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天台、五岳、赤城作为天姥山的反衬,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B.诗人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过渡。用“梦”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用轻快的笔触引入梦境。C.作者以丰富异常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D.诗篇结尾以“访名山”与“事权贵”对照,表达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绝不媚事权贵的正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过了九十余年的安定,唐朝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迈入全盛时期。由于近百年的繁荣发展,唐朝文化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处于十分先进的地位。通过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营造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于是诗坛群星涌现,诗歌艺术日臻成熟,富有盛世精神的唐诗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的高峰。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的精华,它奇妙地凝聚着盛唐诗歌的艺术风貌,兼有豪壮和明秀的美。他的诗充满自信,充满理想主义,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有一种巨大的、逼人的气势。他奔放的热情,坦荡的胸襟,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也是典型的盛唐式的。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性格气质,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他的诗如长江大河,奔泻直下;如天风海涛,不知自何而来,向何而去。追求理想,抨击黑暗,感慨人生,蔑视权贵,幻想神仙,纵情山水等等,凡是他要表达的,都脱口而出,没有任何拘束,没有任何隐瞒。出口之后,便滚滚滔滔,不可遏止。他的诗情是爆发式地倾泻出来的,而不是流淌出来的。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分析画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二、文言小题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选出画横线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向天横(遮断) 势拔(超出)五岳 B.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凄清)猿啼C.列缺(缺少) 鸾回(回旋)车 D.觉(睡觉)时 失向来之烟霞(助词,不译)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3)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 ,邯郸为郡。(《苏洵《六国论》》)(5)古人登高,情怀各异。杜甫在《登高》中以“ , ”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着笔,极写漂泊孤独与年老多病之悲。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龙在我们的传统中是祥瑞的象征,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古人写作时常用龙的形象传情达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 ,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月光侧面烘托琵琶声美妙的句子是“ ”,苏轼《赤壁赋》中借助人的反应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四、小阅读7.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城”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赤城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B.“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8.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9.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选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A.“我欲”两句承上启下,一个“飞”字极写诗人梦游天姥山的急不可耐的心理。B.“照”“送”二字以拟人手法写湖月的多情,烘托出诗人飞向天姥山的喜悦之情。C.“渌水”一句借景抒情,“渌水”指清澈的溪水,“啼”字渲染出夜晚剡溪的热闹。D.“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以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神奇。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展,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二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B.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D.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1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确实B.少益以学 少:年少时C.转侧宿松、匡庐间 转:辗转流徙D.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B.李白狂放不羁。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他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D.李白晚年多舛。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句划线句。(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二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1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益以学 少:年少时B.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确实C.转侧宿松、匡庐间 转:辗转流徙D.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15.下列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B.李白狂放不羁。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他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D.李白晚年多舛。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17.(从文中四句划线句中,任选两句(若四句都选,按前两句),用现代汉语翻译。(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4)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小题。