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 课件(共44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 课件(共44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体格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全身状态、皮肤、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了解: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全身状态检查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皮肤检查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学习目标
问诊
查体
辅助检查
基本检查方法
一、概念
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视诊 inspection
包括:全身视诊和局部视诊
◆性别
  ◆发育营养
◆意识状态
◆面容表情
◆体位姿势与步态等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视诊
皮肤粘膜
舌苔
头颈
局部视诊: 胸及腹部外形
四肢
肌肉
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触诊 palpation:医师通过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进行判断的方法。分为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对触觉最敏感:手指指腹
对震动较敏感:掌指关节面皮肤
对温度较为敏感:手背皮肤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浅部触诊法:将一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滑动方式轻压触摸。深度一般为1-2cm。
◆皮下结节
◆肌肉中的包块
◆关节腔积液
◆肿大的表浅淋巴结
◆阴囊、精索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深部触诊法:用一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达深部以确定深部病变部位和性质;触及的深度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有利于检查:腹部
  ◆有无压痛
  ◆抵抗感:腹膜炎
  ◆搏动:腹主动脉搏动
  ◆包块:卵巢囊肿
  ◆肿大的脏器:肝、脾肿大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1.深部滑行触诊法:
被检查者应平卧屈膝、放松腹肌平静呼吸
◆医生用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了解其形态、大小及硬度等
◆常用于检查胃肠道病变、腹腔深部包块
◆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应与包块长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滑行触诊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2.双手触诊法
◆检查方法:
 用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背后部位,并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并更接近体表,有利于右手触诊检查
◆用于检查肝、脾、肾、腹腔肿物等检查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3.深压触诊法
◆检查方法:
 以一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例如◇阑尾压痛点
  ◇胆囊压痛点
  ◇输尿管压痛点等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4.冲击触诊法 (浮沉触诊法)
◆检查方法:
 右手并拢的示、中、环三个手指取70-90o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腹壁时指端会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感觉
◆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腹腔包块难以触诊时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触诊注意事项:
1.准备
2.站位
3.患者准备
4.思考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叩诊percussion:分为直接叩诊、间接叩诊
◆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方法。
◆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声音。借助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体内器官状况。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一)直接叩诊法:
 定义: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助于拍起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
常用于:胸、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腔积液及大片肺实变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二)间接叩诊法:又称指指叩诊法
1手法:
 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因为该处易与被检查部位紧密接触,且对被检查部位的活动较敏感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叩诊音的种类和性质
被叩击部位产生的反响称为叩诊音
由于人体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弹性、含气量以有距离体表深浅不一,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
◇清音
◇鼓音
◇浊音
◇实音
◇过清音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听诊 auscultation
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诊断方法
一、听诊方法
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听诊两种方法:
1.直接听诊法:目前少用
耳直接贴于被检查者的体壁上进行听诊.
2.间接听诊法:
用听诊器进行听诊,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基本检查基本方法
嗅诊 smelling
一、通过嗅觉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二、异常气味
基本检查注意事项
1.尊重
2.仪态
3.环境
4.手卫生
5.配合
6.动作
7.思考
测试题
1.浅触诊的深度
A.1CM B.2CM C.3CM D.4CM
2.大量腹水时采用哪种触诊方法
A.浅触诊 B.深压触诊法 C.浮沉触诊法 D.双手触诊法
测试题
3.男,22岁,剧烈咳嗽后右侧胸部突发撕裂样疼痛伴呼吸困难。查体时右侧胸部患处叩诊音为()。
A.清音 B.过清音 C.鼓音 D.浊音 E.实音
4.男,70岁,因呼吸困难就诊,经检查后证实为“右肺癌、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查体时右侧胸部患处叩诊音最有可能为()。
A.清音 B.过清音 C.鼓音 D.浊音 E.实音
一般检查
一、性别、年龄
二、发育与体型:身高测量方法
体型
1.正力型(匀称型):多数正常成人。体型匀称, 腹上角 = 90°
2.无力型(瘦长型):颈长,肩窄、下溜,胸扁平, 腹上角< 90°
3.超力型(矮胖型):颈短粗、肩宽、胸厚, 腹上角 > 90°
一般检查
三、营养状态:良好、中等、不良
判断方法:皮肤、毛发、皮下脂肪(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 提起 0.5cm 提示营养佳)、 肌肉强度、动态监测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等。
营养状态异常
营养不良
营养良好
营养中等
一般检查
意识状态
一般检查
五、面容与表情
一般检查
六、体位
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被动体位: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见于极度衰竭和意识丧失者
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强迫仰卧位 强迫俯卧位
强迫侧卧位 强迫坐位
强迫蹲位 强迫停立位
辗转体位 角弓反张位
一般检查
七、姿势
八、步态
异常步态
蹒跚步态 醉酒步态
共济失调步态 慌张步态
跨阈步态 剪刀步态
间歇性跛行
一般检查
九、生命体征
体温
脉搏
呼吸
一般检查
血压:测量方法、注意事项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一、皮肤检查
颜色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湿度:水肿的分度及特点
轻度—轻度凹陷
中度---较深凹陷
重度---积液、渗出
弹性:手背、上臂内侧
皮疹: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皮下结节
检查:大小、硬度、部位
活动度、有无压痛
常见:风湿小结
类风湿结节
痛风结节
Osler小结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毛发:量、病理性脱落
二、淋巴结
正常表浅淋巴结:小(直径0.2-0.5cm)。圆、软、光滑、无粘连、无压痛、不易触及
淋巴结肿大: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斑痕、瘘管等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一、表浅淋巴结分布:
头颈部、上肢、下肢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检查方法及顺序
顺序:
头颈部—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
上肢—腋窝(腋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滑车上
下肢—腹股沟(上群、下群)、腘窝
方法:视诊、触诊
颈部、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
皮肤与淋巴结检查
检查内容
意义:(一)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质软,压痛明显,表面光滑无粘连
慢性—质硬,光滑,移动度好
2.单纯性淋巴结炎:质中等硬、触痛
3.淋巴结结核:多于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大小不一、
相互粘连、呈串珠状,质韧或硬,可有波动感或瘘管形成
4.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质硬或韧、表面光滑或凸起、 粘连明显、无压痛、有原发灶
右锁骨上窝:胸部和纵隔
左锁骨上窝:胃癌、食管癌
测试题
A.各种原因所致贫血 B.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C.尿毒症 D.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E.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F.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1.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部有褐色色素沉着,可见于( )
2.面色苍白,眼睑颜面水肿,舌色淡,舌缘有齿痕,可见于( )
3.面色苍黄,颜面水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及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可见于( )
4.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可见于( )
5.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可见于( )
6.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胡须生长,可见于( )
测试题
A.佝偻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B.小脑疾病、酒精中毒
C.脊髓病变 D.脑瘫、截瘫病人
E.双下肢重度动脉粥样硬化
1. 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可见于( )
2.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以伸肌和内收肌张力增高明显,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剪刀状,可见于( )
3.步行中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被迫停止行进,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可见于( )
4.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可见于( )
5.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可见于( )
谢谢大家
祝大家生活愉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