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学案)

资源简介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一)教材七~九年级重要作家作品分类梳理
第1类 古代文体知识
1.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相似。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形式短小、语言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3. 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之人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4. 书:即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5.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古代不同时期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主要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6.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7. 诗歌: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按音律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楚辞(《离骚》);二是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绝句(按字数分:五绝、七绝)、律诗(按字数分:五律、七律。律诗的四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8. 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始于唐,盛于宋代,又称“长短句”“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词牌名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李煜、晏殊、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苏轼、辛弃疾等。
9. 曲:元代盛行的新文学形式,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我们学过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均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
10. 歌行体:我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为七言,有些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11.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传说、寓言)、两汉(史传文学),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成熟于唐代(唐传奇),繁荣于宋元(话本、演义),鼎盛于明清(章回体小说)。明清时期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并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后人按照成书顺序将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统称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12. 小品文:散文的形式之一。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如郦道元的《三峡》、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
第2类  古代作品及作家
先秦时期
1.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起合称为儒家“五经”。
2.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知识拓展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儒家中心思想:“仁”。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3.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富贵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选自《孟子》。
4.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知识拓展
道家:以老子、庄子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5.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6.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我们学过的《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7. 《列子》:又名《冲虚经》,道家重要典籍,旧题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8.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均出自此书。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9. 《史记》: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
10.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全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与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
11.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在五言古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12.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
13. 《乐府诗集》:是一部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代表作为“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14.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他与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龟虽寿》。
15.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代表作有《七步诗》《洛神赋》《梁甫行》等。我们学过他的《梁甫行》。
16.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
17.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赠从弟(其二)》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
18.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19.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20. 吴均: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其骈文写“山水清音”,自成“吴均体”(“骈文四体”之一)。
21. 谢灵运: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绍兴上虞区)。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唐宋时期
22.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登幽州台歌》选自《陈子昂集》。幽州台,即蓟(jì)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23.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4.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与王维并称为“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5.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称赞其诗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竹里馆》《使至塞上》等。
26.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行路难》等。
27.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8.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9.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马说》《晚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知识拓展
“唐宋散文八大家”又称“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0.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合称“韩柳”,二人一起倡导中唐“古文运动”。著作集有“永州八记”,我们学过的《小石潭记》就出自其中。
31.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等。
3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卖炭翁》等。
33.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等。
34.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诗集》存世。我们学过他的《泊秦淮》《赤壁》。
35.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花间词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商山早行》等。
36.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贾生》《无题》等。
37.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代表作有《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等。
38.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9.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
40.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故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登飞来峰》等。
41.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
4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合称“宋四家”。代表作有《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43.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我们学过他的《行香子(树绕村庄)》。
44.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45.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浙江绍兴人。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等。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示儿》等。
46.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代表词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
47.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过零丁洋》等。
48.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元明清时期
49.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50.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
5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
52.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作品。《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53.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54.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我们学过他的诗作《己亥杂诗(其五)》。其诗作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
55.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代表作有《纪文达公遗集》和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阅微草堂笔记》短小精悍,风格质朴简淡,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多为妖怪鬼狐故事、奇闻逸事,也有随笔杂谈等。
