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史料,讨论战争爆发前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差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提高自身历史解释的能力。
2.在把握林则徐禁烟、“亚罗号”事件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相互关系。
3.结合战争形势图,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制作年表,增强自身的时空观念。
4.根据图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概括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分析三元里抗英事件的性质与意义,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5.参照课本,能够将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的主要功绩梳理成直观表格,感受伟人心志,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本课的课前导读进行新课导入。
材料: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国走私鸦片愈演愈烈。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在中国珠江口个伶仃洋面停留的鸦片走私船有30多艘。图为1824年活动在伶仃洋面的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
【新课讲解】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教师活动】PPT展示表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世界 中国
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政治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顽固的君主专制统治
经济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主导地位,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军事 热兵器,战斗力强 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以冷兵器为主要武器
外交 主要殖民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闭关自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社会矛盾 — 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教师活动】进行讲解,导入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
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国走私鸦片愈演愈烈。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找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教师活动】进一步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思考鸦片输入的危害。
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在中国珠江口外伶仃洋面停留的鸦片走私船有30多艘。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
答案提示:
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损害中国人的身体健康。
【教师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PPT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但是,从结果上看“虎门销烟”的成果未得到延续,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给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借口(之前是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侵略)。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还会发起鸦片战争吗?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尤其爆发的必然性。
【教师活动】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
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大量不平等条约。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内容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中英 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虎门条约》 1843年 中英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望厦条约》 1844年 中美
《黄埔条约》 1844年 中法
【教师活动】进行讲解。PPT展示史料,增强学生对条约内容的理解。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问:这些条款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
割让香港岛——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2 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打开,损害中国的贸易主权
接受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21条规定,中美人民间的刑事案件,依被告主义办理。第24条规定,中美民事混合案件,由“两国官员查明,公议察夺”,似乎是采取会审制度。第25条规定,美国人之间的案件由美领事办理,美国人与别国人之间涉讼,由有关国家官员自行办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也被称为“治外法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国攫取到该项非法特权,据此特权,英国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英国领事依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随后,美、法、俄等国也取得了此种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答案提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一、对英国商务方面的优惠:“此后英国通商,现经议明,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既系英国自设之行,既非中国额定行商可比。如有拖欠,止可官为着追,不能官为偿还。”
二、对英国兵船可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的优惠:耆英在该条后的说明写道:“向有水师小船数艘,往来各口稽查贸易,也当协同中国地方官,阻止商船不准他往。”
三、对英军驻军舟山、鼓浪屿的优惠:“其定海之舟山,厦门之鼓浪屿,据议仍归英兵暂为驻守,……前曾有每处泊船 二艘之议,自应予为申明”。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这种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定。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和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所订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才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
答案提示: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教师活动】提问:鸦片战争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
《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活动】讲解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提示: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旧的阶级发生变化,新的阶级力量出现。
3.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除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4.中华民族面对的历史任务发生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教师活动】补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体现。“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中囯人曾经长期思考过这个问题。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提问: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准备充分。
清政府政治腐败,军事落后。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外国的要求未予理睬。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史料及课本内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提示:
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重要原因: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借口:“亚罗号”事件。
【教师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如何?
答案提示:
1.1856年,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
3.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4.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教师活动】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PPT展示表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答案提示:
条约 时间 影响
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 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 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
【教师活动】提问:通过这些条约的签订,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方便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
4.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冲击了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客观上有利于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5.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教师活动】PPT展示表格,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从中你能分析出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开眼看世界
【教师活动】《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仍然封闭、愚昧与腐朽,于是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找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进行讲解。
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史料展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教师活动】讲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涵。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板书】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自主学习反馈
1、思维导图 2、重要概念 3、疑难解答
二、课堂探究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化
三、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