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一、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一位养羊人在经历了两次丢羊之后认识到
了自己的错误,把有窟窿的羊圈补好,羊就没有再丢失的故事。课文语句生
动,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一个道理“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
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二、教学思路
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谈谈自己的看
法”。学生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认
识,这是继二年级上学期“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体现学
生语文能力的梯度发展。本课的教学以“结合生活体会‘亡羊补牢,为时不
晚’”为任务驱动,采用抓关键词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等方法,读懂
寓言的内容和寓意,再尝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10个生字,能在田
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亡、牢、钻、劝”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关键词了解故事内容。
3. 在朗读感悟和讨论交流中,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
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识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关键词了解故事
内容。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
故事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
教法:听读 看图想象 随文识字 启发式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游戏活动 合作交流
六、教学设计
(一)看图猜故事 ,揭示“寓言”
1.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老师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 ,看图猜故事, 谁能看着图马
上猜出来这是什么故事 (依次出示图: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掩耳盗铃)【课
堂活动-知识配对】
2.像这样在有趣的小故事中藏着大道理,我们就把它们称为“寓言故事”。 谁
来读一读这个词?(寓言)
3.今天我们先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一起读“亡羊补牢”。
我们一起写课题,注意“亡”字横写长,竖折的竖要直;“牢”上面窄下面
宽。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看图猜故事”情境,调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
趣,从学生的旧知中引入新知,自然流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寓
言”。这一环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情、趣”的体现,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
心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
号。
2.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课堂活动-随机抽选】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失 钻进去
(2)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汉字工具】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进去”中的“钻”读zuān;
“叼”的读音为diā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完整。)
课 文 中 的 养 羊 的 人 丢 了 ______ 次 羊 , 最 后 他 把 羊 圈 ________ , 结 果 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填空的方式帮
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生字时,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
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思维导图】
②学习生字“钻、叼”。 动作演示“钻、叼”。【汉字工具】
熟字加偏旁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
读音。
③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
法:土+方=坊。换一换法:房——坊。)
②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的人吧!(指生朗
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要表现出街坊对养羊的人的关心。)
③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预设: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真是多此一举。不就是一只羊吗?没什么大
不了的。
④养羊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⑤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的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
的结果。
5.学习第4自然段。(1)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
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
能体现养羊的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
段,画出相关句子。
7.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①你能体会养羊的人现在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
“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的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②学习生字“悔”。
换一换法:海——悔。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后悔的经历。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
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①读一读,说说养羊的人是怎么做的。
②相机学习“此”。
熟字比较法:比——此。
减一减法:些-二=此。
③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预设:第二个句子中的“赶紧”一词说明事情紧迫,养羊的人行动很迅速;
“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的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④指名读句子。(将这句话与养羊的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
读中体会养羊的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亡羊补
牢”的意思。)
(3)小结:养羊的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
(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再次朗读,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生字,了解
词语的意思,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
达意的作用。
(四)引导观察 指导书写
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指导:
钻:左窄右宽。“钅”的竖提不要穿过第三笔的横。
劝:第二笔是长点,右边的“力”写得比左边高一些。
丢:第一笔撇写得短而平,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告:第一笔撇与“丢”的撇写法有区别,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而稳一些。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
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设计意图】: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
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总结了“一看,二
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
正、整洁。
(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教师不能硬性总结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尽可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
谈。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
力。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