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 导学案(含习题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 导学案(含习题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九课 法治中国建设
9.4 全民守法
【课程标准】
结合材料,阐述全民守法的要求。
【学习目标】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因、要求。
2.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公共参与: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要求,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必备知识点】
1.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因
2.坚持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3.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一、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
要求:课前自主阅读、标划课本,根据学案理清知识脉络,把握本课逻辑思路,完成学案。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内涵 是指所有社会成员_______和 、依法 和 的状态。
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________,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 ,形成 、 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 、 。
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_______。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_______。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_______。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 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1.要着力增强全民____________,坚持把全民____________作为依法治国的_______工作,深入开展法治_______,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______、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观念上)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______和自觉行动。(行动上)
3.要不断加强公民_______,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德上)
二、课中探究案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高三“誓师女生”遭网暴》、《《民法典》摘录》
2023年2月23日,湖南某中学高三女生在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激情演讲,那一场热情澎湃的演讲,感染了无数的高考学子,每一句金句输出都能点燃同学们的激情。
但就是这样一场精彩的演讲,却惹得众多网友们的不满,遭到了网友们的无情谩骂和嘲讽,酸到极致的键盘侠们开始对这个花季女孩进行无休止地网暴。有的人还理直气壮的说: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感想是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权利。
据了解,当地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对散布负面信息的人员进行追踪。
任何个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言论自由权等,若被侵权,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应该遵守以下义务。
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2.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诬告、陷害其他公民。
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
4.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益(名誉)。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网络暴力给我们哪些启示?如果你遭到网络暴力,你应该怎么做?
议学情境二:防患未然,推进全民守法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有人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教育,有人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惩戒。你怎么认为?请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教育还是惩戒为题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教育 反方观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惩戒
结合辩论内容和相关数据,运用课本P109知识谈谈怎样预防校园欺凌推进全民守法?
提示: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思考、从不同的主体思考(社会、家庭、学校、政府、个人等)
三、归纳提升案
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3)中国共产党角度: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4)立法机关角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行政机关角度: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司法机关角度: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7)公民角度: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课后练习案
(一)易混易错辨析(判断对错并将错误表述改正)
1.诉讼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唯一途径。( )
2.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
3.遏制网络暴力,营造晴朗网络空间,国家关键在于推进科学立法,不断扎紧惩治网络暴力的法律篱笆。( )
4.依据中国网络立法状况,我国只要不断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就能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
5.全国“八五”普法工作成果丰硕,表明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建设进展喜人。( )
6.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的转变说明推进全民守法有实效。( )
7.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 )
8.良法不能被全民遵守,就不能实现法治,这说明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
9.在我国,公民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互为前提。( )
10.特殊情况下,公民可以要求国家尊重和服从个人利益。( )
(二)基础达标(限时训练并要有做题痕迹)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24年2月27日通过。该法律的修订( )
①可以强化法律的规范作用,为国家安全提供法律支撑
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③旨在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作出贡献
④符合我国国情,助力国家安全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广州市首家“共享法庭”在荔湾区人民法院正式落成。“共享法庭”依托街道综治中心,以“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套制度、一间庭审室”为标准配置,整合法院、检察院以及基层综治、行业协会、社区等资源,“线上+线下”帮助人民群众就近解决矛盾纠纷。“共享法庭”( )
①发挥法院在司法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司法公正 ②“线上+线下”解决纠纷,便于法院提供司法救助
③是法治建设中的创新探索,有利于高效率化解纠纷 ④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端,就近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2024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彩礼如何认定、是否返还、如何返还等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和相关诉讼程序问题作出规定。这些规定( )
①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
②旨在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④有助于坚定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2月10日以来,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正当防卫意识正在苏醒。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蕙永说,随着我们国家法治的进步和执法者司法理念的转变,法律肯定会保护正当防卫,我们要让正当防卫者有底气!这需要( )
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②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义务、权力与责任,使法律与人民期待同频共振
③公正司法,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求司法效果最大化
④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某地38岁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某磷,长期扎根在基层,用“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让法治文明的种子在村里生根、开花。她坚持讲法说理顾人情,化解矛盾也要争取权益,多方奔走积极为村民申请司法救助;她经常为村民讲解民法典的具体内容,村里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越来越浓。这说明(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健全的司法救助体系作保障
③坚持良法之治,法律内容应该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④推进全民守法,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某小区某单元70岁以上的老人有30多人,加装电梯需求迫切,但8楼业主王某明确反对加装电梯。根据相关规定,该单元同意加装电梯人数已超过法定比例,符合加装电梯条件。2022年8月,该单元加装电梯项目开始施工,而王某坐在施工现场阻挠,公然辱骂其他住户并损毁部分住户入户门,其他住户愤而起诉。下列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①小区应发扬协商民主,就基层治理难题广泛协商 ②民众应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循法律至上的原则
