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皮肤黏膜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是由于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 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一、概念止/凝血和溶血过程(一)血管壁功能异常毛细血管破损后→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 毛细血管闭合, 血流减慢→暂时止血。血小板释放血管收缩素→毛细血管持久收缩→持久止血。血管壁先天性缺陷或受损时→皮肤黏膜出血★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48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血管壁功能异常先天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继发性: 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②过敏:如过敏性紫癜;③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如药物性紫癜; ④营养不良:如维生素C缺乏症;⑤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如糖尿病;⑥其他:如动脉硬化、机械性紫癜等。49(二)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病因及发病机制血管损伤血小板在损伤处相互粘附、聚集成白色血栓血小板聚集,并 强烈的收缩血管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阻塞伤口 — 局部止血血小板膜磷脂花生四烯酸血栓烷 (TXAz)磷脂酶50再障、 白血病、 药物性抑制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 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消耗增多(二)血小板异常1.血小板数量减少★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51(二)血小板异常2.血小板数量增多①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继发性:继发于慢粒、脾切除后、感染、创伤等。本类疾病,血小板数量虽然增多,但由于活动性凝血活酶生成迟缓或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 仍可引起出血。★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52(二)血小板异常3.血小板功能异常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主要是聚集功能异常;②继发性 继发于药物、 尿毒症、 肝病、 异常球蛋白血症等。★二、病因及发病机制血小板病:主要是血小板第3因子异常;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53(三)凝血功能障碍凝血过程较复杂,有许多凝血因子参与,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引起凝血障碍, 导致皮肤黏膜出血。1.遗传性 血友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缺乏症、凝血因子缺乏症等;2.继发性 严重肝病、尿毒症、 维生素K缺乏症等;3.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 抗凝物质使用过量、原发性纤溶、 DIC继发性纤溶★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玻璃” 人54由于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表现为红色或暗红色斑, 压之不褪色, 根据出血面积大小不同, 分为:瘀点(也称出血点) 直径不超过2mm紫癜 直径3~5mm瘀斑 直径大于5mm★三、临床表现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55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 ★三、临床表现血管壁功能异常出血特点: 皮肤黏膜的瘀点、 瘀斑、 紫癜。血小板异常出血特点: 广泛性出血。 皮肤黏膜瘀点、 瘀斑和紫 癜的同时有鼻出血、 牙龈出血、 月经过多、 血尿及黑便等 , 严 重者可致脑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特点: 常表现为内脏、 肌肉出血或组织血肿, 也常见关节腔出血 , 多有家族史或肝脏病史。56皮肤黏膜出血伴贫血和 (或) 发热: 常见于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 贫血等。紫癜伴有广泛性出血: 如鼻出血、 牙龈出血、 血尿、 黑便等 , 见 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及腹痛、 血尿: 见于过敏性紫癜。紫癜伴有黄疸: 见于肝脏疾病。自幼有轻伤后出血不止 , 且有关节肿痛或畸形: 见于血友病。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四、伴随症状57出血时间、 部位、 范围、 特点 (自发性或损伤后) , 急缓 , 诱 因。有无伴发鼻出血、 牙龈出血、 咯血、 便血、 血尿等出血症状。有无贫血、 发热、 黄疸、 腹痛、 骨关节痛等相关症状。过敏史、 外伤、 感染、肝肾疾病史。诊疗经过与治疗效果。职业特点 ,有无化学药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服药史。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五、问诊要点58案例1: 患者女 , 23岁 , 因皮肤苍白、 鼻出血、 齿龈出血入院。 实验室检查: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 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 , 造血细胞 减少 ,分析该患者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机制?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生成减少案例2: 患者男 , 12岁 , 因双下肢对称性出现皮肤紫癜1周入院。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 功能及凝血检查正常 , 尿蛋白 ( — ) ,考虑该患者皮肤紫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过敏性紫癜→继发性血管壁功能异常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案例教学】59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