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的内容
和与积的奇偶性


01.
教材分析
02.
目标分析
03.
学情分析
04.
教法学法
05.
教学过程
06.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因数与倍数单元的重要延伸,它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奇数和偶数概念的理解,还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本课时主要探讨了和与积的奇偶性,即两个或多个整数相加或相乘后结果的奇偶性规律。教材通过实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整数相加、相乘后和的奇偶性、积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内容分析
1. 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探究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理解和归纳规律。
重点
难点
1. 内容解析
目标分析
01
02
03
经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04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 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
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想、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目标解析
学情分析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奇偶性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直观、简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同时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已有经验及不足
学生对于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可能出现的困难
教法学法
4.教学策略分析
启发——探究式
教法
1
实验操作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法
2
希沃白板课件
数学画板
教具
3
三角板
量角器
学具
4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五、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小结作业
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
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复习导入
活动探究
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他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观察填好的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两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和也是偶数。
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系。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活动探究
分组讨论:
1.你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
2.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活动探究
分组讨论:
1.你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
2.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加数中有1、3、5个....奇数时,和也一定是奇数。
加数中有2、4、6个......奇数时,和也一定是偶数。
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1+2+3+……+99的和呢?为什么?
几个非0自然数连加,加数中,
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
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
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活动探究
自己寻找探究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1x3x5=15
8x4x10x2=640
1x2x3=6
3x5x7x2=210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偶数。
这节课我学到了...
(知识、方法、数学思想)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从知识上小结,更从方法上与数学思想上小结,使其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必做:课本的练习题。
2.选作:黑板上的练习。
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有整理、有总结、有练习,有探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数学的研究学习深入到课下,体现深度学习的理念。
六、板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几个非0自然数连加,加数中,
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
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
教学反思
1
2
3
4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形式上的主体。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展示机会。
重视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衔接。一切探究都以自主思考为基础,尽量避免“假探究”。
把握重难点,内容在于精,不在于多,重点是探究和渗透,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反思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