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1 水和溶液相关问题★【课程标准】①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明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②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③了解物质溶解与结晶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了 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④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义。⑤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⑥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⑦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学业要求】①能说出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与微观视角说明并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②从定性与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③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④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⑤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⑥知道海陆分布特点,能描述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能用图表解释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考点一:能说出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与微观视角说明并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1.溶液与浊液最本质的区别是( )A.稳定性不同 B.分散质的状态不同C.分散程度不同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2.(2023八上·金东期中)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3.(2023八上·义乌月考)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4.(2023·温州模拟)小明在装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o”表示蔗糖分子) ,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5.(2023八上·瓯海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泥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6.(2023·湖州)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溶剂里形成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B.海水晒盐的过程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C.两种不同溶液混合后,有可能形成悬浊液D.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7.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8.(2023八上·诸暨月考)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无色透明B.②为水C.③可通过增加溶剂实现转化D.④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一定能实现转化9.(2023八上·义乌月考)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碘溶剂 水 酒精 汽油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A.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C.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0.(2023八上·诸暨月考)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__ __。(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考点二:从定性与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1.(2024九上·柯桥月考)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2023八上·诸暨期中)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3.(2024·浙江模拟)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一定是饱和溶液 B.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5.(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20℃时,向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所示;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所示;再加入10克水后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已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丁图的环境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7.(2023八上·嘉兴期末)室温时,对100毫升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甲进行如图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③前后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B.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丁溶液C.乙、丁溶液一定饱和,丙溶液一定不饱和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属于浓溶液8.(2024九下·杭州月考)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如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CuSO4 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9.(2023·宁波模拟) 在室温下,小北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B.在t ℃时,A的溶解度一定为50克C.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10.(2023·宁波模拟)小宁在配硝酸钾浴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 10 100 40 120.9② 60 100 40 140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B.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11.(2023·舟山模拟)已知在20℃和60℃时, 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现配制5%CaCl2溶液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③中溶液分别为20°℃和60℃时的饱和溶液B.②到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③稀释至④的过程需加水1420g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12.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溶液质量/g 60 65 70 70A.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实验②可算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10g氯化钠,溶液刚好达到饱和考点三: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1.(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学校里的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②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2.(2023八上·龙泉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3.(2023八上·滨江期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4.(2023八上·苍南月考)“生命吸管(Lifestraw)”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内装有多种过滤器,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异味与重金属离子;超滤膜可滤除99.99%的细菌和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B.滤网起到过滤的作用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D.若无生命吸管,生活中杀灭细菌和病毒可以用煮沸的方法5.如图所示为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A.①—加水溶解B.②—结晶C.③—蒸发D.④—洗涤6.苏州平江路河道水清见底,道尽江南之美。下列关于河水处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B.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可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C.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蒸馏冷凝D.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可直接排向河道7.(2023·常山模拟)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用加热蒸馏法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该方法属于下列模型中的( )A.性质差异 B.分离转移 C.反应转化 D.恢复原态8.(2023九上·诸暨月考)如图是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结晶池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D.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9.(2024九下·杭州月考)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Na2COз、BaCl2溶液B.加入试剂 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C.向溶液I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但不应过量,否则会影响精盐的纯度D.溶解过程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10.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如图所示为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1)“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3)析出晶体咸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考点四: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1. 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100 g水,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 g固体。