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学案含答案)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学案含答案)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目 录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网络构建
时空线索
梳理预测
考点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 1.1.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
动、西安事变
知识点 1.2.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
屠杀
知识点 1.3.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 1.4. 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抗日战
争的胜利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命题角度:民 族危机/政治智慧)
考向 02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命题角度: 合作/统一)
考向 03 南京大屠杀(命题角度:暴行/公祭日) 考向 04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命题角度: 人民的力量/智慧)
考向 05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命题角度:
光辉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民族精神)
考点二人民解放战争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2.1 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共中
央转战陕北
知识点 2.2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
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赢) 考向 02 革) 考向 03 的力量) 重庆谈判(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命题角度:土地改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命题角度:人民
链接中考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 ·九 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 认识日 本侵华的罪行, 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 艰苦历程,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 中流砥柱, 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东方主战场,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 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 解中国七大, 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 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命题角度:民族危机/政治智慧/合作/统 一/暴行/公祭日/人民的力量/智慧/光辉 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民族精神。 命题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西安事变 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七七事变的内容 与影响(考查重点);南京大屠杀的概 况;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战(考查重 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重点)。
人民解放战 争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 民主做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 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 史事;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 争的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以及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赢/土地改革 /人民力量。 命题点:重庆谈判的背景与意义(考查 重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解放 区的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考 查重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考查重点)、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 争胜利的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 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 二次合作,抗日民方面 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国民党 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被粉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 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 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经济方面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打破日伪军 封锁。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 的人力、物力保障。
思想文 化方面 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被确立 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考点一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 1.1: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2022 版课标】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1 .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 以此为借口, 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扩大: 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1932 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3)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
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 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4)影响:
①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
战。
②是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平衡,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含义:1935 年下半年, 日本策动了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 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1)时间,地点: 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新华门前。
(2)口号: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3)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 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背景:
①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又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拒绝。
(2)爆发: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 ”,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过各方努力,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历史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
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 . 局部抗战
(1)抗日义勇军:由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成。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 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
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3)国民党部分爱国力量:
①1931 年,东北军将领马占山,齐齐哈尔会战。
②1932 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 一 ·二八淞沪会战等。
【易混易错】
1.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
2.东北三省沦陷的最主要因素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予抵抗。
3.扶持建立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手段和工具。
4.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
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知识拓展】
1927-1937 年国内矛盾的变化:
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核心素养】
知识点 1.2: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
【2022 版课标】: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
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
1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1937 年 7 月 7 日, 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就是“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②影响: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 .国共第二次合作:
(1)背景: 日军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协议内容:
①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②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3)正式形成: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实际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以国
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4)意义: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2)促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深远
意义。
3 .南京大屠杀:
(1)背景:
①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国民党组织淞沪会战。
②日军占领上海后,于 1937 年 12 月攻陷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陪都)。
(2)史实: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

(3)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危害严重、遇害人数多。
(4)认识:
①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充分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野蛮行径,揭露了法西斯势力反人
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和罪恶本性。
②要反对战争,崇尚和平;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③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5 .相关纪念:2014 年开始,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意义:还原历史真相,告
慰遇难同胞。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知识拓展】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结成的广泛统一战线,既包括革命
力量,也包括中间力量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面临民族危亡) —— 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
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2.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①大革命时期:国共统一战线
②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的 正确决策,也是与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转变分不开的。它的形成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它
的建立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4.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
③人民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核心素养】
【2022 版课标】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
抗战的艰苦历程。
知识点 1.3:正面战场的抗战
1 .淞沪会战:
(1)开始时间:1937 年 8 月 13 日。
(2)过程: 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 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 1937 年 11 月,上海失陷,
淞沪会战结束。
(3)影响: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 .台儿庄战役:
(1)背景: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沿津浦铁路从南北两
个方向夹击徐州。
(2)时间:1938 年。指挥者:李宗仁。
(3)意义:共歼敌 1 万余人,是抗战以来 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3 .武汉会战:
(1)开始时间:1938 年 6 月
(2)主要战役: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 3000 余人。
(3)结果: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
(4)意义: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 .第三次长沙会战:
(1)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 年 12 月,日军对长
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最终获得会战胜利,歼灭大批日军。
(2)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 1944 年初的豫湘桂战役一溃千里。
【易混易错】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以武汉 保卫战结束为标志,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知识点 1.4:敌后战场的抗战
1 .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 年 9 月。指挥者: 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2)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注意:平
型关战役是正面战场太原会战中的一次战斗)
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根据地:
①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②延安成为了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战术: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4) 目的:为了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
(5)措施:
①政治上: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作用:团结了各抗 日阶级、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 抗战的积极性,增强了抗战的力量。)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
(6)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1) 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的错误观点。
(2)时间:1938 年
(3)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 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觉醒和信心。 4 .百团大战:
(1)概况: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在华北地区纵
横 2000 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2)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实施报复性的“扫荡 ”,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 ”作战。
(3)意义: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易混易错】
1.台儿庄战役是日军向台儿庄发动进攻, 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进行的反击。台儿庄战役被誉为“抗 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
得的第一个胜利;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 .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 深入敌后, 放手发动群众, 建立抗
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拓展】
1.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 别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 正面 阻击敌人(依靠政府和军队)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抗战的主战 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 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2.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从政治路线看,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维持全国抗战局面,成为抗日战
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2)从军事战略看,抗日根据地在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
合,共同抗击日军。
(3)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
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3.减租减息 VS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变化是因为国内矛盾的变化。
(1)打土豪分田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坚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目的:为了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土地 革命的胜利。
(2)减租减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地主对于农民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与抗 日积极性。 → 目的: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核心素养】
【2022 版课标】: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
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 1.5: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1.全民族坚持抗战:
(1)正面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
封锁;在反“扫荡 ”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3)社会各界: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
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4)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2.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 年 4 月、陕西延安。
(2)内容: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
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毛泽东当选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
斗方向。
(4)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
的意义。
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背景:
①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
②国内: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最后一战》,号召中国军民展开全面反攻。
(2)时间: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台湾 回到祖国的怀抱。(9 月 3 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团结的意识觉醒,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战争本身的正义性。
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国内: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②国际: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涉及和平作出了
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誓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易混易错】
1.毛泽东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
位: 1935 年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 1945 年中共七大。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非解放战争的胜利。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并不能
理解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知识拓展】抗日战争的特点?
