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2.3 生物群落》2024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的是(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B. 所有的工蜂C. 一片树林 D. 俯山公园里所有的生物2.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A. 树洞中久积的雨水 B. 健康人的一滴血 C. 一罐鲜酵母培养液 D. 一瓶密封的蒸馏水3.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个花坛和花坛内的苔藓、蚯蚓、细菌等C. 一片草地里的蟋蟀和蝗虫D. 一片沼泽中的芦苇、鱼类、鸟类、真菌等全部生物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D. 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B. 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C. 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D. 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6.如图中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 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C. 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 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7.描述一个山区生物群落的特征正确的是( )①通常具有个体大、数量多、生活能力强的物种②生物之间有复杂的营养关系③山区植物群落常具有垂直方向的分层分布现象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最高层是乔木层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④⑤8.下列能够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是( )A. 一群鹿中有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鹿B.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 森林中的树木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杂草D.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9.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 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C. 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 D. 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0.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 Ⅰ.生物Ⅱ.动物Ⅲ.鸟类B. Ⅰ.脊椎动物Ⅱ.鱼类Ⅲ.草履虫C. Ⅰ.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苏铁D. Ⅰ.生物Ⅱ.单细胞生物Ⅲ.多细胞生物二、填空题11.在______中的______叫生物群落。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我们通常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______。1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______结构、______结构和______结构。13.在森林植物群落中,植物往往具有分层现象。一般高大的______处于森林的上层,______处于森林的中层,一些______植物处于森林的下层,贴着地面生长的是一些______和______等植物。14.我国在鱼类饲养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掌握了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的混合放养技术。在一个湖泊中,有水草、多种鱼、虾、蟹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在不同水层中生活,这说明它们在垂直方向上有______现象。其中,一些鱼以水草为食,所以鱼与草是______关系。15.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其可以分为两类______和______,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等。三、简答题16.如图1为某岛屿群落中植物存在的分层现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映出的空间结构为______。(2)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有关,它的意义是______。(3)森林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这与______有关。(4)该岛屿后来引入外来物种环颈雉,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见图2)。该环颈雉在岛屿中前5年的数量变化是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_。在第20年~30年间增长率为______。17.如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曲线,虚线表示近海水域,实线表示远洋水域。(1)远洋海域水深35米开始,随着水深增加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却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2)经统计该环境同季节单位体积内浅海水域比远洋水域生物丰富度要高,据图分析是因为______,该差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特征,并反映出______是该环境的重要基石。(3)远洋水域100m以下,主要由______组成。18.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1)人工湿地含有芦苇、绿藻、黑藻。芦苇、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______现象。(2)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3)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早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19.鹰、狐狸和臭鼬是生长在某一群岛上的3种动物,研究者发现岛上狐狸的数量从1993年到1999年间,由1672只减少到145只,同期臭鼬的数量增加了7倍.为了研究这一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Ⅰ:狐狸和臭鼬这两种该群岛特有的食肉小动物的食物差不多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假设Ⅱ:可能某种疾病造成狐狸的大量死亡.假如你是一位研究者,请再提出两种合理的假设.假设Ⅲ:______.假设Ⅳ:______.20.稻田中的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很大。(1)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______。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______。(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______时段。②处理组数量从6 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填“成年福寿螺”或“螺卵”)数量下降。(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与生物防治相比,灭螺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①______,②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群落是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只有两种生物,不是这个环境中所有的生物。A错误;B、所有的工蜂,只有一种生物。B错误;C、一片树林,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D、俯山公园里所有的生物,是群落。D正确。故选:D。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群落的概念。2.【答案】A 【解析】解:A、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中生活着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B、健康人的一滴血不属于生物,无法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C、一罐鲜酵母菌培养液中只有酵母菌一种生物,不属于生物群落,C错误。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不含生物,无法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故选:A。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D 【解析】解:A、海洋中的全部鱼为多个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不符合题意;B、一个花坛和花坛内的苔藓、蚯蚓、细菌等属于一个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一片草地里的蟋蟀和蝗虫属于不同种群,C不符合题意;D、一片沼泽中的芦苇、鱼类、鸟类、真菌等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D符合题意;故选:D。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概念。4.【答案】D 【解析】解:A、垂直结构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A正确;B、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C、群落也存在水平结构,因此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C正确;D、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D错误。故选:D。1、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3、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要能识记群落的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5.【答案】C 【解析】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因此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A正确;B、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而在这一区域内生存的生物不仅有同种个体,也有不同种的个体,像这样在一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群落,B正确;C、沙漠中虽然只有极少的生物,但可以构成生物群落,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C错误;D、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适者才能生存,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要掌握种群的概念及数量特征、识群落的概念及结构特征。6.【答案】B 【解析】解:A、群落是由某地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种群组成。该图字母代表的种群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不能表示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D的数量会增加,则E种群的食物充足,其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B正确;C、E和F存在着生殖隔离,但不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的观点错误,D错误。故选:B。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本题考查了群落、年龄组成、隔离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答案】C 【解析】解:①并非所有的群落都具有个体大、数量多、生活能力强的物种,①错误。②生物之间有复杂的营养关系为种间关系,属于群落的特征,②正确。③山区植物群落常具有垂直方向的分层分布现象,③正确。④不同群落最底层的生物不同,往往为苔藓、地衣等,④错误。⑤群落最高层一般为木本植物,⑤正确。故选:C。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群落的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特征,它是指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这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D 【解析】解:A.一群鹿中有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鹿,同一物种间不同个体间形态形似或相同,所以小鹿个子高矮不可作为群落分层的依据。A不符合题意。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同一物种间不同个体间形态形似或相同,所以竹子高矮不可作为群落分层的依据。