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C20”教育联盟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1)诗以写情,也往往深含哲理。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蕴藏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事理;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西林壁》)写出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很难认清事物的全貌的道理。(2)古人赏花,更爱其香。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花香清幽,树荫浓密的美景;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莲花清芬,洁净挺立的景象。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dàng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jìng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以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回肠dàng( )气 劲儿( ) jìng胜( ) 称意( )(2)《______》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十三篇。本段文字选自其中的《______(第四)》。本书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______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______》放在首篇。(3)从文段中可知,歌谣有哪些用途?3. 复兴学校开展以“大美安徽,在我心中”为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美丽安徽我宣传】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赞美安徽的热情,引导同学们对外宣传推介徽风皖韵,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2)【安徽之美我介绍】下面是李华同学搜集的有关安徽介绍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安徽,一个“徽”字,铺陈了一幅山水人文的恢宏画卷。安徽之美,山水灵秀,星罗棋布。奇绝黄山,巍巍大别山,千山万岭竞峥嵘。【甲】八百里皖江奔腾不息;九曲淮河澎湃向东。更有2000多条河流水系,为徽风皖韵再添一抹灵动毓秀。安徽之美,人文荟萃,灿若星辰。从江南到淮北,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相互交融而又各自璀璨。【乙】古老神奇的人文魅力,在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传播千年,历久弥新。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3)【安徽新闻我报道】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30个字。4月2日下午,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在“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举行。众多科学“大拿”们走出实验室,主动面向大市场,与企业家、投资人相聚一堂,首次展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20项重大科研成果。会后,他们将与企业和投资人洽谈,推动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4)【安徽知识我学习】为了对同学们的活动做更好地指导,校学生会安排李华打电话邀请地理组王老师6月3日下午3点在大礼堂给全校学生做“美丽的安徽”知识讲座,请以李华的身份写下你要说的话。二、阅读(55分)【一】(22分)山神孙建英①羊群像一团白云,在山坡上浮动。老人手执长鞭,随着羊群向山腰游移,样子仿如站立云端的神仙。老人叫周顺,是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羊把式。②山腰间有座山神庙。山脚处有座村庄,因庙而得名,就叫“山神庙村”。③来到山神庙前,老人甩动鞭子,羊们像听到军号声的战士,个个竖起耳朵,眼睛盯着主人,听从调遣。老人又挥一下鞭子,喝了声“吃草去!”羊们便四散开去,云团化作许多云朵儿,隐没在林荫草丛中。④老人把羊鞭靠在古松树上,脚尖点地,蹦上一块三尺来高的石板,双手垫在脖子后,伸腿仰卧、五体朝天,状如卧佛。唯独此时,老人的灵魂与肉体才得以放松,把思绪放回悠远的时光,望着山神庙的屋顶,回忆当年发生在山神庙的那事。⑤从山神庙村出发,沿着密林中的小路往南边回二十五里,就出了省界。这条隐秘的小路,是新四军地下的联络通道,山神庙村是这条秘密通道上的一个联络点。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山神庙村的地下党组织,因掩护三名新四军伤员,走漏了风声,被叛徒告密;那天半夜里,睡梦中的乡亲们,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狗叫声惊醒了,人们起来看时,村子已经被日伪军包围。全村老老少少七十多口人,全被赶到山神庙前,那个叛徒,从人群中认出了新四军的五位地下交通员,其中就有周顺老人的爹。敌人把他们一起绑在庙前的古松树上,当着乡亲们的面,用尽了惨无人道的手段,逼他们说出新四军伤员的下落和地下交通站的联络图。从早上拷问到太阳落山,身为抗日游击队副队长的周长松,紧咬牙关,宁死不吐一个字。他从五岁那年起,就听老人们讲述那段令人惊心的故事,千遍万遍地听,许多细节他记得详熟,每次回忆起来,都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他也常在梦中回到当年英雄就义的现场。那梦是真实的。⑥老人回过神来,挺身跳下石板,抄起羊鞭又坐回石板上;像战士手不离枪那样,紧握着羊鞭,盘腿静坐。⑦老人识字不多,他记录往事的方法,是不断地回忆和复述。对老人来说,做梦也是一种记忆形式,可在幻觉中回忆过往难忘的岁月。他能在庙前石板上静待半天不动弹,就是沉醉于回忆之中了。⑧出事那天夜里,村民们担心天亮后鬼子再来生事,冒着雨,把烈士们的遗体抬到后山树林里暂时掩埋了。天亮后,村里最好的木匠用最好的柏木,赶做了五个灵牌,把烈士们的灵牌安放在了山神庙堂里。在村民心中,他们就是山神。⑨周顺从没远离过山神庙,他见天把羊赶上山来,趁羊吃草的工夫,把庙堂里外打扫一遍,连古松下那块石板也擦得明光闪亮,等着有人来祭拜或参观。⑩凡是来庙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他都耐心地给他们讲烈士们壮烈牺牲的事迹。他认为,烈士们的事迹,给山神庙村带来莫大的荣耀,他也为此感到自豪。 岁月不等人。老羊把儿毕竟是奔九十的人了,他自己也不记得从哪天开始,两条腿有了酸软无力的感觉,爬一里多远的山坡,就有些吃力了;古松树下那块躺了大半辈子的石板,要两只手扒着才爬得上去;甩羊鞭的功夫也大不如往日……老人想到这些,就暗自叹气。 那天,老人正坐在山神庙前想心事的时候,他的孙女突然出现在面前。老人惊喜地问:“不年不节的,你咋跑回来了?”孙女说:“我打算把咱山神庙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把您平时讲的那些事都写进去,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山神》。有了这本书,山神庙的英烈故事就能流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了。”老人很高兴,连说:“好哇,好哇!写吧,有不清楚的地方,回来问爷。” 孙女掏出相机,拍下了山神庙全景、烈士们的灵牌、古松树和树下的石板;拍了老人赶着羊上山、坐在石板上回忆往事等生活照;还拍了反映家乡变化的楼房村景、已经变成省际公路的地下交通线……她告诉爷,这些照片准备印到书上。爷很满意,再次嘱咐孙女:“好好写,有想不起来的地方回来问爷。” 