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案含答案)-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案含答案)-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资源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目 录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网络构建
时空线索
梳理预测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新文化运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知识分子
担当)
考点二 五四运动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
知识点二 五四运动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五四运动(命题角度:革命精神/人民的力
量)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诞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点三 中共二大、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命题角度:思想准
备)
考向 02 中国共产党成立(命题角度:红色基因/
革命精神)
考向 03 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命题
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党的领导/工人运动)
链接中考
按住 Ctrl 键同时点击目录文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页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新 文 化 运 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 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 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 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一,新文化运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知识分子担当, 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口号、 阵地、领导阶级、学习层面、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历史地位、作 用及评价;考查侧重于新文化运动成就与影响。命题形式多样,且 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进行整合全方位考查中国 近代化的历程、特点、影响等,本考向应作为重点复习对象。考点 二,五四运动,命题角度:革命精神/人民的力量,是重要的考 向。考查的命题点有: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目标、口号、爆发、扩 大、结果、性质、特点、意义以及五四精神,知道五四精神的具体 内涵,涵养家国情怀;五四运动的考查侧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始、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且与新文化 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相联系。考点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命题 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有: 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命题角度:思想准备),主要突出李大钊的宣传 活动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主要考查 诞生的标志、意义;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命题角度: 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党的领导/工人运动),不是高频考点,注意区 别一大与二大的党的奋斗目标不同之处。常结合教材内容重点考查。
五 四 运动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 史事, 理解五四精神的内 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 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 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 大建党精神。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 国,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1915 年开始,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为主要阵地,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1919 年,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政治方面 新文化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国工人运动蓬勃 发展。
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一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打击。
思想文 化方面 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推动思想的解放。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专题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间段:1915—1923 年)
专题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间段:1915—1923 年)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课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背景 (1)中华民国建立后,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传入中国, 受 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袁世凯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尊孔复古” 的思想与西方民主 思想发生冲突 (3)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 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1. 洋 务 运 动 开 启了中国经济 近代化;戊戌变 法开启了中国 政治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开 启了中国思想 文化近代化。 2. 陈 独 秀 是 新 文化运动的发 起者;李大钊最 早系统宣传马 克思主义。 3. 新文化运动 包含了思想革 命和文学革命 两 方 面 的 内 容。 4.《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成为 新文化运动最 为重要的阵地。
开始 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 《新青年》)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 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学习 层面 思想文化层面
目标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涤荡封建旧文化的毒 害
口号 “ 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和“赛先生” )。
主要 阵地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主要 内容 思 想 革 命 抨击旧道 德与旧文 化 ①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 孔复古逆流, 《新青年》发表文章抨击以 孔子为代表儒家传统道德与文化。 ②代表:鲁迅于 1918 年发表白话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
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5. 新 文化运动 在促进思想解 放方面有着不 可抹杀的历史 功绩, 但不可否 认的是, 它也存 在着对东西方 文化绝对否定 和绝对肯定的 倾向。
提倡民主 与科学 ①陈独秀最先提出, 形象比喻为“德先生” 和“赛先生” ②提倡民主就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反对封建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就是树立科 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与愚昧
文 学 革 命 抨击旧文 学,提倡新 文学, 主张 白话文替 代文言文 ①1917 年,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到 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 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开 来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 人物 陈独秀、 1915 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率先举起 “ 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首先倡导白话文。胡适是新文化运 动和文学革命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 提出打倒“ 吃人的礼教” ,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文学形式结 合起来,是白话小说的典范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 着力营造“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的学术研究氛围, 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 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开放大学女禁,招收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性质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地位)
影响 进步性: ①它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 科学的洗礼 ②它促进了中国人民, 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与进步, 探索 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③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开启民智,推动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 与肯定
启示 我们要解放思想, 善于学习先进文化,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和 学习,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知识拓展】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
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2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曾提出的“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为了加强其专制独裁统治,恢复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 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期,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 治, 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4.新文化运动的“新” 的表现。
(1)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
(2)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4)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5.纵横比较: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比较
不同点: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层面 思想主张 目的 性质 特点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器物 自强 求富 维护清朝统治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 治者的自救运动 从学习西方科 学技术到政治 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中国近代化探 索是与救亡图 存相结合的, 过程艰难曲折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政治 制度 变法 图强 建立君主立宪 制 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 而下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政治制度 三民主义 追求民主共和,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 动 激进的资 产阶级知 识分子 思想文化 民主 科学 追求民主和科 学改造国民性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 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同点:
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目的 救亡图存,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
方法 学习西方
影响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对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起到一定作用。
艰难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
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行不通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复兴
6.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
【核心素养】
材料一 蔡元培在 1917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 思想自由” 的学术研究氛围,聘 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
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八上 P57)
材料二 1920 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 9 名女生入学旁听, 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八上 P57)
【历史解释 · 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作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促进了男女平
等与女性地位的提升。
1.新文化运动中“新” 的含义。
①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
②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③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④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⑤新成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2.[新角度 · 小切口]中国近代化探索与西方近代化的比较
项目 中国近代化 西方近代化
不 同 点 历 程
项目 中国近代化探索 西方近代化
不 同 点 结 果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但均未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推动社会生产力水 平大大提高
相 同 点 都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都推动了本国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杰出历史人物均作出伟大贡献
【史料实证】中西方近代化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1)中国:在列强侵略的刺激下被迫进行,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艰难、曲折发展过程;
以西方为学习目标。
(2)西方: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自然萌发、进行;经历时间长,准备充分,近代化全面而深刻;近代化发
展伴随着对外侵略扩张。
考向新文化运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知识分子的担当)
【例 1】(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旧文学仍然在思想
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变式 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必须先其雅者而后其易者,
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变式 1-2】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也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先生赞叹这是“ 思想