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音信、书信。B.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时。C.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侍奉1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我欲因之梦吴越A.仙之人兮列如麻 B.食野之苹C.无丝竹之乱耳 D.呼尔而与之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作为天姥山的陪衬,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C.本诗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D.本诗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吴王夫差还自黄池,息民不戒。越大夫种乃唱谋曰:“吾谓吴王将逐涉吾地,今罢师而不戒以忘我,我不可以怠。王若今起师以会,夺之利,无使夫悛。若事幸而从我,我逐践其地。吴王若愠而又战,奔遂可出。若不战而结成,王安厚取名而去之。”越王曰:“善哉!”乃大戎师,将伐吴。王乃命有司大徇于军,曰:"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王亲命之曰:“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后若有事吾与子图之。”明日徇于军。曰:“有兄弟四五人皆在此者,以告。”王亲命之曰:“择子之所欲归者一人。”明日徇于军,曰:“筋力不足以胜甲兵,志行不足以听命者归,莫告。”明日,迁军,斩有罪者以徇。于是人有致死之心。于是吴王起师,军于江北,越王军于江南。越王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明日将舟战于江。夜中,乃命左军、右军涉江鸣鼓中水以须。吴师闻之,大骇,亦中分其师,将以御越。越王乃令其中军衔枚潜涉,不鼓不噪以袭攻之,吴师大北。又大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乃至于吴,围王台。夫差自杀,越灭吴。(节选自《国语·吴语》,有删改)材料二:夫兵有本干:必义,必智,必勇。义则敌孤独,敌孤独则上下虚;孤独则父兄怨,贤者诽,乱内作。智则知时化,知时化则知虚实盛衰之变,知先后远近纵舍之数。勇则能决断。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巧拙之所以相过,以益民气与夺民气,以能斗众与不能斗众。军大卒多而不能斗,众不若其寡也。夫众之为福也大,其为祸也亦大。幸也者,审于战期而有以羁诱之也。凡兵,贵其因也。因敌之险以为己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能审因而加,胜则不可穷矣。胜不可穷之谓神,神则能不可胜也。夫兵,贵不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彼。圣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执不可胜之术以遇不胜之敌,若此,则兵无失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2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子归A殁B而父母C之世D后若E有事F吾与G子H图之。2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意为安稳,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安”意思不相同。B.耆老,六十日耆,七十曰老,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指德行高尚的老人,也泛指老年人。C.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防喧哗。D.因,指凭借、利用,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因之以饥馑”的“因”意思相同。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前,越王做了精简军队、收拢人心的准备工作,如兄弟四五人当兵的,允许一人回家,体力虚弱的也让他们回家。B.越军通过几场战役大败吴军,又打到吴国边境,攻入吴国,后来包围了吴王藏身的姑苏台,吴王自杀,吴国随之灭亡。C.作战是离不开勇气的,如果没有士气,即使军队庞大,士兵众多,这对于取胜也不会发挥出好的作用,甚至带来较大的祸害。D.圣人不可战胜,不仅在于能把握自己的主动权,更在于能及时抓住敌人的过失进行反击,这反映了“用兵贵在善于凭借”的观点。2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谓吴王将遂涉吾地,今罢师而不戒以忘我,我不可以怠。(2)故执不可胜之术以遇不胜之敌,若此,则兵无失矣。25.材料一越军对吴用兵,嘟些行动体现了材料二“必智”这一内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能力。A项,“反衬”错误,应是以天台、五岳、赤城正衬天姥山峭拔的雄姿。故选A。2.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3.(1)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李白的诗歌比作长江大河,天风海涛,突出诗歌豪壮(有气势)的特点,是盛唐精神和个人气质性格的体现。追求理想等五个句子构成排比,多方面表现李白诗歌丰富的内容。(2)句式上多为短句,语言简洁明快。【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主语残缺,介词“通过”的使用,使得主语缺少,删去“通过”。二是搭配不当,“营造……基础”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奠定”。修改为: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他的诗如长江大河……如天风海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李白的诗比作长江大河,天风海涛,来展现其诗歌的特点,有着豪壮的气势,是其个人性格和盛唐社会的体现。“追求理想,抨击黑暗,感慨人生,蔑视权贵,幻想神仙,纵情山水等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些是李白诗歌内容的表达,内容丰富,使用排比句式,简单明了。从句式而言,句子多使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明快。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因”,依据;句意: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C.“缺”,闪电。D.“觉”,醒。故选A。5. 恍惊起而长嗟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长太息以掩涕兮 洎牧以谗诛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恍、嗟、报、涕、洎、谗、作。6.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唯见江心秋月白 泣孤舟之嫠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殷、栗、巅、采、唯、嫠。7.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A.“赤城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错误,“赤城”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故选A。8.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D.“是现实世界的缩影”错误,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也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作者通过曲折的反映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寄托之情。