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康熙乾隆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以及影响,理解康乾盛世的内涵;
2.通过了解清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于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新发展的表现(奏折制度的形成、军机处);清朝加强君主专制和经略边疆相关举措;清朝统治危机的表现。
难点:清朝巩固君主专制制度新发展的影响;清朝统治危机初现的原因。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清朝(1616-1911),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虽然它统一中国的过程造成了短期的战乱破坏,其统治也带有一定的民族压迫色彩,但它在中华文明史的贡献还是巨大的。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康乾盛世”,使得中国社会维持了近200年的稳定局面,最终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新课讲解】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教师活动】PPT展示康熙、雍正、乾隆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77页第一段和第二段,思考:康乾盛世的含义,以及其出现的原因、表现。
材料:经济上,全面恢复明末以来遭受残破的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为盛世的到来准备了丰厚的物资条件。政治上,清朝入关,首要整顿吏治,从严整顿,大得民心。明末吏治腐败,是其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思想文化领域,康雍乾三朝牢固地确立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兴学校,办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整理典籍,大量编纂如《四库全书》等为时代标志的图书,实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这对盛世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1)含义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原因
经济上:发展和恢复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生产力的恢复;
政治上:整顿吏治,深得民心;
文化上:确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统治思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推进传统文化发展;
主观因素:三位皇帝勤勉于政,独断大政方针,加强专制统治。
(3)表现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教师活动】这一时期,君主专制也有了新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78页第一、二段,思考:君主专制新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一: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政治传统作出总结: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材料二:当时人形容皇权笼罩下的政治气氛: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还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4)君主专制新发展的表现
奏折制度、军机处。
【教师活动】结合课本和材料进行具体讲解。
2.奏折制度
【教师活动】PPT展示奏折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78页第一、二段,思考:奏折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内容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778页第一段,思考:奏折制度的特点以及作用。
材料一:奏折制度,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由于奏折是清代雍正以后最重要的官文书,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概括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
材料二:奏折送达皇宫,由皇帝用朱笔批示后,即称“朱批奏折”。雍正朝以后,奏折经朱批后,在发还具奏人遵行之前,照例要由军机处抄录一份,以供有关衙门传抄执行和存案备查,称为“录副奏折”,简称“录副”。也有少数奏折(如言官风闻奏事之折)皇帝不加批示,即以原折交军机处存档,不再录副传抄。还有个别事关机密之件,或因具奏人的请求,或皇帝认为不宜公开,即留在宫中,不发交军机处抄录,称作“留中”。
材料三:由于奏折免去了中间环节的传递,又采用延寄方法,不但能迅速递到皇帝手中,而且在皇帝朱批御旨后,又可直接发还上奏官员,马上付诸实行,从而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给清朝的政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奏折都是秘密进行,于是在直省督抚与司道之间,地方与中央,内廷与外廷之间,除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等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大臣相互告密,皇帝的耳目遍布京内外,中央部院和地方上的公私事件和人际关系,无论巨细,皇帝都可以从奏折中直接了解到。皇帝于是借助奏折整饬吏治,监察民情,发号施令,排斥异己,天下庶务总归一人处理,从而使封建皇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特点
迅速、机密
作用
皇帝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获取信息;丰富了国家治理体系;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军机处
【教师活动】PPT展示军机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78页第二段,找出军机处设立的过程及职责。
材料: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设立
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职责
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教师活动】展示清朝军机处于内阁职责示意图,结合材料讲解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起先由大臣亲自主稿,后来才改由章京起草,大臣拟定。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分“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
材料二:清军机处还实行了严格的归档保密规定,值日章京。凡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和教师讲解,总结出军机处,密、快等特点。
4.文字狱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8页第三段和材料,思考: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族人等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清代文字狱所打击的主要是官民中的反清民族思想、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以及与党争有关的事件人物。诸如庄廷珑《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查嗣庭试题案、吕留良文选案、谢济世注大学案、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伪孙嘉淦奏稿案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目的
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8页第三段和材料,思考:清朝大兴文字狱有什么影响?