送走孙女,老人心里踏实了,见人就说:“我那在省城教书的孙女,要把咱山神庙五位烈士的事迹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山神》。”……村民们看见都说,看周顺老汉那坐姿,活像一尊山神。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四军的五位地下交通员被“从早上拷问到太阳落山”,仍然不出卖革命,体现了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B. 周顺孙女把书命名为《山神》,不仅是因为她孝顺老人、热爱家乡,更是为了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C. 文章对周顺老人的动作和神态等方面描写动人,人物形象突出,情感表达真挚。D. 周顺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此小说的主题是为了表达对他的赞美和敬意。5. 文章围绕周顺一家三代人与山神庙故事展开叙述。请你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表。人物 与山神庙的故事 精神品质周顺爹 山神庙前英勇就义 ①______周顺 一边放羊一边守护着山神庙 信念坚定、心怀家国、无私奉献周顺孙女 ②______ 孝顺老人、热爱家乡、心怀大义6.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村民们看见都说,看周顺老汉那坐姿,活像一尊山神。7. 标题“山神”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小说中的周顺老人奉献一生,守护着山神庙。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也有人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守护没有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你学过的英雄人物或者话语,表达自己的看法。【二】(17分)材料一: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加速融入旅行的每一个环节,这为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提供了契机。一些文旅企业迅速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打造以沉浸式旅游为代表的新业态,重构旅游空间和场景,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形成了新的市场增长点。不过,在打造新业态新场景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合理融入文化元素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比如,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运河迷踪”沉浸式展厅,以游历大运河为背景,在剧情及道具的推动下,引导游客以层层解谜的方式来推演答案,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让参观者愿意来、印象深、有收获。用好数字化技术,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呈现历史文化,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才能让文旅产品创新更有底蕴,赢得更长久的青睐。文化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与餐饮、住宿、购物和娱乐等行业关联性较强。进一步推动文旅市场复苏,除了加速自身的创新发展,打造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还应积极与周边产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多方面改善旅游消费体验。买票、停车、参观等环节的智慧化程度,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的信息完整度,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直接影响。更好地激活文旅消费潜力,还要创造更多选择空间,提供更多出行便利,让游客在出行全过程更舒心。(摘编自《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2023.09.19《人民日报》)材料二:2024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旅游市场呈现文化参与、个性消费等特征,城市公园、主题乐园、商业街区成为元旦假期文旅休闲主要场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对于持续升温的旅游市场,沉浸式旅游、或借由声光电,实现多幕场景流动、多角色扮演、多感官体验、多技术应用等特点,是增强优质产品、升级消费体验的有力抓手。《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提出,“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摘编自《沉浸式旅游带来消费新体验》,2024.01.06《人民日报》)材料三:2023年,安徽接待国内游客8.4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510亿元,均超过2019年发展水平,恢复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1月11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今年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实施高品质旅游强省“六大工程”,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今年,我省着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大黄山龙头,加快大景区提升,推进大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摘编自《安徽定下2024年旅游收入目标》,2024.1.11《安徽日报》)材料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不久前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人们不仅能从壁画中感受北朝时期贵族的生活,还能结合数字VR、动画长卷、人机互动等多种方式重新认识文物。以展示北齐壁画为核心,博物馆通过“别都华彩”壁画厅、“一眼千年”遗址厅、“简易标美”临展厅三部分,为观众全方位解读北朝至隋唐时期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除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之外,博物馆内还展示有娄睿墓、水泉梁墓、九原岗墓的壁画。这些早已名声大噪的墓葬壁画集中展示,更便于人们感悟三晋大地上所蕴藏的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内,徐显秀墓室北壁的“夫妇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在互动屏幕上,一把琵琶跃然出现,只要拨动琴弦,就可以与画中乐伎共弹一曲。先进的数字技术赋予了千年壁画无限生机。站在封土堆旁、借助VR眼镜,观众可穿越到徐显秀墓遗址中,一睹墓葬全貌,1400余年前北齐贵族的生活尽展眼前。(摘编自《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探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2024.01.08《光明日报》)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好数字化技术,用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呈现历史文化,才能让文旅产品赢得消费者更长久的青睐。