故选D。9.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渲染出夜晚剡溪的热闹”错误,应为“反衬出夜晚剡溪的幽静”。故选C。10.C 11.B 12.A 13.(1)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2)高力士平时为朝中显贵,把这事当作耻辱,于是就挑剔他诗中内容,用以把杨贵妃激怒。【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来说当被处斩。“僚佐”是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当诛”的主语是“李白”,不是“璘”,“当”前断开,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少:通“稍”,稍微。句意:如果再稍增加点学问。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错误。根据原文“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可知,苏颋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吟”,长鸣;“殷”,震响;“栗”“惊”,使……战栗;使……震惊。(2)“素”,平时;“耻”,意动用法,把……当作耻辱;“擿”,挑剔。参考译文:一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渺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凄清啼叫。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君,此番远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二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第九代孙。李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看见李白觉得非常惊异,说:“这个青年是天资英才特异卓群,如果再稍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司马相如相比了。”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的术数,学击剑,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天宝初年,李白到了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道:“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且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汤,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心中很有感触,想要让李白作演奏的诗歌,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让高力士替他脱鞋,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他提起笔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高力士平时为朝中显贵,把这事当作耻辱,于是就挑剔他诗中内容,用以把杨贵妃激怒。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后来李白恳切请求引退山林,玄宗皇帝就把金银赏赐给他,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来说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曾游并州,见到郭子仪,郭称他奇特。当时郭子仪曾犯法,李白救了他,让他免受处罚。以至这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李白已经死了,终年六十多岁。(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14.A 15.C 16.A 17.(1)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2)高力士平时为朝中显贵,把这事当作耻辱,于是就挑剔他诗中内容来激怒杨贵妃。(3)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4)后来李白恳切请求引退山林,玄宗皇帝就把金银赏赐给他,让他回去。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少:通“稍”,稍微,稍稍。句意:如果再稍增加点学问。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天姥山之高。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有问有答,是设问。B.“主人下马客在船”运用了互文手法,主人和客人都下马到了船上;“管弦”运用了借代,借代乐器。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D.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运用了比喻手法,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错误,根据原文“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可知,苏颋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咆”,怒吼;“吟”,长鸣;“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栗”,使深林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2)“贵”,显贵;“耻”,意动用法,把……当作耻辱;“擿”,摘取,挑剔;“以”,目的连词,来。(3)“魂悸”,心惊;“恍”,神志恍惚;“嗟”,叹息。(4)“恳求”,恳切请求;“还山”,引退山林;“赐”,赐给,赏赐。参考译文:一 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天姥山直插天空,仿佛与天相连。(它的)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但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越地(的天姥山)。梦中,我在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发明的木屐,攀登上直入云霄般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我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这里有无数山岩重叠,道路也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我倚着山石休憩之际,才发现天已经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了阵阵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所见的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像这梦中的幻境似的。自古以来,万事都像滚滚东逝的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二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第九代孙。李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看见李白觉得非常惊异,说:“这个青年是天资英才特异卓群,如果再稍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司马相如相比了。”