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A.A>C>B B.C>A>B C.B>C=A D.A>B>C2.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50 g水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C.加入20g溶质D.燕发掉一半溶剂3.(2023·镇海模拟)已排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小龙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清水,然后分别加入20克、40克和60克食盐(如图)。充分溶解后这3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关系为( )A.甲<乙<丙B.甲<乙=丙C.丙<乙<甲D.甲=乙<丙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做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5.(2023八上·拱墅期末)室温时,向30克某固体物质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溶解,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若固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中的溶液B.③和④中的溶液一定都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C.该固体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可能为50gD.④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6.(2023八上·临海期中)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7.(2022八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8.(2023八上·长兴期末)氢氧化钠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化学药品。如表是某同学在室温时(20℃时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序号 水的质量(克) 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克) 溶液的质量(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m=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3)将第2次实验所得溶液稀释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还需要加入水多少克?(列式计算)考点五: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2023·杭州模拟)小金利用下列实验操作完成了两个实验。甲实验为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乙实验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B.乙实验的步骤是:计算﹣②﹣③﹣①C.若步骤②中食盐和砝码放反,则测得的食盐质量可能偏大D.当步骤⑤的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可停止加热2.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7.0g3.(2022九下·杭州模拟)小金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50g。其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实验步骤均操作无误B.部分氯化钠固体从药匙中撒落,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45mL的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从烧杯中溅出,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A.砝码磨损B.氯化钠固体不纯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5.(2020八上·西湖期末)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纠正错误后,若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3)在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6%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6.(2023八上·青田期末)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向右移动砝码(3)为提高精度,某同学们对粗盐进行了提纯,请参考图2回答:以下操作中,操作②的名称是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7.(2023八上·杭州期末)图1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图1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mL。(3)经检测,配制出来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有杂质 ②称量时左盘垫纸片,右盘未垫纸片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8.(2024八上·临海期末)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优质种子的方法。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超过1.2×103kg/m3;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超过1.1×103kg/m3;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下表为食盐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6%溶液密度(g/cm3) 1.03 1.07 1.10 1.15 1.20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2)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千克。(3)若取上述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60千克,能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多少千克 需加多少体积的水 考点六:知道海陆分布特点,能描述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能用图表解释水循环的主要过程1.东亚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较显著的地区之一 。季风通过影响水循环过程而使浙江省形成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气候特征 。下列水循环过程的环节中 ,受季风直接影响的是(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2.(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3.(2023七下·北仑期中)目前人类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海水和冰川 B.河水和湖泊水C.海水和浅层地下水 D.冰川和深层地下水4.(2023八上·义乌月考)当今世界,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江河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B.江河水、冰川、深层地下水C.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D.海洋水、冰川、浅层地下水5.(2024八上·嘉兴期末)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6.(2023八上·台州期中)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7.(2023八上·上虞期末)根据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陆地淡水的主体是河流水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节约用水,可有洗脸水浇花D.在自然界中,海水和陆地淡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8.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9.(2024八上·临海期末)下图表示水循环过程。(1)图中⑥代表的环节是 。(2)台风主要加强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10.(2024八下·义乌)根据图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 中。(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③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 等。(3)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1.(2022八上·临海期末)临海传统小吃麦虾,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虾、面粉、鸡蛋、油、食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等,上述食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油 C.食盐 D.香菇2.(2023九上·义乌月考)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减少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3.(2023八上·浙江期中)2023年7月,超强台风“杜苏芮”北上经过广东省东部海域,给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过境”和“台风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 )A.②降水;①水汽输送 B.①水汽输送;②降水C.⑦蒸发;①水汽输送 D.①水汽输送;⑦蒸发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5.(2024九下·台州月考)某同学将溶有一定量樟脑的乙醇密封在玻璃瓶内制得“天气瓶”,已知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天气瓶”中的樟脑发生如图甲到图乙改变时,保持不变的是( )A.瓶外空气的温度B.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C.瓶内乙醇的质量D.瓶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6.(2024·浙江模拟)2019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Leavingnoonebehind”。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自然界的降水普遍带有酸性,称为酸雨C.水中N、P等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D.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大7.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9.(2023八上·杭州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液质量分数相同,则两者溶解度一定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g/立方厘米,其中含溶质24g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D.不饱和溶液化为饱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酸、硫酸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浓盐酸稀释成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C.将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暴露在空气中,两瓶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D.