56.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57. 秋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第3类 现当代作家及作品
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2. 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课文《创造宣言》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
3.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国风》和《离骚》。
5.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6.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7.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8.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9.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10. 戴望舒: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11. 卞之琳: 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12. 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唐吉坷德》等。我们学过她的《老王》。
13. 宗璞:原名冯钟璞,中国当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不沉的湖》《野葫芦引》等。《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
14. 余光中: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乡愁》等。
15. 刘绍棠:现代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16. 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我们学过他的《秋天的怀念》。
17.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是《舒婷文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
18. 毕淑敏:作家、医生。代表作有小说《昆仑殇》《鲜花手术》等。我们学过她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19. 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著有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等。我们学过他的《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
20. 刘慈欣:科幻作家,代表作有《三体》,并凭借《三体》摘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桂冠,《三体》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我们学过他的《带上她的眼睛》,获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第4类 外国作家及作品
1.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
3.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我们学过他的《谈读书》。
4.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5.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我们学过他的《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
6.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借儿童的眼光,对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以及种族歧视等做了辛辣的讽刺。我们学过他的《登勃朗峰》。
7.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在《金色花》中赞美了童真和母爱。
8.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9. 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我们学过他的《海燕》。《海燕》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战斗英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10. 普希金:俄国诗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代表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
(二)教材七~九年级重要文化常识分类梳理
第1类 古代称谓文化
1. 谦敬辞
(1)古代常见的敬辞
敬辞 释意及示例
令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惠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惠顾、惠存、惠赠、惠书。
垂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待自己的行为。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小辈的行为。赐教、赐复。
高 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 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贤郎(对方儿子)、贤弟(称平辈)。
尊 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上、尊亲(对方父母)、尊公、尊府、尊君(对方父亲)。
奉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男子。
公 对男子的尊称。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2)古代常见的谦辞
谦辞 释意及示例
家 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妹、舍侄。
小 谦称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含有地位低之意),小弟、小女、小儿;谦称自己的物品,小店。
愚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愚兄、愚见。
拙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拙作、拙著、拙见。
敝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敝姓、敝校。
鄙 用于自称。鄙人、鄙见。
猥 辱。谦辞。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2. 自称与他称
类别 释意及示例
自称 指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一般谦称都属于自称。如《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为诸葛亮的自称。《孙权劝学》中“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孙权的自称。
他称 指称呼别人。一般尊称都属于他称。如《湖心亭看雪》中“莫说相公痴”,“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此外还有如下称呼方式: ①直称姓名——称呼自己很熟悉、关系亲密的同辈。如《记承天寺夜游》“怀民亦未寝”“怀民”是张怀民的名。 ②称字——如《核舟记》中“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是黄庭坚的字。 ③称籍贯——以出生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称柳河东。 ④称排行——以某人在兄弟祖辈间的排行称呼。如《江南逢李龟年》“崔九堂前几度闻”中“九”是崔涤的排行。 ⑤称谥号——以人死后后世对其的谥号称呼。如《卖油翁》“康肃笑而遣之”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 ⑥称封号——以帝王、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来称呼。如《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中,“康乐”即“康乐公”谢灵运。 ⑦称官名——以官名来称呼。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少府”即官职。 ⑧称官地——以做官的地方来称呼。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龙标”即指王昌龄。
3.年龄称谓词
称谓 年龄 称谓 年龄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泛指幼年 始龀 指七八岁的儿童
总角 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 束发 男子十五岁左右
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 而立 指三十岁
不惑 指四十岁 知天命 指五十岁
花甲(耳顺) 指六十岁 古稀 指七十岁
耄耋 指八九十岁 期颐 指一百岁
第2类 “天干地支”与纪年法
纪年法 教材示例
干支纪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én)、癸(ɡ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戌、亥
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排列组合的六十甲子来表示年岁的一种记载时间的方法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满井游记》:“己亥之二月也”中的“己亥”。
年号干支兼用纪年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的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年号纪年 用皇帝的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中的“崇祯”是明思宗的年号。
王公年次纪年 用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曹刿论战》:“十年春”中的“十年”指“鲁庄公十年”。
第3类 古代传统节日与对联
1.传统节日
节日 时间 习俗 相关故事 经典诗词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挂年画、 拜年、吃饺子 “年”的故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赏花灯、吃汤圆 (南方)、吃元宵(北方) 点彩灯的来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寒食节 清明前一二日 禁烟火、吃寒食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 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赛龙舟、喝雄黄酒、吃粽子 屈原的故事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 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祭月、吃月饼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赋诗、喝菊花酒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除夕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守岁、吃年夜饭 驱赶“年”兽的故事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 对联知识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基本特征:①平仄相合,仄起平收。上下联偶数位置的字平仄要相互对立,且上联末尾为仄(三、四声),下联末尾为平 (一、二声)。②节奏相合,意义相关。上下两联停顿应相吻合,且上下两联内容相关或相反。 ③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雅集鸿文传百代,流觞韵事足千秋。
第4类 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唐朝时达到鼎盛,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废止,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考试类型 考试地点 主考官 参考条件 通过后身份 第一名称号 考试时间
院试 (童生试) 县/府/州 地方学政 童生 秀才(进学) 案首 三年两次
乡试 (秋闱) 京城/各省省城 中央特派官员 秀才(监生) 举人 解元 三年一次
会试 (春闱) 礼部 钦差大臣 举人 贡士 会元 乡试次年三月
殿试 皇宫 皇帝(委命大臣) 贡士 进士 一甲前三名: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传胪 会试同年四月
(1)黄甲: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如“京报连登黄甲”。(九上《范进中举》)
(2)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如“范进进学回家”。(九上《范进中举》)
(3)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九上《范进中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