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资源简介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2.搜集部分唐诗,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3.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朝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
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
【新课导入】
图组1
图组二
材料1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 【唐】杜甫 《丽人行》
观察图组1、图组2及阅读材料1,一定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三国两晋南北朝虽处国家分裂时期,但民族融合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缩小了民族的差异,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过程中,民族间的“互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课讲解】
隋朝兴亡
【师】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请同学们通过教材学习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一、隋朝兴亡
1.隋朝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定都长安,建立隋朝;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师】文帝死后由谁继位?
生:杨广(隋炀帝)
【师】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通过教材找出隋朝取得了哪些重大建设成就?
2.重大建设
(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师】隋朝盛极一时,但短命而亡。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3.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师】请同学们阅读“学思之窗”皮日休的诗,说说你如何评价隋炀帝。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生:1.功绩: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过失: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超越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极限,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师】隋朝贵族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师】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找出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1.唐朝的繁荣
(1)唐朝的建立
①时间:618年
②人物:李渊
③都城:长安
【师】思考唐朝是如何建立和实现国家统一的?
材料 唐高祖李渊(566-635),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7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师】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同学们通过教材及史料学习“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
材料 唐太宗即位后,因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戒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魏征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生:①原因:经济上,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②表现:国家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
【师】多媒体出示武则天的图片及简介,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武周政权: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师】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政期间,尽管政权纷纭,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赡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衡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4)“开元盛世”
【师】通过教材学习“开元盛世”的原因。
①原因:在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大兴文治。经济上,发展生产;军事上,改革兵制。
②表现:国家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师】通过“历史纵横”了解“唐朝曲辕犁”。
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中有关于曲辕犁的记载。曲辕犁在三个地方有重大改进:一是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二是加装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三是改进了犁壁。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至此,耕犁基本定型。
【师】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是如何治理的?结合课本完成下面表格。
2.唐朝的民族交融
民族 与唐的关系 作用
突厥 贞观初年,唐军击败东突厥,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回纥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大部分入居河西走廊和西域,入居西域的回鹘人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
吐蕃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靺鞨 唐玄宗封靺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职贡图》
这幅图传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
唐蕃会盟碑
【师】通过“历史纵横”了解“回纥”这个民族。
7世纪初,游牧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回纥受突厥的奴役。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回纥联合铁勒诸部,在唐朝军队的支持下,灭亡东突厥汗国。随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除一部分迁入内地与汉人融合外,大部分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入居西域的回鹘人,逐渐融合当地居民,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是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
【师】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此时的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师】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通过教材找出安史之乱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1.安史之乱
(1)背景: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节度使兵力扩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2)概况:755年,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8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师】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3)影响: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师】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找出其形成原因和影响。
2.藩镇割据局面
(1)形成原因: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落镇割据局面。
(2)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师】阅读材料,思考“黄巢起义”是如何发生的?结局如何?
材料一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婕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移共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3.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师】了解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唐朝后期的朋党之争是指以牛僧孺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所以又称“牛李党争”实际上是唐初以来门阀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的延续。
概况:875年,黄巢领导农民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黄巢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
【师】同学们阅读材料内容并思考,五代十国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五代”“十国”的范围是什么?
4.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2)“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3)“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4)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板书】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朝兴亡
隋朝的统一与建设
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的疆域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