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9张PPT)服装生产管理(第5版)第五章 服装缝制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本章要点服装生产的缝合方式缝纫车间的布置与生产系统服装缝制过程的时间组织服装缝制流水线的生产组织服装生产线的平衡服装后整理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学习目标1.了解服装缝合方式。2.掌握缝纫车间的生产系统与布置。3.了解服装缝纫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4. 熟悉服装缝纫流水线的组织。5.掌握服装生产线的平衡。6.掌握服装后整理过程的组织。本章关键词缝纫车间( sewing room)生产系统( production system)车间布置(sewing room layout)时间组织(time organizing)后整理(finishing arrangement)第一节 服装生产的缝合方式一、单独整件生产操作:由一个熟练工人使用通用设备单独完成整件服装的缝纫过程。1.优点(1)投资少。(2)灵活。(3)在制品数量低。(4)管理较易。2.缺点(1)需高技术的工人。(2)人工工资高。(3)产品质量与工人的技术密切相关。(4)生产效率低。应用:制板、高级时装等。二、分工生产操作:按服装常用生产程序,分成若干个工序,每个工人负责服装某部分的制作。1.优点(1)灵活。(2)分组操作,管理较易。(3)生产线较易平衡。2.缺点(1)不够专业化。(2)生产效率较低。(3)生产周期长。应用:多品种,小批量。分工生产图例三、精细分工生产操作:将服装的工序分成最小的单元,每个工人操作和设备高度专业化。1.优点(1)机器的专业化高。(2)生产效率高。(3)品质高。(4)生产成本低。2.缺点(1)管理水平高。(2)灵活程度低。(3)生产节拍性强。(4)投资成本大。(5)机器的利用低。应用:品种少,产量大。精细分工生产图例四、三种缝合方式的比较可从以下13个方面进行比较:1.生产形式 2.操作方法3.工作程序安排 4.设备的利用率5.生产流通时间 6.工人的技术水平7.生产批量 8.品质控制9.管理水平 10.设备投资11.产量比例 12.厂房面积13.车间在制品流动存量第二节 缝纫车间的布置与生产系统一、缝纫车间的布置1.缝纫车间布置的目的减少物料的运送时间,保证在制品的快速运转,使生产流程更顺畅。可有效地利用车间的空间,使车间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明生产,更好地利用人力,提供一个方便、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工人有效地工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2.缝纫车间布置的种类(1)产品流程布置:依据产品工序流程的顺序来排列机器和缝纫工作场地 。优点:处理和运送物料的工作量可以减至最少。物料的运送时间缩短,使整个生产程序所需的时间减少缩短生产周期。工序按工艺流程确定编排好后,生产管理简单、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储存空间。缺点:不适应经常需变换款式的服装生产。工序间的影响比较大。设备投资比较大。应用: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服装厂车间布置图(2)工序分类布置:是把类似工序所需的机器集中在一起。优点:机器的利用率高。不受个别机器故障或工人缺勤的影响。机器专业化管理。加强对一些复杂或精细工序的控制。灵活,不需为转换款式和品种而重新编排机器。缺点:需要较多的储存空间。生产周期长。有交叉、迂回现象。生产控制复杂。应用:品种多、产量小。工序分类布置图(3)作业功能布置:将有同样操作步骤的工序集中在一起,由一个作业工位来完成。领、袖、前襟工序表部位名称操作步骤领袖头前襟1粘衬粘衬粘衬2翻领翻袖头翻前襟3车领车袖头车前襟3.缝纫车间布置的原则要有条不紊,使物料传递顺畅。物料应单向流动,避免交叉、迂回。物料的流动路线最短,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地利用车间的空间。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款式的变化。原料仓要靠近裁剪部,成品出口处靠近成品库。车间布置时要注意采光和照明要求。应缩短能源供应距离,也便于集中供给和管理。二、缝纫车间的生产系统1.