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五章 腹部检查课件(共59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第五章 腹部检查课件(共59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腹部检查
体表标志与分区
01
腹部视诊
02
腹部触诊
03
腹部叩诊
04
腹部听诊
05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腹部检查是全身体格检查的一个重要部分。
腹腔内有很多重要脏器: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血管。
腹部检查方法:视、触、叩、听。
检查顺序:视、听、叩、触。
由正常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部位。
叩诊
触诊
视诊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腹部的范围:上起横隔,下至骨盆。
体表标志:
前面观:上界:两侧肋弓下缘、剑突
下界:两侧腹股沟韧带、耻骨联合
侧面观:上界:第10、11肋下缘
下界:髂嵴
后面观:脊柱、骨盆、骶骨为支架。
叩诊
触诊
视诊
体表标志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肋弓下缘:8-10肋软骨、11-12浮肋。
剑突
腹上角
脐:平3-4腰椎
腹中线
腹直肌外缘:锁骨中线延续
叩诊
触诊
视诊
体表标志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腹股沟韧带
耻骨联合
髂前上棘
肋脊角:12肋骨与脊柱交角
叩诊
触诊
视诊
体表标志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
右上腹:肝脏、胆囊十二指肠、胰头、右肾、结肠肝曲。
左上腹:胃、脾、左肾、胰尾、结肠脾曲。
右下腹:盲肠、阑尾、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右输尿管。
左下腹:乙状结肠、左侧卵巢及输卵管、左输尿管
叩诊
触诊
视诊
体表标志
腹部分区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九区法
上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连线。
下水平线: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叩诊
触诊
视诊
体表标志
腹部分区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病人取仰卧位,小枕置于头下,双腿弯曲腹肌松弛,医生站于患者右侧。
正确暴露腹部,从乳房至耻骨联合,女患者注意隐私保护。
嘱患者解小便,排空膀胱。
室内温暖,自然光,光线充足。
叩诊
触诊
视诊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平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略低,见于正常成人。
饱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较圆,略高于肋缘。
低平:消瘦者腹部下凹低平。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肋缘耻骨平面
(1)全腹膨隆
腹腔积液:蛙腹(外形随体位而变)
腹内积气:球形(不随体位变化)
腹内巨块: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肋缘耻骨平面
(2)局部膨隆
见于脏器肿大、肿瘤、炎性包块、疝等。
视诊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有无搏动、与体位、呼吸的关系、等。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腹部凹陷:明显低于肋缘耻骨平面
(1)全腹凹陷
舟状腹,见于恶病质、严重脱水、甲亢、恶性肿瘤。
(2)局部凹陷
疤痕收缩。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1.腹部静脉
正常人:不显露、瘦长者或皮肤白皙略可见。
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上下腔静脉阻塞。
检查其血流方向有鉴别意义。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上腔静脉阻塞
门静脉高压
(水母头)
下腔静脉阻塞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2.皮肤改变
(1)皮疹
(2)腹纹
白 纹 — 肥胖、妊娠。
紫 纹 — 皮质醇增多症。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3.疝
由于腹内压增高,腹腔内容物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
成人 — 腹股沟斜疝、股疝
婴儿 — 脐疝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4.脐
脐与腹壁相平或稍凹陷。
分泌物为浆液性、脓性有臭味:炎症
水样有尿味:脐尿管未闭
脐部溃烂:结核
脐部溃疡、坚硬、固定突出:癌
脐部皮肤变蓝:急性重症胰腺炎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5.胃肠型、蠕动波
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只有在腹壁松弛的多产妇和极度消瘦者才能看到。
胃肠道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
幽门梗阻时,可看到自左肋缘下向右移动的胃蠕动 波,到达幽门区消失,偶可见自右向左的逆蠕动。
肠梗阻时可见到肠蠕动波,小肠梗阻多见于脐部。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听诊
体表标志
概述
6.上腹部搏动
正常搏动:多由腹主动脉传来,瘦者可见。
异常搏动:右心室明显肥大
腹主动脉瘤
肝血管瘤
叩诊
触诊
视诊
腹部外形
腹壁
听诊
体表标志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
在腹部触诊时,五种触诊法均能用到。
患者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平放于身体两侧,两腿曲起稍分开使腹肌松弛,做平静腹式呼吸。
医生位于患者右侧,手掌温暖,由浅入深触诊。
先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部位;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浅触诊。
正常人腹壁柔软:触之柔软,虽稍有阻力但易压陷。
紧张度增加:
揉面感 — 结核性腹膜炎