界空前之大变动” 。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 10 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
A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C .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 D .促使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考点二 五四运动
【课标】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背景 国内:①社会形势: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民族矛盾 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②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壮大了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中国外 交的失败是指列 强将德国在中国 山东的特权全部 转让给日本,不 是日本割占山 东。
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激化。②俄国十月 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知识点二 五四运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时间 1919 年 5 月 4 日 1. 五 四 运 动 (1919 年)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工人阶 级开始登上政治 舞台,而不是中 国共产党(1921 年诞生)登上政
导火 线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最能体现运动性质)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 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领导 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
开始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
经过 时间中心主力方式结果第 一 阶 段1919 年 5 月 4 日—6 月 3 日 北京学生 ( 先 锋) 游行示威 、罢课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第 二 阶 段 6 月 3 日以 后 上海工人 阶级 (主 力) 罢工 罢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 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三人职务,拒绝在巴黎 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 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治舞台。 2.学生是五四运 动的关键,工人 是其主力军,并 开启了这次运动 发展的新阶段。 3.五四运动的口 号中最能体现反 帝反封建性质的 是“外争主权, 内 除国贼”。 4.五四运动的核 心是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结果 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 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 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 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 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特点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 与的广泛性
历史 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 与的广泛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 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五四 精神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 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归纳起来就是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最根本的就是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启示 在五四运动中, 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坚决的斗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情操, 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 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家国情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广大青年的觉 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进一
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也是其实质和内涵。 经典史料:梁启超:“ 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 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 … …”
【知识拓展】
1.什么是五四精神 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①五四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不怕牺牲的精神。
②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 识到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和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
生价值。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
【核心素养】
1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①从时代背景来看,五四爱国运动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精
神,并且具有更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特性。
②从指导思想来看,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伴 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逐渐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
基础。
③从领导力量来看,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成 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推动了五四
爱国运动的发展。
2.项目学习:历史分期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解析
3.观点论述:
材料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
这些人来赞助革命。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
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 《吴玉章回忆录》(八上 P65)
【唯物史观 · 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论述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群众中蕴藏
着惊人力量”。
说明:五四运动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使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土地革命时期,中国 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农民踊跃参军作战,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抗日战 争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踊跃参军作战,为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综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力量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革命思想的转变,并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变化:由重视发动上层社会力量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原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五四运动的推动;人民群众救亡图存意识的觉醒。
考向 五四运动(命题角度:革命精神/人民的力量)
【例 1】(2023·内蒙古兴安盟 · 统考中考真题)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 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 ”这里的“彻底地不妥协地”指的是
( )
A .依靠广大的青年学生 B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发动上层社会的力量
【变式 1-1】“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
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
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此材料最能反映( )
A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B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 .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变式 1-2】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
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一个时代”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标】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传 播 背 景 (1)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2)五四运动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 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后 期李大钊宣传 马克思主义
方 式 (1)报刊: 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 播的先驱;1919 年《新青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刊载李大钊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2)团体: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发 展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 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 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 人识字班, 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 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影 响 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为中国共 产党诞生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马 克 思 背景 (1)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2)五四运动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 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1.中国一大 召开的时 间是 1921
主 义 的 传 播 方式 (1)报刊: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 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 命,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 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 年《新青年》出版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刊载李大钊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2)团体: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年 7 月, 不 是 1921 年 7 月 1 日。 因为会议 是从 7 月 23 日开始召 开了很多 天。 2.中国一大 的地点既 有上海, 最 后一天又 转移到了 浙江嘉兴 的游船上。
发展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 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 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 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影响 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 产党诞生奠定了基础
中 共 一 大 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 明了方向
时间 1921 年 7 月 23 日(党的生日;但建党节是每年的 7 月 1 日)
地点 1921 年 7 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是中 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红船 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 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代表 毛泽东、何叔衡(长沙) 、董必 武、陈潭秋(武汉) 、李达、李 汉俊(上海) 、张国焘、刘仁静 (北京) 、王尽美、邓恩铭(济 南 ) 、 陈公博 、包惠僧(广 州) 、周佛海(旅日) 、共产国 际代表—— 马林、尼科尔斯基 (列席) 中共一大会址 南湖红船
内容 (1)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
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的 历 史意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他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 民族的利益。他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 貌焕然一新了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伟 大 的 建 党 精 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 伟大精神。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有着:百折不挠、坚韧顽 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等
经典史料:“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 —— 董必武 “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 光。 ”
【知识拓展】
1.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新的奋斗目 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新 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的利益代表: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还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新的斗争方法: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新的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建立开始,就把
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
明了方向。
知识点三 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中共 二大 1922 年 7 月 上海 中共一大 和中共二 大确定的 目标不一 样, 中共二 大更符合 国情。
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级,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 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 工人 运动 的高 涨 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 运动
概况:从 1922 年初到 1923 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 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二七惨案” ),此后, 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
变化(特点):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
教: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 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知识拓展】中共“一大”有什么缺陷?“二大”如何弥补?