捆扎式缝纫生产系统(1)传统捆扎系统:操作:设有一个中央储存间来收发裁片,裁片先由储存间送到第一个工作岗位,第一个工序完成后,制品被送回储存间,再由储存间收发员分发到第二个工序,依此类推。优点:具有灵活性,能适应款式的经常变更。员工出勤率低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生产障碍。便于生产管理与分工。在制品的品质控制较容易。缺点:物料运送频繁,生产率下降。在制品数量多,需要较大的储存间,且在制品储存量难以控制和掌握。应用:适合于管理水平较低的小型企业。(2)传送带捆扎系统:操作:借助于传送带进行在制品的搬运。这种传送带装置有直线型 (Feeder Operator Operator) FOO系统,还有回旋型 (Feeder Operator Feeder ) FOF系统。优点:有较好的灵活性和产品适应性。质量控制容易。节省时间对制品进行捆扎或解扎,且箱子由传送带传送,大大节省了物料作业的辅助时间。可进行工作岗位工程学研究,推行专业化作业。车间的外观和环境布置整齐,文明生产程度高。缺点:投资成本大,保养维修费也很高。在制品占地面积大。应用:适应于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如内衣类的生产。2.流水同步生产系统操作:以一件产品为单元,按服装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作业的方式,机器排列完全依照工艺顺序和各工序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配置。特点:生产节拍性强。减少了半成品的搬运。在制品数量少。作业进度易掌握。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高度专业化。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工序间的相互影响大。形式:直线式和支流式。应用:适应衬衫、工作服等常规产品的生产。3.捆扎同步式生产系统/PBS(Progression Bundle Synchronization)操作:车缝工序按流程依次排列,工人领到成扎的 制品后,负责自己那部分的缝纫工作,完工 后,将制品重新捆扎,交给下导工序。优点:生产节拍较强,生产效率高。工人的熟练程度要求不需很高,培训时间缩短,生产成本可降低。缺点:机器设备投资高。不适用于批量小、款式经常变换的服装厂。在制品较多、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需要较高的管理技巧来安排作业流程。应用:4.集团式生产系统操作:按产品部件如领、袖、身分成若干组或称集团,分 别进行加工,每组内配备必要的机种、熨烫工具和操 作工人(一般4~5人或7~8人),其中每一个组配置一 名技术较全面的工人负责部件的组合加工,最后一个 组负责装配成成品。 5.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简称USPS(Unite Synchro-Flow Progress System)特点:2~3名操作员为一单元,每单元负责一组车缝工序。每位操作员具有多种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用捆扎方式进行传送,每个捆扎数量一般为6~24件。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而且要求对工艺流程非常熟悉。设备布局灵活,品种齐全。生产周期短。在制品数量较少。应用:适合于批量小、品种变换快、交货期短的生产。单元同步系统与同步系统的比较系统项目同步系统量少款式多的生产难题单元同步系统工序组织生产线依照工序的次序来编排,并将同类的工序集中起来由于同类工序集中在一起,并且生产的款式多,造成半制品在车间的传送很复杂两人一组的编制可根据工序的次序来编制流程,并将同类的工序集中起来在制品的数量传送单位单向流动,尽量减少半成品的数量需根据颜色和尺码来分类,转换款式期间的停工时间减少,使半成品的数量增加一批传送,自动确立半成品数量布置根据个别款式来设计最佳的生产工序布置每次转换款式,都必须完成改变生产线的布置工作站的组合,转换款式时只须略为修改生产线运送设备同步运输带或工作台制品批量难以分类滑槽或吊衣架机器设备为个别工序而设置专业机器由于款式变化大,机器和设备须具有多种用途,提高灵活性各种专业化机器灵活搭配工序控制主要通过检查来控制工序质量根据裁片编号、颜色和尺码来分类,使生产控制复杂化根据计划来实施生产控制,并且考虑工人技能问题质量控制优先考虑生产质量,然后改善质量转换款式时质量改进缓慢着重设计质量改进,以及转换款式初期的质量控制工人一个工人负责一个工序要求灵活性适当的人员担任合适的岗位生产数量每种产品都可得到准确的数量数据难标准化,延误设计工作标准化数据,确立数据处理方法6.