板状腹 — 胃肠穿孔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腹壁紧张度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经产妇,瘦弱的老年人,或刚放过大量腹水的病人。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触诊发生疼痛,称压痛。一般表示该区域的脏器有病变。
压痛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如阑尾点(麦氏点)、胆囊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肋腰点。
反跳痛:如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迅速将手抬起,腹痛加重,称反跳痛。提示炎症累及壁层腹膜。
急性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度增加、压痛及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
压痛反跳痛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罗夫辛征
检查者右手压迫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左手按压其上端,使结肠内气体传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右下腹炎症。
腰大肌征
下腹触诊无明显压痛时,嘱患者左侧卧位,两腿伸直,右下肢被动向后过伸,若发生疼痛,提示阑尾炎症位于盲肠后位。
压痛反跳痛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患者平卧,医生用一手掌面轻贴一侧腹壁,另一支手轻叩击对侧腹壁,产生的震动波通过液体传至对侧,被手感之震动。
为防止腹壁本身震动造成错觉,可嘱患者或助手将其手尺侧,沿正中线压于腹壁。
此法用于检查大量腹水(3000-4000ml)患者。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一、肝脏触诊
病人: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上肢置于体侧,平静呼吸。
医生:站于患者右侧,右手掌平放在右侧腹壁,四指并拢,与肋缘大致平行,使示指和中指前端的桡侧缘指向肋缘,自髂前上棘平面开始,逐渐向上移动触诊。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一、肝脏触诊
触诊应与呼吸配合,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至触到肝缘。   
触诊应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进行。
双手法触诊法:用左手托住受检者的右腰部,大拇指张开置于肋部。右手的触诊方法同单手触诊法。
有腹水时,采用沉浮触诊法。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一、肝脏触诊
正常人肝脏一般触不到,瘦者深吸气可触及,多在肋弓下1cm内,剑突下3cm内。
触及肝脏应注意:
 大小、质地、形态、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肝包虫病)。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二、胆囊触诊
用单手滑行触诊,要领与肝脏触诊相同。
正常时胆囊隐于肝之后,不能触及。
肿大胆囊呈梨形或卵园形,随呼吸上下移动,可在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触及。
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明显压痛。
胆囊结石:胆囊肿大、有实性感。
库瓦西耶征(Courvoisier)征:胆囊明显肿大、无压痛、黄疸进行性加深,见于胰头癌。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二、胆囊触诊
墨菲征(Murphy)
医生左手掌放于病人的右肋下部,将左手大拇指以适度的压力勾压胆囊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停止,见于急性胆囊炎。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三、脾脏触诊
患者仰卧位,两腿稍屈曲,医生的左手绕过病人前腹壁,将手掌置于左胸下第9-11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平放于腹壁,方向与肋弓垂直,自脐平面由下至上逐渐向肋方向移动,并与呼吸配合,触诊要领与触诊肝脏方法相同。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三、脾脏触诊
第1线(甲乙线):左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
第2线(甲丙线):甲点至最远脾尖的距离。
第3线(丁戊线):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脾轻度肿大时:只作第1线测量。脾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第2、3线。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三、脾脏触诊
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
轻度:深吸气时,脾在肋下不超过2厘米。
中度:超过2厘米者,至脐水平以上。
高度(巨脾):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四、肾脏触诊
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腹式呼吸。医生以左手掌放在右腰部向上托,(触诊左肾时,左手绕过患者前方,托住左后腰部),右手掌平放在被检查侧季肋部,手指指端放在肋弓下方,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
如触及光滑钝圆的脏器为肾下极,此时患者常有酸疼或恶心不适感。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四、肾脏触诊
正常肾脏:一般不易触及。
瘦长者、肾下垂、游走肾、肾代偿性增大时,肾较易被触到。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等。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肾脏压痛点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五、膀胱触诊
单手滑行触诊,站在患者左侧,自脐向耻骨方向触摸。
正常膀胱空虚时,触不到;膀胱充盈超出耻骨上缘、尿潴留时,可触及圆形、具有压痛、弹性的肿物。
与增大子宫、卵巢肿块等鉴别,圆形、囊性感、不移动、排尿后缩小。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六、胰腺触诊
胰腺位于腹膜后,上腹部相当于第1、2腰椎处,正常触不到。