①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②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③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
体。
④以弱胜强:从战争双方的实力来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国战胜了资本主义强国日
本,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完全胜利。
⑤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
最长。
1.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形成标志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 的国共合作宣言
革命任务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抗日
建立战线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后结果 合作破裂,国共开始十年内战 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2.看图学史:观察地图,指出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
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变化 1:主要根据地由南方转到北方;根据地中心由瑞金转到延安。原因: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抗战。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变化 2:斗争对象由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变为抵抗日本侵略者;社会主要矛盾由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群众的阶 级矛盾演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原因: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剧。影响:国共两党实现
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解释】根据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共同点。
[答案] 都以广大农村为根据地,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3.纵横比较:
项 目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不 同 点 时间 1894~1895 年 1931~1945 年
结果 中国战败(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军事指挥 不当等) 中国获胜(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 中国 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 流砥柱的作用等)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刺激了帝 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帝国主义列 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唤醒了中国人 民空前的民族意识 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 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对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 出了重要贡献
相 同 点 (1)都是日本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 (2)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 ,都进行残酷的 经济掠夺; (3)都是蓄谋已久,采取先制造事端,然后挑起战争;战争的背景基本都是敌强我弱 (4)爱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抵抗
4.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2)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主动改编军队和国民党共赴国难
(3)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4)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
略总方针、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5)中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6)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
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5.总结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历程
(1)民族意识的萌发期: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转变观念,逐渐从“天
朝上国 ”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2)民族意识不断强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
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民族意识不断强化。
(3)民族意识的升华时期:五四运动前后
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共同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团结一致,要求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得到升华。
(4)民族意识的空前高涨:抗日战争时期
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
达到了空前高度。
考向 0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命题角度:民族危机/政治智慧)
【例 1】(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 1936 年 12 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
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 )
A .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D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变式 1-1】2023 年 9 月 13 日,庆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发布防空警报试鸣公告:将于 2023 年 9 月 18 日组
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庆阳市组织此次活动的现实意义是( )
A .宣传抗日战争胜利成果 B .警示社会各界铭记历史
C .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D .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变式 1-2】五四运动和一二 · 九运动的相同点是( )
①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②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③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④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考向 02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命题角度:合作/统一)
【例 2】(2023·江西 · 统考中考真题)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 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皖南事变
【变式 2-1】1937 年 8 月, 淞沪会战爆发。除了国民党中央军之外, 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 军等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到战争中, 共 70 多万人。社会各阶层踊跃支持, 工人、商人、妇女都给
予军队很大帮助。由此可见( )
A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B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C .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D .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变式 2-2】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即新四军,叶挺为军长。材料表明( )
A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B .北伐战争即将开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 .战略反攻已经结束
考向 03 南京大屠杀(命题角度:暴行/公祭日)
【例 3】(2023·辽宁营口 · 统考中考真题) 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 · 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 “整座城市, 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 随处可见, 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 日记中
所记载的事件是( )
A .东北三省沦陷 B .旅顺大屠杀 C .南京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变式 3-1】“巍巍金陵(南京),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
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这一段祭文描述的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天京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变式 3-2】2004 年, 美籍华人鲁照宁到访南京, 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位亲历过南京大屠 杀的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籍等。鲁照宁捐赠的这些书籍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
要理由是( )
A . 日记时间的准确性 B . 日记内容的全面性 C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D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考向 04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智慧)
【例 4】(2023·内蒙古通辽 · 统考中考真题) 1938 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 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 “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
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 .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变式 4-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
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B .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 .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变式 4-2】“它受到国共两党的祝贺和国内外舆论的赞扬,但同时也震惊了敌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
认识’,并向华北增兵,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这里的“它”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 )
A .平津保卫战 B .百团大战 C .南京保卫战 D .徐州会战
考向 05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命题角度:光辉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程
/民族精神)
【例 5】(2023·四川甘孜 · 统考中考真题)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宣 布无条件投降为止, 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 287.4 万人。其中, 89 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 多达 198.4 万
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 .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变式 5-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召开过这样一次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七届二中全会
【变式 5-2】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 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 大战略的实施…… 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 2/3 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 牢牢地捆住日本法
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可见,中国抗日战争( )
A .扭转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屡败局面 B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考点二 人民解放战争
【2022 版课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
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
知识点 2.1: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2) 目的:
a 蒋介石一方: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获得舆论支持,把不愿和平罪名加到共产党身上。
b 毛泽东一方: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时间及代表人物
①时间: 1945 年 8 月 28 日-1945 年 10 月 10 日
②代表人物:国民党:蒋介石;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
(4)结果:经过谈判, 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5)《双十协定》的内容:
①双方长期合作,避免内战,建立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 年 1 月 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2)内容:
①建立联合政府②和平建国纲领③召开国民大会④修改宪法草案⑤整编军队⑥) 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 和平建国的方针。
(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3.国民党发动内战
(1)内战爆发:1946 年 6 月
(2)标志: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全面进攻)
(3)重点进攻: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改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地区是(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4.解放军民的自卫反击
(1)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①战略战术:自卫战争;②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③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④作战原则:集中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①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②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取得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③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数万人,扭转了战局。
【易混易错】
1.新政协 VS 旧政协:
1946 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全称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 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全称为:第一届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旧政协 新政协
作用 讨论如何建立联合政府,协商会议 代理人大,最高权力机构
组织者 国民党 共产党
目的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过重庆谈判, 国共双方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
军队的合法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知识拓展】从 1924—1949 年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
【核心素养】
【2022 版课标】: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
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知识点 2.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刘邓 大军 挺进 大别 山 背景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正处在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目的 为了彻底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 把战火烧到敌占区, 进而减轻陕北、山东解放区 的压力,并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过程 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 挺进大别山
意义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措施:
①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
(3)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顺利完成。
(4)意义、影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 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 年 9-11 月 东北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使得国民 党主力基本消灭, 大 大加速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平津战役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 月 北平 、天 津 聂荣臻 北平和平解放。华 北全境基本解放。
淮海战役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 月 以徐州为 中心 刘伯承、粟裕、 陈毅、邓小平、 谭振林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流域的广大地区。
4.渡江战役与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时间 1949 年 4 月
概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 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 500 公里战线上, 横渡 长江, 占领南京,4 月 23 日,攻占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 力退往台湾
战略目标 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影响 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 湾
目的: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时间:1949 年 3 月 地点:西柏坡 主要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 市工作的中心②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
七届二中全会 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制定了 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西柏 坡精 神 产生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 利;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 考验) 内涵: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5.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 放战争 的胜利 的主要 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决策英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根本 保证
国民党统治腐朽, 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不得人心, 政治上空前孤立, 危机四伏, 国统区反内战 运动不断高涨,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配合解放区战场
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易混易错】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不再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
战争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
2.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区别: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是渡江战
役。
3.国民党在大陆 22 年的统治指的是 1927 年 4 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 1949 年 4 月南京解放;解放战争胜利
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标志是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
4.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 22 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民
主主义革命也没有结束。
【知识拓展】
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感想?