B. 2024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大幅增长,旅游市场呈现文化参与、个性消费等特征。C. 2024年,安徽省文旅产业将全面实施高品质旅游强省“六大工程”,力争旅游总收入翻一番。D.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不仅能让游客从壁画中感受北朝时期贵族生活,还能结合各种先进数字技术重新认识文物。10. 材料一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其作用11. 根据所给材料,简要概括激活文化旅游产业消费的途径有哪些?12.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为安徽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一些建议。【三】(16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①,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注释】①熨:像被熨烫过一样。②练:像白练一样。③愀然:忧愁的样子。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日星隐曜 曜:______ (2)把酒临风 把:______(3)着鹅溪练上 着:______ (4)取酒共酌 酌:______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投 箸 而 起 愀 然 以 悲 泫 然 不 能 自 已 也。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16. 【甲】【乙】两文都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但描写角度和内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写作(55分)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初中三年的生活中,我们会感受到不少改变:生活中,父母的教诲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言行;上课时,恩师的教导悄悄改变着我们的人生;学习中,同学的帮助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的看法……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C20”教育联盟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1)诗以写情,也往往深含哲理。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蕴藏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事理;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西林壁》)写出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很难认清事物的全貌的道理。(2)古人赏花,更爱其香。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花香清幽,树荫浓密的美景;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莲花清芬,洁净挺立的景象。【答案】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 不识庐山真面目 ⑥.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⑦. 野芳发而幽香 ⑧. 佳木秀而繁阴 ⑨. 香远益清 ⑩. 亭亭净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易错字:沉、畔、帆、畏、遮、缘、庐、缘、阴、亭。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dàng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jìng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以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回肠dàng( )气 劲儿( ) jìng胜( ) 称意( )(2)《______》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十三篇。本段文字选自其中的《______(第四)》。本书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______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______》放在首篇。(3)从文段中可知,歌谣有哪些用途?【答案】(1) ①. 荡 ②. jìn ③. 竞 ④. chèn(2) ①. 经典常谈 ②. 《诗经》 ③. 经、史、子、集 ④. 说文解字(3)抒发感情(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书写。回肠荡气:意思是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劲儿:意思是指力量,人脸上流露出的不满、气愤的神情。劲,读作jìn。竞胜:较量胜负。称意:合乎心意,称,读作chèn。【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文学常识与内容。《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文字学经典《说文解字》放在首篇;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结合“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可知,本段谈的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又称为《诗》或《诗三百》。【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内容概括。文段中“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可以看出歌谣可以用来“消愁解闷”;文段中“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可以看出歌谣可以用以“酬神作乐、庆贺节日”;文段中“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以消愁解闷”可以看出歌谣可以用来“消愁解闷”;文段中“ 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以看出歌谣可以用以“唱和竞胜”。3. 复兴学校开展以“大美安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美丽安徽我宣传】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赞美安徽的热情,引导同学们对外宣传推介徽风皖韵,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2)【安徽之美我介绍】下面是李华同学搜集的有关安徽介绍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安徽,一个“徽”字,铺陈了一幅山水人文的恢宏画卷。安徽之美,山水灵秀,星罗棋布。奇绝黄山,巍巍大别山,千山万岭竞峥嵘。【甲】八百里皖江奔腾不息;九曲淮河澎湃向东。更有2000多条河流水系,为徽风皖韵再添一抹灵动毓秀。安徽之美,人文荟萃,灿若星辰。从江南到淮北,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相互交融而又各自璀璨。