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二章服饰的搭配与款式要素第一节 色彩的布局与搭配一、服装色彩基础理论1.色相2.明度3.纯度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色彩的明亮程度。色彩的纯净程度。(一)色彩的三要素1.有彩色(1)红色。(2)橙色。(3)黄色。(4)绿色。(5)蓝色。(6)紫色。(二)色彩的心理反应2.无彩色(1)黑色。(2)白色。(3)灰色。(4)金、银色。1.色彩的冷暖感2.色彩的轻重感3.色彩的软硬感4.色彩的华丽感与质朴感5.色彩的活泼感与庄重感(三)色彩的情感效应二、服装搭配的色彩布局原则所谓“统调”,即整个色调搭配中有一个主色调,或将色彩统一在一个暖色调中,或将色彩统一在一个冷色调中,又或以一个灰色调为统一色调等,力求色彩少而不乱,丰富但有层次,切忌色彩繁多无序;另外,色彩比例应有主次之分,即在色彩的配比中注意调节各颜色在整体中所占的大小比例问题,以一色为主、一色为次进行色彩的搭配。(一)统调原则色彩在色相环上的角度差异是色相统调的基础,一般在色相环中色距≤60°的色彩为近似色,近似色的色彩配比比较容易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色相环中色距的相差角度为零时,即为单一色彩的配比。1.色相统调以同一色相,但明度或纯度不同的色彩进行服色搭配,整体服色在协调中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如深浅不同或灰度不同的上、下装搭配等。在明度、纯度统调的情况下,可以在服装的图案花纹以及服色所占的面积等因素上作变化处理。2.明度、纯度统调一种色在不同部位重复出现叫色彩搭配的关联,相配色之间互相照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取裙子上的一个色作为上衣的颜色;里料的色和面料的色相呼应;取衣服上某个色作为服饰配件的色等。3.色彩搭配的关联当色彩在色相环上的色距达到一定角度时(一般色相环中的色距在90°~180°),服色对比差别较大,在视觉上容易形成明快、醒目之感,但如果色彩配比不当,也易造成视觉的疲劳。可通过调配色彩的面积、改变色彩的明度或纯度、打碎色彩面积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调节,加入黑、白等无彩色以及金、银等色进行搭配,也往往可以起到减弱色彩视觉冲突的作用。(二)对比原则服饰色彩搭配的时尚原则即要注意流行色定期发布的信息。流行色是一种社会心理产物,也称“前沿色”或“先锋色”,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及广泛的消费群体中,得到社会认可的几种或几组色彩与色调,有时还伴有特定的构成表现形式。流行色与服装的面料、款式等共同构成服装美。(三)时尚原则1.人的性格、职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人的年龄、性别、形体条件等生理状况的影响(1)年龄。(2)性别。(3)形体条件。(四)个性原则第二节 面料的选择与组合一、面料的基本种类(一)按照加工方式划分1.纺织制品2.皮革与毛皮制品3.纤维集合制品(二)按照原料品种分类1.天然纤维织物2.化学纤维织物二、面料的性能与风格(一)棉织物1.原色棉布2.色布与花布3.色织布(二)麻织物1.精纺呢绒2.粗纺呢绒3.长毛绒4.驼绒(三)毛织物(四)丝织物1.绫类丝绸织物2.罗类丝绸织物3.绸类丝绸织物4.缎类丝绸织物5.绉类丝绸织物6.绢类丝绸织物7.绒类丝绸织物(五)化学纤维织物(六)针织类织物(七)裘皮及皮革类材料三、面料的质感、视感的组合(一)同色同质法1.换色法2.阻隔与包围法3.渐变法4.优势法5.透叠法(二)同色异质法(三)异色同质法阻隔与包围法换色法(四)异色异质法透叠法优势法渐变法异色异质法四、面料的二次设计创新(一)加法设计加法设计是在面料表面进行附加的处理,如刺绣、钉珠、染色、拼布等不同的手段,均可使面料产生全新的视觉感受。(二)减法设计减法设计是通过镂、撕、烧、磨损、腐蚀等破坏性的手法对面料进行再设计,形成独特的风格。(三)其他设计法除了对面料的加减的处理手法外,不改变面料的表面肌理,而对面料的纹样、色泽进行设计与变化也是常用的手法。例如,手绘、扎染、印染、蜡染、数码印花等。这是通过特定的手法、染料,根据服装的需要且结合设计师的意图,将设计理念以染、印、绘等手段表现在服装的表面的方法。第三节 款式造型的选择与搭配一、服装款式造型的基本内容服装款式造型是构成服装外貌的主体内容,此处指的是服装的样式。(一)服装轮廓结构(二)服装内部的线条组织(三)服装细节设置H型、A型的服装 二、款式造型与服饰搭配服饰搭配离不开上下装、里外装之间的组合,由于廓型是服装外沿周边的线条,因此服饰搭配所考虑的廓型关系主要指上下装的组合。比较讨巧的搭配方式是,相互组合的上下装廓型有张有弛,在收放之间表现人体线条。(二)服装内部线条组织与服饰搭配服装的结构装饰明线对服装的外观风格有一定影响,因而间接地对服饰搭配的最终效果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冲击。(一)廓型与服饰搭配(三)服装细节设置与服饰搭配服装的细节设置只能作为风格判定的参考,风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服饰风格的判断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色彩、面料、款式造型等多方面元素,这些元素的千变万化使服装风格的判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依。服饰搭配是服饰综合风貌的组合,不能过多地拘泥于服饰的单元要素。小结本章节重点介绍了服装的两个重要组成因素色彩、面料对于服饰搭配的影响,介绍了同色同质法、同色异质法、异色同质法、异色异质法四种不同的服装色彩与面料的组合方式。现代服饰设计,面料的运用已经不是单纯借助于其本身的材质,而是要对面料进行二次再设计,本章介绍了面料二次设计的一些基本手法,服饰搭配的设计者可灵活加以运用。服装的另一重要组成因素——款式,是色彩与面料的载体,在款式的千变万化中,同样色彩、同样面料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丰富的服装风貌。服装的款式造型涉及服装轮廓结构、服装内部的线条组织、服装细节设置三个方面,直接反映了人体着装效果,尤其是领、袖等细节,需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具体形态进行选择。服装是色彩、面料、款式造型的综合体,最直接的表现是风格。思考题1.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服装搭配的色彩布局原则。2.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流行色在服饰搭配中的运用?3.根据面料的质感与视感划分,服饰的搭配有哪几种不同的方式?并分别加以阐述。4.试以某一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为例,分析面料二次设计在其设计中起到的作用。5.用面料二次设计的手段改造一件服装或饰品,并对比改造前后的不同效果。6.考虑服装的款式造型要素,服饰搭配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