吊挂式缝制生产系统操作:半成品(在制品)运输均由吊挂传输系统负责完 成。衣片夹夹住衣片,吊挂在挂架上,由电脑控 制其在路轨的走向。特点:减少了半成品的存放空间。避免了衣片的污损。自动控制技术防止了错片等质量问题。生产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及车间面积,并充分利用了空间。该系统价格昂贵,成本较高。应用:适用于衬衫、西装等款式变化不大、工艺流程稳 定的生产。7.模块式快速反应缝纫系统操作:以较少的工作位(一般10个左右)进行单件服装加工的缝纫系统。每一个工位称为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通常由2~3台加工机械组成(根据服装款式要求,也可多至5~6台),由1~2个工人以站或坐的方式操作。模块式生产具有互助生产性,它可配置悬挂式的运输系统,也可不配置悬挂运输系统。特点:以单件生产为单位,产品款式更新快。采用多工序集中操作法,工艺路线短,生产周期短。在制品数量少。工艺编排简化,提高了工效。要求工人掌握全面的缝纫技术。工时平衡简单容易。优点:具有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操作可以相互补位,及时调整,达到工时平衡。具有可扩充性。由于方便了管理,系统有利于计算机管理和服装CAD、CAPP和MIS系统扩充的性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根据生产服装款式的要求,可以很方便地变换模块结构与模块的机台组合。应用:款多、少批量、高质量的服装生产 。吊挂式缝制生产系统模块式快速反应缝纫系统第三节 服装缝制过程的时间组织一、产品生产时间的构成作业时间多余时间无效时间作业时间产品生产时间多余时间无效时间 AB C D E 二、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操作:是指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完成后,才整批往后一道工序移动。特点:组织与计划工作比较简单。减少设备调整时间,提高工时。生产周期较长。适应于款式简单、小批量的生产。Tm =Ts = Tm = 4(10+5+20+15)=4×50=200(min )2.平行移动方式操作: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后,立即转移到下一道工序,产品在各道工序上成平行作业。特点:加工时间短。运输较频繁。工序间经常出现间歇等待的现象。Tb =tc = 20min,将数字代入上式得:Tb = (10+5+20+15)+(4-1)×20 = 110(min)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操作: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后,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设备在加工一批产品时无间歇时间。特点:既考虑加工的连续性,又考虑加 工的平行性。Tbs = 4(10+5+20+15)-(4-1)(5+5+15) = 125(min)三、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任务的缓急情况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部件的重量改变加工款式、调整设备所需的工作量第四节 服装缝制流水线的生产组织一、缝纫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和主要参数1.流水线生产的条件(1)产品品种稳定,长期的大批量生产。(2)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产品结构的工艺性比符合流水线生产的工艺要求。2.流水线生产的主要参数(1)标准产品单位时间的产量。(2)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3)轮班方式。(4)生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5)生产人员。(6)服装生产的流程和标准工艺。二、服装缝纫流水线的组织1.