中共“一大” 只提了最高纲领,未提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二大”在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的基础上第
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1.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事例?
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的出现;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及北伐取得巨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
利;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 领导为中共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五四 运动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
3.近代中国人民救国道路的探索
【家国情怀】结合相关史实,阐述“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面对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 革命,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后,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人民解放 战争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综上所述,从中国近代的探索历程中可以看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
考向 0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命题角度:思想准备)
【例 1】1920 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
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反映了( )
A .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转变 B .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C .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变式 1-1】“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
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李大钊 B .毛泽东 C .陈独秀 D .孙中山
【变式 1-2】1920 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 19 位发起人中有 16 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 年
参会的 152 名会员中有超过 1/3 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A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C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 .有利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考向 02中国共产党成立(命题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
【例 2】(2023·青海西宁 · 统考中考真题)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面图片中
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
A .近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国共两党的合作 D .渡江战役的盛况
【变式 2-1】“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
人阶级的身上。 ”“ 中国工人阶级”开天辟地的创举是( )
A .领导新文化运动 B .领导五四运动
C .成立中国共产党 D .确立井冈山道路
【变式 2-2】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 须援助工人阶级, 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
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B .借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
C .意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D .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
考向 03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命题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党的领导/工人运动)
【例 3】(2023·辽宁营口 · 统考中考真题) 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二大 B .中共三大
C .古田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变式 3-1】陈独秀说, 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 ,到中共“二大” 时“就脚踏
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上述材料中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
A .制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B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变式 3-2】2023 年 2 月 7 日是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 100 周年纪念日, 铁路相关单位在北京、郑州、武 汉等地连线举办纪念活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使中国
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 )
A .只有封建军阀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B .新三民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C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够取胜 D .工人阶级还没有真正地觉悟
一、选择题
1 .(2023·辽宁大连 · 统考中考真题)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 ?”处应填写的内
容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2 .(2023·湖北恩施 · 统考中考真题)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主 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叙述了新文化运动
的( )
A .背景 B .主张 C .内容 D .影响
3 .(2023·山东济南 · 统考中考真题)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 “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白
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 .政治革命 B .文学革命 C .军事革命 D .科技革命
4 .(2023·四川遂宁 · 统考中考真题)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 “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
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
想…… 。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 .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实业救国 D .民主科学
5 .(2023·山东济宁 · 统考中考真题) 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
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 ”为“救治” 中国,陈独秀呼吁( )
A .推翻君主专制 B .复兴儒家思想
C .发动国民革命 D .进行思想变革
6 .(2023·江苏南通 · 中考真题)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7 .(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 据亲历者杨晦回忆: (这一事件发生前夜) 各校代表和北大学生在北 大的三院礼堂开大会, 当时群情激昂, 发言踊跃, 有一位同学咬破了手指, 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字, 表示决
心。 ”“这一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五四运动
8 .(2023·江苏徐州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揭示了( )
A .五四运动的背景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C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D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9 .(2023·山东菏泽 · 统考中考真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
的伟大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标志。 ”在该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 )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爱国商人 D .青年知识分子
10 .(2023·内蒙古赤峰 · 统考中考真题)《吴玉章回忆录》提到: “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 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
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他认为( )
A .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 .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 .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11 .(2023·黑龙江大庆 · 中考真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
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
A .1921 年 B .1922 年 C .1923 年 D .1945 年
12 .(2023·内蒙古兴安盟 · 统考中考真题) 在历史课上,教师播放了《开天辟地》电影片段“ 中共一大召开”
的场景,以下可能在电影中出现的是( )
A .会议地点因故发生了转移 B .单枪匹马遭遇革命的挫折
C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论断 D .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13 .(2023·山东淄博 · 统考中考真题) 1921 年 7 月,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回到山东后, 他们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 并深入工厂和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 领导工人运动,
促进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他们的这些活动最能体现( )
A .五四精神 B .红船精神
C .长征精神 D .抗战精神
14 .(2023·广东广州 · 统考中考真题) 1924 年,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 其部分课
文有第 10 课《女子的能力》、第 28 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 16 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
悟》。这反映了( )
A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15 .(2022·四川内江 · 统考中考真题)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
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A .民主革命纲领 B .党的中心工作 C .抗日民主政权 D .工农武装割据
二、综合题
16 .(2022·吉林长春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先进的中国文化有力地辐射到了
周边国家,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文化。
材料二 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融会, 就其内容、层面和过程来看, 大体上先是物质接触, 进而 制度借鉴, 最后是精神交往。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人对西学内涵的了解, 经历了“ 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
倡思想解放” 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1)依据材料一举出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各一位。结合唐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50 字左右)
(3)比较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17 .(2023·四川广安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 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
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1)19 世纪中晚期到 20 世纪初, 列强侵略中国采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压迫手段, 请任选两个方面作
答,每个方面各举两例史事。
材料二 1900 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 将来之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 1908 年 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 1999 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 。1917 年, 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
胎复活” ,呼吁中华少年为 “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 20 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事, 指出 20 世纪初“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的
表现。
18 .(2021·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
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 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 6 月 5 日起的几天内, 上海就有六七万
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 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 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 中国共产党” ;(2)革
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
(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 归社会公有。
——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 的政治运动有哪些?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
败” 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 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 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目 录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网络构建
时空线索
梳理预测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新文化运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知识分子
担当)
考点二 五四运动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
知识点二 五四运动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五四运动(命题角度:革命精神/人民的力
