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实验检查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尿液检查(二)课件(共36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篇 实验检查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尿液检查(二)课件(共36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节
尿液检查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尿
尿






(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参考值】晨尿多呈弱酸性 尿pH 5.5~6.5; 随机尿在4.5~8.0之间。
主要与饮食有关。 食蛋白多、酸中毒或服用酸性药物: 偏酸
食素食、碱中毒或服用碱性药物:偏碱
(二)尿液化学检查
1. 尿酸碱度检查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尿液酸碱度受食物、药物和多种疾病的影响。
一、尿液一般检查
质定性检查呈阳性的尿液 , 称为蛋白尿。
【参考值】定量: 0~80mg/24h;
定性:阴性
(1)生理性蛋白尿:暂时出现。
(2)病理性蛋白尿: 持续存在。
(二)尿液化学检查
★2、 尿蛋白(PRO)
当尿蛋白定量大于150mg/24h或100mg/L时 , 或蛋白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2、尿蛋白(PRO)
(1)生理性蛋白尿 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疾病,尿内暂时出现的轻度的
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 又称直立性蛋白尿 , 在晨尿中无蛋白 , 较长时间站 立后尿中蛋白量增高 , 而平卧后尿蛋白又减少或消失 , 系立位时局 部因素引起肾脏被动充血所致。
功能性蛋白尿:是指因剧烈运动 (或劳累) 、 受寒、 发热、 精神紧 张、 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蛋白尿 , 与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 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有关。 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定量多<0.5g/24h。
一、 尿液一般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一、 尿液一般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2、尿蛋白(PRO)
(2)病理性蛋白尿 见于各种肾脏及肾脏以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
多为持续性蛋白尿。蛋白尿几乎是任何肾脏疾病的标志。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大量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蛋白质排出量常>1g/24h。见于:
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持续性蛋白尿+血尿是重要依据;
肾循环障碍(肾淤血) 。 心衰、 肾静脉受压及高血压性肾病。
肾缺氧
(二)尿液化学检查
(2)病理性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病变→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白蛋白
肾病综合征:重要特征之一是持续性大量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子量蛋白的重吸收能力降低。 故尿中以α1 、 β2微球蛋白为主 , 白蛋白
含量正常或轻度增加 , 蛋白排出量1~2g/24h。 见于:
肾盂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
间质性肾炎等。
(二)尿液化学检查
(2)病理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正常 , 因肾小管病变 , 对原尿中低分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小分子及大分子量的蛋白。
肾小球疾病累及肾小管;
全身性疾病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 , 如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等。
(二)尿液化学检查
(2)病理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尿中可出现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肾小管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 的分泌
量增加或因肾组织破坏释入尿液的蛋白增加所致。 正常情况下 , 尿 液中含有少量的THP。 蛋白定量0.5~1g/24h。
常见于:尿路感染。
(二)尿液化学检查
(2)病理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受炎症、 中毒或药物刺激 , 肾小管对TH 糖蛋白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管重吸收能力,从尿中排出。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多发性骨
髓瘤的本周蛋白尿等。常见于:
①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的本周蛋白尿;
②急性溶血性疾病;
③急性肌肉损伤坏死等。
(二)尿液化学检查
(2)病理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血液中异常蛋白质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顾名思义即不是真正的蛋白尿。由于血、脓、粘液等含有蛋白成
分,致尿蛋白质呈阳性反应。
特点
①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 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 , 而无管型;
②将尿离心沉淀 , 用上清液再做蛋白检查 , 蛋白明显减少或转为阴性。
(二)尿液化学检查
(2)病理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 ④组织性蛋白尿 ⑤溢出性蛋白尿
⑥假性蛋白尿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病理性蛋白尿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尿蛋白是诊断肾脏病变的重要依据 , 其程度一般可反映病情的轻 重 , 但也有例外。 如严重的肾损害 , 由于大量的肾单位完全丧失 功能 , 根本不能滤过 , 尿蛋白可以很少 , 甚至阴性。 而肾病综合 征的病人 ,尿蛋白很多 , 但肾功能损害可以是轻微的 , 预后好。
大量脓尿、 血尿时 ,应注意排除假性蛋白尿。
当血糖>8.88mmol/L 超过肾阈值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时 , 葡萄 糖从尿液排出 ,尿糖定性检查呈阳性 , 称为糖尿。
尿糖是糖尿病筛查的指标 , 但还应同时检查血糖 , 以诊断糖尿病。 【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
(2) 血糖正常性糖尿
(3) 暂时性糖尿
(二)尿液化学检查
3、尿糖(GLU)