【乙】古老神奇的人文魅力,在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传播千年,历久弥新。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3)【安徽新闻我报道】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30个字。4月2日下午,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在“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举行。众多科学“大拿”们走出实验室,主动面向大市场,与企业家、投资人相聚一堂,首次展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20项重大科研成果。会后,他们将与企业和投资人洽谈,推动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4)【安徽知识我学习】为了对同学们的活动做更好地指导,校学生会安排李华打电话邀请地理组王老师6月3日下午3点在大礼堂给全校学生做“美丽的安徽”知识讲座,请以李华的身份写下你要说的话。【答案】(1)示例:欣赏美丽安徽,品味独特皖韵(2)①分号改为逗号(;改为,也可得分)②古老神奇的人文魅力,在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将“传播”改为“传承”也可可)(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顺利举行。(4)王老师您好,我是校学生会的李华。我们想邀请您6月3日下午3点在大礼堂给全校学生做“美丽的安徽”知识讲座,不知道您是否有时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围绕安徽的风景、人文景观拟写,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即可。示例:梦中山水,画里安徽。【小问2详解】①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八百里皖江绘锦绣;九曲淮河澎湃向东”这句话中,没有使用逗号,直接就用了分号,分号的停顿大,与语意不合,故应该使用逗号表示停顿。②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乙处动宾搭配不当,传播的意思是:传送与散布,一般用于信息。这里说的是“人文魅力”,应该搭配“传承”,所以应将“传播”改成“传承”。【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根据新闻的导语“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在“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举行”提炼句子的主干,主语是“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谓语是“举行”,由此可以提炼主标题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成功举行。【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的写法。首先要有称呼、问好,自我介绍,其次要说清楚时间地点,邀请对方的原因和希望对方做哪些事。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校学生会的李华。我们想邀请您于6月3日下午3点在大礼堂给全校学生做“美丽的安徽”知识讲座,您看能否抽出时间前来?二、阅读(55分)【一】(22分)山神孙建英①羊群像一团白云,在山坡上浮动。老人手执长鞭,随着羊群向山腰游移,样子仿如站立云端的神仙。老人叫周顺,是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羊把式。②山腰间有座山神庙。山脚处有座村庄,因庙而得名,就叫“山神庙村”。③来到山神庙前,老人甩动鞭子,羊们像听到军号声的战士,个个竖起耳朵,眼睛盯着主人,听从调遣。老人又挥一下鞭子,喝了声“吃草去!”羊们便四散开去,云团化作许多云朵儿,隐没在林荫草丛中。④老人把羊鞭靠在古松树上,脚尖点地,蹦上一块三尺来高的石板,双手垫在脖子后,伸腿仰卧、五体朝天,状如卧佛。唯独此时,老人的灵魂与肉体才得以放松,把思绪放回悠远的时光,望着山神庙的屋顶,回忆当年发生在山神庙的那事。⑤从山神庙村出发,沿着密林中的小路往南边回二十五里,就出了省界。这条隐秘的小路,是新四军地下的联络通道,山神庙村是这条秘密通道上的一个联络点。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山神庙村的地下党组织,因掩护三名新四军伤员,走漏了风声,被叛徒告密;那天半夜里,睡梦中的乡亲们,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狗叫声惊醒了,人们起来看时,村子已经被日伪军包围。全村老老少少七十多口人,全被赶到山神庙前,那个叛徒,从人群中认出了新四军的五位地下交通员,其中就有周顺老人的爹。敌人把他们一起绑在庙前的古松树上,当着乡亲们的面,用尽了惨无人道的手段,逼他们说出新四军伤员的下落和地下交通站的联络图。从早上拷问到太阳落山,身为抗日游击队副队长的周长松,紧咬牙关,宁死不吐一个字。他从五岁那年起,就听老人们讲述那段令人惊心的故事,千遍万遍地听,许多细节他记得详熟,每次回忆起来,都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他也常在梦中回到当年英雄就义的现场。那梦是真实的。⑥老人回过神来,挺身跳下石板,抄起羊鞭又坐回石板上;像战士手不离枪那样,紧握着羊鞭,盘腿静坐。⑦老人识字不多,他记录往事的方法,是不断地回忆和复述。对老人来说,做梦也是一种记忆形式,可在幻觉中回忆过往难忘的岁月。他能在庙前石板上静待半天不动弹,就是沉醉于回忆之中了。⑧出事那天夜里,村民们担心天亮后鬼子再来生事,冒着雨,把烈士们的遗体抬到后山树林里暂时掩埋了。天亮后,村里最好的木匠用最好的柏木,赶做了五个灵牌,把烈士们的灵牌安放在了山神庙堂里。在村民心中,他们就是山神。⑨周顺从没远离过山神庙,他见天把羊赶上山来,趁羊吃草的工夫,把庙堂里外打扫一遍,连古松下那块石板也擦得明光闪亮,等着有人来祭拜或参观。⑩凡是来庙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他都耐心地给他们讲烈士们壮烈牺牲的事迹。他认为,烈士们的事迹,给山神庙村带来莫大的荣耀,他也为此感到自豪。 岁月不等人。老羊把儿毕竟是奔九十的人了,他自己也不记得从哪天开始,两条腿有了酸软无力的感觉,爬一里多远的山坡,就有些吃力了;古松树下那块躺了大半辈子的石板,要两只手扒着才爬得上去;甩羊鞭的功夫也大不如往日……老人想到这些,就暗自叹气。 那天,老人正坐在山神庙前想心事的时候,他的孙女突然出现在面前。老人惊喜地问:“不年不节的,你咋跑回来了?”孙女说:“我打算把咱山神庙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把您平时讲的那些事都写进去,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山神》。有了这本书,山神庙的英烈故事就能流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了。”老人很高兴,连说:“好哇,好哇!写吧,有不清楚的地方,回来问爷。” 孙女掏出相机,拍下了山神庙全景、烈士们的灵牌、古松树和树下的石板;拍了老人赶着羊上山、坐在石板上回忆往事等生活照;还拍了反映家乡变化的楼房村景、已经变成省际公路的地下交通线……她告诉爷,这些照片准备印到书上。爷很满意,再次嘱咐孙女:“好好写,有想不起来的地方回来问爷。” 送走孙女,老人心里踏实了,见人就说:“我那在省城教书的孙女,要把咱山神庙五位烈士的事迹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山神》。”……村民们看见都说,看周顺老汉那坐姿,活像一尊山神。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四军的五位地下交通员被“从早上拷问到太阳落山”,仍然不出卖革命,体现了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B. 