(1)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
英勇善战;国民党统治腐朽。
(2)感想: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否则就会衰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特征: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2)主要原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
(3)启示: 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核心素养】
1.纵横比较: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比较
项目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背景 日本加紧侵华, 民族危机加深, 西安事变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人民期待和平建设国家;蒋介石既定 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国内 和平与内战的可能性并存
时间 1936 年 12 月 1945 年 8— 10 月
中共代表 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落实情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 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 ”,发动全面内战
相同点 都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
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 为重,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2.项目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中几次土地政策总结
时间 内容 作用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 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1947 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 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使农村的阶级关 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 性。翻身农民踊跃参与参战, 为人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3.图解历史:基于上述近代中国中央政权更迭的史实,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这一观 点加以论述。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内忧外患, 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尝试改变国家命运,但都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 播,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自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与国情,从全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一系列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 民在近代以来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坚定选择。
考向 01 重庆谈判(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赢)
【例 1】(2023·四川凉山 · 统考中考真题)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 “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
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 由此可见, 1945 年 8 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
A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 .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变式 1-1】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 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为了中国前途,国共两党召开了历史
性会谈。这次会谈是( )
A .国民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变式 1-2】1945 年 8 月,《大公报》发表了社评: “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
们谨以胜利中国言论界一份子的资格,敬表一些高兴与庆慰之忱。 ”这反映了当时的人民期盼( )
A .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 .和平建国的民族愿望
C .国共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D .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考向 02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命题角度:土地改革)
【例 2】(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 1947 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 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
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 .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变式 2-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
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当时,为“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实行耕者有其田 C .减租减息 D .中立富农
【变式 2-2】在解放战争中,据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部 1949 年 3 月 20 日所作的统计,东北解放三年来,参 战民工达 3132572 人, 担架 306178 付, 大车 306718 辆, 马 907021 匹。农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是
因为( )
A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 .“双十协定” 的签订
C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 . 《土地改革法》颁布
考向 03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
【例 3】(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此次战役,在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的不懈猛攻下,攻克了以 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该战
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变式 3-1】1946 年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基于这一现状,
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 )
A .转战陕北 B .挺进大别山 C .进行战略决战 D .攻占南京
【变式 3-2】中共中央敏锐地抓住了战机,不等东北野战军在大战后完成休整,即决策令其先行入关,提前 发起平津战役, 并以“隔而不围”“ 围而不打” 的战略战术, 分割包围国民党军, 最终将国民党军滞留于平津地
区并歼灭。材料表明,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北野战军的密切配合 B .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薄弱
C . 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 D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故术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徐州 · 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描绘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 · 二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2 .(2023·云南 · 统考中考真题) 1936 年 12 月 14 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 是为民请命, 决非造成内乱…… 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 个人生命在所不计!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3 .(2021·四川泸州 · 统考中考真题)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 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
折性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中共七大
4 .(2023·四川雅安 · 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的判决书内容(部分)。该判决
书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期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日本军人进行了大批屠杀、杀害 个人、强奸、劫掠及放火……这种暗无天日的犯罪是从 1937 年 12 月 13 日 ……开始的,迄至 1938 年 2 月
初还没有停止。
A .卢沟桥事变 B .淞沪会战 C .南京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5 .(2022·湖北 · 统考中考真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
下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 )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广州会战 D .长沙会战
6 .(2023·广东深圳 · 统考中考真题) 1937 .7-1938 .10,我国有 108 所高校其中有 91 所被轰炸, 教师和学
生减员 20%,财产损失 3360 多万元,更有一些损失无法估算。这说明( )
A .晚清教育发展艰难 B .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C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 .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
7 .(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中, ①②③④处填写
正确的是( )
A . ①七七事变 B . ②九一八事变 C . ③平型关大捷 D . ④中共七大召开
8 .(2023·青海西宁 · 统考中考真题) “1940 年 8 月至 1941 年 1 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 规模的反击作战, 参战兵力共 105 个团, 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 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材料描述的是
(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9 .(2023·山东潍坊 · 统考中考真题) 到 1945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
( )
A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 B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方向
10 .(2023·山东济宁 · 统考中考真题)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的今昔》(1940 年
刊载于《抗战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 .展示作者对中日版图的想象 B .提醒国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
C .坚定国人夺取抗战胜利信心 D .强调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亲密
11 .(2023·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说: “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
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 .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12 .(2023·山东烟台 · 统考中考真题) 1946 年 6 月至 10 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
阻击战。阻击战历时 3 个多月,共歼敌 1 万余人。材料中的“ 自卫还击” ( )
A .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13 .(2023·广东深圳 · 统考中考真题)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 “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
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 ”这体现了( )
A .振奋抗日信心 B .消灭国军主力 C .牵制敌军部队 D .解放长江中下游地区
14 .(2023·内蒙古赤峰 · 统考中考真题) 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
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 万人 30.5 万副 88 万辆 76.7 万头 48 万吨 20.6 万副 8500 只
A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 .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 .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D .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15 .(2023·湖南张家界 · 统考中考真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 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南京解放 B .挺进大别山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二、综合题
16 .(2023·江苏宿迁 · 统考中考真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
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 《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20 年 2 月, 陈望道为翻译
《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
"够甜,够甜的了!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27 年 9 月 19 日,秋收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先后退至文家市。当晚,前委召开会议,讨论 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可能。经过讨 论, 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 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 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
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 陈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
材料三 西安事变消息传出后, 国内舆论多认为, 一旦诉诸武力, 中国可能陷于纷争割据的局面, 给日 本以可乘之机。 12 月 13 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置西安事变问题……,17 日, 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机抵达西安,与张、杨等人紧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决心抗
日,中共就愿与他合作。
一《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学说?
