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内容总览课标要求01学习目标02探究新知03课堂检测04课堂总结05课后作业06目录2022新课标要求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浮沉现象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浮沉条件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习目标0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了解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04了解潜水艇、热气球等物体的浮沉原理,理解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03掌握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0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新知导入上浮--漂浮悬浮下沉--沉底完好的乒乓球内部装了适量橡皮泥的乒乓球内部装满了橡皮泥的乒乓球演示:三个乒乓球在水中的不同状态探索新知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0102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03物体上浮探索新知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在液体内部上升浮出液面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V排=V物。物体受到的浮力减小,V排物体最终漂浮在液面,F浮=G物。探索新知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分析:F浮>G物,物体上浮。F浮>G物,则G排>G物。ρ液gV排>ρ物gV物,又因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故V排=V物。则ρ液>ρ物 。盐水选种探索新知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密度计原理: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所受浮力相等。构造:一根带有配重和刻度的封闭的玻璃管。刻度:靠近顶端的刻度值大。探索新知物体的浮沉条件--悬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1.悬浮指的是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意的位置。2.悬浮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物体的密度和物体密度相等。探索新知物体的浮沉条件--沉底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沉底探索新知物体的浮沉条件--沉底分析:3.物体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4.物体沉底时,受到浮力、重力、和容器底向上的支持力;重力的大小等于支持力与浮力之和。F支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2.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探索新知浮力的应用——轮船小木舟郑和宝船现代轮船木材的密度小于水,制成的船可以漂浮;钢铁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由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也能在水面上漂浮?探索新知浮力的应用——轮船捏成瓢状的橡皮泥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巨型货轮把橡皮泥捏成瓢状,增加了排水的体积,所以增加了浮力;轮船就是根据同样的原理制成的。探索新知浮力的应用——轮船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表示船舶的吃水深度。吃水线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吨是指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或者船底板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探索新知浮力的应用——潜水艇在水中潜行浮出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也能浮出水面,还可以沉入水底,是一种很重要的军用舰艇。探索新知浮力的应用——潜水艇自身重力增加,浮力小于重力,潜艇下沉。水仓充水可充入海水,也可用压缩空气将海水排出。两侧有水仓自身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潜艇上浮。水仓排水潜水艇是依靠改变自身重力的方法来实现浮沉的。探索新知浮力的应用——气球、飞艇节日气球充入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可以升空。飞艇巨大的气囊充入性质比较稳定的氦气。热气球对内部空气加热,使其密度变小,实现升空。课堂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浮力的应用1.轮船漂浮的原理:做成空心,增加排水量 以增大浮力。2.潜水艇利用自身重力的变化实现浮沉。3.气球和飞艇要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浮在空中。板书设计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漂浮的原理:做成空心,增加排水量 以增大浮力。2.潜水艇利用自身重力的变化实现浮沉。3.气球和飞艇要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浮在空中。课堂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烧杯中体液的密度B.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C.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D.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AC课堂练习2.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小球,浸在水中,如图所示,则受浮力的关系是( )A.Fa>Fb>FcB.FaC.Fa=Fb>FcD.Fa=Fb=FcB课堂练习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空塑料小瓶,瓶口扎上相同的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个瓶口朝上,一个瓶口朝下,这两个药瓶放在水里的位置相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瓶口扎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相等B.两空塑料瓶受到的浮力相等C.若甲图中的空瓶悬浮,则乙图中的空瓶也县浮D.若甲图中的空瓶悬浮,则乙图中的空瓶一定下沉D课堂练习4.(多选)如图,在河中修建桥墩时需要用钢缆绳拉着物体下放至河底,如图甲所示是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匀速下降的情景。图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物体下落高度h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3×10 kgB.物体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为2×10 NC.物体的体积为20m D.物体的密度为1.5×10 kg/m ABD课堂练习5.(多选)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质量相等的水。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正方体物体a、b、c分别放入三个容器的水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无水溢出)。对下列各物理量关系判断正确的有( )A.三个物体密度:ρa>ρb>ρcB.三个物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aC.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aD.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Pb'=Pc'B C课堂练习6.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漂浮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密度计在甲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D.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C课堂练习7.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图所示为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则下列对此潜水艇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C.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D.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D课堂练习8.中国海警某舰船在中国领海内巡航,如图所示。当该舰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舰船所受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B.船体下沉一些C.舰船所受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D.船体上浮一些D课堂练习9.传说三国时代,诸葛亮曾发明过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关于“孔明灯会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灯笼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B.灯笼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C.灯笼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D.以上说法均可C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5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分层作业基础部分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在液体中 ,在没有露出液面以前,物体受到的浮力 ;物体露出液面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 ;当物体在液面上漂浮时,受到 的作用,此时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在液体中 ;物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 位置;如果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将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重力。把橡皮泥捏成瓢状放在水面,它所受的重力 ,排开的水较 ,因而受到 的浮力,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 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 。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向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 变大,就逐渐 水中;当水舱充水,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它可以 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重力变小,从而 。