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会 《“刺头”家长的沟通四步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班会 《“刺头”家长的沟通四步曲》

资源简介

小学班会 《“刺头”家长的沟通四步曲》
家校沟通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家校沟通不仅仅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紧密合作的关系,有助于增进共识、理解和信任。同时,家校沟通能力是班主任带班育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专业素养的基本体现。可一旦遇到“刺头”家长,班主任们总是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笔者以本班的小徐家长为例,助力“刺头”家长的有效沟通。
小徐有段时间总是不完成家庭作业。通过了解才得知这个孩子迷上了手机,担心小徐因沉迷手机耽误学业,就让他爸爸每天将小徐的作业拍照上传给老师。小徐爸爸按要求坚持了几天。突然有一天,他在班级群发了一条语音:一天到晚让家长拍照片,我那么空啊,每天像你一样捧着手机,现在的老师都是什么素质!几经沟通,可效果甚微,小徐爸爸依旧在群里发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家校沟通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四步方法:
一、击——解决家长难题
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要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比如徐爸的这条短信看似是家长的情绪问题,但追根溯源,是学生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情绪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动力,同时形成自己人效应,让家长体会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于是我采取主动出“击”。
1.解决当下,主动出击
经语数英老师商量,我们决定为小徐单独辅导,补上之前因玩手机落下的功课。于是,我对 徐爸爸说:“徐爸爸,接下来我们语数英老师想轮流给小徐辅导作业,每天晚一个小时回家可以吗?”对于老师的额外辅导,小徐爸爸显然有些不好意思,他说他也多次让小徐不要玩手机,可还是管不住,接下来他会关闭家里的网线,全力配合老师。
2. 定点反馈,全力监督
语数英老师在补上小徐之前落下的作业后,每天还会尽量让小徐在校完成一样书面作业,这样也就减少了徐爸辅导的压力,同时还会把当日剩下没完成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单独私发给徐爸。每半个月老师们会在作业登记本上,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徐爸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同时,徐爸也可以在作业登记本上回复小徐在家的具体情况。两方做到定点、定时的沟通,帮助有困难的家长解决问题。
老师们的主动帮助就像中药里的主药一样直击徐爸爸的内心需求,减轻了他的负担,解决了他最大的难题。
二、激——激发家长动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助力,而现在小徐爸爸对于小徐的学习是丝毫没有动力的,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家长的动力。
1.聚焦优点,激发动力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那些“刺头”家长,当他们突然听到来自老师的表扬鼓励时,往往会喜出望外。刚好今年有数独比赛,我就对徐爸爸说:“徐爸,我们班是没人能参加这个比赛了,只有小徐了,他数学思维比所有人都好,这也全靠你在数学方面对他的培养。”这给小徐爸爸激动的,一个劲地谦虚推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爸经常向数学老师请教数学习题,小徐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也是遥遥领先。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动力都得到了激发。
2.持续表扬,再上台阶
自从小徐开始准备数独比赛,他对数学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除了上课时间,一到下课小徐就在座位上开始研究数独,再也看不到在走廊上疯跑的小徐,再也看不到和同学吵架的小徐,我随手拍下了小徐在校门口等车时看数独题的样子,中午独自在座位上做数学题的样子,放学后久久不肯离开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发到了班级群里,并附上这样一句话:认真的小徐最帅!家长们纷纷在底下竖起了大拇指。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徐在最后一次班级测试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句鼓励的话语比任何一句指责都有用。我们与家长谈话时,有时候不要只是囿于眼前的事情,采用赋能式的家校沟通策略,让“鼓励”成为一种调料剂,让家长痛苦的心里甜一些,让你们的谈话转化成成长的能量。
三、基——架起沟通桥梁
家长的不配合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理解,如果想要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去沟通、去解决,那就需要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当他们能和我们换位思考的时候,他们会站在你的角度和你一起解决问题。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亲临现场,眼见为实
徐爸的那条短信一直回荡在我脑海里,为什么他会认为老师是无所事事的?我觉得这是源于他对我们学校工作的不了解。那次刚好是家长开放日,我单独向徐爸爸发了一份邀请:徐爸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为了更好地了解儿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我诚邀您于明天来校参加活动,期待您的指导。第二天,小徐爸爸如约而至,临走的时候他跟我说:“刘老师,你们真的挺忙的。”我感谢他对我工作的理解,同时也对他表达了我对他这个单亲爸爸的理解。
2.亲身体验,赛过说教
由于小徐是单亲家庭,所以这孩子性格非常内向,不善言辞,内心有什么想法总是藏在心里,以至于他经常通过打游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从来不会主动和爸爸沟通。因此,趁着暑假,我让他找机会看看爸爸平常工作的样子。小徐爸爸是开大卡车送货的,当时正值酷暑难当的时候,小徐只在爸爸车上待了半小时就直呼受不了,他真的无法想象爸爸是怎么忍住的。从那天开始,小徐就像换了一个人,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变得懂事乖巧。徐爸爸打心底里高兴,同时也为那天的短信向我表达了歉意。
我很庆幸,在面对徐爸的情绪问题时,没有以情绪解决情绪,而是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这才是沟通的有效基础。教育家艾玛逊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尊重确实能给人温暖和力量。我也很庆幸,在面对小徐沉迷网络这个问题时,没有采用“堵”的方法,而是通过“换位体验”这个策略。
四、积——调和家校关系
一个单亲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很容易产生偏差,作为班主任,我们更需要时刻以爱心、关心来温暖他们的世界,而和单亲家长的沟通,我们也更需要讲究策略。对于老师的突然关心,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感到奇怪,不适应,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应该是持续性的,用日积月累的温暖去融化孩子、家长内心的冰山。
1.点滴关爱,无形沟通
对于“刺头”家长,他之所以“刺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刷存在感,就像小徐的爸爸,只要群里有一段时间没消息,他就要发一些无关学习的链接、公众号。为了提高他的存在感,我经常会通过徐爸爸问候小徐:
徐爸,明天降温,提醒小徐穿冬装校服哦!
徐爸,小徐这几天总是涂眼睛,记得带他看一下医生。
徐爸,这段时间小徐学习劲头很足,别忘记表扬他哦。
……
对于这样普通的话语,徐爸爸一开始也是冷淡地回复“哦,好的”,但长时间的积累,其实在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和家长的沟通方式。
2.定点定时,送爱到家
每学期的开学和期末,我和一些任课老师必定要到访的学生就是小徐家里。开学初,我们会和小徐一起规划新学期的学习目标,临近期末,老师们会叮嘱小徐努力复习。这也让小徐一家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
那天,徐爸又给我发了一条语音:刘老师,很感谢我们孩子能遇到这么负责的老师,你像妈妈一样用心爱孩子,让我很感动!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我们与家长间是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桥梁?当班主任以一种阳光的心态,积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家长感受到老师关心自己家的孩子时,自然而然地会与班主任站在统一战线,也乐于与老师接近,那么无论是多“刺头”的家长,我们都会取得有效的沟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