(2)概括材料二中起义部队进军方向由长沙转至"莲花、宁冈一带" 的原因。并据此指出毛泽东开辟了哪一革
命新道路?
(3)材料三中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采取了怎样的主张?
(4)结合以上问题,请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艰难严酷的环境中,能够从弱小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关
键所在。
17 .(2022·四川攀枝花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 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
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20 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 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树
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 的中
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指出材料中“这场战争” 的名称以及此时中国共产党依靠的阶级力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3)请举一例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并用该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目 录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网络构建
时空线索
梳理预测
考点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 1.1.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
动、西安事变
知识点 1.2.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
屠杀
知识点 1.3.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 1.4. 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抗日战
争的胜利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命题角度:民 族危机/政治智慧)
考向 02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命题角度: 合作/统一)
考向 03 南京大屠杀(命题角度:暴行/公祭日) 考向 04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命题角度: 人民的力量/智慧)
考向 05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命题角度:
光辉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民族精神)
考点二人民解放战争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2.1 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共中
央转战陕北
知识点 2.2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
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技巧·得分速记】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 01 赢) 考向 02 革) 考向 03 的力量) 重庆谈判(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命题角度:土地改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命题角度:人民
链接中考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 ·九 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 认识日 本侵华的罪行, 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 艰苦历程,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 中流砥柱, 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东方主战场,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 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 解中国七大, 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 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命题角度:民族危机/政治智慧/合作/统 一/暴行/公祭日/人民的力量/智慧/光辉 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民族精神。 命题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西安事变 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七七事变的内容 与影响(考查重点);南京大屠杀的概 况;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战(考查重 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重点)。
人民解放战 争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 民主做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 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 史事;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 争的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以及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赢/土地改革 /人民力量。 命题点:重庆谈判的背景与意义(考查 重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解放 区的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考 查重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考查重点)、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 争胜利的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 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 二次合作,抗日民方面 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国民党 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被粉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 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 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经济方面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打破日伪军 封锁。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 的人力、物力保障。
思想文 化方面 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被确立 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考点一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 1.1: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2022 版课标】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1 .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 以此为借口, 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扩大: 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1932 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3)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
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 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4)影响:
①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
战。
②是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平衡,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含义:1935 年下半年, 日本策动了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 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1)时间,地点: 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新华门前。
(2)口号: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3)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 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背景:
①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又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拒绝。
(2)爆发: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 ”,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过各方努力,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历史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
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 . 局部抗战
(1)抗日义勇军:由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成。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 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
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3)国民党部分爱国力量:
①1931 年,东北军将领马占山,齐齐哈尔会战。
②1932 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 一 ·二八淞沪会战等。
【易混易错】
1.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
2.东北三省沦陷的最主要因素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予抵抗。
3.扶持建立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手段和工具。
4.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
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知识拓展】
1927-1937 年国内矛盾的变化:
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核心素养】
知识点 1.2: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
【2022 版课标】: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
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
1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1937 年 7 月 7 日, 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就是“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②影响: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 .国共第二次合作:
(1)背景: 日军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协议内容:
①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②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3)正式形成: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实际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以国
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4)意义: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2)促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深远
意义。
3 .南京大屠杀:
(1)背景:
①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国民党组织淞沪会战。
②日军占领上海后,于 1937 年 12 月攻陷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陪都)。
(2)史实: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

(3)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危害严重、遇害人数多。
(4)认识:
①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充分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野蛮行径,揭露了法西斯势力反人
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和罪恶本性。
②要反对战争,崇尚和平;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③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5 .相关纪念:2014 年开始,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意义:还原历史真相,告
慰遇难同胞。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知识拓展】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结成的广泛统一战线,既包括革命
力量,也包括中间力量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面临民族危亡) —— 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
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2.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①大革命时期:国共统一战线
②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的 正确决策,也是与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转变分不开的。它的形成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它
的建立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4.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
③人民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核心素养】
【2022 版课标】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
抗战的艰苦历程。
知识点 1.3:正面战场的抗战
1 .淞沪会战:
(1)开始时间:1937 年 8 月 13 日。
(2)过程: 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 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 1937 年 11 月,上海失陷,
淞沪会战结束。
(3)影响: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 .台儿庄战役:
(1)背景: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沿津浦铁路从南北两
个方向夹击徐州。
(2)时间:1938 年。指挥者:李宗仁。
(3)意义:共歼敌 1 万余人,是抗战以来 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3 .武汉会战:
(1)开始时间:1938 年 6 月
(2)主要战役: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 3000 余人。
(3)结果: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
(4)意义: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 .第三次长沙会战:
(1)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 年 12 月,日军对长
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最终获得会战胜利,歼灭大批日军。
(2)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 1944 年初的豫湘桂战役一溃千里。
【易混易错】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以武汉 保卫战结束为标志,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知识点 1.4:敌后战场的抗战
1 .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 年 9 月。指挥者: 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2)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注意:平
型关战役是正面战场太原会战中的一次战斗)
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根据地:
①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②延安成为了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战术: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4) 目的:为了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
(5)措施:
①政治上: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作用:团结了各抗 日阶级、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 抗战的积极性,增强了抗战的力量。)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
(6)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1) 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的错误观点。
(2)时间:1938 年
(3)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 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觉醒和信心。 4 .百团大战:
(1)概况: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在华北地区纵
横 2000 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2)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实施报复性的“扫荡 ”,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 ”作战。
(3)意义: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易混易错】
1.台儿庄战役是日军向台儿庄发动进攻, 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进行的反击。台儿庄战役被誉为“抗 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
得的第一个胜利;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 .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 深入敌后, 放手发动群众, 建立抗
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拓展】
1.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 别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 正面 阻击敌人(依靠政府和军队)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抗战的主战 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 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2.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从政治路线看,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维持全国抗战局面,成为抗日战
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2)从军事战略看,抗日根据地在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
合,共同抗击日军。
(3)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
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3.减租减息 VS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变化是因为国内矛盾的变化。
(1)打土豪分田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坚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目的:为了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土地 革命的胜利。
(2)减租减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地主对于农民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与抗 日积极性。 → 目的: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核心素养】
【2022 版课标】: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
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 1.5: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1.全民族坚持抗战:
(1)正面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
封锁;在反“扫荡 ”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3)社会各界: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
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4)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2.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 年 4 月、陕西延安。
(2)内容: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
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毛泽东当选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
斗方向。
(4)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
的意义。
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背景:
①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
②国内: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最后一战》,号召中国军民展开全面反攻。
(2)时间: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台湾 回到祖国的怀抱。(9 月 3 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团结的意识觉醒,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战争本身的正义性。
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国内: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②国际: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涉及和平作出了
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誓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易混易错】
1.毛泽东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
位: 1935 年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 1945 年中共七大。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非解放战争的胜利。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并不能
理解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知识拓展】抗日战争的特点?
