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课时1 我国的国体与政体(50张ppt)-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六 课时1 我国的国体与政体(50张ppt)-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专题七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专题一
大单元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1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党的
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
治国
根本保证
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特征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式
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伟大实践
全面依法治国
全书主线
主干构建
专题概览
人民当
家作主
我国的国体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人大和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
民主
专政
决 定
人民
代表
大会
制度
党的领导
根本 保证
基本 方式
基本 方略
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素养落实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正确区分人大与人大代表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科学精神
明确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认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认同
理解我国的立法权;知道公民必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法治意识
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公共参与
我国的国体
核心考点一
命题感悟
国家性质(国体)是政治理论的基础,高考中常对比中西民主的本质区别,考查国家与民主的阶级性;以我国保障民生为背景,以体现说明类问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主观题常与政府、中国共产党等知识相结合,考查党和政府某种做法的原因或依据。
核心整合
1.国家的本质P2-3
产生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构成要素 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国家的性质 ①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②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本质 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民主与专政 P4 ①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②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国家的职能 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提醒
(1)专政≠专制。民主制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而专制国家就只有专政而没有民主。
(2)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国际交往中,更强调的是国家的主权属性;在研究国家与革命的问题时,国家的阶级性就被提到首要位置;在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时,国家的社会属性便显出其重要性。
2.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P37
为什么 (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是什么 特点 ①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阶级基础)
②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结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
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公民)
内容 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如何坚持 P41--42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①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②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
履行国家职能 ①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②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提醒
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体现
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深化拓展
3.全过程人民民主P38-40
是什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①最广泛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②最真实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使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
为什么 ①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怎么做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
深化拓展
(1)全链条: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全链条民主。
(2)全方位: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贯通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各维度的全方位民主。
(3)全覆盖:一是民主主体的“全覆盖”,二是参与内容的“全覆盖”。大到国家的立法,小到邻里之间的繁琐小事,都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3、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4、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有利于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提升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了民主范围,拓宽了民主路径,发展了民主理论,有利于丰富人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激发民主活力。
8、有利于实行过程民主、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拓展延伸---为什么要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拓展延伸——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激发民主活力,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3、坚持党的领导,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证。
3、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 ,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
5、坚持过程民主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时政术语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核心考点二
命题感悟
高考常结合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运行情况,考查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资本主义政体类型的特点;以我国人大或人大代表的活动等为载体,考查人大或人大代表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与优越性等。
核心整合
1.国体与政体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P6
国体 政体
区别 含义 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反映问题 说的是“谁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说的是“如何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
国体 政体
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P10
分类标准 类型 显著特点
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 民主共和制 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在议会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分类标准 类型 显著特点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 君主世袭或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虚位无实权;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总统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政府由当选总统组织产生,对总统负责
半总统制 总统由选举产生,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政府由议会选举产生,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
深化拓展
2.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P45-48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代表
产生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由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代表
履职 ①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职权;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 ①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③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我国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前挂后联
区分政治生活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职能(或权利)
方法点拨
政府 国家行政机关,拥有行政权,坚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职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国家司法机关,拥有司法权,坚持公正司法、独立司法
监察委员会 国家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
人大 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方法点拨
人大代表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中国共产党 是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政协 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公民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50--53
内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决定因素 作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基本功能 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优势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⑤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要求 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提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西方议会制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反映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阶级实质 维护人民利益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
办事效率 协调高效 相互牵制,效率不高
时政术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核心考点三
命题感悟
高考常以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行动与措施为背景,考查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结合我国“一国两制”的实践,考查我国的单一制与维护国家统一。
核心整合
1.国家主权P14--17
含义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特征 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地位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主权国家基本权利 ①独立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
②管辖权: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③平等权: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④自卫权: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
“关键词法”区分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1)独立权:“自己意志”“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自主决定”等。
(2)平等权:“国家不分大小享有投票权”“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法律地位平等”等。
(3)自卫权:“国防建设”“建筑要塞”“还击入侵”“捍卫主权”等。
(4)管辖权:“管理本国公民”“保护本国公民”“维护侨民利益”“管理驻外使馆”等。
方法点拨
提醒
(1)主权与人权:一个国家的主权是该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是主权的体现;主权高于人权。
(2)主权与地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和地区不具有主权属性,任何国际组织都不能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
2.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层
分层原因 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分层依据 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如何分层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②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我国 原则 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具体要求 ①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②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3.单一制与联邦制P17--19
单一制 联邦制
组成单位 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单一制 联邦制
基本特征 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前挂后联
4.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P24(综合探究)
原因 ①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措施 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②我国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时政术语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