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文学不是唯一”导写及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苏锡常镇二模作文)
作家余华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最近一次,我跟学生说,今天下午我们见个面,聊聊你写的小说。他说,老师,我今晚要去跳舞。我说,好吧,玩得开心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
材料所提供的是余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可以分为二层来理解。
第一层“文学不是我生命的唯一”,这相当于议论文段中的观点句。这句话的内涵是,文学在“我”生命中很重要,但其他的东西也很重要。对于作家身份的余华来说,文学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却觉得生命不能只有工作。若能翻看到整个采访,我们还会了解到,当时他的话是:我朋友一直告诫我,说不要跑来跑去,应该趁着年轻、身体健康,专注写作,但我这人就爱玩。等我老了我还怎么到处旅游呢?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
第二层是余华跟学生的一段对话情境,相当于议论文段中的事例句。作为老师的余华想跟学生聊一聊写的小说,可学生却以“今晚要去跳舞”拒绝了,这提示我们,他的学生极其看重跳舞这件事,相对于“聊小说”,“跳舞”是一种休闲娱乐,而余华却并没有斥责学生,反而是嘱咐他“玩得开心点”。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材料提示了我们如何处理“本职工作与休闲娱乐”的关系,由此可立意为“追求多元化的生活”等;
若拓展思维到“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也可以展现自己的思考,正如印度导演塔森所说: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而是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看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成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
若由材料中余华的那句“好吧”切入,读到了老师对学生个人兴趣与选择的尊重,因此谈“尊重个人选择”也是可以的。
佳作展示1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庄子曾言:“从心所欲,顺理而行。”余华的学生在老师约他聊一聊小说时,直言自己要去跳舞,这在一般人看来绝对不是“顺理而行”,但确是“从心所欲”。可谁又能说这两者一定矛盾呢?余华曾一再强调“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自己还有诸多爱好,可谁又敢说不正是对生活的丰富体验,赋予了他的文学更动人的魅力呢?囿于一隅看银山拍天浪,哪比得上开窗放入大江来?
人们常说“择一事,终一生”,这种对事业的执着在什么时候都令人肃然起敬。但对一事的热爱与广泛的兴趣从来不是得此须弃彼的选择,生命需要一定的深度,也不排斥无限的广度。我们追寻热爱,掘进生命的深度,将根系向下生长,汲取更多的甘甜,也不必因此罔顾山间溪水、枝上春光,放弃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江大文学院的周衡老师说:“一定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比如楼外的蒹葭,今晚的月亮。”诚如斯言,心灵偏狭于某一事的执念,可能会导致生命的日益贫瘠凋落。
没有一个作家能逃脱生活的影子,也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正如巴赫金在《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中所言,文学是一面特殊的镜子,它通过周围意识形态环境的“折射”来反映生活。作家的人生一定不只有写作,对唱歌、跳舞等丰富生活的体验,是作品具有烟火气的基础。念往昔,杜甫行走民间各地,看尽生活百态,让作品自然而然地染上了为国为民的忧思,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看今朝,谷爱凌在热爱冰雪运动的同时,尝试多种体育运动与不同的职业,丰富的人生经历拓展了其生命的宽度,也使她将更多的热情投入了真正的热爱。由此看来,学生选择去跳舞,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文学,反而可能是他在用另一种方式体验生活,为将来的文学创作积累素材和灵感。
印度导演塔森曾说过: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而是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看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成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而这一观念又怎能只局限于文学艺术创作?书于东林书院的那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时刻提醒着当代青年,即使身为学生,也不能只埋头于书海,赏田间春意,听枝头鸟鸣,观世界风云,迎汹涌波涛,以丰富的体验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奋楫前行。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文学当然也不应且不该成为生命中的唯一,多姿多彩的生活、多元多样的体验,才是文学的源头活水,诗与远方才成就丰盈的生命。
佳作展示2
卸一隅枷锁 享多元人生
余华言:“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的确,正如《阿甘正传》里所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所谓的唯一有时候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若只求唯一,就会少了许多美妙的体验。“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星燧贸迁,美丽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人生, 你我当卸一隅枷锁,享多元人生。
余华的学生选择去跳舞而非探讨文学,这在大多数人眼中或许是“不分轻重、不知好歹”的做法,可若能想到卢梭所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把文学当作生命的唯一,那么它就会成为束缚你的枷锁,你对文学的那份热爱终会随着一次次地放弃许多别的爱好而消磨殆尽。文学如此, 何事又不如此呢?假如我们有两块面包,应该拿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诗与远方并非只可选其一,卸下将自己圈于一隅的枷锁,拥抱丰富的生活,会收获多元化的人生,为何将视线集中于一方呢?余华不是也选择支持学生,并叮嘱:“玩得开心点。”
“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多元化的视角与追求就是那一面窗子,而多打开一面窗子,只会领略更多的美景,不会影响自己的热爱。
君可见,钟南山不以医学为枷锁,热爱体育运动,曾摘下跨栏桂冠,而体育锻炼也赋予了他八十高龄仍奔波于抗疫一线的好身体;君可见,林徽因不被建筑学束缚,亦在美术诗词的田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又让她的建筑设计具有了独特之美;君可见,本·斯蒂勒不囿于导演行业,演员、编剧、制片等多种尝试让他在寻梦的奇幻之旅上渐入佳境,呈献出《白日梦想家》这样的精品……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他们,都打开了多面窗子,收获了多元而美好的人生。
“去握住阳光穿过山林的斑驳影子,听清风拂过山岗的声音。”让多元探索成为枯燥人生的甜味剂,丰富温暖前行路。
当下,有许多人终日汲汲于富贵名利,搞得自己神志昏沉,以致灵魂远远滞后于追逐的脚步,如果让心中住“一面”桃花,时时引清风留恋,那生活就会多一份诗意。多元化的生活就是那一面梅花,它可以让灵魂广阔而自由。或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株梅花幼芽,只是它能否肆意成长,需看我们能否留下滋润的雨露、轻抚的温度。
为生活而生活,不是为了生而活,活而生。曾几何时,樊振东赛前参加演唱会引热议,可事实是,再伟大的运动员平日也只是普通的人,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人人都拥有享受多元人生的权利,我们无权限制他人,只需做好自己,享受多元人生。
无论是乌衣门巷的世道嬗变,还是华屋山丘的世事变迁,多元化的人生都应是人们追求的明月清风。你我应谨记余华之语,卸一隅枷锁,享多元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