量)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诞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点三 中共二大、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命题角度:思想准
备)
考向 02 中国共产党成立(命题角度:红色基因/
革命精神)
考向 03 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命题
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党的领导/工人运动)
链接中考
按住 Ctrl 键同时点击目录文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页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新 文 化 运 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 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 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 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一,新文化运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知识分子担当, 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口号、 阵地、领导阶级、学习层面、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历史地位、作 用及评价;考查侧重于新文化运动成就与影响。命题形式多样,且 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进行整合全方位考查中国 近代化的历程、特点、影响等,本考向应作为重点复习对象。考点 二,五四运动,命题角度:革命精神/人民的力量,是重要的考 向。考查的命题点有: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目标、口号、爆发、扩 大、结果、性质、特点、意义以及五四精神,知道五四精神的具体 内涵,涵养家国情怀;五四运动的考查侧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始、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且与新文化 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相联系。考点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命题 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有: 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命题角度:思想准备),主要突出李大钊的宣传 活动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主要考查 诞生的标志、意义;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命题角度: 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党的领导/工人运动),不是高频考点,注意区 别一大与二大的党的奋斗目标不同之处。常结合教材内容重点考查。
五 四 运动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 史事, 理解五四精神的内 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 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 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 大建党精神。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 国,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1915 年开始,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为主要阵地,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1919 年,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政治方面 新文化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国工人运动蓬勃 发展。
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一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打击。
思想文 化方面 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推动思想的解放。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专题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间段:1915—1923 年)
专题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间段:1915—1923 年)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课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背景 (1)中华民国建立后,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传入中国, 受 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袁世凯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尊孔复古” 的思想与西方民主 思想发生冲突 (3)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 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1. 洋 务 运 动 开 启了中国经济 近代化;戊戌变 法开启了中国 政治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开 启了中国思想 文化近代化。 2. 陈 独 秀 是 新 文化运动的发 起者;李大钊最 早系统宣传马 克思主义。 3. 新文化运动 包含了思想革 命和文学革命 两 方 面 的 内 容。 4.《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成为 新文化运动最 为重要的阵地。 5. 新 文 化 运 动 在促进思想解 放方面有着不 可抹杀的历史 功绩, 但不可否 认的是, 它也存
开始 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 《新青年》)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 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学习 层面 思想文化层面
目标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涤荡封建旧文化的毒 害
口号 “ 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和“赛先生” )。
主要 阵地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主要 内容 思 想 革 命 抨击旧道 德与旧文 化 ①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 孔复古逆流, 《新青年》发表文章抨击以 孔子为代表儒家传统道德与文化。 ②代表:鲁迅于 1918 年发表白话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 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提倡民主 与科学 ①陈独秀最先提出, 形象比喻为“德先生” 和“赛先生” ②提倡民主就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反对封建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就是树立科 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与愚昧
文 学 革 命 抨击旧文 学,提倡新 文学, 主张 白话文替 代文言文 ①1917 年,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到 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 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开 来 在着对东西方 文化绝对否定 和绝对肯定的 倾向。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 人物 陈独秀、 1915 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率先举起 “ 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首先倡导白话文。胡适是新文化运 动和文学革命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 提出打倒“ 吃人的礼教” ,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文学形式结 合起来,是白话小说的典范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 着力营造“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的学术研究氛围, 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 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开放大学女禁,招收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性质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地位)
影响 进步性: ①它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 科学的洗礼 ②它促进了中国人民, 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与进步, 探索 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③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开启民智,推动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 与肯定
启示 我们要解放思想, 善于学习先进文化,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和 学习,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知识拓展】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
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2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曾提出的“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为了加强其专制独裁统治,恢复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 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期,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 治, 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4.新文化运动的“新” 的表现。
(1)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
(2)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4)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5.纵横比较: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比较
不同点: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层面 思想主张 目的 性质 特点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器物 自强 求富 维护清朝统治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 治者的自救运动 从学习西方科 学技术到政治 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中国近代化探 索是与救亡图 存相结合的, 过程艰难曲折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政治 制度 变法 图强 建立君主立宪 制 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 而下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政治制度 三民主义 追求民主共和,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 动 激进的资 产阶级知 识分子 思想文化 民主 科学 追求民主和科 学改造国民性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 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同点:
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目的 救亡图存,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
方法 学习西方
影响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对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起到一定作用。
艰难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
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行不通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复兴
6.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
【核心素养】
材料一 蔡元培在 1917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 思想自由” 的学术研究氛围,聘 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
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八上 P57)
材料二 1920 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 9 名女生入学旁听, 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八上 P57)
【历史解释 · 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作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促进了男女平
等与女性地位的提升。
1.新文化运动中“新” 的含义。
①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
②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③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④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⑤新成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2.[新角度 · 小切口]中国近代化探索与西方近代化的比较
项目 中国近代化 西方近代化
不 同 点 历 程
项目 中国近代化探索 西方近代化
不 同 点 结 果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但均未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推动社会生产力水 平大大提高
相 同 点 都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都推动了本国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杰出历史人物均作出伟大贡献
【史料实证】中西方近代化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1)中国:在列强侵略的刺激下被迫进行,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艰难、曲折发展过程;
以西方为学习目标。
(2)西方: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自然萌发、进行;经历时间长,准备充分,近代化全面而深刻;近代化发
展伴随着对外侵略扩张。
考向新文化运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知识分子的担当)
【例 1】(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旧文学仍然在思想
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详解】根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旧文学仍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改变这一状况,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抨击
儒家旧思想、旧文化, D 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 A 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起义,
排除 B 项;辛亥革命主张推动清王朝统治, “北洋军阀统治”是在清政府灭亡后出现,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必须先其雅者而后其易者,
