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版初三化学一轮复习: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人教版初三化学一轮复习: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

资源简介

04.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目录
【课堂笔记1】微观粒子的共性………………………………………………………………………………………01
【课堂笔记2】分子与原子……………………………………………………………………………………………02
【课堂笔记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与性质………………………………………………………………06
【课堂笔记4】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09
————————————————————————————————————————————————
【课堂笔记1】微观粒子的共性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
(1)体积小,质量小。
(2)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越快。
(3)微粒之间有间隙。
(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对点分析1】
1. 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3. 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4. 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5. 杜甫的绝句《沙暖睡鸳鸯》中写到“迟日近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对点训练1】
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很小 B.不断运动 C.有间隔 D.不可分
2.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易给人带来不适,医生建议在室内放盆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这种做法主要说明分
子具有的性质是 (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
A. 体积增大 B. 间隔增大 C. 质量增大 D. 个数增多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氯化钠 C. 铁 D. 水
5.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课堂笔记2】分子与原子
1. 分子
(1)概念: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重点解析】
①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②分子的理解:
I、“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II、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分子观点的应用
①运用分子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I、我们可用分子来解释物质的扩散、溶解、蒸发、挥发等现象;
II、用分子间的间隙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②运用分子观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I、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组成和性质是固定的;
II、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的,它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2.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的金属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重点解析】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2H2O2H2↑ + O2↑
水分子 氧原子和氢原子 氧分子和氢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2)原子的性质:①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断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3.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粒 物质
分子 气体(稀有气体除外)、水、有机物等
原子 金刚石、硅、金属、稀有气体
离子 氯化钠、硫酸铜等盐
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微粒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粒子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有间隔,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3)相同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粒子的性质不同
联系
【对点分析2】
1. 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C.水分子间的间隔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2.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4.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5. 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酒精分子停止运动 B.酒精分子体积缩小
C.液态汞热胀冷缩 D.汞原子间间隔变小
6.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7.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8. 如图中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9.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10. 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1)表示混合物的有   (填字母序号,下同);
(2)表示纯净物的有      。
【对点训练2】
1.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2.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吹胀气球,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3. 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矿石能够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被压入篮球中,说明分子质量小
C.体温计中水银柱受热升高,说明原子体积变小
D.将红墨水放入盛水的水杯中水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4.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水蒸气 C.氯化钠 D.碳酸钠
5. 以下物质中,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锰      B.汞      C.氦气       D.水
6.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氧化汞受热时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7. 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
A.碘受热变碘蒸汽 B.一定条件下水制成冰块
C.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
8.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纯净物的是(  )
9. 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能用来表示3个氧分子的是( )
10.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 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 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课堂笔记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与性质
1. 物理变化
(1)宏观方面:没有新物质产生,一般只涉及三态的变化。
(2)微观方面:分子本身大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2. 化学变化
(1)宏观方面: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方面: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
3. 从微观示意图获得重要信息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从宏观、 微观两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
(2)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
(3)汞由汞原子构成。
(4)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5)一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新的分子。
【对点分析3】
1.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2.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甲.    乙.    丙.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3.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 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4.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5.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 示意图(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C.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6.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职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图3-1-7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3-1-7
(1)丙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
(2)结合图示分析,该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用微粒图表示);
(3)用化学符号表示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用微粒图表示)。
【对点训练3】
1.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不停的运动。
C.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D. 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不变,只是微粒重新结合,因而,物质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2. 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 已知氢气燃烧能生成水。小青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 图中①的微观实质是 ,②的微观实质是 。
(2) 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
4. 如图所示,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 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2)上述变化I、II和III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5. 如图3-1-4所示是氧化汞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图中方框内补全相应数量的粒子模型。
(2)保持物质丙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
6.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1)下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在该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__(用微粒图表示)。
(3)通过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课堂笔记4】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为标准,某一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的比值,作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解析】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得出与性质 测定得出,绝对的 比较得出,相对的
数值与单位 非常小,有单位“kg” 大于1,单位“1”,省略不写
联系 相对原子质量( Ar)=
2.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相对分子质量又称式量。
【对点分析4】
1. 1个铅原子的质量是34.419×10-26kg,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则该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68.6 B. 207.2 C. 413.0 D. 823.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标准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
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D. 分子质量等于碳原子质量的1/12
3.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表示( )
A. 铁的质量是56克
B.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56克
C. 铁的原子核内有56个质子
D.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标准碳原子质量1/12的56倍
4. 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一般是g
B.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真实质量也越大
C.是一个原子的真实的质量
D.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5.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kg,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6. 已知某氮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有一种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金原子的质量为(  )
A.g B. C.g D.
7. 1个A原子的质量是a千克,1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 A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
【对点训练4】
1. 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代表各类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
2.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2倍,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 B.12 C.24 D.36
3.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4. 某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6 g     B.1/16    C.16    D.2.657×10-26 Kg/12
5. 认真分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示意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2 B.16 C.5 D.10
6. 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课后作业】
1.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2.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A.物质的组成不同 B.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
4.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
选项 A B C D
图示
5. 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
选项 A B C D
图示
6.对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构成分子,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7.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
C.间隔的远近 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8.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才能构成物质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产生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组合构成别的分子
9.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主要区别是( )
A.状态不同 B.分子数量不同 C.分子种类不同 D. 分子的大小不同
10.n 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 g,相对原子质量为p,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
A. g B. g C. g D. g
11. 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kg,1个A原子的质量为m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12. 1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1个氯原子的质量是5.888×10-26kg,则氯气(Cl2)的式量是____________。
04.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参考答案
【对点分析1】
1. C 2. D 3. A 4. A 5. C
【对点训练1】
1. D 2. D 3. B 4. B 5. B
【对点分析2】
1. A 2. D 3. C 4. A 5. D 6. B 7. D 8. C 9. D
10. (1)B;(2)A C D;
【对点训练2】
1. C 2. B 3. D 4. A 5. D 6. B 7. D 8. B 9. A 10. C
【对点分析3】
1. B 2. A 3. B 4. B 5. C
6. (1)分子 (2)、 (3)
【对点训练3】
1. D 2. C
3. (1)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 (2)C
4. (1) A (2) I II和III
5. (1) (2)氧分子
6. (1)
(2)氢分子和氧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对点分析4】
1. B 2. C 3. D 4. B 5. D 6. A 7. 12a/b
【对点训练4】
1. C 2. C 3. B 4. C 5. B 6. 3.82×10-26kg
【课后作业】
1. D 2. D 3.B 4.B 5. C 6.B 7.B 8.D 9.C 10.B
11. 12m/n 12. 7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