确定流水线的生产节拍(Pitch Time)确定节拍的依据:(1)计划期的产量(日产量、月产量、年产量)(2)有效工作时间(日工作时间、月工作天数)P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H)/计划期内的产量(Q)2.组织工序同步化(1)工序同步化概念:工序同步化,又称工序的同步化或工序的平衡时间,是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的加工时间标准,使之等于流水线的生产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2)工序同期化/生产线的平衡:计算流水线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量Nmin =组织工作地:按工序同步化的要求,将各工序分配到工作地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保证各工序之间先后顺序的工艺关系。②每个工作地分配到的工序作业时间之和不能大于节拍。③各工作地的工序作业时间应尽量相等并接近节拍或为节拍的整数倍。④工作地的数量尽可能少。(3)计算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和平衡损失系数:(4)配备工人人数。t3.工序同步化实例假设某一服装生产线的节拍为8min,由13道工序组成,单件产品的总加工时间为44min,各工序之间的顺序及每道工序的单件标准作业时间如图5-25所示,那么,如何合理地利用人力,实现工序同期化,求得流水线的作业平衡?Nmin =该流水线上最少需设6个工作地。S=N×Pt-T,可得: S=6×8-44=4minBD=4/48=0.0833=1-0.9167=0.0833假设计算的工位数尾数X:(1)当X<0.2时,工位数不需要考虑增加,只需将工位数或设备台数取为整数。(2)当0.2≤X<0.5时,增加工位数,但不增加工人人数,俗称“飞机”位。(3)当0.5≤X<1时,增加工位数,也增加工人人数。流水线的平衡表工位号原工序号工序单件作业时间工位单件作业时间计算工位数实际工位数工位空闲时间1122570.87518-7=12388118-8=03458224 8 1 1 8-8=0410770.87518-7=15679323 8 1 1 8-8=06111213123 6 0.75 1 8 - 6=2单位:min衬衫前片缝制作业分析表工 序 号 工序 名称 标准作业时间 每日(8人)产量 计算工作位 设备 定员S 件 名称 台数 人1 缉口袋 15 1920 0.78 高速平缝机 1 12 扣、烫袋 38 758 1.98 电熨斗 2 23 扣、烫门襟 37 778 1.93 电熨斗 2 24 钉胸袋 51 564 2.66 速平缝机 3 3合计 141 8 8注: 计划日产量为1500件,Pt=19.2min/件,设备负荷率为91.8%。三、缝纫机械设备的配置1.机器设备配置的三种基本方法按工序配置。按工序的序列,在各个工序配置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这是流水线组装作业中基本型。按部件配置。它是将不同服装的不同部件作为一个区域,如衣领区、袖区、前后身区等,在其区域内配置所需的设备。按机种配置。是在同一场所配置同种机器设备和同工种操作人员的一种方式。2.配置原则与配置步骤(1)配置原则:根据服装加工顺序明确地区分配置的主流和支流。基本型的配置要有弹性,不会因生产款式、规格的变化发生混乱,影响正常的生产。配置后的工序流程应便于管理和检查。工序间的半成品,要尽可能利用传送台、放置台、滑槽等运输工具,使传输顺利畅通。适当空间原则。出入口、厕所、通道不受阻挡。例如,车间主道与大门直通。(2)配置步骤:绘制车间缩小图。制作机械设备的缩小模型。在车间平面图上画出不可移动的区域,例如,出入口、厕所、通道、柱子等。先直线配置主流工程,将支流配置在其余的场地。全部配置完毕后,再检查通道、出入口等。布局妥当后绘出正式配置图。将缝纫机、熨烫台或熨烫机等不同机械设备用图示记号说明,并将操作中进行的各种作业工序号或作业人员标记等标注在图上。部分机械设备的图示记号如下图所示。用箭头标明产品的流程方向。第五节 服装生产线的平衡1. 作业分解和描述任务的先后顺序先后顺序图 (Precedence Graph)2. 确定装配线的节拍3. 计算装配线上需要的最少工位数工序名称 8小时的产量(日产量)1.装袋 3202.缝肩线 10003.缝领 5004.缝袖 9505.绱袖和缝侧缝 4006.绱领 4807.缝衫脚 10508.开纽门 9009.钉纽扣 950一、缝制生产线负荷平衡的一般方法例1 某家新开设的衬衫制衣 厂,生产目标为每天 1000件衬衫,每天工作8小时,生产工序和每个工序的日产量如表所示。问:应该如何安排工人的人数,才能使生产线平衡?