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首先变革人心, 然后改变政令, 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福泽谕吉主 张应该先进行思想启蒙,再进行政治变革,最后进行经济变革,所以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新文 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D 项正确;洋务运动不是进行政治变革,辛亥革命不是进行思想启蒙,均
和福泽谕吉的观点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1-2】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也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先生赞叹这是“ 思想
界空前之大变动” 。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 10 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
A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C .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 D .促使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 中国文化界也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先生赞叹这是‘ 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 先生成为中国此后 10 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 ”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股思 想解放潮流,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题干中 未有体现,排除 A 项; “近代教育的发展”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 C 项; “ 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在题干中
未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考点二 五四运动
【课标】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背景 国内:①社会形势: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民族矛盾 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巴黎和会中国外 交的失败是指列
②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壮大了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强将德国在中国 山东的特权全部 转让给日本,不 是日本割占山 东。
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激化。②俄国十月 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知识点二 五四运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时间 1919 年 5 月 4 日 1. 五 四 运 动 (1919 年)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工人阶 级开始登上政治 舞台,而不是中 国共产党(1921 年诞生)登上政 治舞台。 2.学生是五四运 动的关键,工人 是其主力军,并 开启了这次运动 发展的新阶段。 3.五四运动的口 号中最能体现反 帝反封建性质的 是“外争主权, 内 除国贼”。 4.五四运动的核 心是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导火 线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最能体现运动性质)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 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领导 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
开始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
经过 时间中心主力方式结果第 一 阶 段1919 年 5 月 4 日—6 月 3 日 北京学生 ( 先 锋) 游行示威 、罢课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第 二 阶 段 6 月 3 日以 后 上海工人 阶级 (主 力) 罢工 罢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 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三人职务,拒绝在巴黎 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 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结果 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 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 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 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 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特点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 与的广泛性
历史 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 与的广泛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 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五四 精神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 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归纳起来就是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最根本的就是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启示 在五四运动中, 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坚决的斗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情操, 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 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家国情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广大青年的觉 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进一 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也是其实质和内涵。 经典史料:梁启超:“ 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 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 … …”
【知识拓展】
1.什么是五四精神 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①五四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不怕牺牲的精神。
②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 识到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和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
生价值。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
【核心素养】
1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①从时代背景来看,五四爱国运动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精
神,并且具有更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特性。
②从指导思想来看,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伴 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逐渐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
基础。
③从领导力量来看,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成 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推动了五四
爱国运动的发展。
2.项目学习:历史分期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解析
3.观点论述:
材料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 这些人来赞助革命。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
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 《吴玉章回忆录》(八上 P65)
【唯物史观 · 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论述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群众中蕴藏
着惊人力量”。
说明:五四运动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使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土地革命时期,中国 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农民踊跃参军作战,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抗日战 争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踊跃参军作战,为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综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力量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革命思想的转变,并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变化:由重视发动上层社会力量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原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五四运动的推动;人民群众救亡图存意识的觉醒。
考向 五四运动(命题角度:革命精神/人民的力量)
【例 1】(2023·内蒙古兴安盟 · 统考中考真题)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 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 ”这里的“彻底地不妥协地”指的是
( )
A .依靠广大的青年学生 B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发动上层社会的力量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
妥协地 ”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 项正确;依
靠广大的青年学生并不能体现“彻底地不妥协”,排除 A 项;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题干信息未涉及, 排除 B
项;发动上层社会的力量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1-1】“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
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
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此材料最能反映( )
A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B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 .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中写道: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
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和所学知识可知, 上述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是全民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 中国外交的失败, 引 1 发了 1919 年中国的五四运动, 北京学生率先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 提出“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等口号, 并迅速发展成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 席卷全国, 五四运动标志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排除 B 项;五四运动是走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折点, 但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 没有说明五四运动的地位,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1-2】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
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一个时代”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答案】D
【详解】据材料“1919 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可知,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 动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项正确; 1919 年五四运动中无产 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19 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 故 A 项说法错 误,排除 A 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指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 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标】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传 播 背 景 (1)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2)五四运动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 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后 期李大钊宣传 马克思主义
方 式 (1)报刊: 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 播的先驱;1919 年《新青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刊载李大钊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2)团体: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发 展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 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 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 人识字班, 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 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影 响 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为中国共 产党诞生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马 克 思 背景 (1)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2)五四运动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 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1.中国一大 召开的时 间是 1921