健康人尿液有微量葡萄糖 , 定性检查为阴性。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多见于内分泌代谢疾病 , 如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嗜铬细胞
瘤、 Cushing(库欣氏) 综合征等。
应激状态:颅脑外伤、 脑血管意外、 情绪激动等情况下 , 延髓血糖 中枢受刺激→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个→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摄入性: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类或输注髙渗葡萄糖溶液 , 引起血糖
暂时性升高→糖尿。
3、尿糖(GLU)
(1)血糖增高性糖尿
(二)尿液化学检查
(1)血糖增高性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一、尿液一般检查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 , 但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其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降低,
即肾糖阈下降而出现的糖尿 , 又称为肾性糖尿。
一、尿液一般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3、尿糖(GLU) (2)血糖正常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
新生儿糖尿
妊娠、哺乳等。
(1)血糖增高性糖尿
见于
精神过度紧张
情绪激动
应激状态
3、尿糖(GLU)
(3)暂时性糖尿
(二)尿液化学检查
(1)血糖增高性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一、尿液一般检查
一过性糖尿
体极微 , 呈阴性反应。
【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1)糖尿病性酮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糖类物质缺乏,大量分解脂肪: 饥饿、急性胃肠炎(呕吐、
腹泻)或妊娠剧吐、重症患者不能进食、恶病质等。
(3)使用药物:如双胍类、全身麻醉后、三氯甲烷或磷中毒等。
(二)尿液化学检查
4、尿酮体(KET) 乙酰乙酸、 β -羟丁酸、丙酮的总称
酮体是脂肪氧化不全产生的代谢产物 , 正常人尿液含酮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一、 尿液一般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5、尿胆红素(UBIL)
(UCB)
(CB)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参考值】 正常人尿液中无胆红素,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检查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胆红素升
高的黄疸尿胆红素阳性。且常出现在血清胆红素升高之前,见于胆 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常为阴性。
(二)尿液化学检查
5、尿胆红素(UBIL)
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而运输, 不能通过肾脏
直接胆红素:呈水溶性,能通过肾脏而出现胆红素尿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回顾
(二)尿液化学检查
6、尿胆原(UBG)
结合胆红素在肠道被细菌还原生成的无色胆素原成分, 经肠道吸收后,可经肾脏从尿中排出 , 故正常人尿液中含 少量尿胆原。
【参考值】 定性:阴性~弱阳性, 1:20稀释后阴性。
【临床意义】
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增高最为
显著 ,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增高,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减低或阴性。
尿胆原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急性黄疸性肝炎
时,尿胆原排泄量首先增加,早于黄疸症状出现。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Hb的特点是:尿色呈浓茶样或酱油样 , 隐血 (+) , 镜检无
红细胞。 其他原因的血尿也可(+) , 但镜检有红细胞。
【临床意义】溶血性贫血(主要是血管内溶血)
溶血性输血反应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疟疾
蚕豆病
(二)尿液化学检查
7、尿血红蛋白测定
血管内溶血 , RBC大量破坏→ Hb超过肾阈值从尿中排出。
1.尿酸碱度
2.尿蛋白
3.尿葡萄糖
4.尿酮体
5.尿胆红素
6.尿胆原
7.尿Hb浓度
一、尿液一般检查
【参考值】 无或偶见/HP , 如每个高倍视野能见到一个RBC ,应考 虑病理情况 , 如平均>3个/HP , 称镜下血尿。
【临床意义】 同血尿
泌尿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定量检测,意义相同,但定量更精确。
(1)红细胞
1、细胞 (2)白细胞
(3)上皮细胞
(1) 红细胞
一、─___________________尿液一般检查(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
尿液化学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结晶和病原体。 可做涂片和
(一)尿液理学检查
1.细胞
2.管型
3.结晶
4.病原体
【临床意义】 尿中WBC增多或见脓细胞 , 提示泌尿系有感染或炎
症。 如肾盂肾炎、 膀胱炎、 尿道炎、 肾结核等。 急性肾炎WBC可轻 度增高。
(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1.细胞
2.管型
3.结晶
4.病原体
1、细胞
(2) 白细胞和脓细胞
【参考值】 正常含少量WBC
无脓细胞。炎症过程中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多聚集成堆。
超过5个/HPF,称为镜下脓尿
男: 0~2/HP
女: 0~5/HP
(1)红细胞
(2)白细胞
(3)上皮细胞
一、尿液一般检查
<5个/HP
(3) 上皮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 圆形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小圆形上皮细胞
【参考值】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细胞,偶见移行上皮细
胞, 无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 。
【临床意义】
①大量上皮细胞伴白细胞:见于泌尿系感染。
②移行上皮细胞成片脱落:见于肾盂、 输尿管、膀胱颈部炎症。
③肾小管上皮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 : 正常尿中不见。 如在尿中出
现 , 常表示肾小管病变。 见于急性肾炎、 肾小管坏死。
一、 尿液一般检查 (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1)红细胞 4.病原体
1、细胞 (2)白细胞
(3)上皮细胞
1.细胞
2.管型
3.结晶
定义 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形物体。它的出现
提示肾实质损害。
【参考值】 正常尿液无管型或偶见少量透明管型。
、──尿液一般检查(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2、管型





.