周顺孙女把书命名为《山神》,不仅是因为她孝顺老人、热爱家乡,更是为了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C. 文章对周顺老人的动作和神态等方面描写动人,人物形象突出,情感表达真挚。D. 周顺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此小说的主题是为了表达对他的赞美和敬意。5. 文章围绕周顺一家三代人与山神庙的故事展开叙述。请你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表。人物 与山神庙的故事 精神品质周顺爹 山神庙前英勇就义 ①______周顺 一边放羊一边守护着山神庙 信念坚定、心怀家国、无私奉献周顺孙女 ②______ 孝顺老人、热爱家乡、心怀大义6.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村民们看见都说,看周顺老汉那坐姿,活像一尊山神。7. 标题“山神”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小说中的周顺老人奉献一生,守护着山神庙。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也有人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守护没有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你学过的英雄人物或者话语,表达自己的看法。【答案】4. D 5. ①.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信念坚定; ②. 打算将山神庙烈士们的故事编写成一本书6.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坐着的周顺老汉比作“山神”,生动形象地写出周顺老汉如山神一般肃穆庄严,表现出周顺老汉对抗日英烈的英勇顽强精神的守护与传承。7. ①“山神”既指牺牲自己、守护人民的抗日烈士们,也指坚守一生,默默守护山神庙,使抗日烈士们的故事流传下来,革命英雄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周顺老人。②还指周顺老人的孙女以及新时代像周顺老人孙女一般利用多种方式积极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人。③这是作者对抗日烈士们的赞颂和对一代代守护者、传承者的赞美。8. 示例:我认为周顺老人的精神值得弘扬。文章写了周顺老师守护烈士遗址山神庙,守护并传承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的故事。这种默默守护,必须要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写老人的守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革命事迹,更是为了突出一个平凡人对民族精神和崇高信仰的坚守。如在《植树的牧羊人》中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把戈壁变成绿洲的牧羊人,都是对这种坚守精神的传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虽然周顺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小说的主题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对他的赞美和敬意,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故事,展现了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传承了革命精神。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空,已知信息“周顺爹”“山神庙前英勇就义”对应第⑤段,结合第⑤段“敌人把他们一起绑在庙前的古松树上,当着乡亲们的面,用尽了惨无人道的手段,逼他们说出新四军伤员的下落和地下交通站的联络图。从早上拷问到太阳落山,身为抗日游击队副人长的周长松,紧咬牙关,宁死不吐一个字”可知,周顺爹英勇顽强、不畏牺牲、信念坚定。第二空,已知信息“周顺孙女”“孝顺老人、热爱家乡、心怀大义”对应第 段,由第 段“我打算把咱山神庙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把您平时讲的那些事都写进去,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山神》。有了这本书,山神庙的英烈故事就能流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了”可知,她打算将山神庙烈士们的故事编写成一本书。【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在这个句子中,“活像一尊山神”将周顺老汉比作山神,暗示了他具有山神般的威严和庄重。这种比喻不仅突出了周顺老汉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表达了对他守护和传承抗日英烈精神的敬意。7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第⑧段“出事那天夜里,村民们担心天亮后鬼子再来生事,冒着雨,把烈士们的遗体抬到后山树林里暂时掩埋了。天亮后,村里最好的木匠用最好的柏木,赶做了五个灵牌,把烈士们的灵牌安放在了山神庙堂里。在村民心中,他们就是山神”可知,“山神”指牺牲自己、守护人民的抗日烈士们;结合第⑨段“周顺从没远离过山神庙,他见天把羊赶上山来,趁羊吃草的工夫,把庙堂里外打扫一遍,连古松下那块石板也擦得明光闪亮,等着有人来祭拜或参观”,第⑩段“凡是来庙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他都耐心地给他们讲烈士们壮烈牺牲的事迹”可知,还指坚守一生,默默守护山神庙,使抗日烈士们的故事流传下来,革命英雄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周顺老人;结合第 段“孙女说:‘我打算把咱山神庙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把您平时讲的那些事都写进去,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山神》。有了这本书,山神庙的英烈故事就能流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了’”可知,还指周顺老人的孙女以及新时代像周顺老人孙女一般利用多种方式积极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人。这是作者对抗日烈士们的赞颂和对一代代守护者、传承者的赞美。【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看法。示例:我认为周顺老人的精神值得弘扬。他不仅是守护着山神庙,更是在守护着那段历史,那些烈士们的精神。他的坚守和传承,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了解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英雄们的事迹,从而更加珍视和感激他们为我们带来的和平生活。周顺老人的行为,让我想起了《红岩》中的江姐。她在敌人的酷刑下,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最终英勇牺牲。她的精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记录和传播这些英雄的事迹,但是,如果没有像周顺老人这样的人去实地守护,去亲口讲述,那么这些英雄的事迹就可能会被人遗忘。因此,我认为,周顺老人的这种守护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弘扬的。【二】(17分)材料一: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加速融入旅行的每一个环节,这为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提供了契机。