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11.(2024八上·武义期末)已知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1.4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若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A是氯化铵B.充分搅拌能使①中盐A继续溶解C.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44%12.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13.(2024·浙江模拟)小君周末到五马街观察灯盏糕的制作过程,请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1)灯盏糕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面粉、油、食盐等,上述食材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浊液的是 ;(2)炸灯盏糕时,面粉团在油中会变得蓬松,小君发现一开始沉底的灯盏糕浮上来了,灯盏糕上浮是因为 增大导致浮力增大;(3)卖灯盏糕的小摊上还摆着红糖水,摊主只要取出少量红糖水品尝,就能知道整锅红糖水甜度是否合适,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14.(2023八上·东阳期末)小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 时,撤去酒精灯。(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__(多选)。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可计算氯化钠的产率=×100%=80%。请评价这样计算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5.(2023八上·嘉兴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过氧乙酸(1L)溶质质量分数 20%密度 1.2 g/cm3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16.(2023八上·台州期末)硫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1)现要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2)若取36g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多少?17.(2023八上·义乌期中)用氯化镁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已知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6g,在该温度下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序号 ① ② ③ ④氯化镁的质量/g 30 40 50 6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1)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2)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3) 方法可以将上述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4)求序号为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1 水和溶液相关问题★【课程标准】①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明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②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③了解物质溶解与结晶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了 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④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义。⑤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⑥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⑦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学业要求】①能说出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与微观视角说明并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②从定性与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③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④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⑤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⑥知道海陆分布特点,能描述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能用图表解释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考点一:能说出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与微观视角说明并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1.溶液与浊液最本质的区别是( )A.稳定性不同 B.分散质的状态不同C.分散程度不同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答案】D【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析。【解答】悬浊液中的小颗粒和乳浊液中的小液滴都是由许多分子的集合而成的分子集合体,而溶液中的溶质则是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着的,所以,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答案为:D。2.(2023八上·金东期中)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答案】C【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肥皂不能溶于水,因此肥皂水为乳浊液;牛奶不能溶于水,因此牛奶为乳浊液;碘酒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血小板和细胞都不能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3.(2023八上·义乌月考)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故选D。4.(2023·温州模拟)小明在装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o”表示蔗糖分子) ,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考查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分层的性质【解答】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选C。5.(2023八上·瓯海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汽水、石灰水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泥水、肥皂水、碘酒D.酒精、泥浆、汽水【答案】C【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解答】A.牛奶为乳浊液、汽水为溶液,石灰水为溶液,故A错误;B.矿泉水为溶液、自来水为溶液、汽油和水的混合物为乳浊液,故B错误;C.泥水为悬浊液、肥皂水为乳浊液、碘酒为溶液,故C正确;D.酒精为溶液、泥浆为悬浊液、汽水为溶液,故D错误。故选C。6.(2023·湖州)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溶剂里形成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B.海水晒盐的过程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C.两种不同溶液混合后,有可能形成悬浊液D.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答案】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B、根据蒸发结晶可分离溶质和溶剂分析;C、根据溶液混合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分析;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解答】A.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不符合题意;B. 海水晒盐的过程水分蒸发,氯化钠析出,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 ,不符合题意;C. 两种不同溶液混合后,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而形成悬浊液 ,不符合题意;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后,会吸热分析。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指明温度、溶质分析。C、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解答】A. 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故错误,符合题意;D. 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2023八上·诸暨月考)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无色透明B.②为水C.③可通过增加溶剂实现转化D.④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一定能实现转化【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加入溶质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变成饱和溶液。【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故A不正确;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②表示溶剂,但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等,故B不正确;C.饱和溶液中增加溶剂,可以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答案为:C。9.(2023八上·义乌月考)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碘溶剂 水 酒精 汽油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A.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C.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表格内容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碘在水中溶解性为微溶。但是大量的水就可以溶解少量的碘,从而形成碘的水溶液,故A错误符合题意;B.碘在酒精中溶解性为可溶,那么少量的碘放入大量酒精中会形成稳定的溶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那么久置不会分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为易溶,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而溶液就是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D.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0.(2023八上·诸暨月考)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____。(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答案】(1)A;B(2)均一【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滴。