主 义 的 传 播 方式 (1)报刊: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 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 命,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 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 年《新青年》出版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刊载李大钊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2)团体: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年 7 月, 不 是 1921 年 7 月 1 日。 因为会议 是从 7 月 23 日开始召 开了很多 天。 2.中国一大 的地点既 有上海, 最 后一天又 转移到了 浙江嘉兴 的游船上。
发展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 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 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 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影响 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 产党诞生奠定了基础
中 共 一 大 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 明了方向
时间 1921 年 7 月 23 日(党的生日;但建党节是每年的 7 月 1 日)
地点 1921 年 7 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是中 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红船 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 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代表 毛泽东、何叔衡(长沙) 、董必 武、陈潭秋(武汉) 、李达、李 汉俊(上海) 、张国焘、刘仁静 (北京) 、王尽美、邓恩铭(济 南 ) 、 陈公博 、包惠僧(广 州) 、周佛海(旅日) 、共产国 际代表—— 马林、尼科尔斯基 (列席) 中共一大会址 南湖红船
内容 (1)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
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的 历 史意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他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 民族的利益。他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 貌焕然一新了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伟 大 的 建 党 精 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 伟大精神。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有着:百折不挠、坚韧顽 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等
经典史料:“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 —— 董必武 “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 光。 ”
【知识拓展】
1.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新的奋斗目 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新 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的利益代表: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还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新的斗争方法: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新的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建立开始,就把
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
明了方向。
知识点三 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中共 二大 1922 年 7 月 上海 中共一大 和中共二 大确定的 目标不一 样, 中共二 大更符合 国情。
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级,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 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 工人 运动 的高 涨 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 运动
概况:从 1922 年初到 1923 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 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二七惨案” ),此后, 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
变化(特点):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
教: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 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知识拓展】中共“一大”有什么缺陷?“二大”如何弥补?
中共“一大” 只提了最高纲领,未提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二大”在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的基础上第
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1.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事例?
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的出现;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及北伐取得巨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
利;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 领导为中共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的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五四 运动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
3.近代中国人民救国道路的探索
【家国情怀】结合相关史实,阐述“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面对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 革命,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后,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人民解放 战争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综上所述,从中国近代的探索历程中可以看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
考向 0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命题角度:思想准备)
【例 1】1920 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
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反映了( )
A .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转变 B .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C .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工人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 量,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向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D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 于 1921 年, 1920 年还没有成立,排除 A 项;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 B 项;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1-1】“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
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李大钊 B .毛泽东 C .陈独秀 D .孙中山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李大钊先生, 1918 年, 李大钊先生在《新
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
主义, A 项正确;毛泽东是伟大的开国领袖,陈独秀先生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但他们都不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变式 1-2】1920 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 19 位发起人中有 16 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 年
参会的 152 名会员中有超过 1/3 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A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C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 .有利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19 位发起人中有 16 人后来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1922 年参会的 152 名会员中 有超过 1/3 加人中国共产党”可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起人和会员中的许多成员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壮大, 进而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C 项正确;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排除 A 项;材料中这些成员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非构建基层
党组织,排除 B 项; 1919 年五四运动促使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考向 02中国共产党成立(命题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
【例 2】(2023·青海西宁 · 统考中考真题)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面图片中
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
A .近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国共两党的合作 D .渡江战役的盛况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结合所学知识, 中共一大刚开始在上海召开, 后 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所以史料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项正确;图 片与近代科技发展无关,排除 A 项;图片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排除 C 项;图片与渡江战役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2-1】“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
人阶级的身上。 ”“ 中国工人阶级”开天辟地的创举是( )
A .领导新文化运动 B .领导五四运动
C .成立中国共产党 D .确立井冈山道路
【答案】C
【详解】根据“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 工人阶级的身上。 ”可得出工人阶级开天辟地的创举是指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 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C 项正确;工人阶级没有领导新文化运 动,排除 A 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 B 项;确立井冈山道路不是“ 中国工人阶级”开天
辟地的创举,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2-2】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 须援助工人阶级, 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
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B .借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
C .意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D .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是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消灭阶级差别,显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当时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故题干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 D 项正确;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是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排除 A 项;借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是国共十年对峙初期时期革命道路,排除 B 县; 中共一大没有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具体合适的革命任务,故“意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说法不恰当,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考向 03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命题角度: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党的领导/工人运动)
【例 3】(2023·辽宁营口 · 统考中考真题) 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二大 B .中共三大
C .古田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 1922 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会议重申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样,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A 项正确; 1923 年,中共三大在 广州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 B 项; 1929 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即“古田会议” ,确立了 “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 C 项; 1949
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变式 3-1】陈独秀说, 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 ,到中共“二大” 时“就脚踏
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上述材料中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
A .制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B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 最低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项正确;中共一大制定了党 的最高奋斗目标,排除 A 项;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排除 C 项;中共三大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3-2】2023 年 2 月 7 日是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 100 周年纪念日, 铁路相关单位在北京、郑州、武 汉等地连线举办纪念活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使中国
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 )
