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4-96页。教学目标:1.知道介绍一个地方时,可以从抓住典型事物、结合自身经验、关注动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2.体会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威尼斯的活力与静寂。3.能够从典型事物、自身经验、动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威尼斯的活力与静寂。难点:能够从典型事物、自身经验、动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对比阅读,聚焦“小艇”1.课前读一读内容,发现共同写作素材师:看,本次学习安排了正文一篇,还有“阅读链接”中的两个节选片段。这三个作品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作者,课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些内容,三个作家笔下有什么共同的写作素材?生读,回答。师:你提取信息、进行类比的能力很强。(板书:小艇)请看(课件出示,师生合作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朱自清《威尼斯》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刚朵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乔治·桑《威尼斯之夜》师:他们都写了小艇,这是为什么?威尼斯是著名的“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国”,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写威尼斯当然要抓住最典型的景中之物来写。这就叫抓住典型事物来写。(板书:抓住典型事物)2.概括“小艇”特点任务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典型事物“小艇”,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为什么会如此深刻?(生答)生答。师总结:窄小、美观、灵活。师:马克·吐温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清楚的?(生答:用比喻修辞手法。)还不止一处比喻。为什么要这样比喻?(生答:小艇对于没去过威尼斯的人来说很陌生,这样一比喻有助于读者了解小艇的特点。)师:是的,这样一比喻,就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了。板块二 聚焦“船夫”,体会动态描写表达效果师:其实,马克·吐温写小艇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是典型事物,不信,请看马克·吐温的简介。课件出示: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演说家。他12岁时就到工厂当小工,后才做过水手、舵手、排字工人、记者等。“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取自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师:发现了吗?马克·吐温作为曾经驾驶过轮船的水手和舵手,来到威尼斯,最关注的是什么?生:关注小艇。师:除了关注小艇,他更关心的是什么?生:关注船夫,船夫的驾驶技术。(板书:船夫)师:原来,写作素材还来源于自身的独特经历。这叫结合自身经历来写。(板书:结合自身经历)文章第几自然段在写威尼斯的船夫?师:我们重点关注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部分。(生齐读)任务二: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答)哪些描写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请快速找到,做上批注。生:“行船速度极快”中的“极快”说明技术好。师:马克·吐温以写“快”来突出船夫技术“特别好”。他写快时用词非常大方,看看除了“极快”以外还有哪些词直接写到“快”?生:挤过、穿过、非常快、急转弯、飞一般、忙极了。师:注意,船的行驶速度很快,但是读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慢”下来,注意语速,重点强调刚才大家找到的关键词,体会作家用词上的丰富与讲究。(生再读)师:孩子们,想象一下,威尼斯的水道上到处都是这样快速行驶的小艇,这样的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生:感觉整个威尼斯都动起来了。师:倘若你此刻正和马克·吐温一起坐在快速行驶的小艇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生:景物太多,看不过来。生:仿佛一切都在快进,像看电影一样。师:是啊,小艇行驶快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坐在小艇中的人,目之所及,都动起来了,有了动感,就有了动态之美。马克·吐温通过描写小艇快速行驶的动态模样,将威尼斯的活力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板书:活力)师:动态描写的魔力就是将一幅动态图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但是,如果从头到尾只是一味地写动,会不会太“躁动”了?怎么办?(生答:还要静下来。)板块三 聚焦“散场”,体会静态描写表达效果任务三:文章哪里写出了“静”?(生答)建议大家自由读一读,一边读一边身临其境,感受威尼斯的静寂之美。(板书:静寂)作者笔下一切事物都安静了下来,影子、石头、桥梁、船……目之所及,都是静的。梳理:大作家真的是不简单!该动的时候写好动,该静的时候写好静,两者相结合,就能呈现两种不同的美。动起来时,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活力;静下去时,静寂笼罩了古老的水城。这就是动静结合的魅力,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写出了威尼斯的特点。(板书:运用动静结合)板块四 梳理方法,读写整合出示单元导读页,明确已达标目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师:“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你会吗?答案就在黑板上。(生答,从典型事物、自身经验、动静结合入手搜集和介绍)让我们以它为例,我国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它就是江苏苏州。如果要你介绍苏州,你会搜集哪些资料?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脚下万里的景色都可以在你们的笔下呈现出来了。因为你们已经学会了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来呈现不同的风景。就让我们像导读页上所说的那样,读——“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