(2)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解答】(1)食盐和料酒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B符合题意;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滴,形成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故选AB。(2)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均一性的特点。考点二:从定性与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1.(2024九上·柯桥月考)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2)根据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3)根据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变化分析;(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饱和;如果没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解答】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D.原来的溶液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2.(2023八上·诸暨期中)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解析】【分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解答】A. 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混合物中包含了溶液,正确;C.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错误;D. 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错误;故答案为:B.3.(2024·浙江模拟)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一定是饱和溶液 B.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浓度不变,从上面的表述来看,饱和溶液,必须是在特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剂量,针对的是同一物质。【解答】A. ①一定不是饱和溶液,A错误;B. ②可能刚好饱和,B错误;C. ②→③,溶剂质量减小,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者增大,C错误;D. 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因为都是饱和溶液,D正确。故答案为: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运用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但不同的溶质不能比较浓稀.【解答】解: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说法正确;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说法正确;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说法正确;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但不同的溶质不能比较浓稀,故不正确.故选D.5.(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20℃时,向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所示;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所示;再加入10克水后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解答】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AB都错误;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克,溶液的质量为100克,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丙正确;在乙溶液变成丙溶液的过程中,加水稀释,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D错误;故答案为:C6.(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已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丁图的环境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溶解度大小,进而判断溶液温度变化;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C.如果溶液中存在为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D.加入硝酸钾晶体质量相同,则未溶的越多,则溶质质量越小。【解答】 A.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丙没有硝酸钾晶体存在,丁中硝酸钾晶体最多。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可知,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故A错误;B.从图乙到图丙,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C.图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C错误;D.根据图片可知,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故D正确。故选D。7.(2023八上·嘉兴期末)室温时,对100毫升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甲进行如图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③前后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B.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丁溶液C.乙、丁溶液一定饱和,丙溶液一定不饱和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属于浓溶液【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变化确定它的溶解度变化;(2)溶质质量分数=;(3)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4)根据溶质质量的多少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中加热后氯化钠晶体质量减少,即溶质质量增大,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大,故A错误;B.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而丁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根据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可知,无论丙是否饱和,丁中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丙中溶质质量分数,故B正确;C.乙和丁中存在未溶的晶体,则它们肯定饱和;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丙不一定饱和,故C错误;D.甲和乙相比,水的质量相同,而乙中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乙为浓溶液,故D错误。故选B。8.(2024九下·杭州月考)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如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CuSO4 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题意,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加入2g硫酸铜,完全溶解,再加入2g硫酸铜,硫酸铜有剩余,完全加热到50℃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等质量的水中,丁中溶质的质量最多,丙中其次,甲中溶质的质量最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则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g:100g=8:25,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完全加热到50℃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丁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50℃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20℃时多,则CuSO4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2023·宁波模拟) 在室温下,小北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B.在t ℃时,A的溶解度一定为50克C.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示中加入物质溶解情况,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质量减小分析。【解答】A、溶液①加入5gA部分溶解,说明为①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B、 因不能确定③是否为饱和,所以不能确定t ℃时A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C、 溶液②和溶液④都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符合题意;D、 溶液③冷却后会析出晶体,其质量大于溶液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3·宁波模拟)小宁在配硝酸钾浴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 10 100 40 120.9② 60 100 40 140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B.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由表中所给溶液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判断饱和情况,结合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解答】 A、10℃时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得到120.9g溶液,说明只溶解了20.9g硝酸钾,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不符合题意;B、②所得溶液固体完全溶解,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D、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会析出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11.(2023·舟山模拟)已知在20℃和60℃时, 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现配制5%CaCl2溶液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和③中溶液分别为20°℃和60℃时的饱和溶液B.②到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③稀释至④的过程需加水1420g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将加入的氯化钙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饱和;(2)根据图片分析溶质质量的变化,从而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加水的质量;(4)根据稀释过程的特点判断。【解答】A.20℃时氯化钙的溶解度为74.5g,因为80g大于74.5g,所以溶液②为饱和溶液。