.
3
2
1.细胞
4.病原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细颗粒管型
粗颗粒管型
白细胞管型
透明管型
正常或偶见; 正常人在脱水、剧烈运动、心功能不全等情 况,尿液之中亦可出现透明管型。肾实质病变如肾病综合 症、慢性肾炎等可明显增多。
①红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②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③肾小管上皮管型: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等 细胞碎片、蛋白, 粗颗粒、细颗粒,提示肾单位瘀滞,见 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等
在明显扩大而尿流速慢的集合管中,凝聚蛋白及坏死脱落的 上皮细胞碎片而成。其管型直径为一般管型的2-6倍, 常出现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
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及肾 淀粉样变等
蜡样管型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肾衰竭管型
蜡样管型
临床意义
(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3、结晶
尿液结晶与饮食及盐类代谢有关。意义不是很大。
若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怀疑有肾结石的可能。
但服磺胺药的病人, 如磺胺结晶多,则应停药
一、尿液一般检查
1.细胞
2.管型
3.结晶
4.病原体
(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4、病原体
用无菌方法采集新鲜尿液,经过细菌培养后进行染色鉴别。
大肠杆菌: 肾盂肾炎、膀胱炎
结核杆菌: 肾结核
淋球菌: 淋病
一、尿液一般检查
1.细胞
2.管型
3.结晶
4.病原体
定义 尿微量清蛋白是指尿液中的清蛋白超过正常水平 , 但低于常
规试带法可检出的范围 。
参考值 <30mg/24h。
临床意义 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早期肾
损害的敏感指标 。
(一)尿微量清蛋白
(二) 本-周蛋白
(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一)尿微量清蛋白(mAlb)
二、尿液特殊检查
第一节 尿液检查
二、尿液一般检查
三、尿液特殊检查
本周蛋白(BJP)又称为凝溶蛋白。其特点是在pH 4.9±0.1条
件下,加热至40~60℃时可发生凝固,温度升至90~100℃时又可 溶解,而温度降低至56℃左右又重新凝固,故又称为凝溶蛋白。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肾小管损伤等。
(二)本-周蛋白检查
(一)尿微量清蛋白
(二) 本-周蛋白
(三) 人绒毛膜促性腺 激素 (HCG)
二、尿液特殊检查
HCG由胎盘的滋养层组织分泌产生后→母体和胎儿的血液中。 HCG是一种小分子 ,在母体中很容易通过肾小球 , 随尿液而排出。
血清中HCG的浓度大约等于早晨初次尿的浓度 , 而随机采取的 稀薄尿液之HCG浓度略低于血清中的浓度 , 血清HCG更加准确。
“ -HCG特异性差 , 故多测β -HCG或HCG总量。
【参考值】
定性(用于常规妊娠检查) :阴性;
血清定量(用于hCG非常规检查) :男性、 女性(未妊娠)<5U/L。
(一)尿微量清蛋白 (二) 本-周蛋白
(三) 人绒毛膜促性 腺激素 (HCG)
(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二、尿液特殊检查
1.早期妊娠 血HCG随孕周逐渐增高 , 孕1周后即可诊断 , 孕10周达 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2.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含量低于正常孕周。
3.流产诊断 流产后HCG仍阳性 , 提示宫内残留胚胎组织。
4.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显著升高 , 血HCG滴度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值, 且持续不降。
5.其他疾病 如脑垂体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卵巢囊肿、 子宫 内膜增生或子宫颈癌等病人hCG浓度也可以增高。
HCG检测诊断早期妊娠、 异位妊娠和先兆流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 高 , 但尿液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血清低。
二、 尿液特殊检查 HCG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尿微量清蛋白
丈 (二) 本-周蛋白
(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第一节 尿液检查──
可选用尿液自动分析仪对尿液一般性状
进行检查。 对怀疑或已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 , 必须进行尿沉渣检
查 , 以避免漏诊和准确了解病变程度。
2.尿蛋白定性检查方法选择 初次就诊病人、 现场快速检查、 健
康体检、 疾病筛查等 , 可采用定性试验。 当进行疗效观察或预后判断 时 ,还需进行尿蛋白定量和特定蛋白质的分析。
3.联合检查肾功能 对已确诊患有糖尿病、 高血压、 SLE等可导致
肾脏病变的全身性疾病病人 , 为尽早发现肾损害 , 宜选择和应用较灵 敏的尿液微量清蛋白、 α 1-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等检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