工序平衡后的工作岗位数对照表工 序 名 称 计算工作岗位数(个) 实际工作岗位数(个)1.装袋 3.1 32.缝肩线 1 13.缝领 2 24.缝袖 1.1 15.绱袖和缝侧骨 2.5 36.绱领 2.1 27.缝衫脚 0.95 18.开纽门 1.1 19.钉纽扣 1.05 1合计 14.9 15例2 一家生产多年的制衣厂,拥有30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该厂生产的服装流程和每个工序的日产量与例1相同。应该如何安排这30名工人的工作,才能使生产线平衡呢?思考:在计算每个工序所需的工作岗位数目之前,必须要知道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是将每天的工作时间除以每个工序的日产量。完成整件衣服的标准工时计算后,必须计算生产节拍,也称生产循环时间(Pt),它是指平均每个工人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计算方法是将整件服装总的标准工时(T)除以总的工人人数(N),得出:Pt=T/N=7.15/30=0.238(min/件)工序平衡后的人员安排工序名称 标准工时 (min) 计算工作位 (个) 实际工作位(个)1.装袋 1.5 6.3 72.缝肩线 0.48 2 23.缝领 0.96 4 44.缝袖 0.51 2.1 25.绱袖和缝测骨 1.2 5 56.绱领 1 4.2 47.缝衫脚 0.46 1.9 28.开纽门 0.53 2.2 29.钉纽扣 0.51 2.1 2合 计 7.15 29.8 30例3 某生产线有6名熟练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生 产一条女西装裙所需的工序和标准时间如表所示。问如何安排这6名工人的工作,才能使生产线平衡?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计算出生产节拍:Pt=4.35/6=0.725(min/件)生产线的11个工序,必须通过调整,合并,才能在既定的生产节拍下由6个熟练工人分担。调整后的安排如表所示。工序名称 标准时间(min)1.车两个前片褶 0.432.车两个后片褶 0.603.装拉链 0.684.压拉链面线 0.275.车左右侧缝 0.346.划和修剪裙腰头 0.157.绱裙腰头 0.428.钉裙腰扣 0.249.车商标开裙腰上 0.2010.烫裙底边 0.8611.挑裙底边 0.16合计 4.35生产线平衡后车位的安排表工位 工序 编号 调整后的标准时间(min) 备 注OP1 2,6 0.6+0.1=0.70工序平衡时把工序6分为2个工序,即分为划和修剪裙腰头2个工序OP2 1,4 0.43+0.27=0.70OP3 3 0.68OP4 5,9,11 0.34+0.2+0.16=0.70OP5 6,7,8 0.05+0.24+0.42=0.71OP6 10 0.86二、缝制生产线负荷平衡的理论1.生产线负荷平衡的基本设想假设流水线共有k道工序,第i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为ti(i=1,2,3……k),单件总作业时间为T,生产节拍为Pt ,N为生产线平衡后实际工作地的个数或作业人员数,ti与Pt共有下列三种情况。(1)ti>Pt,一般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因为这意味着第 i道工序长期负荷运转,下道工序总处于待料状状。(2)ti=Pt,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最不稳定的状态,属于强节拍作业。(3)ti<Pt,其物理含义就是该工序在每一个节拍时间里有一定空闲的生产时间。S = BD =最佳的工序平衡方案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以节拍为先决条件时,应以人员最少为目标,即确定工作地个数的最小值(或最佳值)。工作地个数的理论最小值Nmin由下式求得:Nmin =(2)以工作地个数为先决条件时,应以给定人员大生产量,并寻求最小的循环时间(或生产节拍)。最小循环时间按下式求得:Pt =(3)由允许范围内的节拍和工作地个数,以最大的经效益为目标,按下式求得最大的流水负荷系数η(工序编制效率),由此决定实际的生产节拍和工作地个数。η=工作地个数的理论最大值由下式表示:Nmax = k所以,实际的工作地个数在以下范围内:Nmin≤N≤Nmin进行编组时判断的依据是:Pt-ti=Nmin(i=1,2,3, ,k)N尽可能接近或等于Nmin。……2.