60℃时氯化钙的溶解度为137g,因为80g<137g,所以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②中存在未溶的氯化钙,③中氯化钙完全溶解,则从②到③的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而溶质质量增大。根据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C.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80g=(80g+100g+x)×5%;解得:x=1420g,故C正确;D.③的溶液质量小于④的溶液质量,故D错误。故选C。12.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溶液质量/g 60 65 70 70A.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实验②可算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10g氯化钠,溶液刚好达到饱和【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根据(2)中的规律计算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4)与氯化钠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当加入25g氯化钠时溶液质量为70g,此时溶质质量为:70g-50g=20g。因为25g>20g,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20g,则①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20g,则溶液③④正确不合题意;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20g,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40g,即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故C错误符合题意;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20℃时,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10g氯化钠,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三: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1.(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学校里的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②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答案】B【知识点】水的净化【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②中的超滤膜用于过滤杂质,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2023八上·龙泉期中)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C. D.【答案】B【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粗盐溶解时,为加快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所示操作错误。故答案为:B3.(2023八上·滨江期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取液弃渣D.装袋保存【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判断。【解答】在冷水浸泡、加热煎制、取液弃渣和装袋保存四个环节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液和不溶于药液的残渣进行分离,与过滤操作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4.(2023八上·苍南月考)“生命吸管(Lifestraw)”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内装有多种过滤器,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异味与重金属离子;超滤膜可滤除99.99%的细菌和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B.滤网起到过滤的作用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D.若无生命吸管,生活中杀灭细菌和病毒可以用煮沸的方法【答案】A【知识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混合物;(2)过滤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4)煮沸的方法不但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还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解答】A.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符合题意;B.滤网起到过滤的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 ,故C正确不合题意;D.若无生命吸管,生活中杀灭细菌和病毒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5.如图所示为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A.①—加水溶解 B.②—结晶C.③—蒸发 D.④—洗涤【答案】B【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可采用加水溶解、②过滤,对滤液进行蒸发分离出氯化钾;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故答案为:B。6.苏州平江路河道水清见底,道尽江南之美。下列关于河水处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B.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可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C.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蒸馏冷凝D.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可直接排向河道【答案】A【知识点】水的净化【解析】【分析】A、根据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分析。B、根据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不能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分析。C、根据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过滤分析。D、根据废水滤去固体后,应进行净化处理,再排放分析。【解答】A. 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 ,故正确;B. 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不能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故错误;C. 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过滤,故错误;D. 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应进行净化处理,不能直接排向河道,故错误;故答案为:A。7.(2023·常山模拟)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用加热蒸馏法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该方法属于下列模型中的( )A.性质差异 B.分离转移 C.反应转化 D.恢复原态【答案】B【知识点】水的净化【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用加热蒸馏法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用加热蒸馏法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该方法属于模型中的分离转移。故选B。8.(2023九上·诸暨月考)如图是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结晶池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D.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答案】A【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A、根据结晶前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分析;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母液分析;C、根据结晶过程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分析;D、根据海水引入贮水池成分不变分析。【解答】A、蒸发池中若无晶体析出,则为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为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B、 母液是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C、 结晶池中氯化钠析出,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不符合题意;D、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4九下·杭州月考)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Na2COз、BaCl2溶液B.加入试剂 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C.向溶液I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但不应过量,否则会影响精盐的纯度D.溶解过程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答案】B【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加入试剂a的顺序不能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这是因为氯化钡溶液在碳酸钠溶液后面时,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故A错误。B.加入试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故B正确。C.向溶液Ⅰ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这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氯化氢会挥发掉,故C错误。D.溶解过程需要进行搅拌,搅拌只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不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如图所示为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1)“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3)析出晶体咸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答案】(1)(2)玻璃棒(3)饱和溶液【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蒸发池“中蒸发水分分析。(2)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分析。(3)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母液”,说明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分析。【解答】(1)“蒸发池“中蒸发水分,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H2O。(2)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溶解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所需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所以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3)析出晶体后的“母液”,说明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考点四: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1. 