B不符合题意。C.森林中的树木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杂草描述的是水平结构上的差异。C不符合题意。D.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每一层在森林的垂直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能够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生活在同一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种群,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形,有的长得高些,有的长得矮些;有的挺拔粗壮,有些则纤细矮小。这样就出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一般高大的乔木处于森林的上层,灌木和小树处于森林的中层,一些草本植物处于森林的下层,贴着地面生长的是一些地衣和苔藓等植物。在雨后的森林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9.【答案】A 【解析】解:A、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是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B、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一般不会存在生态位完全重合的两个种群,B正确。C、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食性和生活环境也越相似,竞争越激烈,C正确。D、不同的生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这就构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1.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掌握生态位的形成与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D 【解析】解:鸟类属于动物,动物属于生物,三者是从属关系,不符合题意;B、草履虫不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C、苏铁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属于植物,三者是从属关系,不符合题意;D、Ⅰ生物包括Ⅱ单细胞生物和Ⅲ多细胞生物,Ⅱ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生物是并列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图中,I为大圆,包含II和III,II和III为并列关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掌握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一定区域 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植物 植被 【解析】解: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故答案为:一定区域; 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植物; 植被。生物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本题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12.【答案】垂直 水平 时间 【解析】解: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是: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容度也有区别。另外,群落在时间上,还具有时间节律,如季节不同,群落的状态往往不同。故答案为:垂直;水平;时间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结构分类。13.【答案】乔木 灌木和小树 草本 地衣 苔藓 【解析】解:生活在同一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种群,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形,有的长得高些,有的长得矮些;有的挺拔粗壮,有些则纤细矮小。这样就出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一般高大的乔木森林的上层,灌木和小树处于森林的中层,一些草本植物处于森林的下层,贴着地面生长的是一些地衣和苔藓等植物。故答案为:乔木;灌木和小树;草本;地衣;苔藓。生活在同一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种群,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形,有的长得高些,有的长得矮些;有的挺拔粗壮,有些则纤细矮小。这样就出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关键掌握群落的相关知识。14.【答案】生物群落 垂直 捕食 【解析】解: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可见在一个湖泊中,有水草、多种鱼、虾、蟹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各种生物的栖息水层与食性不同。鱼以水草为食,可见鱼与草是捕食关系。故答案为:生物群落;垂直;捕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上可知,从大到小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结合题意,即可解答。15.【答案】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 温度 水(空气)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又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故答案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态因素概念。16.【答案】垂直结构 对光的利用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增加 能适应环境,环境阻力小 0 【解析】解:(1)图1中为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故反映出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2)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它的意义是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森林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动物的分层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4)由图可知,第1年至第5年间该动物种群的λ值大于1,数量增加,原因可能是能适应环境,环境阻力小;第20年至第30年间该动物种群的λ值等于1,表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故答案为:(1)垂直结构(2)对光的利用;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增加;能适应环境,环境阻力小;0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从组成种群的个体角度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存资源,包括对实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在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斗争加剧,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J型增长的关系式:Nt=N0λt;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群落和种群的概念及特征。17.【答案】光照强度减弱 浅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数量较高,说明海洋植物丰富,更有利于为其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环境,所以物种丰富度较远洋水域要高 水平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解:(1)从水深35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减弱,则水生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2)浅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数量较高,说明海洋植物丰富,更有利于为其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环境,所以物种丰富度较远洋水域要高,该差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石。(3)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由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减弱;(2)浅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数量较高,说明海洋植物丰富,更有利于为其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环境,所以物种丰富度较远洋水域要高;水平;生产者;(3)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结合曲线图进行作答。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产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8.【答案】分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直接和间接 【解析】解:(1)芦苇、绿藻、黑蕰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3)人工湿地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故答案为:(1)分层;(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3)直接和间接。1、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使生态系统趋向于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的一种能力,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使其变化减弱或增强。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例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潜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的价值。解答此题要掌握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19.【答案】外来物种引入可能造成狐狸的大量死亡 有利狐狸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被破坏 【解析】解:鹰、狐狸和臭鼬是生长在某一群岛上的3种动物,研究者发现岛上狐狸的数量从1993年到1999年间,由1672只减少到145只,同期臭鼬的数量增加了7倍.有材料的数据可做一下假设Ⅰ:狐狸可能是某种捕食性动物的牺牲品;假设Ⅱ:狐狸可能缺乏食物来源.假设Ⅲ:外来物种引入可能造成狐狸的大量死亡.假设Ⅳ:有利狐狸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被破坏等.故答案为:Ⅲ外来物种引入可能造成狐狸的大量死亡;Ⅳ:有利狐狸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被破坏假设在逻辑学上即假说.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理论知识,对于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性的说明.认真阅读材料即可做出假设.20.【答案】出生率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6~7月 成年福寿螺 防止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增强 水质污染加重 生产成本增加 【解析】解:(1)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降低出生率而使种群密度下降。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及任何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的现象。(2)①分析图对照组可知,在6~7月福寿螺处在高峰期。②处理组是卵块的急剧下降,这是因为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导致成年福寿螺减少,进而导致产卵减少。(3)为防止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增强,因此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与生物防治相比,灭螺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水质污染加重、生产成本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故答案为:(1)出生率;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6~7月;成年福寿螺(3)防止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增强;水质污染加重;生产成本增加(合理即可)(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