③民众应提高道德修养,在道德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基层应完善治理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畅通举报渠道,加大违法和不良信息受理处置力度。全年受理处置网民举报线索2.06 亿件,同比增长19.5%。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669.3万件; 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891.8万件;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9 亿件。这些数字表明( )
①中央网信办完善监察制度以构建良好网络生态 ②我国维护网络安全工作的进展彰显了制度优势
③尊法守法日益成为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④主要网站平台在该项工作中发挥出了主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昆明公安坚决防范和处置涉校园欺凌暴力案(事)件,保护每一名学生的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7200余场次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防范校园欺凌暴力作为宣传重点,结合宣传、防范、处置校园欺凌暴力案(事)件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员工和家长、学校进行安全提示。公安机关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 )
①构建和谐校园,有效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②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③政府履行职能,提升行政效率和水平 ④政府强化监管职能,坚持文明严格执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依法惩治网络犯罪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8个典型案例,以直观展现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网络犯罪、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举措与成效。这一做法( )
①为我国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②扩大了人民检察院惩治网络犯罪行为的执法权
③发挥了人民检察院作为我国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 ④是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法治宣传的有效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广东某地检察机关就两宗拟不起诉案件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了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相关人员担任听证员。检察官阐述了案件事实、证据情况、法律适用以及拟作不起诉的理由。检察听证( )
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②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一环
③可以使我国检察机关更好履行监察职责 ④有助于引导社会成员尊重法律和信仰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某地紧盯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及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寨老“五老”力量,有效发挥其法律明白人的“头雁”领航作用,通过乡镇推荐和个人自荐报名组织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在农家小院、产业基地、田间地头等针对性开展法治宣传,将依法治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述做法( )
①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专业化 ②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③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满足基层群众法治保障需求 ④发挥法律教化作用,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水平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我国目前已有4万多名检察官在7万多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2023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受聘为北京四中法治副校长。12月5日,河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开军受聘为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度( )
①体现出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②有利于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
③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平安校园
④旨在助力学校培养崇尚法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接班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了2023年网络暴力典型案例,出现了“0.01元链接挂人”等新侵权形式,助推侵权信息迅速广泛传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需要( )
①提升平台对网暴行为干预处置能力 ②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
③网络平台制定反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 ④不断提升广大网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某社区通过宪法宣传长廊、法治小景、互动小品等载体建设法治文化街,打造一批如“娃娃法庭”等法治品牌,以家庭“小细胞”影响社会“大环境”,一举摘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表明打造法治社区需要( )
①整合司法力量,强化社区基层治理 ②加强普法宣传,提升人民法治意识
③创新自治组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④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一部全面指导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律。为提高村民对乡村振兴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某市司法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开展了“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普法宣传活动。该市以上举措旨在( )
①完善司法机关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机制 ②推动村民把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③提升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④促进立法机关科学民主立法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三)能力提升(限时训练并要有做题痕迹)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名言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的道理。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请你为本市市民守法护法写一份倡议书。(要求在150字以内。倡议书中所涉及到的地名、人名均用×××代替,倡议日期统一为2023年10月7日。)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请结合“全民守法”的知识,谈谈青少年在《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应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第九课 法治中国建设
9.4 全民守法
【易错易混辨析参考答案】
1.错误【详解】纠纷发生后,人们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诉讼不是唯一的途径。所以此观点错误。
2.正确【详解】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所以该观点正确。
3.错误【详解】本题为判断题。依据教材知识遏制网络暴力,国家需要完善和推进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需要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要营造全民守法氛围。故本题观点错误。
4.错误【详解】依据中国网络立法状况,我们既需要通过科学立法,不断完善网络法律体系,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法律的严格实施,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社会公众要自觉守法等。完善网络法律体系有助于但不能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5.错误【详解】普法工作是面向全体公民,而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是法治政府建设。6.正确【详解】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是全民守法不断深入的社会信号。这一转变说明全民法治观念日益增强,推进全民守法有实效。故本题观点正确。
7.正确【详解】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故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进全民守法,题目观点正确。
8.正确【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说明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因此本题观点正确。
9.正确【详解】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故本题正确。
10.错误【详解】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特殊情况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故该说法错误。
【基础达标参考答案】
1.B【详解】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订可以强化法律的规范作用,为国家安全提供法律支撑,符合我国国情,将助力国家安全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目的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①④正确。②③:和解、调解、仲裁、诉讼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两者都与该法律修订无关,②③不选。
2.D【详解】③④:共享法庭是智能高效就近解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法治创新,③④正确。
①:材料不涉及司法公正,①不选。②: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材料不涉及司法救助,②不选。
3.A【详解】①③:针对涉彩礼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而且法律发挥规范作用,道德发挥教化作用,②错误。