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100 g水,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 g固体。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A.A>C>B B.C>A>B C.B>C=A D.A>B>C【答案】C【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析,求出B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解答】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5%,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B含有的溶质最多,A和C一样多。故答案为:C。2.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50 g水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C.加入20g溶质D.燕发掉一半溶剂【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3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适量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解答】100g 20%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100g×20%=20g,含溶剂的质量=100g-20g=80g。A.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100g-x)×40%=100g×20%,x=50g,故采用的方法正确;B. 加入100g 20%的该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故错误;C. 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100g+y)×40%=100g×20%+y,y=33.3g,故错误;D. 根据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50g水,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错误;故答案为:A。3.(2023·镇海模拟)已排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小龙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清水,然后分别加入20克、40克和60克食盐(如图)。充分溶解后这3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关系为( )A.甲<乙<丙 B.甲<乙=丙C.丙<乙<甲 D.甲=乙<丙【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含义是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分别向100克清水中加入20克、40克、60克氯化钠,可知,甲中20克食盐全部溶解,且溶液未饱和,乙丙均溶解食盐36克,且达到饱和状态,故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故答案为:B。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做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答案】A【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溶液在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分析。【解答】A. 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将甲转移溶液50mL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正确;B. 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错误;C. 由题可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D. 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故错误;故答案为:A。5.(2023八上·拱墅期末)室温时,向30克某固体物质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溶解,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若固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中的溶液B.③和④中的溶液一定都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C.该固体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可能为50gD.④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还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解答】A.由图可知①、②中的溶液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①、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不正确;B、溶液②中加入25g水后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溶液③,则溶液③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因此溶液③中再加入25g水后得到的溶液④为不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C、由图示可知,当30g该固体物质中加入75g水,固体完全溶解,假设恰好溶解时,室温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所以溶解度应该是40g,故C正确;D、溶液④固体全部溶解,则④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30g,溶剂为100g,则质量分数为,故D不正确。故答案为:C。6.(2023八上·临海期中)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此题.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解答】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不是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故A错误;B、40℃时,163.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故B错误;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没有说明水的质量,故C错误;D、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比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小,因此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故选D.7.(2022八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氯化钠(2)冷却热饱和溶液(3)解:m液=100g+100g=200ga%=m质/m液=100g/200g=50%【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答案为:(1)氯化钠;(2)冷却热饱和溶液;(3)50%。8.(2023八上·长兴期末)氢氧化钠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化学药品。如表是某同学在室温时(20℃时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序号 水的质量(克) 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克) 溶液的质量(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m=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3)将第2次实验所得溶液稀释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还需要加入水多少克?(列式计算)【答案】(1)20.9(2)3 4(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20g+x)×5%=10gx=180g答:还需要加入 180g 水。【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10g水中20℃时最多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列出方程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解答】(1)在第3次实验中,加入11g氢氧化钠固体,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0.9g,则其中溶质的质量为:20.9g-10g=10.9g<11g,因此出现未溶的固体,即此时溶液达到饱和。那么在第4次实验中,加入12g氢氧化钠固体时溶质还是10.9g,即溶液质量为:10g+10.9g=20.9g。(2)溶液3和溶液4中,都有未溶的固体存在,即它们都是饱和溶液。考点五: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2023·杭州模拟)小金利用下列实验操作完成了两个实验。甲实验为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乙实验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B.乙实验的步骤是:计算﹣②﹣③﹣①C.若步骤②中食盐和砝码放反,则测得的食盐质量可能偏大D.当步骤⑤的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可停止加热【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混匀、装瓶分析。【解答】A、 甲实验为过滤,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①﹣④﹣⑤ ,不符合题意;B、 乙实验为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混匀、装瓶,即计算﹣②﹣③﹣① ,不符合题意;C、 若步骤②中食盐和砝码放反,会使测得的食盐质量可能偏小,符合题意;D、 当步骤⑤的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可停止加热 ,剩余水分靠余温蒸干,不符合题意;故选C。2.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7.0g【答案】A【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及量筒的使用要求分析;B、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步骤分析;C、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D、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中操作错误;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图中操作错误,A正确。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无蒸发步骤,B错误。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受影响,C错误。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5%=7.5g,D错误。3.(2022九下·杭州模拟)小金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50g。其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实验步骤均操作无误B.