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写作训练:“晒美食与晒读书”写作指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写作训练:“晒美食与晒读书”写作指导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晒美食与晒读书”驳论文写作指导+基础作文+升格作文+详细点评
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三学生小明热爱读书。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回顾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让小明感受到了读书的奇趣及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而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则让他领略到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周末休息,小明与室友上学校图书馆阅读,室友拍了张他托着眼镜看书的照片,小明觉得意境不错,顺手就上传到社交网络。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网友甲:晒读书有啥意思,晒美食不是更实在更有意思!
网友乙: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杰出代表已经问世,只要你输入问题,它就会生成一份“近乎完美”的答案,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去图书馆读书吗
网友丙:高三了,时间紧任务重,一周学习身心俱疲,去图书馆读书有个啥意思,不如去喝杯奶茶,看个电影放松一下!
要求:请你以一位高三学生的身份针对材料中某一位同学的看法写一篇驳论文;联系现实,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这是一道情境式新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题,考生要从三方面完成审题任务。
一是审材料。本题材料较长,要求考生迅速抽取材料关键词,把握核心内容,即对高三学生小明爱读书、晒读书美照,有三类网友有不同的意见,挖掘其中某种观点的内涵与本质。网友甲“晒读书”“晒美食”,网友乙“ChatGPT”“近乎完美”“图书馆”,网友丙“时间紧任务重”“放松一下”。甲的核心是“重物质还是重精神”,乙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时代还要不要读书”,丙的核心是“读书与身心放松的关系”。考生可以据此形成对材料的准确认知。
二是审任务。写作要求中,“高三学生的身份”,注意写作身份意识,“某一位同学”,注意写作对象,不要面面俱到。“驳论文”,注意文体要求。本则材料的特点是针对高三学生不读书的种种现象,给予有力的反驳,要明确体现驳论文的写作思路:树靶子--谈危害--析本质--提主张。基本结构是“引—驳—立”。写作的技巧是证伪。审题时,需要紧扣写作任务,展现批判性思维。
三是审要求。首先确定“联系现实”生活,身边的高三学子,也许某一同学就持有某种观点而不读书,考生就此批驳明理。其次“贴合身份”,自我身份是一名高三学生。再次是“贴合情境”,从材料出发,针对某一位网友的观点确定立意展开驳论文的写作。
综上所述,较好的立意有:①精神食粮也是珍馐佳肴;②智能非全能,人脑胜电脑;③不做科技的“囚徒”;④谁言读书少意思?⑤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
基础作文
精神食粮也是珍馐佳肴
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晒照,似乎已然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而最近,小明一张在图书馆读书的照片被上传网络后,却激起了不同的声音。网友甲认为比起晒读书照,美食照更实在更有意思,我不敢苟同。
固然,民以食为天,美食那可算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了。但人类在汲取物质食粮的时候,就不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了吗?美食比读书更有意思更实在,意味着食物比读书更高尚、更可贵吗?难道人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古往今来,温饱与精神的追求在辩论上从未停止,二者也从未分出高下优劣。
我们可以承认,食物是基础,温饱是前提。社会历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解释说明: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我们不否认追求精神进步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发展之上,但也从未承认物质文明是高于精神文明的。因此,人类追求精神文明的进步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牲畜生物应该都能够辨别食物的美味,但唯有人类能够辨别精神食粮的珍贵,这也正是人脑不断进化开发后对精神文明的探索。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之主、“高等生物”,就是因为精神的实在。精神实在并不否定唯物论,而是说精神文明带给人类的进步是实在的。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的指导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人类的前进之路。这足以见得精神食粮的实在。这所展露的价值丝毫不亚于物质食粮,而读的书籍则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载体。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之于人类传承精神文明十分重要,而读书则是汲取精神食粮的方式。《三体》《时间简史》中的无穷宇宙奥秘,《大学》《中庸》中的警言佳句,《福尔摩斯》中的抽丝剥茧般解开诡秘案情,《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发人深思……谁能说书籍没有意思呢?书中的一字一句,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在汲取这些精神食粮时,也是饱餐一顿,大饱口福了。
回到网友甲的评论,我们现在更能深切体会到读书的意蕴,与美食相比精神食粮的意思。作为一名当代高三学子,我们不能沉迷于口腹之欲,而是要不断汲取知识,丰富内心,升华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之伟大,不要忘记读书的好处与意义。在满足口腹之欲时记得精神食粮也是必不可少的珍馐佳肴!
