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时空定位和历史解释,帮助学生梳理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探究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通过对史料、史实的阅读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来探究这一时期变化的表现与原因。
3.通过辽夏宋金元的经济社会发展,认识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树立各民族团结发展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等方面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新课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场景,右图是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反映了元朝制瓷业的发展。大家思考一下,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哪些其他经济发展表现?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新课讲解】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多媒体出示图片及材料:
夫妻对坐宴饮图
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漆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材料二: 11一13世纪,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了!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师: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唐朝,结合图片及材料引出本课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课讲授: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前两个自然段和“历史纵横”部分,分小组回答农业发展的表现。
生:阅读并讨论后分小组回答。
《历史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师: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满足人民温饱需要种植粮食的土地后,甚至出现了剩余的土地,那么剩余的土地去种什么呢?
生:种植经济作物
师:对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农户,种植经济作物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出示材料及图片:
(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附件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
师: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宋代的棉纺织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元世祖在江南各地设置“木棉提举司”,专门督课棉植,征收帛布。元朝的黄道婆传播植棉技术,还对家乡落后的纺织工具进行了改革。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过渡:棉纺织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一个代表,那么宋元时期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手工业得到了全面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采煤、治金、纺织、食品加工、造船、军工、造纸、印刷、陶瓷等许多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还发展起来一些新的手工业部门。
师:青花瓷和釉里红是元朝制瓷技术的重要进步
北宋五大名窑及其特色产品
窑名 瓷器特色
钧窑 主要生产青瓷。钧瓷以釉色晶莹著称,瓷器上没有特别的装饰。十分清雅。
汝窑 主要生产印上花纹的青瓷。
官窑 生产宫廷瓷器,不会流入市场,由于宫窑财力雄厚,产品十分精巧
哥窑 主要生产黑胎瓷器,瓷器的表面还有很多裂纹
定窑 主要生产白瓷,并在瓷器上印上或刻上各式花纹,如动物、花鸟等。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的宋瓷
2.手工业业的发展——制瓷业
红海出土的元青花残片
师: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宋元时期,制瓷业领域有哪些新现象?
生: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元朝出现了新型彩绘瓷器,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师:宋朝的矿冶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煤的开采量很大,煤在当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生:用作燃料。
出示材料:
元丰元年(1078),在京东西路(徐州)西南的白土镇发现了高质量的煤炭蕴藏,开采后“治铁作兵,犀利胜常”。于是该地数十个治铁作坊纷纷改用新燃料,结果炉温提高,冶铸效率和质重提升,使徐州制造的兵器和上供铁品“为数浩瀚”。
——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
师: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宋朝时煤炭不仅成为居民使用的燃料,而且是冶炼金属的重要燃料。金属冶炼由于燃料的改善,提高了炉温,使得金属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
过渡:宋元时期的手工业除了制瓷业、矿冶业与以往朝代有大幅提升外,在印刷业方面也有很大改进。
出示材料:
宋刻本《医说》
师:印刷业在宋元时期的迅猛发展,有利的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交子与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场景设置为州桥夜市,配图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州桥夜市的报道。通过夜市交易的货币,来介绍纸币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熬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材料四:蜀中多用麻造纸,有玉屑、屑骨之名号。江浙间多用嫩竹造纸。北土用桑皮造纸。剡溪用藤造纸。海人用苔造纸。浙人用麦茎、稻秆造脆而薄的纸,用麦膏、油藤造的纸品质尤佳。 ——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
材料五:景德二年,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干余万,经、传、正义皆具。” ——元·脱脱《宋史·邢昺传》
教师:师:最后我们去州桥夜市感受一下东京的夜生活。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回忆州桥夜市的美食有水饭、熬肉、干脯等等,而且每种只要十五文,大家可以尽情品尝。
学生:可以用纸币付钱吗?
教师:在北宋东京可以用纸币买东西吗?答案是不可以。大家要了解一下宋元纸币发展的历史。最早额纸币叫做,真宗时在四川出现,这时候是商人自己发行的一种存款汇票,仁宗天圣元年由官府发行称为“官交子”,是由官方发行的纸币,但是交子只在四川地区流通。交子在四川产生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四川因为铁矿资源丰富,基本历朝都有铁钱。北宋初期爆发了农民起义,政府罢铸铁钱,导致四川地区陷入严重的钱荒危机。第二点是铁钱价值低但量重,民众进行商品买卖交换时携带不甚方便。蜀地交通不便的状况下,铁钱的运输困难。第三是安史之乱以后,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商品经济发达,有纸币的需求。最后一个原因是四川所生产的楮皮纸坚固耐用,是纸币材料的最佳选择,四川雕版印刷术发达。
知识点:
交子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原因。(铁钱短缺;铁钱弊端;商品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宋代各地造纸术创新,雕版印刷术被广泛运用。
(一)经济重心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
出示地图:
师:历史上我国人口经历过三次南迁,在唐五代私企男方更经济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宋代开始了中国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实质性进程。请同学们结合以下材料,思考经济重心南移有那些表现?
材料:
当今天下之根本在江淮…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铸山煮海,财用何穷?水行陆走,绩运而去,而不闻有一物由北来者,是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也。
——李规《直讲李先生文集》卷28
师: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师:户口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
(宋代)在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的两浙路,是丰腴的谷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邓广铭等《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
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枢纽,无论是人口、税颜、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上宪群《中国通史》
师:从粮食产量上看,南方的长江下游和太湖一带,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讨论分析一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生:略
师: 老师来总结一下,原因主要有:
第一,江南地区长期的相对稳定是南方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并超过北方的最重妥的社会原因。
第二,南方人口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是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第四,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
师:元朝时,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都集中在江南。为方便将南方财富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的路线,缩短了航程,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南方的粮食。
师: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出示材料: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朝(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後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师: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生:略。
师: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的做法,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对于南北分卷制度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谈谈。
生:略
出示材料:
师:南宋以来,南方尤其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聚集地区。
过渡:辽宋夏金元使其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本p67学习聚焦,社会变化表现为哪三个方面,变化的原因。
表现
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总结
门第观念变化表现:为大批农民家庭出身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人们择偶观念,也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到宋朝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宋朝家内服役奴婢,更多来自雇佣,也说明了商业的繁荣,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经济的发展;2、世家大族的衰落;3、科举制的实行;
本课小结: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新的繁荣,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 的发展。
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 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经济重心南移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 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 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社会的变化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 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当时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 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 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 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 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 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 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 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板书】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稻麦复种制
(2)经济作物种植:棉花、茶叶
(3)边疆农业的得到进一步开发
2.手工业
(1)制瓷业:五大名窑;出口海外
(2)矿冶业:煤作燃料
(3)印刷业:文化普及、促进造纸业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繁荣
1.商品经济发展:基层市场、榷场
2.纸币的流通
3.海外贸易繁荣
4.城市兴盛
三、经济中心南移
1.原因
2.过程
3.影响
四、社会的变化
1.社会观念淡化
2.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平等
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