流水生产线同步化的一般程序流水线同步化的一般程序是:在保持工序先后顺序和工作地时间损失最小的原则下,先决定第一个工序作业元素的组合,再决定第二个工序、第三个工序等的作业元素的组合,直到最后一个作业元素组合完毕。当作业元素的数量不多时,可直接列举所有可能的方案,通过计算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对于作业元素的数目较多,关系复杂时,则要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来解决流水线的时间平衡问题。3.最小节拍的确定先按下式求出大致的节拍Pt′:Pt′=H/Q再定出最小的工作地个数Nmin,这时,实际有效节拍则由下式决定:Pt = T/ Nmin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在工序编制完成后,取作业单元之和的最大值实际生产节拍。如果Pt′≤Pt,则空闲时间之和S为最小值。三、负荷平衡理论在缝纫工程中的应用某服装的生产节拍Pt为10min,生产该服装的流水线的全部作业元素、作业元素的先后顺序关系、每个作业元素的时间如下图所示,现用列举法划分工序,实现整条流水线的时间平衡。1.计算生产线的工作位用上图的数据,工作地的理论最大值Nmax和最小值Nmin为:Nmax =11个Nmin =由此可知,工作地的最佳值N应在以下范围内:5≤N≤11工作地数值最小时,系统的人员最小,现以N=5,介绍求得最佳工序编制的过程。2.计算时间损失率及流水线负荷系时间损失率BD =流水线负荷系数η = 1-BD = 92%该平衡方案的负荷系数为92%,超过85%,应为理想的组合方案。第六节 服装后整理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一、服装熨烫1.熨烫的种类(1)中熨:中熨是服装在制造中的熨烫工序。开启缝骨。处理衣折(省位)的形状。准备裁片折,以符合设计要求,如熨袋。(2)后整烫:又称大烫,是在服装制成后才进行的熨烫工序, 通常由一些专门的熨烫设备来处理 。使成衣的设计和款式定型。使服装穿着起来观感更舒适、美观。2.熨烫的控制在熨烫过程中,以下五个方面需要精确的控制:(1)蒸汽。(2)热力和压力。(3)真空。(4)时间。3.熨烫设备的选择在选择熨烫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工厂的生产量。(2)服装种类。(3)使用的物料。(4)外观要求。(5)辅助设备。(6)设备成本。(7)运作成本。(8)设备维修。(9)占用空间。4.熨烫设备的布置在放置熨烫设备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服装的生产程序。(2)熨烫设备种类。(3)厂房布置。二、成衣包装1.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1)保护性,包装材料必须具有抵御外来侵蚀的能力,对包装的服装产品有可靠的保护性。(2)安全性,包装材料对人体和服装本身应具有安全性,不能给人身和服装带来危害。(3)易包装,包装材料应便于加工成型,易于包装、成本低,用后无污染、易处理。(4)环保,包装材料应采用资源丰富、环保、方便的材料。2.包装的形式(1)折叠包装,折叠时要把服装的特色之处、款式的重点部位显示于可见位置。(2)真空包装,是将服装装入塑料袋后,将袋中和服装内的空气抽掉,然后将袋口粘合。(3)立体包装,立体包装多用于高档服装。这种形式是将服装套在衣架上,外套包装袋。(4)内、外包装,内包装也叫小包装,通常在数量上有以单件、套为单位的包装,以便零售。3.包装方法(1)袋包装,这是一种最普遍和应用最广泛的软包装方法。目前袋包装的主要材料是塑料薄膜。(2)盒包装,盒包装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硬包装方法。(3)箱包装,箱包装是为了方便装运和批发销售的包装。4.包装的设计原则(1)根据服装材料的性能、服装产品的特点和档次,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2)包装的形状大小和构造设计要起到美化商品的作用,既要突出产品的特点,又要方便运输、搬运和携带。(3)单件套服装的内包装材料主要采用透明度高的塑料袋包装,以方便陈列和选购。(4)根据服装产品的装运、储存、保管等流通方式及气候条件和环境影响等,设计出保护可靠、经济实用的包装方案。(5)对产品的包装进行装饰和艺术造型等装潢设计,应与产品内在质量、特征相符,同时还应考虑装潢设计与销售对象的要求相符。5.服装装箱分配(1)单色单码装箱:例1 订单资料如下:尺码: 8 10 12 14数量(件): 120 168 216 96试问:以单码24件一箱包装,其装箱明细表如何设计?