一些文旅企业迅速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打造以沉浸式旅游为代表的新业态,重构旅游空间和场景,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形成了新的市场增长点。不过,在打造新业态新场景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合理融入文化元素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比如,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运河迷踪”沉浸式展厅,以游历大运河为背景,在剧情及道具的推动下,引导游客以层层解谜的方式来推演答案,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让参观者愿意来、印象深、有收获。用好数字化技术,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呈现历史文化,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才能让文旅产品创新更有底蕴,赢得更长久的青睐。文化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与餐饮、住宿、购物和娱乐等行业关联性较强。进一步推动文旅市场复苏,除了加速自身的创新发展,打造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还应积极与周边产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多方面改善旅游消费体验。买票、停车、参观等环节的智慧化程度,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的信息完整度,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直接影响。更好地激活文旅消费潜力,还要创造更多选择空间,提供更多出行便利,让游客在出行全过程更舒心。(摘编自《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2023.09.19《人民日报》)材料二:2024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旅游市场呈现文化参与、个性消费等特征,城市公园、主题乐园、商业街区成为元旦假期文旅休闲主要场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对于持续升温的旅游市场,沉浸式旅游、或借由声光电,实现多幕场景流动、多角色扮演、多感官体验、多技术应用等特点,是增强优质产品、升级消费体验的有力抓手。《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提出,“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摘编自《沉浸式旅游带来消费新体验》,2024.01.06《人民日报》)材料三:2023年,安徽接待国内游客8.4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510亿元,均超过2019年发展水平,恢复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1月11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今年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实施高品质旅游强省“六大工程”,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今年,我省着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大黄山龙头,加快大景区提升,推进大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摘编自《安徽定下2024年旅游收入目标》,2024.1.11《安徽日报》)材料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不久前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人们不仅能从壁画中感受北朝时期贵族的生活,还能结合数字VR、动画长卷、人机互动等多种方式重新认识文物。以展示北齐壁画为核心,博物馆通过“别都华彩”壁画厅、“一眼千年”遗址厅、“简易标美”临展厅三部分,为观众全方位解读北朝至隋唐时期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除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之外,博物馆内还展示有娄睿墓、水泉梁墓、九原岗墓的壁画。这些早已名声大噪的墓葬壁画集中展示,更便于人们感悟三晋大地上所蕴藏的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内,徐显秀墓室北壁的“夫妇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在互动屏幕上,一把琵琶跃然出现,只要拨动琴弦,就可以与画中乐伎共弹一曲。先进的数字技术赋予了千年壁画无限生机。站在封土堆旁、借助VR眼镜,观众可穿越到徐显秀墓遗址中,一睹墓葬全貌,1400余年前北齐贵族的生活尽展眼前。(摘编自《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探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2024.01.08《光明日报》)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好数字化技术,用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呈现历史文化,才能让文旅产品赢得消费者更长久的青睐。B. 2024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大幅增长,旅游市场呈现文化参与、个性消费等特征。C. 2024年,安徽省文旅产业将全面实施高品质旅游强省“六大工程”,力争旅游总收入翻一番。D.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不仅能让游客从壁画中感受北朝时期贵族的生活,还能结合各种先进数字技术重新认识文物。10. 材料一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其作用11. 根据所给材料,简要概括激活文化旅游产业消费的途径有哪些?12.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为安徽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一些建议。【答案】9. C 10. 材料一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运河迷踪”沉浸式展厅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用好数字化技术,才能让文旅产品创新更有底蕴,赢得更长久的青睐。”的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11. (1)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构空间和场景,打造沉浸式旅游,让游客有全新体验;(2)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合理融入文化元素,赢得游客长久青睐;(3)打造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提升智慧化程度,优化旅游消费体验;(4)了解游客需求,利用数字技术多元化改造提升传统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12. (1)以数字赋能安徽文旅产业,还原历史真实场景,让文物说话;(2)借助服饰、道具、装扮等形式融入沉浸式体验,提升文旅体验;(3)挖掘文化名人、民俗文化等资源,搜集整合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奇闻怪谈等,集结成册大力宣传;(4)利用买票、停车、参观等环节智慧化程度,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的信息完整度,全方位、更好地激活文旅消费潜力。