④:材料强调为人民群众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提供法律保障,不是强调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④不合题意。
4.A【详解】①: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包括正当防卫意识,①应选。②:法律应当合理设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确保法律与人民的期待相一致,这符合法律保护的正当防卫原则的需要,②应选。③:公正司法是指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裁判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经验。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这强调的是严格执法环节,而不是公正司法环节,③不选。
④: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但材料强调的是正当防卫意识的提升和法律对正当防卫的保护,④与题意不符。
5.D【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李某磷扎根基层,“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农村法治建设,未体现以德治国,故①不选。②:材料中指出李某磷扎根基层,多方奔走积极为村民申请司法救助,化解矛盾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这表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健全的司法救助体系作保障,故②正确。③:坚持良法之治,要求良法内容合理和体系完备,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故③不选。
④:材料中指出李某磷经常为村民讲解民法典的具体内容,引导村民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表明其推进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故④正确。
6.C【详解】①:广泛协商不利于快速解决矛盾,也不利于材料中问题的化解,①错误。
②:材料体现的是小区业主辱骂他人等不文明行为引发的纠纷矛盾,如民众能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循法律至上的原则,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有助于解决问题,②符合题意。③: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与提高道德修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且权利的行使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③错误。④:基层完善治理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权重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有利于解决材料中反映的矛盾问题,④符合题意。
7.C【详解】①:中央网信办改进工作,不属于完善监察制度,①错误。
②③:材料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畅通举报渠道,加大违法和不良信息受理处置力度,网民积极举报,取得不错的成效。体现了我国维护网络安全工作的进展彰显了制度优势,也体现了尊法守法日益成为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②③正确。④: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在受理举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④不选。
8.A【详解】①②:公安机关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防范校园欺凌暴力作为宣传重点,结合宣传、防范、处置校园欺凌暴力案(事)件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员工和家长、学校进行安全提示,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有效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校园,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不涉及提升行政效率和水平,不涉及坚持文明严格执法,③④排除。
9.D【详解】①: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8个典型案例并不属于国家基本法律。①说法错误。②:人民检察院的权力是法定的,不会因为该案例的发布而扩大。②说法错误。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直观展现聚网络犯罪,积极发布典型案例。是其积极推动法律实施的表现,可见其发挥了作为我国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③符合题意。④: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典型案例,是一种法治宣传措施,有利于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法治宣传工作。④符合题意。
10.B【详解】①④:“邀请了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相关人员担任听证员。检察官阐述了案件事实、证据情况、法律适用以及拟作不起诉的理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有助于引导社会成员尊重法律和信仰法律,①④符合题意。②:检察听证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但不是关键一环,②排除。③:“某地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不履行监察职责,监察机关履行监察职责,③表述错误。
11.C【详解】①:材料强调该地加强普法宣传,未涉及完善基层治理机制,①排除。②:发挥村“两委”等法律明白人的“头雁”领航作用,通过乡镇推荐和个人自荐报名组织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在农家小院等场所针对性开展法治宣传,这创新了法治宣传方式,能够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②入选。③:充分发挥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及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寨老“五老”力量,组织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这体现了该地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有利于满足基层群众法治保障需求,③正确。④:道德发挥教化作用,法律发挥规范作用,④排除。
12.C【详解】②④: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度,有利于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旨在助力学校培养崇尚法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接班人,②④符合题意。①: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度,是在落实普法责任制,不是在公正司法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①不符合题意。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包括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内容,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度与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13.A【详解】①: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暴问题治理方面负有相应主体责任,包括对网络账号的管理责任、对网络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责任、对网络安全的保障义务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需要提升平台对网暴行为干预处置能力,作出改善提升,严格落实用户实名认证,建立并完善网络暴力识别和判定机制,积极协助被侵权人维权,①正确。②:“0.01元链接挂人”等新侵权形式助推侵权信息迅速广泛传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需要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注意行为边界,恪守法律底线,②正确。
③:网络平台不能制定专项法律,③错误。④:不断提升广大网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不能不断提升,④错误。
14.D【详解】①:题干涉及的是某社区打造法治社区,未涉及整合司法力量,①不符合题意。
②:某社区打造法治社区,建设法治文化街,有利于加强普法宣传,提升人民法治意识,②符合题意。
③:在我国,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题干中不涉及创新自治组织,③不符合题意。④:该社区建设法治文化街,一举摘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重视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促进家庭共同参与,推进共建共治共享,④符合题意。
15.C【详解】①:司法局和农业农村局都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不能完善司法机关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机制,①不选。②③:某市司法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开展了“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普法宣传活动,旨在提升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推动村民把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②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是在促进全民守法,题干不涉及立法机关科学民主立法,④不选。
【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16答案示例:全民守法不能表现为被动地、恐惧式守法,而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尊重和遵守。培育法治信仰,关键要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努力让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法治的种子就一定会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法治信仰必将蔚然成风。
【分析】背景素材:“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 考点考查:全民守法的有关知识
【详解】本题是开放试题,要求为本市市民守法护法写一份倡议书,需要调用全民守法的有关知识来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角度: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法守法等相关知识。
17.①着力增强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②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使尊法守法成为自觉的行动和追求,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弘扬公序良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