解:①先求出这张订单装箱的总箱数:(120+168+216+96)÷24 = 25(箱)②由于是单码装箱,所以每个尺码的箱数为:8码: 120÷24 = 5(箱)10码:168÷24 =7(箱)12码:216÷24 =9(箱)14码:96÷24 = 4(箱) 共25箱算出所有尺码数的箱数后,把数据填入装箱明细表:箱号 箱数 总数 8 10 12 141~5 5 120 24 0 0 06~12 7 168 0 24 0 013~21 9 216 0 0 24 022~25 4 96 0 0 0 24例2 某一订单尺码与数量分配如下:尺码: S M L XL数量: 96 186 189 129试:以单码24件一箱包装。解:①总箱数=(96+186+189+129)÷24=25(箱)②各个尺码的箱数:尺码: S M L XL箱数: 4 7(18) 7(21) 5(9)整箱数:4+7+7+5=23(箱)余下的总件数为:18+21+9=48(件)混码箱数为:48÷24=2(箱)箱号 箱数 总数 S M L XL1~4 4 96 24 0 0 05~11 7 168 0 24 0 012~18 7 168 0 0 24 019~23 5 120 0 0 0 2424 1 24 0 18 0 625 1 24 0 0 21 3(2)单色混码:例 某一订单尺码及数量分配如下:尺码: 8 10 12 14 16数量: 100 200 400 200 100试:以混码24件一箱装箱。解:①总箱数=(100+200+400+200 +100)÷24=41(箱)余16(件)②每个码在每箱中的件数:8 10 12 14 162(18) 4(36) 9(31) 4(36) 2(18)整箱数为:2+4+9+4+2=21(件)每箱少了3件,因此,在每一次分配中,必须用余数加3件。C/No.1~188 10 12 14 163(0) 5(18) 10(13) 4(36) 2(18)C/No.19~368 10 12 14 162(0) 5(0) 9(13) 5(18) 3(0)C/No.37~418 10 12 14 162 4 10(8) 6(8) 2C/No.4212 148 8箱号 箱数 总数 8 10 12 14 161~18 18 432 3 5 10 4 219~36 18 432 2 5 9 5 337~41 5 120 2 4 10 6 242 1 16 8 8(3)混色混码:例 某一订单尺码及数量分配如下:尺码: 8 10 12 14 16数量:红:100 200 400 200 100 共1000件蓝:80 100 300 200 100 共780件试:以混色混码24件一箱装箱。解:①总箱数=(1000+780)÷24=74(箱)余4(件)②每个码在每箱中的件数:8 10 12 14 16红:1(26)2(52)5(30)2(52)1(26)蓝:1(6) 1(26)4(4) 2(52)1(26)整箱数为:(1+2+5+2+1)+(1+1+4+2+1)=20(件)每箱少了4件。因此,在每一次分配中,必须用余数加4件。C/No.1~268 10 12 14 16红: 2(0) 2(52) 5(30) 2(52) 2(0)蓝: 1(6) 2(0) 4(4) 2(52) 2(0)C/No.27~568 10 12 14 16红: 1 3(22) 6(0) 3(22) 1蓝: 1(6) 1 4(4) 3(22) 1C/No.57~628 10 12 14 16红: 1 3(16) 5 3(16) 1蓝: 2(0) 1 4(4) 3(16) 1C/No.63~708 10 12 14 16红: 1 3(8) 5 3(8) 1蓝: 1 1 4(4) 4(0) 1C/No.71~748 10 12 14 16红: 1 4(0) 5 4(0) 1蓝: 1 1 4(4) 2 1C/No.7512蓝: 4箱号 箱数 总数 颜色 8 10 12 14 161~26 26 624 红 2 2 5 2 2蓝 1 2 4 2 227~56 26 624 红 1 3 6 3 1蓝 1 1 4 3 157~62 6 144 红 1 3 5 3 1蓝 2 1 4 3 163~70 8 192 红 1 3 5 3 1蓝 1 1 4 4 171~74 4 96 红 1 4 5 4 1蓝 1 1 4 2 175 1 4 蓝 41.服装缝纫生产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2.一家有1000人的服装厂,经营大批量牛仔裤生产,如果您是该企业的生产主管,会采用什么样的生产系统来安排生产?为什么?3.现有一订单资料如下:试以混色混码24件一箱包装,并列出其装箱表。思考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