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气球里充的是密度 空气的气体;体育、娱乐活动用的热气球,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体积 的热空气;飞艇里充入的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下列属于利用浮力升空的是( )A.飞机 B.飞艇 C.风筝 D.遨游的“天宫一号”小明洗水果时,发现体积较小的桔子漂浮在水面上,而体积较大的芒果却沉在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桔子的密度大于芒果的密度 B.桔子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C.桔子受到的重力小于芒果受到的重力D.桔子受到的浮力大于芒果受到的浮力妈妈生日那天,小梦给妈妈煮饺子时发现,当把饺子放入沸腾的水中后,饺子先下沉到锅底,过了一会儿又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饺子的吸水性)( )A.饺子在下沉的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B.饺子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所受的重力C.饺子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D.饺子在水面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巩固提升一艘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3000t,装满货物时的排水量为8000t,那么这艘轮船最多可以装载货物的质量是 t。如果它从长江驶进大海,它所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图所示的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慢慢放入一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从溢水杯中溢出50g的水,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 N,木块所受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重力;水溢出前后,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不同密度的盐水。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而在乙杯中县浮,且放入鸡蛋后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B.甲杯中盐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乙杯中盐水对杯底的压强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D.鸡蛋在甲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大于在乙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对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C.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了D.小瓷碗下沉过程中浮力大于重力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物体,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等。放入水中后,a漾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它们受到浮力关系是:Fa=Fb=Fc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C.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ρb>ρc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在不同液体中的三种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其中浮力最小的是(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计算)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10-2m ,重为10N。用手通过细线提着实心正方体A(不吸水)在水中静止时,容器内水的深度0.2m。已知正方体A的密度ρ=2×10 kg/m ,体积V=1×10-3m ,g取10 N/kg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3)剪断细线,待正方体A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难点突破将合金球和木球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如图所示,当把细绳剪断后,合金球沉底,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这时合金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为3N,若已知合金球和木球体积之比为1:4,则( )A.合金球所受浮力为3NB.合金球的重力为3NC.合金球的密度为3×10 kg/m D.绳子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总浮力相差4N参考答案上浮、不变、变小、平衡力、相等悬浮、等于、任何、下沉、小于不变、多、较大、排水量、质量重力、下沉、悬浮、上浮小于、膨胀、小BCC5000、不变、变小0.5、等于、不变BCAA(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2000 Pa;(2)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0N;(3)剪断细线,待正方体A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3000Pa。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课题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单元 第十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两部分。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材结构与逻辑本节教材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首先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来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三、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讨论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2022新课标要求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浮沉现象的基本规律。理解基米德原理在物体浮沉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船只的浮力和潜水器的升降等。2. 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科学探索的热情。通过浮沉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的浮沉状态与密度之间的关系。掌握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了解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了解潜水艇、热气球等物体的浮沉原理,理解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核心素养:1.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对物理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2. 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4.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情分析 1.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在学习这一节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有关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重力、浮力等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等。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2. 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节内容涉及到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推理和判断。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影响他们学习这一节内容的重要因素。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学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思考和理解,那么他们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可能会更加顺利。4.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轮船、潜水艇等。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可能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应用,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点 物体浮沉条件的准确理解和应用。难点 浮力与重力关系的定量描述,以及影响浮沉状态的主要因素。材料准备 乒乓球、橡皮泥、潜水艇模型、鸡蛋、烧杯、水、食用盐、气球、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一个是正常的乒乓球;一个装有适量的橡皮泥,恰能悬浮于水中;一个装满橡皮泥)分别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让学生观察现象,最终的状态如图:提问:第一个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你看到什么现象?讲解:很好,我们把乒乓球向上运动的过程,叫做“上浮”。最后乒乓球静止在水面上的状态叫做“漂浮”。提问:第二个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你看到什么现象?讲解:乒乓球在水中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悬浮”,指的是它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提问:第三个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你看到什么现象?讲解:对,乒乓球向下运动的过程叫做“下沉”;最终停在底部的状态称作“沉底”。讲解:同学们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看起来外观相同的三个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会有上浮、下沉和悬浮的不同情况呢?其实,三个乒乓球中只有第一个是正常的乒乓球,其余两个老师都做了“手脚”。在里面装了不同质量的橡皮泥!由此可见,我们是可以通过某些办法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的。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 聆听教师讲解。