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的术数,学击剑,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天宝初年,李白到了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道:“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且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汤,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心中很有感触,想要让李白作演奏的诗歌,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让高力士替他脱鞋,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他提起笔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高力士平时为朝中显贵,把这事当作耻辱,于是就挑剔他诗中内容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后来李白恳切请求引退山林,玄宗皇帝就把金银赏赐给他,让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来说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曾游并州,见到郭子仪,郭称他奇特。当时郭子仪曾犯法,李白救了他,让他免受处罚。以至这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恰逢遇上大赦,又回浔阳。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李白已经死了,终年六十多岁。18.A 19.D 20.A【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信:确实、的确。句意: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之”是代词,代传说。句意: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A.助词,不译。句意: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B.助词,的。句意:吃那原野的艾蒿。C.助词,取独。句意: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了两耳的清静。D.代词,代人。句意: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错,作者写瀛洲并非为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而是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故选A。21.ADF 22.D 23.D 24.(1)我以为吴王回国后将会来进攻我们,现在他休兵不动而且不戒备来让我们忘了他们,我们越国可不能懈怠。(2)所以拿不可被战胜的策略,来同不能取胜的敌人交锋,像这样,用兵就没有失误了。 25.①对时势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越国准确判断当时形势,君臣取得越国可以战胜吴国的共识。②有效的进军策略,如兵分三军, 以左军、右军吸引吴师,令中军偷袭,大败吴师。【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请你们回去,以便为父母送终。今后如果国家有事,我再跟你们商量。“子归”是主谓结构,表达完整的意思,所以A处应断开;“而父母之世”是“殁”的宾语,宾语后D处应断开;“若”表假设,和“有事”联系紧密,E处不能断开,“后若有事”是假设一种情况,应单独停顿,后面的“与子”是介词短语作状语,“与子图之”共同构成独立的句子,所以F处应断开。故选ADF。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安稳;/怎么。句意:大王您就可以安稳地获取厚利名誉。/怎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B.正确。C.正确。D.错误。凭借、利用;/接续,接着。句意:利用敌人的险阻作为自己坚固的要塞。/接着又发生了饥荒。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仅在于能把握自己的主动权,更在于能及时抓住敌人的过失进行反击”错,依据“圣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可知圣人把握自己的主动权,与利用敌人的过失,不存在递进关系。故选D。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谓”,以为,认为;“涉”,侵犯,进攻;“罢师”,休兵不动;“忘”,使动用法,“使我们忘了他们”。(2)“术”,策略;“遇”,对待,迎接;“失”,失误。2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越大夫种乃唱谋曰:‘吾谓吴王将逐涉吾地,今罢师而不戒以忘我,我不可以怠。王若今起师以会,夺之利,无使夫悛。若事幸而从我,我逐践其地。吴王若愠而又战,奔遂可出。若不战而结成,王安厚取名而去之。’越王曰:‘善哉!’乃大戎师,将伐吴”,可知越国对时势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君臣取得越国可以战胜吴国的共识。依据“越王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明日将舟战于江。夜中,乃命左军、右军涉江鸣鼓中水以须”等内容,可知在具体作战时,越国采取了有效的进军策略,如兵分三军,以左军、右军吸引吴师,令中军偷袭,大败吴师。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王夫差从黄池回国后,让民众休养生息,放下了兵器而不再戒备。越国大夫文种于是倡议说:“我以为吴王回国后将会来进攻我们,现在他休兵不动而且不戒备来让我们忘了他们,我们越国可不能懈怠。大王如果现在发兵和吴国交战,可以夺得有利时机,不让吴国有改变这种状况的机会。倘若事情幸而能这样顺从我们的意愿,我们就可以攻入吴国。吴王如果发怒再战,只有兵败逃亡。如果不战而结成和睦关系,大王您就可以安稳地获取厚利名誉,然后放了他。”越王说:“太好了!”于是大规模动员军队,准备征伐吴国。 越王又命令主管官员向全军宣告说:“有父母老人而没有兄弟的,报上来。”越王亲自对他们说:“请你们回去,以便为父母送终。今后如果国家有事,我再跟你们商量。”第二天又向全军宣告说:“有兄弟四五人都在这里当兵的,报上来。”越王亲自对他们说:“选一个你们当中想回去的,让他回家。”第二天又向全军宣告说:“有体力虚弱,不能胜任打仗,智力低下不能听懂命令的,回家去吧,不必报告。”第二天调集军队,杀了有罪的人并宣告。于是军中人人有决死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吴王夫差只好发兵应战,驻军在吴淞江北岸,越王军队驻扎在吴淞江南岸。越王把军队分成左右两军,把亲近他又有志气的六千士兵组编成中军。第二天将在江上进行船战。夜半时,命令左右两军同时击鼓渡江,在中流待命。吴军听到鼓声,大惊,也把军队分成两部分,准备抵抗越军。越王就命令中军衔枚偷偷渡江,不击鼓,不喧哗,奇袭敌人,吴军大败。又在没这个地方把吴军打得大败,后又在吴的国都郊外大败吴军,就进入吴国都,包围了吴王藏身的姑苏台。夫差自杀,越国灭掉吴国。 材料二: 用兵之道有它的根本:一定要符合正义,一定要善用智谋,一定要勇猛果敢。符合正义,敌人就孤独无援,敌人孤独无援,上下就会缺乏斗志;孤独无援,父兄就会相互怨恨,贤人就会受到非议,叛乱就会从内部发生。善用智谋就能知道时势的发展趋势,知道时势的发展趋势,就会知道敌我虚实盛衰的变化,就会知道关于先后、远近、行止的策略。勇猛果敢就能临事果断。打仗获胜,是凭借自己的勇气而战。用兵巧妙与笨拙的结局决然不同,是因为有的能提高士气,有的削弱士气,有的善于用兵作战,有的不善用兵作战。如果军队庞大士兵众多但不能作战,人多还不如人少。人多造福大,但如果带来祸害,为害也大。取得胜利,是因为审慎地选择战争时机,并且有办法辖制引导他们。凡用兵,贵在善于凭借。所谓凭借是指利用敌人的险阻作为自己坚固的要塞,利用敌人的谋划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够明察所凭借的条件再采取行动,那胜利就不可穷尽了。胜利不可穷尽叫作“神”,达到“神”的境界就能不可战胜了。用兵贵在不可被敌战胜。不可被敌战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取得胜利在于敌人的虚弱夫谋。圣人一定能把握自己的主动权,不一定依赖敌人的过失。所以,拿不可被战胜的策略,来同不能取胜的敌人交锋,像这样,用兵就没有失误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