【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由材料三“2023年,安徽接待国内游客8.4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510亿元”“今年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实施高品质旅游强省‘六大工程’,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可知,选项“力争旅游总收入翻一番”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材料一第一段划线句子中,作者举了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运河迷踪”沉浸式展厅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这个例子被用来说明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从而提升游客的体验并留下深刻印象。通过举例,使得整段论述更加有力,进一步巩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11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结合材料一首段“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加速融入旅行每一个环节,这为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提供了契机”可知激活文旅消费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构空间和场景,打造沉浸式旅游,让游客有全新体验;结合材料一首段“在打造新业态新场景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合理融入文化元素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可知激活文旅消费可以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合理融入文化元素,赢得游客长久青睐;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进一步推动文旅市场复苏,除了加速自身的创新发展,打造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还应积极与周边产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多方面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可知激活文旅消费可以打造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提升智慧化程度,优化旅游消费体验;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买票、停车、参观等环节的智慧化程度,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的信息完整度,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可知激活文旅消费可以打造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矩阵,提升智慧化程度,优化旅游消费体验。【12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提建议。结合材料一首段“比如,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运河迷踪’沉浸式展厅,以游历大运河为背景,在剧情及道具的推动下,引导游客以层层解谜的方式来推演答案,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让参观者愿意来、印象深、有收获。用好数字化技术,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呈现历史文化,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才能让文旅产品创新更有底蕴,赢得更长久的青睐”可知以数字赋能安徽文旅产业,还原历史真实场景,让文物说话;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还应积极与周边产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多方面改善旅游消费体验。买票、停车、参观等环节的智慧化程度,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的信息完整度,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直接影响。更好地激活文旅消费潜力,还要创造更多选择空间,提供更多出行便利,让游客在出行全过程更舒心”可知要积极与周边产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多方面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旅游场所的智慧化程度和服务设施的信息完整度,创造更多选择空间,提供更多出行便利,让游客在出行全过程更舒心。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对于持续升温的旅游市场,沉浸式旅游、或借由声光电,实现多幕场景流动、多角色扮演、多感官体验、多技术应用等特点,是增强优质产品、升级消费体验的有力抓手。《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提出,‘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可知借助服饰、道具、装扮等形式融入沉浸式体验,提升文旅体验;结合材料四首段“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不久前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人们不仅能从壁画中感受北朝时期贵族的生活,还能结合数字VR、动画长卷、人机互动等多种方式重新认识文物”,第二段“这些早已名声大噪的墓葬壁画集中展示,更便于人们感悟三晋大地上所蕴藏的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挖掘文化名人、民俗文化等资源,搜集整合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奇闻怪谈等,集结成册大力宣传;【三】(16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①,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注释】①熨:像被熨烫过一样。②练:像白练一样。③愀然:忧愁的样子。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日星隐曜 曜:______ (2)把酒临风 把:______(3)着鹅溪练上 着:______ (4)取酒共酌 酌:______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投 箸 而 起 愀 然 以 悲 泫 然 不 能 自 已 也。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16. 【甲】【乙】两文都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但描写角度和内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3. ①. 曜:光芒 ②. 把:持、执 ③. 着:附着,写上 ④. 酌:饮14. 投 箸 而 起/愀 然 以 悲/泫 然 不 能 自 已 也。