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疾病诊断检查技术正常影像体格检查目录01040203(一) X线检查1、 头颅平片: 一般摄后前位和侧位 , 观察颅骨骨折2、 脑血管造影: 对脑血管病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二) CT检查1、 平扫: 多用横断面2、 增强扫描: 根据有无强化、 强化程度和形式 , 判断病变性质。3、 CT脑血管成像: 可行三维重建。一、检查技术(一) X线检查----X线平片二、正常影像侧位正位脑底动脉环脑动脉CT三维重建(一) X线检查----脑血管造影二、正常影像单侧颈内动脉造影造影方式(二) CT检查--颅底层面二、正常影像小脑、 延髓(二) CT检查--蝶鞍垂体层面 脑桥 、小脑、颞叶 、桥小脑角 、 四脑室二、正常影像(二) CT检查--鞍上池层面中脑、 小脑、 颞叶、 额叶 、 鞍上池 、 中脑导水管二、正常影像(二) CT检查--基底核与内囊层面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内囊 、外侧裂、 岛叶、 枕叶、 额叶、 颞叶二、正常影像(二) CT检查--侧脑室中央部层面大脑纵裂 、 胼胝体、 额叶、 颞叶、 顶叶、 侧脑室二、正常影像(二) CT检查--侧脑室顶部层面大脑纵裂、 中央沟、 额叶、 顶叶二、正常影像(一) X线表现颅盖骨骨折、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瘤......三、基本病变表现(二) CT表现1、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 新鲜血肿、 钙化、 富血管 肿瘤 等密度: 某些肿瘤、 血肿、 血管性 病变 低密度: 炎症、 梗死、 水肿、 囊肿、 脓肿2、 增强扫描特征 均匀性强化 非均匀性强化 环形强化 无强化3、 脑结构改变 占位效应 脑萎缩 脑积水三、基本病变表现2、 在CT平扫中属于高密度病灶的是A. 脑出血B. 硬膜下出血C. 脑水肿D. 脑梗死E. 脑炎1、 在CT平扫中属于低密度病灶的是A. 脑出血B. 钙化灶C. 实质性肿块D. 脑梗死E. 脑炎三、基本病变表现1、硬膜外血肿: 多见于外伤的直接受力部位 , 常合并颅骨骨折。 CT表现 :颅骨内板下方局限梭 形高密度区 , 骨折不跨越颅缝 , 那么血肿亦不跨越颅缝 , 常 有占位效应2、硬膜下血肿: CT表现 :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带状高密度区 , 占位效应明 显。四、疾病诊断--颅脑外伤1、 脑出血 新鲜出血: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的高密度区 2 —3天 :周围出现低密度水肿带 1周后: 血肿从外向内逐渐吸收 4周后: 变成低密度灶 2月后 :低密度囊腔四、疾病诊断--脑血管疾病某男 , 39岁。 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2、 脑梗死(1) 缺血性脑梗死 早期: 无阳性发现 24小时后 :低密度灶 , 范围 与闭塞血管一致 , 边缘不清 , 常并发脑水肿。 病灶大 , 可出现占位效应。 4-6周 :低密度囊腔。四、疾病诊断--脑血管疾病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2、 脑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 见于: 缺血性脑梗死抗凝后继发 出血 CT表现: 扇形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不规则高密度出血斑(3)腔隙性脑梗死 好发于: 基底节区 CT表现: 直径小于15mm的低密度 灶 , 边缘清楚。四、疾病诊断--脑血管疾病3、 脑动脉瘤: 见于: 先天或高血压 脑血管造影表现: 见造影剂聚集 , 局 部血管轮廓膨大。四、疾病诊断--脑血管疾病CT平扫:ü直接征象 :肿瘤发生的部位 ,肿瘤的密度,肿瘤的数目、 大小、 形态和边缘 ,肿瘤强 化的程度及形态。ü间接征象: 瘤旁水肿 , 占位效应 ,颅骨变化。四、疾病诊断--脑肿瘤巨大垂体瘤脑膜瘤CT表现: 高密度、 边界清楚、 球形或分页状病灶 , 与颅骨、 大脑镰或 小脑幕相连。四、疾病诊断--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阅片练习硬膜外出血脑实质出血脑梗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