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二)

资源简介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二)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A
A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B
B
D
B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3)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已无法靠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2分)
23.(1)(1)①浪费资源。(1分)②危害:加剧资源的紧张状况;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带来环境的污染;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制 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等。(2分,写出2点即可)
(2)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2分)②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2分)要现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①学会做预算,把钱花在关键地方。②理性消费,根据经济条件,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③不攀比、不浪费金钱。④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⑤注重精神消费,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⑥勤俭节约,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1教育网
(3)汉蒙满回藏各族联合起来,统一于中华民国(2分);内地和边疆的蒙古、西藏统一于中央。(2分)
(4)主要因素:民族危机加剧、社会近代化、人民观念进步等。(2分,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26.(1)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领域。意义:破除了落后的习俗,提高了民族文化水平,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2)1929-1933出现了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极为严重。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4分)21cnjy.com
(3)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分)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二)
(命制范围:社会思品前二单元内容)
考生须知
1.本次考试为开卷考试,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得分;请勿超出装订线答题。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屡屡被曝光,严重影响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 【出处:21教育名师】
A.树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意识 B.遵守国际法提升自我价值
C.要履行政治义务承担公民责任 D.勇于承认错误,也于担当
2.回归祖国后,澳门经济结束了回归前连续4年负增长的历史,走上了快速增长的轨道。2014年澳门经济总量是回归时的8.4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四,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这说明
A.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国利民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澳门的体现
C.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后促进经济发展 D. “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图1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存在
注: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到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
图1
A.反映了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中国基尼系数不断下降,居民收入均衡
C.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D.消费结构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在扩大
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抓好了教育,才会涌现出创新型人才,才能打开阻碍科技发展的瓶颈。”这表明教育( )21教育网
A.改变一个人命运所在 B.加强国际间人才技术交流的主要途径
C.国际竞争的实质所在 D. 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5. 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非盟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引用了埃塞俄比亚的一句谚语:“蜘蛛合力,足以网住狮子”。该谚语揭示的道理是21·cn·jy·com
A.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B.集体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
C.在集体中有时要放弃个人的利益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
6.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指出:“应该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下列有关中华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 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和精髓之所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 “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说明个人与集体
①个人离不开集体 ②集体是可以离开个人
③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责任 ④个人与整体是对立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 “是否延龄退休”已成为2015年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延龄退休”的提出反映了
A.经济发展快,劳动力不足 B.高科技行业发展快,劳动力不足
C.寿命增加,劳动能力增强 D.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问题突出
9. 随着兰新高铁正式通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大西北跨入高铁时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该高铁建成通车让我们更确信(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B.更有利于构建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C.东西部之间已不存在差距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10. 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退休后在博物馆当义务讲解员,而且,这份志愿者的工作他已经干了3年。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人生晚年可以不同承担责任 ②体现了爱国主义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③个人利益要坚决服从集体力益 ④要心怀天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陈独秀
1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多数知识分子冲破“天朝上国”观念束缚
B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
中国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制度,不需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封建伦理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的重点
D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
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13.在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中,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包括
①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 ④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以下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的欧美主要国家税率列表
国家
1926年(%)
1931年(%)
法国
12
38
德国
12
40.7
美国
20
53
英国
4
10(1932年)
对上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各国提高税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B.经济危机引发欧美国家间的关税战
C.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提高税率 D.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慢
16.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通过你的解读,孙中山社会革命的纲领是 www.21-cn-jy.com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7. 图2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21·世纪*教育网
图2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打倒军阀,除列强
18.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www-2-1-cnjy-com
A.魏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
19.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21cnjy.com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1930年12月,胡佛在一份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这表明胡佛政府  21*cnjy*com
A.计划直接救济民众 B.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使用经济手段积极干预经济 D.转变了传统经济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共6大题,每题10分)
21. (10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纷纷出现“升级版”,成为社会热词。
【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我国正式公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迈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版权所有:21教育】
【互联网+】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结合链接1,简述中国应该如何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6分)
(2)结合H集团的案例,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4分)
2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材料二: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将导致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一现象被称为“人口红利”。2·1·c·n·j·y
材料三: 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近。【来源:21cnj*y.co*m】
概括图表3中的经济信息。(2分)
结合所学知识请就解决图表3中存在的问题向政府献计献策。(4分)
结合材料谈谈中国延迟退休的原因有哪些。(4分)
2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面的漫画4。
漫画4
材料二:2013年12月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通知指出,要结合“三节”活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和师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危害?(3分)
结合我国的国情说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5分)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学生就要学会合理消费。你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合理消费?(说出两个要点即可。2分)
24. (10分)一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成为历史发展过程的转折点。阅读历史大事件也是了解历史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阅读下列历史大事件,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但是,革命并不彻底,而且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应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材料一的作者对该事件是如何评价的?(6分)21*cnjy*com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2分)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2分)
25. (10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1)据材料一,写出与“甲午战败割台”对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有怎样作用。(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什么是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2分)
26. (10分)改革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每一次改革都会对时代产生重大的影响。
材料一: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编制了资产阶级法典;关闭教会学校,扩大世俗教育,改革文字;赎回被外国控制的铁路、矿山等,保护土耳其工业;废除一夫多妻制,在就业、教育等方面实行男女平等。2-1-c-n-j-y
材料二:  我们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
材料三:……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的政府。”
——沈琪译《罗斯福就职演说》(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3分)
材料一中的改革涉及哪些领域?有何意义?(4分)
(2) 材料二提到当时美国 “形势所迫”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谈谈罗斯福是如何保障阴影笼罩下的每个家庭走出困境的?(4分)
(3)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二)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60分)
21.(1)(6分)
(2)(4 分)
22. (1)(2分)
(2)(4分)
(3)(4分)
23.(1)(3分)
(2)(5分)
(3)(2分)
24.(1)(6分)
(2)(4分)
25.(1)(2分)
(2)(2分)
(3)(4分)
(4)(2分)
26.(1)(4分)
(2)(4分)
(3)(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