①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②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③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
体。
④以弱胜强:从战争双方的实力来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国战胜了资本主义强国日
本,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完全胜利。
⑤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
最长。
1.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形成标志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 的国共合作宣言
革命任务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抗日
建立战线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后结果 合作破裂,国共开始十年内战 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2.看图学史:观察地图,指出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
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变化 1:主要根据地由南方转到北方;根据地中心由瑞金转到延安。原因: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抗战。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变化 2:斗争对象由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变为抵抗日本侵略者;社会主要矛盾由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群众的阶 级矛盾演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原因: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剧。影响:国共两党实现
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解释】根据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共同点。
[答案] 都以广大农村为根据地,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3.纵横比较:
项 目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不 同 点 时间 1894~1895 年 1931~1945 年
结果 中国战败(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军事指挥 不当等) 中国获胜(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 中国 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 流砥柱的作用等)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刺激了帝 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帝国主义列 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唤醒了中国人 民空前的民族意识 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 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对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 出了重要贡献
相 同 点 (1)都是日本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 (2)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 ,都进行残酷的 经济掠夺; (3)都是蓄谋已久,采取先制造事端,然后挑起战争;战争的背景基本都是敌强我弱 (4)爱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抵抗
4.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2)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主动改编军队和国民党共赴国难
(3)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4)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
略总方针、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5)中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6)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
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5.总结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历程
(1)民族意识的萌发期: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转变观念,逐渐从“天
朝上国 ”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2)民族意识不断强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
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民族意识不断强化。
(3)民族意识的升华时期:五四运动前后
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共同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团结一致,要求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得到升华。
(4)民族意识的空前高涨:抗日战争时期
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
达到了空前高度。
考向 0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命题角度:民族危机/政治智慧)
【例 1】(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 1936 年 12 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
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 )
A .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D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
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项正确; 1935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北平青年学生掀起了爱国救亡的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 A 项;国 共合作宣言发表,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实现, 排除 C 项;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1-1】2023 年 9 月 13 日,庆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发布防空警报试鸣公告:将于 2023 年 9 月 18 日组
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庆阳市组织此次活动的现实意义是( )
A .宣传抗日战争胜利成果 B .警示社会各界铭记历史
C .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D .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由此 可知, “将于 2023 年 9 月 18 日组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 的现实意义是警示社会各界铭记历史, B 项正确;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 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排除 C 项;题
干材料与红军长征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1-2】五四运动和一二 · 九运动的相同点是( )
①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②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③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④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运动和一二 · 九运动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①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和一二 · 九运动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②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和一二 · 九运动都具有反对帝国 主义的性质, ④符合题意。据此可知, ①②④符合题意, B 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引起的, 一二 · 九运动是由“华北危机” 引起的, 二者没有经过长期的组织准备, ③不符合题意, 据此排除含③
的 A 、C 、D 项。故选 B 项。
考向 02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命题角度:合作/统一)
【例 2】(2023·江西 · 统考中考真题)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 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皖南事变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 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变”指七 七事变。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
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B 项正确;九一八
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与材料“全民族联合抗战”不符,排除 A 项;八一三事变以后,根据国共两党 协议,中共的军队整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 C 项; 1941 年,皖南事变后,中共重建新四军军部,坚持
抗战,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2-1】1937 年 8 月, 淞沪会战爆发。除了国民党中央军之外, 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 军等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到战争中, 共 70 多万人。社会各阶层踊跃支持, 工人、商人、妇女都给
予军队很大帮助。由此可见( )
A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B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C .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D .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 除了国民党中央军之外,桂军、粤军……等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到战争中”“社 会各阶层踊跃支持, 工人、商人、妇女都给予军队很大帮助”和所学知识可知, 社会各界团结御侮, 展现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A 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敌后战场作用,排除 B 项;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排除 C 项;广州、武汉失陷后,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变式 2-2】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即新四军,叶挺为军长。材料表明( )
A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B .北伐战争即将开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 .战略反攻已经结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 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1937 年 9 月,国民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根据题意, C 项正确;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表述错误,排除 A 项;
1926 年,北伐战争开始,排除 B 项;1945 年 8 月,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考向 03 南京大屠杀(命题角度:暴行/公祭日)
【例 3】(2023·辽宁营口 · 统考中考真题) 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 · 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 “整座城市, 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 随处可见, 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 日记中
所记载的事件是( )
A .东北三省沦陷 B .旅顺大屠杀 C .南京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整座城市, 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 随处可见, 日 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结合所学可知, 1937 年 12 月 13 日, 日军占领南京后, 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 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 C 项正确;东北三省沦陷与南京无关,排除 A 项;旅顺大屠杀发生
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 B 项;皖南事变由国民党制造,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3-1】“巍巍金陵(南京),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
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这一段祭文描述的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天京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 国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7 年 12 月 13 日, 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 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 D 项正确;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与题干时间“一 九三七”不符,排除 A 项; 1856 年,天京事变,与题干时间“一九三七”不符,排除 B 项; 1931 年,九一八
事变爆发,与题干时间“一九三七”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变式 3-2】2004 年, 美籍华人鲁照宁到访南京, 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位亲历过南京大屠 杀的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籍等。鲁照宁捐赠的这些书籍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
要理由是( )
A . 日记时间的准确性 B . 日记内容的全面性 C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D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答案】D
【解析】据题干“2004 年, 美籍华人鲁照宁到访南京, 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位亲历过南京 大屠杀的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籍等。 ”结合所学可知,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最有力 的证据是屠杀现场的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及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的所见所闻等。题干所捐赠的书籍是作 者的亲身经历,具有真实性, D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所捐书籍作者的经历有助于研究南京大屠杀,与日
记时间的准确性、日记内容的全面性、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无关,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考向 04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智慧)