认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乒乓球在水中向上运动,最终在水面静止不动。回答:松手后,乒乓球在水中静止不动。回答:乒乓球在水中向下运动,最终停止在杯子底部静止不动。 演示实验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研究的问题,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物体的浮沉条件我们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PPT演示),松手后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提问:如果物体上浮,那么它受到的合力方向如何?提问:这说明重力和浮力哪一个大?提问:请根据上述的分析过程,总结物体上浮的条件。教师:很好。谁还记得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提问:那么,如果知道物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应该如何用公式表达?PPT演示:物体的上浮条件是F浮>G物,如果将F浮和G物分别用ρ液gV排和ρ物gV物替换,我们就会得到:ρ液gV排>ρ物gV物,又因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古V排和V物 是相等的……那你可以得到物体上浮的另一种条件吗?提示: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F浮=G排,将F浮>G物中的F浮换成G排,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条件?很好,那么我们知道,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是成正比的……你又能想到什么?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判断物体的上浮条件。①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F浮>G物)②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物体上浮;(ρ液>ρ物)③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上浮;(G排>G物)④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物体上浮;(m排>m物)【巩固练习】①一个物体重5N,把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7N,松手后物体将 。②一个物体质量为0.8kg,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1.0kg,松手后物体将 。③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时8N,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重力时9N,松手后物体将 。G=10N/kg④一个物体的密度为2.6g/cm3,把它浸没水中,松手后物体将 。教师: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浸没在水中向上运动的过程,另一个是物体浮出水面的过程。如图。(PPT演示)物体浮出水面的过程提问:大家思考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之处?讲解:当物体在液体表面漂浮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同一个物体(或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图中哪种液体的密度最大?讲解:那么在玻璃管的液面处,标注刻度,我们就制成了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PPT展示密度计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密度计的最顶端的刻度是大还是小?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的情况,接下来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分组讨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悬浮和下沉的条件。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进行巡视,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请完成讨论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悬浮和下沉的条件。总结:同学们的分析非常到位,看来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在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为我们工作的。二 浮力的应用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轮船。通过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我们已经知道: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船能在水面上漂浮,那么钢铁的密度要远远大于水的密度,为什么由钢铁制成的轮船也能在水面上漂浮呢?请大家用手中的橡皮泥,完成教材58页的“想想做做”。把橡皮泥捏成瓢状,放在水面上。思考:为什么橡皮泥团成团就会沉底,而捏成了瓢状就能排漂浮呢?教师:很好,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轮船就是根据这样的规律制成的。接下来大家阅读教材58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轮船的排水量?2 一艘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它的排水量有没有变化?讲解: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轮船的大小,对于一艘船来说,排水量是不变的。还有一个名词叫吃水深度,指的是船舶在水面以下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吃水深度会变深,因为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因为河水的密度比海水小,所以排开河水的体积要比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一些。PPT演示图片。教师:这是在军事上用来侦查和袭击的潜水艇,它既可以漂浮在海面上,也可以在海水中悬浮潜行,还可以沉入海底,请大家阅读教材59页有关潜水艇的内容,想一想,潜水艇是通过什么实现浮沉的。讲解:水中有许多生物,它们大多数都能过在水中自由地浮沉,比如鱼类,绝大多数鱼类的体内都有一个叫做“鳔”的器官,当这个器官充入空气时,鱼的体积就会膨胀一些,这样就可以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鱼就可以浮上水面了。所以鱼是通过改变自身体积的办法实现浮沉的。PPT演示:教师:在节日中我们常常会用气球来装点气氛,我们用嘴吹起来的气球在空中是不能飘浮的,大家想一想,如果想使气球飘浮在空中,里面充入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为什么?很好,在体育赛事和重大活动中,我们还经常会看到热气球。它利用对空气加热使其密度减小的办法实现升空的。教师:PPT演示飞艇的图片。讲解:这是上个世纪20-30年代盛极一时的飞艇,大气囊里充入氢气,可以完成很多任务。但由于氢气容易发生爆炸事故而一度销声匿迹。到了现代,人们在其中充入性质相对比较稳定氦气,使得飞艇又重新活跃起来。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通过几个练习题,看一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答: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回答:合力的方向向上。回答:浮力大。回答: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如果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回答:F浮=ρ液gV排。回答:G物=ρ物gV物。回答:当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密度时,物体上浮。回答:G排大于G物,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时,物体上浮。聆听讲解,并做好笔记。回答:①上浮②上浮③上浮④上浮观察、思考并回答:浸没在水中上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露出水面的过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也减小。回答:丙液体。以为同一个玻璃管,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而在丙液体中的V排最小,故液体密度最大。观察并回答:顶端的刻度最小,越往下刻度越大。分组讨论。宣布结论:悬浮的条件:F浮=G物ρ液=ρ物G排=G物m排=m物沉底的条件:F浮课堂练习 PPT演示练习题。学生作答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习题:略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习题。 巩固新知,培养思考习惯和正确的解题思路。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对浮力的应用。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这一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对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 谈收获,总结知识点。 巩固新知,总结收获。培养总结问题的能力。板书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2.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漂浮的原理:做成空心,增加排水量 以增大浮力。2.潜水艇利用自身重力的变化实现浮沉。3.气球和飞艇要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飘浮在空中。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利用简单的废旧材料制作潜水艇模型要求:外形不一定要像。最好使用废旧材料制作。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浮沉。能够简述自己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实现沉浮的原理。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教学反思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认为我成功地引导学生理解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我通过实例、图示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浮沉的原理,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了这个概念。同时,我也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探讨了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热气球的升降原理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其次,我在实验环节的设计上还有待优化,需要更加注重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首先,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其次,我会优化实验设计,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分层作业(含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