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心电图1、1797 Luigi Galvani(伽尔瓦尼),蛙的肌肉受到电刺激会收缩。2、1842 Matteucci(马泰乌奇), 用神经将肌肉组织与心脏连接,发现随着心脏的跳动,连接的腓肠肌发生收缩。3、 1887 Waller(沃勒) ,用表面电极记录了活体动物的心脏电流,随后应用于人体,进行了心电研究,但图形扭曲,无法应用。心电图发展史3、此后Willem Einthover(埃因特霍芬)用弦式电流计,使心电图的记录更为准确,并命名了心电图各波段,和双极导联系统。因此被尊称为心电图之父。心电图发展史1、1928年,我国北京协和医院在董承琅教授主持下最早购进美国Cambrige公司生产的弦线式心电图机,从此开创了中国的心电图临床应用时代。2、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在陶寿淇、黄宛、陶清、颜和昌、方昕等教授带领下,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在全国蓬勃开展,尤其是黄宛教授,编写《临床心电图学》,成为新中国几代心电学专业人员的启蒙之师。3、1979年,蒋文平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经食管心房调搏术。1980年郭继鸿教授在国内最早应用导管法在人体记录了窦房结电图。我国心电图发展史心电图基础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心肌缺血和ST-T改变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电”怎么来的?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为向量。心肌细胞电生理过程中产生的电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称为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空间心电向量环的形成1、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全部心肌细胞激动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称综合向量。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所有综合向量的顶点划过的轨迹,构成空间向量环。在电激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生物电流——心电能经组织传导到体表各个部位,如在体表某两点连接一个具有放大和记录电流变化的仪器(心电机),则可把心肌在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流变化描记成一个连续曲线,这个曲线称为心电图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分肢体导联和胸导联两大部分。其中,肢体导联又分双极肢体导联和单极肢体导联。心电幅度和方向与心电图导联的关系(一次投影)一、肢体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单极肢体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单极肢体导联二、胸导联心电幅度和方向与心电图导联的关系(二次投影)由体表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2、与探查电极的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3、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投影越小,电位越弱avRavL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房室结 (传导延迟0.05-0.07s)、希氏束、束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的前、后分支)以及普肯耶氏纤维构成。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心电图有什么用?看心律失常1看心肌肥厚2看心肌缺血3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测量1、心率的测量2、各波段振幅的测量3、各波段时间的测量4、平均心电轴5、心脏循长轴转位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一)心电图测量(一)心电图测量心率的测量(规则与不规则)1.规则 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心率=60/(2.6/3)=77次2.不规则 数出6秒的心率,然后乘以10。(一)心电图测量心率的测量简便方法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P、QRS、T、u、PR、ST、QT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一)P波:1、方向:Ⅰ、Ⅱ、avF、V4-V6向上;avR导联向下。2、宽度不超过0.12秒;3、高度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为0.20mV)(二)PR间期P-R间期正常值0.12~0.20秒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QRS波群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称R波R波后第一个向下的波称S波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QRS波群1、时间为0.06-0.10秒;2、波形与振幅1)胸导联:R波从V1-V6逐渐增高,S波则相反,逐渐变小;2)肢体导联:I、II主波向上;III多变;aVR向下;3、q波:宽度不超过0.04秒,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QRS波群3、Q波:宽度不超过0.04秒,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Q波深度测定方法:从基线下缘测至Q波最低点。正常值≤1/4RQ波时间测量:从Q波起点测至基线与Q波结束相交点(内侧缘),正常值<0.04秒RQRQQ波的时间Q波深度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J点 QRS波群终末与S-T,起始的连接点,多在等电位线上。ST段 下移不>0.05mV,(avR除外)上抬:V1~V2导联≤0.3mV,V3 导联≤0.5mV,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 0.1mV。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T波:1、方向:与同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V1-V3可以向上、向下、双向。但若V1导联T波方向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2、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不小于同导联 R 波的1/10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Q-T间期: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32-0.44秒。u波:方向与T波一致,V3导联较明显。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等。三、小儿心电图特点1、小儿心率快、PR间期短、QT间期长2、P波时间较成人短3、常出现右心室占优的QRS波形特点,如I导联有深S波4、小儿T波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