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会课】|文明礼仪伴我行|《抵制网络烂梗 做自己的主人》|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网络语言,其中有许多没有内涵、没有品味的网络语言,被称为网络烂梗。它们通常来源于一些低俗的视频、游戏或直播内容,并被一些无聊或恶意的网友反复传播和模仿。当这些所谓的“烂梗”渗透进学生的试卷上、生活里,这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语言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无异于是一场人造的“灾难”。这节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烂梗,学会抵制网络烂梗,做到不盲目跟风模仿。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网络烂梗,学会抵制网络烂梗,做到不盲目跟风模仿。2.能够文明用语,不跟风,做自己的主人。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活动一:“你比我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入本课主题关键词“网络烂梗”3.学生谈谈对于“网络烂梗”的认识与了解。4.师对“网络烂梗”做简单的解释并出示这节课的主题:“抵制网络烂梗,做自己的主人”二拨开云雾1.人民网评述2.分析心理学生对“网络烂梗”的危害认识不深。他们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觉得有趣,好玩,就竞相模仿。当他们自以为风趣幽默的时候,殊不知,他们本应拥有的学习钻研能力、宝贵的思考能力和观察世界的敏锐触角,早就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恶俗烂梗中一点点丢失。3.气球随风飘荡与蝴蝶迎风飞舞进行对比4.师小结:(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应该要懂得用脑去思考、用眼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盲目跟风,无脑模仿。)三识善辨恶深受“网络烂梗”荼毒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语言表达上的匮乏,词不达意。1.活动二:情景模拟模拟学生登山顶看日出的情景。第一组学生使用“网络烂梗”对日出美景抒发赞美之情;第二组学生使用诗词化的语句抒发对日出美景的情感。2.师引导学生发现“网络烂梗”所能表达的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快感,从“网络烂梗”的描述中,学生是感受不到山川日出的美;相反,诗词化的语言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山川日出的美,并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有身临其境的感受。3.小结:文质兼美的网络用语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比如《人民日报》中的一些经典句子:“正所谓心若向阳,则无惧悲伤”、“尽管征途漫漫,但也要一路放歌,潇洒奔向明天”等。与其拿着“你这个老6”来戏谑,还不如深刻铭记“逆行者”的精神,“夺冠”的毅力。4. 活动三:“辨一辨”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辨别“网络烂梗”和文明用语,轻松有趣,寓教于乐。四反求诸己1.讲述一些因“网络烂梗”而引发的校园欺凌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烂梗”对他人的影响。2.拓展危害:“坤”因为网络烂梗,由美变为丑坤:古代哲学术语。乾坤:一指《易》的乾卦和坤卦。二指天地。三指日月。四指阴阳;刚柔。五指国家;江山;天下。六指局势,大局。七指帝、后。八指玄虚;花招。“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服。”3.活动四:“揉纸团”小游戏教育学生: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人,已经发生的伤害无法完全弥补。“网络烂梗”的危害不仅影响自身,也影响他人,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学生不理解“网络烂梗”的危害,只因为有趣、搞笑,就以恶俗的“网络烂梗”给同学起外号,诋毁同学。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老师力求让学生能够审视自身,反省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口香糖理论五课后实践学生分小组进行课后实践调查,深入了解小学生“网络烂梗”的使用情况。六、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