材料: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但也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龚自珍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万马齐喑究可哀”的长叹。
影响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科技进步和创新,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疆域的奠定
1.东南——收回台湾
【教师活动】PPT展示郑成功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78页第5段,找出:郑功成收复台湾的过程,及之后对台湾的管理举措。
材料一:1661年3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材料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全国领土的作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管理举措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郑氏后裔投降;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影响。
材料一:南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郑成功把荷夷全部驱逐出境之后,下令“以热兰遮城为安平镇,改名王城;建桔秩门,志故土也;赤嵌城为承天府;总曰东都。设府一、县二。以杨朝栋为承天府尹,祝敬为天兴知县,庄之列为万年知县。澎湖别设安抚司。各戍重兵。”简括地说,就是以荷兰人所筑的热兰遮城和赤嵌城为政治中心,设立东都承天府,下辖两县:承天府之北为天兴县,之南为万年县,并在澎湖岛设安抚司,戍以重兵,完成一府二县一安抚司的行政建制。
材料二:郑成功在台湾设立府县的措施,辅以部署屯垦和实行文教的措施,为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教进步奠定了基础,使台湾迅速摆脱蛮荒落后的面貌,缩短了台湾与内地的差距,也极大增强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影响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2.东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第78页倒数第二段,找出:清朝时期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举措。
材料:在清朝统治者的眼里,东北是龙兴之地,容不得被其他国家入侵,后来的雅克萨之战。清朝打败沙俄,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而划定东段边界。确保了东北地区边界的稳定,以及主权的所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管理举措
(1)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教师活动】资料补充:《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以拉丁文本为双方共同签署的正式的文本。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3.北部、西北——蒙古新疆地区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和课本78页最后一段79页第一段,请同学们思考:清朝时期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材料:清朝把全国分为18个省,五个将军辖区和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其中管理西北的主要机构是伊犁、乌里雅苏台将军和西宁办事大臣。清朝还在新疆各地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蒙古地区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长期斗争,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2)新疆地区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对西藏管理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和课本79页第二段,请同学们思考:清朝时期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清廷第一次向西藏派驻两位驻藏大臣,即内阁大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此后,清廷一直确保驻藏大臣府衙有两名驻藏大臣,并逐渐建立起完善的驻藏行政机构。至十八世纪中叶,驻藏大臣正式成为清廷法定的治藏制度,并逐渐形成了《藏内善后章程》等律法。
材料二:清政府多次向西藏派驻军队。当时受命的西藏境内的军事力量有三支:朝廷派驻的八旗军队、绿营军队和地方藏兵。
材料三:清朝对达赖喇嘛的册封,进一步明确了清朝在西藏地方的主权。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清朝派使者进藏,封第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也被确定下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册封制度
①清初,册封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
②康熙赐予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③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颁布法律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3)管理制度
①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②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教师活动】资料补充:改土归流
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清朝疆域
(1)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2)管理:内地分立18省,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材料一:因为清朝在17世纪及其以后获得的领土大体上都是近代国际法意义上可追溯的,如内外蒙古、外东北地区、新疆、西藏、台湾。截至1820年,清朝领土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羁縻区域,并实现了长时段的有效控制。
材料二: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原因
清朝前中期的疆域历经晚清、中华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保留下来;
清朝通过对台湾、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统治危机的初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80页第一、二段内容,找出清朝统治危机初显的表现。
材料: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己诏》通告全国,其中说: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逆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戕害兵字役……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唯自责耳。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散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一身,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笔随泪洒,通谕知之!
1.内部危机
(1)原因
①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腐败。
③贫富矛盾积累,乱象萌生。
(2)表现
白莲教等农民起义不断
①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
②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
③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起义攻入了北京皇宫。
2.外部危机
材料一:乾隆、嘉庆期间,英国先后派出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增开通商口岸,但都以失败告终。
材料二:清朝皇帝在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票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 咭唎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
材料三: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联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
(1)原因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政策
实行以闭关锁国为主的政策。
①仅保留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
③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影响
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教师活动】提问: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
材料一:闭关锁国是指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材料二: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隆庆年间明政府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区别
1.从禁止的区域上看:海禁只是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沿海的往来;闭关锁国禁止中外往来的地域不止海疆,还有内陆的疆界口岸。
2.从针对的对象和内容看:海禁主要防止中国人私下与外国人通商,外国人来华在政府的规定范围内是允许的,且对外来文化没有过多限制,属于积极防内;闭关锁国是针对外国人来华从事的一切行动的限制政策,属于消极防外。
联系
闭关锁国改策是海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和延续。
【教师活动】结合课本80页和81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总结,清朝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政治:官僚政治的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贫富矛盾尖锐;闭关自守导致闭目塞听。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重农抑商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剧增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沉重的地租剥削和繁重的赋役负担。
思想:狂妄自大,天朝上国思维不利于创新。
【板书】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康乾雍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疆域的奠定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