A .只有封建军阀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B .新三民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C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够取胜 D .工人阶级还没有真正地觉悟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3 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 败使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团结同盟者才能够取胜, C 项正确;只有封建军阀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
人说法错误,排除 A 项;新三民主义符合中国国情,排除 B 项;工人阶级已经觉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链接中考——
一、选择题
1 .(2023·辽宁大连 · 统考中考真题)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 ?”处应填写的内
容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5 年, 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 提倡民 主与科学, 反对封建文化,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传统礼教, 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 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C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中国农民运动,与题干不
符,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 1911 年至 1912 年初,旨在推翻
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排除 B 项;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 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 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2 .(2023·湖北恩施 · 统考中考真题)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主 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叙述了新文化运动
的( )
A .背景 B .主张 C .内容 D .影响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打击了封建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了充 分的思想准备” ,结合所学可知, 打击封建主义,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为五四运动作充分 的思想准备都是五四运动的影响, D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 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 新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提倡“ 民主”与“科学” ,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C 两项。故选 D 项。
3 .(2023·山东济南 · 统考中考真题)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 “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白
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 .政治革命 B .文学革命 C .军事革命 D .科技革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和所学可知,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不 摹仿古人”等, B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文学革命,不涉及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的内容,排除 ACD 项。故
选 B 项。
4 .(2023·四川遂宁 · 统考中考真题)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 “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
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
想…… 。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 .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实业救国 D .民主科学
【答案】D
【详解】据题干“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 ”“ ……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 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 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 。”和所学可知,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 了思想的解放, D 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 A 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目标,排除 B
项;实业救国是张謇等实业家的目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2023·山东济宁 · 统考中考真题) 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
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 ”为“救治” 中国,陈独秀呼吁( )
A .推翻君主专制 B .复兴儒家思想
C .发动国民革命 D .进行思想变革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 治之法。 ”结合所学可知, 陈独秀认为, 儒家思想服务于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后, 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 儒 家思想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应该废除,进行思想变革, D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 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 动,此时,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排除 A 项;复兴儒家思想与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不符,排除 B 项;第
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国民革命,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 .(2023·江苏南通 · 中考真题)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天安门”“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和所学可知,图片反 映的历史事件是 1919 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 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 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不符题意, 排除 A 项;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不符题意,排除 C 项; 一二 ·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不符题意,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 据亲历者杨晦回忆: (这一事件发生前夜) 各校代表和北大学生在北 大的三院礼堂开大会, 当时群情激昂, 发言踊跃, 有一位同学咬破了手指, 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字, 表示决
心。 ”“这一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五四运动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题干材料可知, “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 D 项正确;戊戌变法的发起者是康有为、梁启超,二次革命的发起者是孙中山先生,护国战争指的是反对袁
世凯复辟的战争,均与题意中的“学生”不符,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8 .(2023·江苏徐州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揭示了( )
A .五四运动的背景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C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D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中心事件是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政治混乱和西方思想的传入都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A 项正确;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题干图片没有体现,排除 B 项;新文化运动 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 C 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于 1924 年至 1927 年,与题
干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9 .(2023·山东菏泽 · 统考中考真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
的伟大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标志。 ”在该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 )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爱国商人 D .青年知识分子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 项正确;工 人阶级是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排除 A 项;五四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但发挥先锋作用的是青年
知识分子,而不是农民阶级和爱国商人,排除 BC 两项。故选 D 项。
10 .(2023·内蒙古赤峰 · 统考中考真题)《吴玉章回忆录》提到: “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 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
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他认为( )
A .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 .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 .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
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 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可知, 吴玉章认为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所
表现出的力量比上层的社会力量要大得多,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 体现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在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体现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 年学生,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在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涉及革命的同盟者问题,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 .(2023·黑龙江大庆 · 中考真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
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
A .1921 年 B .1922 年 C .1923 年 D .1945 年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1 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因此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1921 年, A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1921 年,而
不是 1922 年, 1923 年, 1945 年,排除 B 、C 、D 项。故选 A 项。
12 .(2023·内蒙古兴安盟 · 统考中考真题) 在历史课上,教师播放了《开天辟地》电影片段“ 中共一大召开”
的场景,以下可能在电影中出现的是( )
A .会议地点因故发生了转移 B .单枪匹马遭遇革命的挫折
C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论断 D .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之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A 项 正确;单枪匹马遭遇革命的挫折在中共一大后,排除 B 项;1927 年,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论断,排除 C 项;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 .(2023·山东淄博 · 统考中考真题) 1921 年 7 月,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回到山东后, 他们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 并深入工厂和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 领导工人运动,
促进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他们的这些活动最能体现( )
A .五四精神 B .红船精神
C .长征精神 D .抗战精神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21 年 7 月, 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山东后, 他 们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并深入工厂和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促进了山东地 方党组织的发展”和所学可知, 1921 年夏,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 利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形成了内涵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的红船精神。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作 运动, 王尽美、邓恩铭在中共一大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 正是中共一大精神的落实, 最能体现红船精神, B 项正确;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 A 项;长征精神形成于 1934 年 10 月开始的红军长征中,与材料时间“1921 年 7 月”不符合,排除 C 项;抗战
精神形成于 1931 年开始的抗战,与材料时间“1921 年 7 月”不符合,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4 .(2023·广东广州 · 统考中考真题) 1924 年,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 其部分课
文有第 10 课《女子的能力》、第 28 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 16 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
悟》。这反映了( )
A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4 年”“工人俱乐部”“ 《劳动者底觉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 项正确;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排 除 A 项;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题干不能反映出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排
除 D 项。故选 C 项。