升格作文
精神食粮也是珍馐佳肴
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晒照,似乎已然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而最近,小明一张在图书馆读书的照片被上传网络后,却激起了不同的声音。网友甲认为比起晒读书照,美食照更实在更有意思,我不敢苟同。(树靶子:开篇由材料出示批驳的观点,并表明作者态度)
固然,民以食为天,美食那可算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了。但人类在汲取物质食粮的时候,就不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了吗?美食比读书更有意思更实在,意味着食物比读书更高尚、更可贵吗?难道人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试想,如果全民一味追求美食,那我们的社会是否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呢?那我们与饕餮美味大餐的原始人又有何区别?(析危害:用排比句与反问句深入论证网友甲观点的危害)
我们可以承认,食物是基础,温饱是前提。社会历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解释说明: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我们不否认追求精神进步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发展之上,但也从未承认物质文明是高于精神文明的。因此,美食照固然可以晒,物质追求本无可厚非,只是在晒完美食后,记得投入到我们高三学子的神圣使命——读书中来,追求精神的丰盈,私以为晒读书照更有意思(立论:明确表明作者观点)。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牲畜生物应该都能够辨别食物的美味,但唯有人类能够辨别精神食粮的珍贵,这也正是人脑不断进化开发后对精神文明的探索。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之主、“高等生物”,就是因为精神的实在。精神实在并不否定唯物论,而是说精神文明带给人类的进步是实在的。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的指导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人类的前进之路。这足以见得精神食粮的实在。这所展露的价值丝毫不亚于物质食粮,而读的书籍则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载体。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之于人类传承精神文明十分重要,而读书则是汲取精神食粮的方式。《三体》《时间简史》中的无穷宇宙奥秘,《大学》《中庸》中的警言佳句,《福尔摩斯》中的抽丝剥茧般解开诡秘案情,《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发人深思……谁能说书籍没有意思呢?书中的一字一句,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在汲取这些精神食粮时,也是饱餐一顿,大饱口福了。由此可见,晒读书照更有意思。因为书籍真正让人成长,物质成长身体,精神滋养灵魂,这正是精神养料的实在与可贵。我们高三学子不是巨婴,是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精神成长必不可少。读书带给我们生命个体的意义更实在,更富意趣(析本质:辨明物质与精神于人生的意义,明确高三学子的担当,明读书之意思)。
回到网友甲的评论,我们现在更能深切体会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与美食相比精神食粮的意思。作为一名当代高三学子,我们不能沉迷于口腹之欲,而是要不断汲取知识,丰富内心,升华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之伟大,不要忘记读书的好处与意义。在满足口腹之欲时记得精神食粮也是必不可少的珍馐佳肴!
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紧扣材料,开篇树把子,针对网友甲的观点“晒美食不是更实在更有意思”展开批驳,接着谈“一味追求美食”的危害,紧接析本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然后水到渠成提主张“晒读书照更有意思”,进而立论:精神食粮的可贵,指出其具体价值与意义。结尾告诫高三学子读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文章思想深刻。②表达上,文章引述材料批驳观点后,层层论证。先选用五个反问句,铺排论证网友甲观点的谬误,富有气势。对于物质至上主义,行文按照驳论文思路展开论证:摆现象,谈危害,析本质,提主张,再立论精神食粮的可贵。最后指出高三学子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运用假设、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具逻辑力量。
③特征上,文章整体上采用层进式,按照驳论文的逻辑结构,批驳有力,层层深入,文意深刻而有力量,文脉清晰,紧扣材料,既利于表达,又契合语境,运用反问、反复、排比等修辞,意蕴丰富而富有文采。拟从“深刻”“文采”上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