【例 4】(2023·内蒙古通辽 · 统考中考真题) 1938 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 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 “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
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 .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938 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 “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可知,抗日 战争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C 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刘 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 B 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
最大一场胜利,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4-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
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B .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 .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重要战役,徐州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大会 战,台儿庄战役取得歼敌一万余人的胜利,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A 项正确;抗日战 争没有明确的转折点,如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阶段,则是武汉会战,而不是台儿庄战役,排除 B 项;抗 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指的是百团大战,排除 C 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变式 4-2】“它受到国共两党的祝贺和国内外舆论的赞扬,但同时也震惊了敌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
认识’,并向华北增兵,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这里的“它”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 )
A .平津保卫战 B .百团大战 C .南京保卫战 D .徐州会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可知, “它”指的是百团大战。 1940 年 8 月至次年 1 月,为了粉碎日 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 组织 100 多个团, 在华北广阔的地域, 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 战果辉煌, 有力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日军遭到 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 ,B 项正确;平津保卫战是 1937 年 7 月,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 29 军在北平(今北京) 、天津地区与日本中国驻屯军的作战,排除 A 项;南京保卫 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排除 C 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
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考向 05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命题角度:光辉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程
/民族精神)
【例 5】(2023·四川甘孜 · 统考中考真题)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宣 布无条件投降为止, 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 287.4 万人。其中, 89 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 多达 198.4 万
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 .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答案】B
【解析】根据“ 日军出国作战 ……198.4 万人死于中国战场”概括可知,二战时期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
军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B 项正确;材料中
没有提及作战策略与盟军装备援助,排除 AD 项;根据“89 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 198.4 万人死于中
国战场”可知,中国战场不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排除 C 项。故选 B 项。
【变式 5-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召开过这样一次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C
【解析】由材料“ 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可 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七大。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 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它以“ 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 了条件。 C 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A 项;第一届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 1949 年召开,是在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之后,排除 B 项;1949 年 3 月,中共 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 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材料没有
反映,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5-2】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 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 大战略的实施…… 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 2/3 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 牢牢地捆住日本法
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可见,中国抗日战争( )
A .扭转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屡败局面 B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 2/3 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牢牢地捆住 日本法西斯的手脚, 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可见,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 C 项正确; ABD 都不是题干材料表述的主旨,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考点二 人民解放战争
【2022 版课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
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
知识点 2.1: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2) 目的:
a 蒋介石一方: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获得舆论支持,把不愿和平罪名加到共产党身上。
b 毛泽东一方: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时间及代表人物
①时间: 1945 年 8 月 28 日-1945 年 10 月 10 日
②代表人物:国民党:蒋介石;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
(4)结果:经过谈判, 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5)《双十协定》的内容:
①双方长期合作,避免内战,建立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 年 1 月 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2)内容:
①建立联合政府②和平建国纲领③召开国民大会④修改宪法草案⑤整编军队⑥) 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 和平建国的方针。
(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3.国民党发动内战
(1)内战爆发:1946 年 6 月
(2)标志: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全面进攻)
(3)重点进攻: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改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地区是(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4.解放军民的自卫反击
(1)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①战略战术:自卫战争;②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③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④作战原则:集中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①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②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取得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③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数万人,扭转了战局。
【易混易错】
1.新政协 VS 旧政协:
1946 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全称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 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全称为:第一届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旧政协 新政协
作用 讨论如何建立联合政府,协商会议 代理人大,最高权力机构
组织者 国民党 共产党
目的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过重庆谈判, 国共双方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
军队的合法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知识拓展】从 1924—1949 年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
【核心素养】
【2022 版课标】: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
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知识点 2.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刘邓 大军 挺进 大别 山 背景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正处在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目的 为了彻底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 把战火烧到敌占区, 进而减轻陕北、山东解放区 的压力,并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过程 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 挺进大别山
意义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措施:
①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
(3)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顺利完成。
(4)意义、影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 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 年 9-11 月 东北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使得国民 党主力基本消灭, 大 大加速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平津战役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 月 北平 、天 津 聂荣臻 北平和平解放。华 北全境基本解放。
淮海战役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 月 以徐州为 中心 刘伯承、粟裕、 陈毅、邓小平、 谭振林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流域的广大地区。
4.渡江战役与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时间 1949 年 4 月
概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 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 500 公里战线上, 横渡 长江, 占领南京,4 月 23 日,攻占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 力退往台湾
战略目标 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影响 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 湾
目的: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时间:1949 年 3 月 地点:西柏坡 主要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 市工作的中心②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
七届二中全会 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制定了 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西柏 坡精 神 产生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 利;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 考验) 内涵: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5.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 放战争 的胜利 的主要 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决策英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根本 保证
国民党统治腐朽, 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不得人心, 政治上空前孤立, 危机四伏, 国统区反内战 运动不断高涨,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配合解放区战场
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易混易错】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不再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
战争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
2.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区别: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是渡江战
役。
3.国民党在大陆 22 年的统治指的是 1927 年 4 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 1949 年 4 月南京解放;解放战争胜利
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标志是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
4.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 22 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民
主主义革命也没有结束。
【知识拓展】
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感想?