15 .(2022·四川内江 · 统考中考真题)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
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A .民主革命纲领 B .党的中心工作 C .抗日民主政权 D .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共二大确定最低纲领是在民主革命阶段,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 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 项正确;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排除 B 项;抗日民主政权与中共二大无关,排除 C 项;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二、综合题
16 .(2022·吉林长春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先进的中国文化有力地辐射到了
周边国家,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文化。
材料二 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融会, 就其内容、层面和过程来看, 大体上先是物质接触, 进而 制度借鉴, 最后是精神交往。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人对西学内涵的了解, 经历了“ 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
倡思想解放” 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1)依据材料一举出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各一位。结合唐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50 字左右)
(3)比较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答案】(1)司马迁 李白 吴道子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
家。
(2)观点论述结合史实,围绕学习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面展开。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50 字左右。
示例: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技术,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渐进历程。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终结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道德礼教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3)汉唐时期中国文化有力地向周边辐射,近代中国则借鉴、融会其他国家文化;不同文化应交流互鉴,创
造性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一“汉唐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史 学上汉朝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上唐 朝李白歌颂了祖国山河美, 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被称为“诗仙”。艺 术上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 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 著名画家有吴道子, 代表作《送 子天王图》。根据材料一信息, “先进的中国文化有力地辐射到了周边国家, 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文
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根据材料二“ 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融会, 就其内容、层面和过程来看, 大体上先是物质接触, 进而制度借鉴, 最后是精神交往。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人对西学内涵的了解, 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 到提倡思想解放” 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可知, 中国近代史从技术、制度、到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论述从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
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中国古代影响其他国家,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可知,汉唐时期中国文化有
力地向周边辐射,近代中国则借鉴、融会其他国家文化;不同文化应交流互鉴,创造性发展。
17 .(2023·四川广安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 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
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1)19 世纪中晚期到 20 世纪初, 列强侵略中国采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压迫手段, 请任选两个方面作
答,每个方面各举两例史事。
材料二 1900 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 将来之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 1908 年 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 1999 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 。1917 年, 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
胎复活” ,呼吁中华少年为 “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 20 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事, 指出 20 世纪初“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的
表现。
【答案】(1)军事手段: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的 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占领北京后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
侵略者的凶恶本性,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政治手段: 1842 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使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破坏; 1895 年,《马关条 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更严重
的损害。
经济手段: 1842 年 8 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赔款给英国 2100 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 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从而将中国变 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1895 年的《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使日本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进行
经济侵略。
(2)表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 识分子, 提出“ 民主”“科学” 口号, 批判旧的封建礼教和思想,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 流;特别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青年 学生进行示威游行,得到了各阶层、各民族全国同胞的支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最终迫使北 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 巴黎和约”上签字, 直接目标得 到了实现。五四运动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推动 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921 年“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的中国共产党
成立。
【详解】(1)根据所学,从军事、政治、经济压迫手段中任选两个进行回答,每一方面各两例即可。军事 手段,这是列强侵略中国最野蛮的手段,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中均有所体现,军事侵略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政治手段,这是列强侵 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主要表现包括割占、瓜分中国的领土(强行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干涉中国 内政等;经济手段,列强侵华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为此列强通过勒索巨
额战争赔款、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如:
军事手段: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的文明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占领北京后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
恶本性,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政治手段: 1842 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使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破坏; 1895 年,《马关条 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更严重
的损害。
经济手段: 1842 年 8 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给英国 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的协议,从而将中国 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1895 年的《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 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使日本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
进行经济侵略。
(2)根据材料二“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 责任也。 ”“这个少年新中国, 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 而在促进少年中华 之投胎复活”并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事, 分析概括 20 世纪初“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的表现即可,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等为 代表的知识分子, 提出“ 民主”“科学” 口号, 批判旧的封建礼教和思想,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 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思想 解放的潮流;特别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 动,青年学生进行示威游行,得到了各阶层、各民族全国同胞的支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最 终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 巴黎和约”上签字, 直 接目标得到了实现。五四运动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 识,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921 年“ 中华民族更生再造” 的中
国共产党成立。
18 .(2021·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
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 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 6 月 5 日起的几天内, 上海就有六七万 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 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 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 中国共产党” ;(2)革
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
(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 归社会公有。
——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 的政治运动有哪些?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
败” 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 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 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答案】(1)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理由: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伟大力量: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 1898 年,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等领导了戊戌变法, 结果失败了。 1911 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 中山等领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从这点来看, 失败了。故材料一中“归于失败” 的 政治运动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因此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的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作者认为它们“ 归于失败” 的理由是: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任务。
(2)据材料二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 ”可以概 括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是: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五 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据材料二的“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 霖、章宗祥、陆宗舆。 ”可以概括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是:推动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据材料二的“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 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 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可知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
出的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依据材料三的“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1 年 7 月,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 国共产党。依据材料三的“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 直到 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 归社 会公有。 ”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综合题干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资
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