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案(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案(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标要求】
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形成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
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
【问题导学】
1.思维的意义:由于有 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2.体悟思维:只要我们在“想”、在“ ”,就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3.思维的内涵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 同义,狭义的思维与 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 ,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4.思维的方式
(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 、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等。
(2)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 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议题二| 思维的特征
1.思维风格的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 、 、 乃至 上有很大2.思维的共同特征
特征 内涵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 ,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 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 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_____地反映认识对象
思维的作用: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_______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互动探究】
探究一: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使用价值看作美;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美。
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满足生理需要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将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吃饱喝足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美极了”的赞语,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美”的汉字词源含义之一是羊大为美。日常生活中对美的用法,显然是对其古代含义的一种沿袭,即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义”的传统观念。
(1)结合情境材料,从思维的角度上讲,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各美其美”说明了什么?
(2)人们对“美的日常含义”的思考,是怎样体现思维的共同特征的?
探究二:下列材料体现思维什么特征?
①小王早上起来看到院子的地面和房顶都是湿的,判断昨天晚上下过雨。
②列宁说:“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把握而且应当把握。”
③人类能够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天气预报,预测地震,等等。
④人们在超市里看到牙膏、鸡蛋、面粉、饮料、衣服等,都称它们为“商品”。
⑤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长期观察,形成“早雨一天晴,晚雨到天明”的认识。
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探究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金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地公司)为水稻新品种“金粳818”的独占实施被许可人。江苏亲耕田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亲耕田公司)未经许可,以线下门店推广以及在微信群内发布“农业产业链信息匹配”线上宣传等方式,对成为亲耕田公司会员的主体提供具体的侵权种于交易信息,在与买家商定交易价格、数量、交货时间后安排送货收款,对外销售白皮袋包装的“金粳818”稻种,销售信息所涉种子数量达数万斤。金地公司认为亲耕田公司的行为构成侵权,亲耕田公司辩称其仅是向作为农民的种子供需双方提供自留种子信息,由供需双方自行交易,并未销售被诉侵权“金粳818”稻种。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和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均支持了金地公司的诉讼请求,判决亲耕田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结合材料,运用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驳斥亲耕田公司的辩称。
【体系构建】
【易混辨析】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感性认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
2.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
3.“举一反三”主要反映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
4.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使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5.广义的思维就是感性认识,狭义的思维就是理性认识。( )
6.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
7.思维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
8.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
9.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
10.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 )
【当堂达标】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述( )
①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
②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③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
④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及推理形式呈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 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人们生产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现代科学证实许多天气谚语有其合理性。天气谚语( )
①其形成运用的是类比推理
②其产生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
③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指导实践活动
④属于理性认识,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23年5月,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文集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表明( )
A.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C.理性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对实践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表明( )
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实践
②不同风格的思维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③思维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④科学思维有助于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5.下列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感知事物的本质,但其规律要靠理性思维去把握思维
B.思维具有概括性,总是可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的共同本质
C.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D.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6.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叫声、颜色、会飞不会飞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出鸟的共同特征。于是,我们给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鸟是有羽毛、会下蛋的动物。这主要表明( )
A.思维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征
D.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17.模拟画像,一般是指在有目击者参与协助调查的案件中,通过目击者口述,画像师根据各种信息画出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协助警方寻找嫌疑人的一种公安刑侦技术手段。在没有犯罪嫌疑人案底照片的案件中,画像师能凭借精湛的绘画技术,为破案提供重要助力。画像师的思维活动体现了( )
①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②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征
③人脑能够如实反映客观事物
④人的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要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有些现象如成绩偶有下降等进行舍弃。这是( )
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B.思维具有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C.思维具有间接性的具体表现
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1)情境材料说明了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思维的共同特征,都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2)①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美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美的现象,揭示事物美的本质,实现对“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②思维能够从多种美的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美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美的事物的共同本质,揭示出“美的日常含义”。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③思维能够提炼加工美的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对客观实际的“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并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对美的追求。这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
2.①②③体现间接性,④⑤体现概括性,⑥体现能动性。
3.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亲耕田公司以“农民”“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名义掩护实施侵权行为,属于错误的思维,实际是一种诡辩,不仅侵害了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践踏了法律尊严,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易混辨析】
1.错误
【详解】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故该观点错误。
2.正确
【详解】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故说法正确。
3.错误
【详解】举一反三”主要反映的是思维的间接性。故该观点错误。
4.错误
【详解】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阻碍实践的发展;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故该观点错误。
5.错误
【详解】广义的思维就是指意识,狭义的思维就是指理性认识。意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故题中观点错误。
6.错误
【详解】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故题中观点错误。
7.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8.正确
【详解】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因此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故本题观点正确。
9.正确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因此本题观点正确。
10.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依据教材内容,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的特征。思维本身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此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该观点错误。
【当堂达标】
11.C
【详解】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述属于理性认识,是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①符合题意。
②:题干论述是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②不符合题意。
③: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属于理性认识,以抽象思维为主,③错误。
④:题干论述是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来反映对象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 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说明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将多次感知过的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加以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其形成运用的是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①错误。
②:“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 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说明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将多次感知过的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加以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其产生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②正确。
③: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人们生产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现代科学证实许多天气谚语有其合理性。这说明天气谚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指导实践活动,③正确。
④: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理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天气谚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A:广义的思维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而不是揭示思维的含义,A错误。
B:《论科技自立自强》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表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B正确。
C:理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C错误。
D:科学思维对实践具有科学指导意义,D错误。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①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实践,科学思维有助于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思维的共同特征,②不符合题意。
③:思维有科学和非科学,只有科学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5.D
【详解】A:人们可以感知现象,不能感知事物的本质, A说法错误。
B:思维具有概括性,可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的共同本质,但“总是”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
C: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C说法错误。
D:漫画中的人物说只能看到苹果落地,不能看到引力,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D
【详解】A:正确的思维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故A表述错误。
B:人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运用思维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B表述错误。
CD:从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鸟,找出鸟的共同特征,这直接体现了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没有强调思维的间接性特征,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D
【详解】①: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材料强调思维具有能动性,未涉及概括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通过目击者口述,画像师根据各种信息画出嫌疑人的面部肖像,这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②正确。
③:人脑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③错误。
④:画像师能凭借精湛的绘画技术,为破案提供重要助力,这体现了人的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8.A
【详解】A: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要综合各方面的材料,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这是思维具有概括性的表现,A正确。
B:思维的能动性是指思维能够能动的反映认识对象,正确的思维如实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的反映认识对象,与题意不符,B排除。
C: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直接去感知,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材料不体现,C不选。
D: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表现,D排除。
故本题选A。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