15. (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16. 甲文先从空间角度总写巴陵胜状,再虚写岳阳楼“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时的景色,一明一暗,对比鲜明;乙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洞庭湖清晨、中午、日暮三个时段的不同景色,以及带给游览者的不同感受,条理井然有序。【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2)句意为:端着酒杯,吹着微风。把:持、执。(3)句意为: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着:附着,写上。(4)句意为:举酒同饮。酌: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从语义角度来看,“投箸而起”描述了一个动作,即放下筷子站起来,这个动作通常表示人物情绪的激动或不满;“愀然以悲”则表达了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呈现出悲伤的情感;“泫然不能自已也”进一步加深了悲伤的情感,描述了人物眼泪汪汪,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三个部分在语义上相互独立,但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故划分为: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2)句重点词语:亭午:中午时分。渐劲:渐渐大起来。汩汩:水流动的声音。【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首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知,先从空间角度总写巴陵的壮丽景致;根据甲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可知,然后虚写了岳阳楼“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不同景象,一阴一晴,一暗一明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根据乙文“游之日,风日清和”“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可知,乙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不同时间(清晨、中午、日暮)的景致,以及带给游览者的不同感受,有条理,使人容易明白。【点睛】参考译文:【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乙】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三、写作(55分)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初中三年的生活中,我们会感受到不少改变:生活中,父母的教诲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言行;上课时,恩师的教导悄悄改变着我们的人生;学习中,同学的帮助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的看法……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我的改变在人生的征途中,改变是唯一的恒定。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些瞬间,一些人的出现,就像闪电划破夜空,带来光明,引领我们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对我来说,这样的改变,是由我的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带来的。吴老师,这个名字,自初一起,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她的出现,就像一颗种子,悄然种在了我的生命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却微弱。吴老师的出现,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她的教诲,她的关爱,就像春风化雨,滋润着我内心的渴望,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我因为走神,未能听清家庭作业的要求,导致作业未能完成。面对我的失误,吴老师没有责备,而是用她的关爱和严厉,让我意识到了责任的重要性。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的一声呐喊,那是成长的号角,是我改变的开始。在吴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改变,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更在性格上得到了成长。第一学期末,我以优异成绩荣获了“三好学生”的称号。吴老师的鼓励,就像那助推火箭的火焰,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卓越。如今,当我回望过去,我深深地感激吴老师。她不仅是我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灯塔。她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超越自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些改变,如同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行。因此,我要向吴老师致以最深的谢意。她的恩情,如同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负吴老师的教诲,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1.审题。这道作文题要求学生以“改变”为话题,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主题,涵盖了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转变。学生需要在这个主题下选择一个具体的切入点,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现“改变”这一主题。2.立意。这道作文题鼓励学生从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出发,思考那些对自己产生深远影响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以是来自父母、老师、陌生人等不同角色的影响,也可以是自己在某个关键时刻做出的决定。学生需要通过这些具体的改变,展现出自己成长的过程和内心的变化。3.构思选材。这道作文题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素材,比如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学校里与老师同学的互动、或者是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人和事。只要能够紧扣“改变”这一主题,展现出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可以的。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素材的选择和故事的叙述,要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改变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2024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