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一)课件(共35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一)课件(共35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篇 体格检查
1
熟悉 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了解
体格检查的概念
掌握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概述】
一、概念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简单诊断工具来检
查病人身体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 本技能,也是诊断学基础的重点。
体检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医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提出
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概述】
二、常用器具及物品
三、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以病人为中心:理解、关心、体贴。
医生应仪表端庄 ,着装整洁 ,指甲修短 ,举止大方 ,态度诚恳和蔼。
检查病人前 ,应有礼貌地对病人做自我介绍。
检查室环境温度要适宜 ,光线良好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医生立于患者右侧 ,手法细致、轻柔。动作规范、有序 ,顾忌患者感受。
体格检查要按顺序进行。根据病情轻重 ,合理调整检查顺序 ,危重病人先 抢救, 随后再补充修正。
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概述】
男医生不允许单独检查女病人。
注意事项
基本检查法
视、触、叩、听、嗅
体格检查既是诊断疾病的必要步骤,也是积累临床经
验的过程,同时还是与病人交流、沟通、建立良好医患 关系的过程。
{基本检查法的动作要领
注意事项
掌握
第一节
视 诊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视诊 是医生用眼睛观察患者 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触诊
视诊
视诊
嗅诊
听诊
叩诊
11
全身一般状态:如年龄、性别、发育、营养、意识 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
局部状态: 如皮肤 粘膜 关节外形等。
特殊部位:眼底、鼻咽部、胃肠道等。
一、视诊的内容
12
用眼直接视诊。
借助于仪器视诊:如眼底镜、 耳镜内窥镜等。
二、视诊的方法
13
三、视诊的要求
深入敏锐观察。
宜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必要时从多角度 观察。
14
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
但必须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否则 就会视而不见。
四、视诊的特点
15
16
17
第二节
触 诊
触诊 是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
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触诊
视诊
触诊
嗅诊
叩诊
听诊
19
进一步明确视诊不能肯定或察觉的体征,如体温、湿度、 震颤、波动、摩擦感等。
主要了解器官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硬度、压痛、 表面、波动、移动度等。
适用范围较广,可遍及全身各部位, 触诊在腹部检查中最 为重要。
一、触诊的内容
20
深部滑行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又称浮沉触诊法)
浅部触诊法
{
深部触诊法
二、触诊方法
21
腹部触诊时医生应立于患者右侧, 嘱患者平卧;
手指指腹对触觉较为敏感;
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对震动较为敏感;
手背皮肤对温度较为敏感。
触诊可多用这些部位
二、触诊方法
22
(一)浅部触诊法
1.动作要领:
用右手平放于被检查者部位 , 利用掌指关节和腕
关节的协调动作 , 轻柔地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摸。
二、触诊方法
23
(一)浅部触诊法
2.临床应用:
体表浅在病变。 如检查浅表淋巴结、 软组织、 关
节、 血管、 腹部有无压痛、 抵抗感、 某些肿块等。
二、触诊方法
24
(一)浅部触诊法
3.特点:
不产生紧张或痛苦。
可触及深度为1cm。
二、触诊方法
25
图示
颈前淋巴结检查
27
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腋窝淋巴结检查
28
(二)深部触诊法
检查时嘱病人屈曲双腿,做腹式呼吸,或与病人谈 话以转移其注意力,尽量使腹肌松弛;
用单手或两手重叠, 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
触及的深度常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主要用于腹腔脏器和腹腔病变的检查。
二、触诊方法
29
检查时嘱病人张口平静呼吸, 屈曲双腿, 或与病人谈话以转移其注意力 ,放松腹肌;
医生用右手并拢的二 、 三 、 四指平放在腹 壁上, 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 块;
在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 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 ,应向与包块长轴相 垂直的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二、触诊方法 深部滑行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二)深部触诊法---1.深部滑行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30
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 后部, 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 被检查部位, 左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 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 并更接近体表, 有利于右手触诊检查。
检查时配合好病人的腹式呼吸。
双手触诊法用于肝、 脾、 肾和腹腔肿 物的检查。
二、触诊方法 深部滑行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二)深部触诊法---2.双手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31
脾脏触诊示意图
肝触诊示意图
用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 腹壁被检查部位;
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 定腹腔压痛点 , 如阑尾压痛点、 胆 囊压痛点、 输尿管压痛点等。
二、触诊方法 深部滑行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二)深部触诊法---3.深压触诊法
33
阑尾压痛点触诊法
反跳痛检查方法: 手触压痛
点停留片刻 (约2~3秒) 后, 突然抬手 ,腹痛加剧。
(二)深部触诊法---3.深压触诊法
二、触诊方法
34
二、触诊方法 深部滑行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二)深部触诊法---4.冲击触诊法
右手示、 中、 环三个手指并拢, 取70° ~90° 角, 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 作数次 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 在冲击腹壁时指 端会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感觉。
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 脾及腹腔包块难 以触及者。 手指急速冲击时, 推开了在脏器 或包块表面的腹水 ,使指端易于触及。
冲击触诊会使病人感到不适, 操作时应避免 用力过猛。
双手触诊法
35
解释说明触诊的目的及可能造成的不适, 消除其紧张情绪, 使之密 切配合。
医师手应温暖 ,手法轻柔 ,一边检查 ,一边观察病人表情。
病人应采取恰当的体位。 通常取仰卧位, 双手置于体侧, 双腿稍弯 曲 ,腹肌尽可能放松。检查肝、脾、 肾时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腹部检查前 ,应嘱病人排尿, 以免将充盈的膀胱误认为腹腔包块, 有时也须排便后检查。
检查时自下而上 ,先浅后深 ,先健侧后患侧。
触诊时医师应手脑并用, 边检查边思索。应注意病变的部位、特点、 毗邻关系, 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来源。
三、触诊注意事项
3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