(1)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
英勇善战;国民党统治腐朽。
(2)感想: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否则就会衰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特征: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2)主要原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
(3)启示: 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核心素养】
1.纵横比较: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比较
项目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背景 日本加紧侵华, 民族危机加深, 西安事变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人民期待和平建设国家;蒋介石既定 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国内 和平与内战的可能性并存
时间 1936 年 12 月 1945 年 8— 10 月
中共代表 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落实情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 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 ”,发动全面内战
相同点 都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
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 为重,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2.项目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中几次土地政策总结
时间 内容 作用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 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1947 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 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使农村的阶级关 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 性。翻身农民踊跃参与参战, 为人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3.图解历史:基于上述近代中国中央政权更迭的史实,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这一观 点加以论述。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内忧外患, 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尝试改变国家命运,但都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 播,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自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与国情,从全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一系列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 民在近代以来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坚定选择。
考向 01 重庆谈判(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赢)
【例 1】(2023·四川凉山 · 统考中考真题)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 “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
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 由此可见, 1945 年 8 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
A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 .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结合所学可知, 1945 年 8 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投降前后,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C 项正确;蒋介
石第一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基本战败,第二次、第三次邀请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无
条件投降后,很明显 A 项不是蒋介石的目的,排除 A 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 1937 年 9 月,排 除 B 项; 1945 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 的报告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并努力为中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
但蒋介石一直想把人民带入黑暗的前途, D 项不是蒋介石的目的,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1-1】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 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为了中国前途,国共两党召开了历史
性会谈。这次会谈是( )
A .国民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据材料“ 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 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可知, 1945 年, 抗日战争胜利, 但 是国共两党代表利益不同,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 D 项正确;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1935 年遵义会议召开,当时 国共处于对峙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召开,而不是国共会谈,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
【变式 1-2】1945 年 8 月,《大公报》发表了社评: “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
们谨以胜利中国言论界一份子的资格,敬表一些高兴与庆慰之忱。 ”这反映了当时的人民期盼( )
A .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 .和平建国的民族愿望
C .国共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D .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45 年 8 月 29 日”“重庆”“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大喜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 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符合人民的期盼, B 项正确; 1927 年大革命基 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排除 A 项;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发生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C 项;推翻国民政府
的统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考向 02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命题角度:土地改革)
【例 2】(2023·四川攀枝花 · 中考真题) 1947 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 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
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 .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
部人口, 不分男女老幼, 统一平均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让农民获得了土地,
从而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积极参军参战, A 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排除 B 项;抗日战争于 1945 年结束,材料内容与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 C 项;抗日战
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与材料时间“1947 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变式 2-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
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当时,为“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实行耕者有其田 C .减租减息 D .中立富农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 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因此,解
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是实行耕者有其田, B 项正确; “打土豪,
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 实行的土地政策, 1950 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 均与题干“解放战争时期”
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变式 2-2】在解放战争中,据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部 1949 年 3 月 20 日所作的统计,东北解放三年来,参 战民工达 3132572 人, 担架 306178 付, 大车 306718 辆, 马 907021 匹。农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是
因为( )
A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 .“双十协定” 的签订
C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 . 《土地改革法》颁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 东北解放三年来, 参战民工达 3132572 人, 担架 306178 付, 大车 306718 辆, 马 907021 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革 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C 项正 确;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不是农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的原因, 排除 A 项; “双十协定” 的签订,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双十协定” 的签订不是 农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的原因,排除 B 项;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土地改革法》颁布不是农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的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考向 03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
【例 3】(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此次战役,在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的不懈猛攻下,攻克了以 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该战
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1948 年 11 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
林等指挥下, 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 歼灭大量敌军。 1949 年 1 月,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 项正确;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 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排除 A 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 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 靠的战略后方,排除 B 项;平津战役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
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变,解放天津,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3-1】1946 年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基于这一现状,
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 )
A .转战陕北 B .挺进大别山 C .进行战略决战 D .攻占南京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46 年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同时解放军的总兵力和战斗能力也大大 提升,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 机已经成熟,基于这一现状,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进行战略决战, C 项正确; 1947 年 3 月,国民党 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 延安,转战陕北,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挺进大别山发生在 1947 年 6 月,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B 项;三大战役结束后, 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
大陆的统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变式 3-2】中共中央敏锐地抓住了战机,不等东北野战军在大战后完成休整,即决策令其先行入关,提前 发起平津战役, 并以“隔而不围”“ 围而不打” 的战略战术, 分割包围国民党军, 最终将国民党军滞留于平津地
区并歼灭。材料表明,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北野战军的密切配合 B .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薄弱
C . 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 D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故术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并以…… 战略战术, 分割包围国民党军, 最终将国民党军滞留于平津地区并歼灭”可知, 平津战役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役取得胜利主要原因, D 项正确;题干中主要讲述了东北军采取的战 术,与密切配合无关,排除 A 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排除 B 项;题干没有反映东北军
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徐州 · 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描绘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 · 二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示意图中的信息“柳条湖”、“北大营”、“沈阳”等信息可知, 图片描绘的是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并以此为借口, 突袭 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序幕, A 项正确;一 · 二八事变,是在九 · 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图谋侵占中国东部 沿海富庶区域,而在 1932 年 1 月 28 日蓄意发动的侵略事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1936 年 12 月 12 日, 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
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 1937 年 7 月 7 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 行所谓军事演习, 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 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 29 军 37 师 219 团奋起还击, 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
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2023·云南 · 统考中考真题) 1936 年 12 月 14 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 是为民请命, 决非造成内乱…… 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 个人生命在所不计!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36 年 12 月 14 日”“张学良” ,结合所学可知,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将 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所以 1936 年 12 月 14 日张学良将军的讲话与西安事变有关, B 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1931 年 9 月 18 日,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开始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
七事变爆发于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均与“1936 年” 时间
不符,排除 AC 两项;重庆谈判发生在 194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与“1936
年” 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2021·四川泸州 · 统考中考真题)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 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
折性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 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七七事变后, 国共停止内战, 开始第二次合作, 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 现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是全面抗战,所以 C 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 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所以 A 不符合题意; 1936 年 12 月 12 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西安事变的和平 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 B 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是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在延安举行,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所以 D 不符合题意。
4 .(2023·四川雅安 · 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的判决书内容(部分)。该判决
书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期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日本军人进行了大批屠杀、杀害 个人、强奸、劫掠及放火……这种暗无天日的犯罪是从 1937 年 12 月 13 日 ……开始的,迄至 1938 年 2 月
初还没有停止。
A .卢沟桥事变 B .淞沪会战 C .南京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 日本陆军”“从 1937 年 12 月 13 日”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惨 痛的教训之一——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陷入侵华日寇之手,残暴的日寇在接下来的一个 多月里,杀害我中华同胞 30 万人以上, C 项正确;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于 1937 年 7 月 7 日,淞 沪会战开始于 1937 年 8 月,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AB 两项;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是蒋介石,不是日寇,排
除 D 项。故选 C 项。
