理变异))21((矮胖型: 稍向上、向外(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侧),心脏呈横位瘦长型: 稍向下向内(第六肋间),心脏呈悬垂型孕妇: 膈肌升高→ 向上向外移位第五节 心脏 一、视 诊 1.心尖搏动移位 呼吸 间心尖搏动向上向外移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六肋膈肌向上膈肌向下::呼气吸气坐位: 稍向下移左侧卧: 向左移2~3cm右侧卧: 向右移1~2.5cm仰卧位: 因膈肌升高,心尖搏动稍向上移卧位较坐位高一肋(1)生理变异: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体型 体位★左室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右室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左、右心室增大: 向左下移位 ,伴心浊音界两侧扩大右位心: 先天性右位心 ,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 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像位置。一、视 诊(一)心前区外形(二)心尖搏动(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心脏疾病 胸部疾病→纵膈移位 ③腹部疾病→横膈移位排除心脏以外的 因素 ,可以确诊(二)心尖搏动(1)生理变异 (2)病理改变第五节 心脏(2)病理改变心尖搏动移位★①心脏疾病移位移位1.第五节 心脏 、视 诊 (二)心尖搏动(二)心尖搏动1.心尖搏动移位 心脏疾病(2)病理改变位位移移膈膈横纵腹部疾病胸部疾病③ 变异改变理理病生))21((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横膈抬高→心脏横位严重肺气肿→横膈下移→心脏垂位一侧胸膜增厚或肺不张→心尖搏动被拉向患侧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心尖搏动被推向健侧(一)心前区外形③腹部疾病②胸部疾病(三)心前区异常搏动一与心脏本身、 全身因素和胸壁传导等多因素有关,临床意义应综合判断:(1)心尖搏动增强 生理: 消瘦、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病理: 甲亢、贫血、发热、 左室肥厚心功能代偿期等。第五节 心脏 一、视 诊 1.心尖搏动移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性心尖搏动(二)心尖搏动(1)心尖搏动增强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散弱弥减动动搏搏尖尖心心))32((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病理: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疾病);(3)心尖搏动弥散: 范围明显扩大,甚至波及整个心前区是心功能不全的重要体征一、视 诊1.心尖搏动移位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3.负性心尖搏动心包积液、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等(心脏外疾 病)。(2)心尖搏动减弱: 生理: 女性、肥胖。(1)心尖搏动增强(2)心尖搏动减弱 (3)心尖搏动弥散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二)心尖搏动第五节 心脏2.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右室极度肥大→心脏顺钟向转位→左室后移。1.心尖搏动移位2.心尖搏动的强度与范围的改变3.负性心尖搏动定义: 心脏收缩时,心尖反而内陷常见于:(一)心前区外形(二)心尖搏动(三)心前区异常搏动(二)心尖搏动第五节 心脏一、视 诊负性心尖搏动3.(2) 胸骨左缘2肋间(肺动脉瓣区)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特点: 无隆起。(3) 胸骨右缘2肋间(主动脉瓣区) 与胸骨上窝搏动:见于升主动脉扩张或主动脉弓的动脉瘤。特点:常伴有隆起。第五节 心脏 一、视 诊(一)心前区外形(二)心尖搏动(三)心前区异常搏动(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胸骨左下缘)为右心室肥大的象征 ,称心脏搏动 ,与心尖搏动方向相反 ,正常人无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深吸气 搏动↑→右室大 (深吸气→胸腔内负压增大→ 回心血量↑)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室大→指尖有搏动,且吸气时增强腹主动脉搏动→手指掌侧有搏动,且吸气时减弱消瘦者的剑突下搏动 , 可能来自正常的腹主动脉搏动或心脏垂位时右心室搏动。鉴别的方法是:第五节 心脏 一、视 诊 (一)心前区 外形(三)心前区异常搏动常搏动心前区异心尖搏动))三二((右室大腹主动脉搏动搏动↓→腹主动脉搏动 触诊剑突下搏动(4)视诊操作关键提示1.被检者注意保持身体不要倾斜 , 以免使心脏的位置发生变化。 2.部分正常人的心尖搏动看不见。3.观察心尖搏动时应注意其位置、 范围、 强弱、 节律等有无异常,其中最重要的是位置: ★左室大——★右室大——4.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受人体体型、 年龄、 体温、 呼吸等因素的 影响 , 同时也受周围因素影响(胸、 腹) ,应予注意。心尖搏动强弱与胸壁的厚薄有关。 肥胖者胸壁厚 ,搏动较弱。 瘦弱者胸壁薄 ,搏动较强 ,范围也较大。 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发热、 甲亢 ,心尖搏动常增强。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 答案: AA、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 1.0cm处;B、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 1.0cm处; C、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1.5—2.0cm处 ; D、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5—2.0cm处 ; E、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2.0—2.5cm处;A.左心室增大;B.右心室增大;C.右位心;D.正常人左侧卧位;E.右心房及肺动脉段扩大;心尖搏动在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0cm处, 其原因是答案 AA.向右下移位;B.向左下移位; C.向左移位;D.向右移位;E.向上移位;右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的位置为答案 CA、 肺气肿;B、 右心室肥大;C、 左心室肥大;D、 大量心包积液;E、 黏连性心包炎;负性心尖搏动可见于答案: 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