急性胰腺炎:上腹部有横行带状压痛、腹壁紧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左腰部皮下淤血呈蓝紫色(Grey-tuner征)、脐周蓝紫色(Cullen征)。
胰头癌:梗阻性黄疸、无压痛性胆囊肿大(库瓦西耶征阳性)。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腹直肌肌腹及腱划
腹主动脉:脐或偏左
腰椎椎体及骶骨岬
乙状结肠
横结肠
盲肠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腹腔组织
听诊
体表标志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腹壁紧张度
腹部包块多由肿大或异位的脏器、肿瘤、囊肿、炎性肿块或肿大的淋巴结等所形成。
为了鉴别包块的性质:触诊时应注意了解包块的: 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的关系。
压痛反跳痛
液波震颤
腹腔脏器
腹腔组织
腹部包块
听诊
体表标志
腹部叩诊:可了解腹腔某些脏器的大小、叩痛、充气情况、积液、包块等。
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与间接叩诊法,但多用间接叩诊法。
叩诊音响:正常情况下,除肝脾区,增大的膀胱或子宫,其余均为鼓音。
明显的鼓音为:胃肠胀气、胃肠穿孔。
明显的浊音或实音为:腹腔肿大脏器、大量腹水等。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听诊
体表标志
肝上界: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右肩胛线。从肺区向下叩诊,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肝下界:继续往下叩,实音转为鼓音;或脐面开始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时为肝下界。
正常人右锁骨中线:肝上界第5肋间隙,肝下界右季肋下缘。
肝上下界间距离约9-11cm。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听诊
体表标志
肝浊音界临床意义
肝浊音界上移:右肺不张、气腹。
肝浊音界下移:肺气肿。
肝浊音界扩大:肝炎、肝脓肿、肝淤血、肝癌。
肝浊音界缩小:急性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
肝浊音界消失:急性胃肠穿孔。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听诊
体表标志
肝区叩击痛
用左手置于肝浊音区上,右手握拳由轻到中等力量叩击该区,观察病人表情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
胆囊区叩击痛:检查方法同上。
肝区叩击痛:肝炎、肝脓肿。
胆囊区叩击痛:胆囊炎。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听诊
体表标志
胃泡鼓音区:左前胸下部,上为肺下缘,右为肝缘,左为脾,下为肋弓,呈半圆形。
正常人:长径9.5cm,宽6.0cm。
鼓音区扩大:幽门梗阻。
鼓音区缩小: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脾肿大。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胃泡叩诊
听诊
体表标志
脾浊音区叩诊:左侧腋中线从上而下叩诊。
正常脾浊音界: 9-11肋间,宽度不超过4-7厘米,前缘不超腋前线。
脾浊音区扩大:脾大。
脾浊音区缩小:左侧气胸、胃扩张。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胃泡叩诊
脾脏叩诊
听诊
体表标志
肾区叩痛。
正常肾区无叩击痛。
当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可有不同程度叩击痛。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胃泡叩诊
脾脏叩诊
肾脏叩诊
听诊
体表标志
膀胱空虚:耻骨联合上方叩诊呈鼓音。
充盈膀胱:耻骨联合上方叩出圆形的浊音区。见于尿潴留患者,亦见于妊娠子宫或卵巢囊肿等。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胃泡叩诊
脾脏叩诊
肾脏叩诊
膀胱叩诊
听诊
体表标志
患者仰卧,自腹中部脐平面向一侧叩诊,叩由鼓音为浊音时,扳指不动,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表明浊音移动。
移动性浊音阳性,表明腹水>1000ML。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胃泡叩诊
脾脏叩诊
肾脏叩诊
膀胱叩诊
移动浊音
听诊
体表标志
卵巢囊肿和腹水的鉴别
叩诊浊音部位不同。
尺压试验。
叩诊
触诊
视诊
概述
肝脏叩诊
胃泡叩诊
脾脏叩诊
肾脏叩诊
膀胱叩诊
移动浊音
听诊
体表标志
将听诊器放于脐部,听诊至少1分钟。注意肠鸣音的次数、音调强度,如未听到肠鸣音,则应延续听到肠鸣音为止或听诊至少5分钟。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约为4-5次/分。
叩诊
触诊
视诊
肠鸣音
听诊
体表标志
肠鸣音活跃:肠鸣音>10次/分,但音调不高亢。见于:饥饿状态、急性肠炎、胃肠出血、服用泻药后等。
肠鸣音亢进:肠鸣音频率增加,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声,提示机械性肠梗阻。
肠鸣音减少或消失:3-5分钟以上才能听到1次或听不到,见于急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或严重脓毒血症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叩诊
触诊
视诊
肠鸣音
听诊
体表标志
将听诊器放于上腹部,用稍弯曲的手指连续快速冲击上腹部,若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相撞的声音,即为振水音。
正常人餐后或大量饮水后可出现。
若餐后6-8小时仍听见振水音,提示幽门梗阻。
叩诊
触诊
视诊
肠鸣音
振水音
听诊
体表标志
动脉
上腹部两侧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肾动脉狭窄。
中腹部收缩期喷射性血管杂音: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下腹部两侧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髂动脉狭窄。
叩诊
触诊
视诊
肠鸣音
振水音
血管杂音
听诊
体表标志
静脉
脐周连续性静脉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
克吕韦耶-鲍姆加滕综合征:压迫脾脏,杂音增强。
叩诊
触诊
视诊
肠鸣音
振水音
血管杂音
听诊
体表标志
肝周围炎、胆囊炎、脾梗死、脾周围炎累及腹膜时,深呼吸时可在相应的部位闻及摩擦音,严重时可触及摩擦感。
叩诊
触诊
视诊
肠鸣音
振水音
血管杂音
摩擦音
感谢聆听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