5 .(2022·湖北 · 统考中考真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
下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 )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广州会战 D .长沙会战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发生在上海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从 1937 年的 八月份到 11 月份,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破了日军限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A 项正确;武汉会战使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广州会战发生在广州,图片没有涉及,排除 C 项;长沙会战发生在
湖南,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2023·广东深圳 · 统考中考真题) 1937 .7-1938 .10,我国有 108 所高校其中有 91 所被轰炸, 教师和学
生减员 20%,财产损失 3360 多万元,更有一些损失无法估算。这说明( )
A .晚清教育发展艰难 B .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C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 .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7 年 7 月 7 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侵华战争的开始, 1937.7—1938.10 是全 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扩大阶段,题干描述的无法估算的损失说明了侵华日军残暴 的本质, D 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侵华日军残暴,未涉及教育发展,排除 A 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 1912 年—1928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
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7 .(2023·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中, ①②③④处填写
正确的是( )
A . ①七七事变 B . ②九一八事变 C . ③平型关大捷 D . ④中共七大召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示意图可知,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③处填写正确, C 项正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所以①处应为九一八事变, ② 处应为七七事变,排除 AB 两项;中国七大是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但中国
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是日本宣布无条件头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 .(2023·青海西宁 · 统考中考真题) “1940 年 8 月至 1941 年 1 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 规模的反击作战, 参战兵力共 105 个团, 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 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材料描述的是
(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八路军 ……105 个团”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发 起的百团大战, D 项正确;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都是正面战场的抗战, 且淞沪会战开始于 1937
年,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开始于 1938 年,其时间均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9 .(2023·山东潍坊 · 统考中考真题) 到 1945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
( )
A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 B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方向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到 1945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
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
实现全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 思想的创立,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D 项正确;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 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与题干内容“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不符,排除 A 项; 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题干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 史性飞跃”不符,排除 B 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与题干内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 .(2023·山东济宁 · 统考中考真题)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的今昔》(1940 年
刊载于《抗战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 .展示作者对中日版图的想象
C .坚定国人夺取抗战胜利信心
B .提醒国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
D .强调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亲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过去日本在一点点的蚕食中国,现在雄鸡中国崛起,日本成了毛虫,说明中国此 时越来越强大,不再任由日本蚕食,漫画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 项正确;漫画中中国版图大, 日本版图小,没有对版图进行想象,排除 A 项;此时(1940 年) 日本已经开始全面侵华,排除 B 项;此时
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属于敌对状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 .(2023·江苏镇江 · 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说: “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
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 .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5 年 8 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 的, 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 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 判。据“历史走到今天, 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 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 我也得 去啊! ”可知,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A 项正确;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是在抗日战 争期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排除 B 项;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 1937 年,重庆谈判是在 1945 年, 排除 C 项;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毛泽东亲赴重庆, 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2 .(2023·山东烟台 · 统考中考真题) 1946 年 6 月至 10 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
阻击战。阻击战历时 3 个多月,共歼敌 1 万余人。材料中的“ 自卫还击” ( )
A .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 1946 年 6 月至 10 月” ,结合所学知识, 1946 年 6 月蒋介石对 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1947 年 3 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胶济路阻击战即发生在 此时间段内,此次阻击战意在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A 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 1947 年 5 月 13 日至 16 日,排除 B 项; 1947 年 6 月 30 日夜,刘邓大军 12 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 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 C 项; 1948 年 11 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 1949 年 1 月
平津战役结束,歼敌 52 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 .(2023·广东深圳 · 统考中考真题)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 “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
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 ”这体现了( )
A .振奋抗日信心 B .消灭国军主力 C .牵制敌军部队 D .解放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挺进大别山”“ 吸引的敌人越多, 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 ,结
合所学可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可以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这
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 给解放战争期间的其他战区缓解了压力, C 项正确;挺进大别山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与 A 项中的“抗日”描述时期不符,排除 A 项;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基本消灭了国民 党军队的主力,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直到淮海战役
的胜利,我人民解放军才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 .(2023·内蒙古赤峰 · 统考中考真题) 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
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 万人 30.5 万副 88 万辆 76.7 万头 48 万吨 20.6 万副 8500 只
A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 .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 .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D .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答案】A
【解析】据题干《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中的数据“ 民工 543 万人”“担架 30.5 万副”“大小车 88 万辆”“筹 粮 48 万吨”“挑子 20.6 万副”“船只 8500 只”等可知, 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同时 也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A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
英勇作战,在题干中并无法体现出来,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5 .(2023·湖南张家界 · 统考中考真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 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南京解放 B .挺进大别山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答案】A
【解析】根据诗歌《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所学知识可知, 1949 年 4 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 项正确;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 B 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大规模的进攻战,排除 C 项;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战役,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二、综合题
16 .(2023·江苏宿迁 · 统考中考真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
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 《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20 年 2 月, 陈望道为翻译 《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
"够甜,够甜的了!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27 年 9 月 19 日,秋收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先后退至文家市。当晚,前委召开会议,讨论
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可能。经过讨
论, 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 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 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
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 陈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
材料三 西安事变消息传出后, 国内舆论多认为, 一旦诉诸武力, 中国可能陷于纷争割据的局面, 给日 本以可乘之机。 12 月 13 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置西安事变问题……,17 日, 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机抵达西安,与张、杨等人紧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决心抗
日,中共就愿与他合作。
一《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学说?
(2)概括材料二中起义部队进军方向由长沙转至"莲花、宁冈一带" 的原因。并据此指出毛泽东开辟了哪一革
命新道路?
(3)材料三中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采取了怎样的主张?
(4)结合以上问题,请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艰难严酷的环境中,能够从弱小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关
键所在。
【答案】(1)马克思主义
(2)长沙(或" 中心城市" )敌人力量大;莲花、宁冈等山区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井冈山道路(或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
(4)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追求;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或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实事求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民族利益为重(或答"共产党以为人民
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解析】(1)学说: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920 年 2 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可知,《共产党宣言》是真理的体现,因此,真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
(2)原因、道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 可能—— 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 进行土地革命, 开展游击战争”可知, 这体现
的是,长沙敌人力量大,而莲花、宁冈等山区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由此,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道路
(3)主张: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机抵达西安,与张、杨等人紧急磋商,并表示只 要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 决心抗日, 中共就愿与他合作”可知, 这体现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联蒋
抗日。
(4)关键: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它体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追求;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
它体现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这体现的是以民族利益为重。
17 .(2022·四川攀枝花 ·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 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
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20 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 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树
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 的中
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指出材料中“这场战争” 的名称以及此时中国共产党依靠的阶级力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3)请举一例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并用该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1)名称:北伐战争;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2)措施:打土豪、分田地(或土地革命);
原因: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争取农民对革命和中共的支持。
(3)示例 1:史实: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说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由内战到联
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或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实现。
示例 2:史实: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广
大农民和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示例 3: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学生、工人、农民、海外华侨、港澳
同胞、民族资产阶级等爱国力量,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取得抗战的胜利。
【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共 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合所学可知,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
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
力量:从“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依靠的阶
级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2)措施:根据材料“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 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可知,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
取的措施是打土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