部分氯化钠固体从药匙中撒落,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45mL的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从烧杯中溅出,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A、根据取用药品是瓶塞倒放分析;B、根据称量前取用药品洒落不影响溶液中溶质分析;C、根据量筒仰视刻度线读数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分析;D、根据配制好的溶液洒落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A、图中实验取用药品步骤中瓶塞正放桌面上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B、部分氯化钠固体从药匙中撒落,因是称量前药品,不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C、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45mL的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符合题意;D、溶液具有均一性,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从烧杯中溅出,不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A.砝码磨损B.氯化钠固体不纯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答案】(1)4;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2)100(3)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A;B;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定量称量的方法分析解答。(2)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再计算出水的体积即可;(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80g×5%=4g。根据图甲可知,右盘略低,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2)需要用水的质量为:80g-4g=76g,即需要水的体积:;则量取水时,应该选择规格为100毫升的量筒。(3)丙图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A.砝码磨损时,它的质量会偏小,而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B.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C.按照图乙的方法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水的体积偏小,故D不合题意。故选ABC。5.(2020八上·西湖期末)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纠正错误后,若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3)在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6%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答案】(1)③;⑤③④②①(2)向左盘继续增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3)③【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错误之处。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确定操作顺序。(2)在进行定量称量药品的过程中,一旦右盘砝码和游码放好后,就要保持不变,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造成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氯化钠的质量偏小;②水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左物右码”的规范可知,③中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⑤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③用天平称量出合适质量的氯化钠;④将称量出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备用;②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然后倒入烧杯;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氯化钠完全溶解。则正确操作顺序为:⑤③④②①。(2)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说明砝码的质量大,而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左盘继续增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3)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①不合题意;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那么称量出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②不合题意;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水的质量偏大,故③符合题意;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由于溶液均一稳定,因此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故选③。6.(2023八上·青田期末)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向右移动砝码(3)为提高精度,某同学们对粗盐进行了提纯,请参考图2回答:以下操作中,操作②的名称是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③②①⑤④(2)B(3)过滤(4)①②③【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2)根据定量称量的操作过程判断;(3)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如下:③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②用天平称量10g氯化钠;①将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备用;⑤用量筒测量90mL水倒入烧杯;④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解。则正确顺序为: ③②①⑤④ 。(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操作为:减少适量氯化钠的质量,故选B。(3)根据图2可知,步骤②分离泥沙和溶液,应该为过滤。(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那么食盐和纸片的质量和等于砝码质量,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②符合题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③符合题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故选①②③。7.(2023八上·杭州期末)图1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图1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mL。(3)经检测,配制出来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有杂质②称量时左盘垫纸片,右盘未垫纸片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答案】(1)②⑤①④③(2)162(3)③【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操作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分析;(2)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分析。【解答】(1)配制溶液操作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图1中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④③。(2)⑤所示食盐质量为18g,配制10%的溶液质量为180g,则需量取水的体积为162毫升。(3)①氯化钠固体有杂质会使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②称量时左盘垫纸片,右盘未垫纸片会使溶质质量偏 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得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故答案为:(1)②⑤①④③ ;(2)162;(3)③。8.(2024八上·临海期末)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优质种子的方法。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超过1.2×103kg/m3;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超过1.1×103kg/m3;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下表为食盐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6%溶液密度(g/cm3) 1.03 1.07 1.10 1.15 1.20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2)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千克。(3)若取上述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60千克,能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多少千克 需加多少体积的水 【答案】(1)15%(2)40(3)解: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20%×60kg=15%×mm=80kgm水=80kg-60kg=20kgV水==0.02m3【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选种的做法来分析;(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3)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1)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超过1.1×103kg/m3,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所以应该用15%的食盐溶液(密度:1.10g/cm3=1.10×103kg/m3)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2)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00kg×20%=40kg;(3)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计算出20%的食盐溶液60千克可以配制出15%的食盐溶液的质量,然后可以计算出需要加的水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出加入水的体积。考点六:知道海陆分布特点,能描述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能用图表解释水循环的主要过程1.东亚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较显著的地区之一 。季风通过影响水循环过程而使浙江省形成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气候特征 。下列水循环过程的环节中 ,受季风直接影响的是(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解答】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因此受季风直接影响的是水循环过程是水汽输送。故答案为:B。【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答案】D【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本小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人类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低。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解答】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百川归海”描述的是径流。故选D3.(2023七下·北仑期中)目前人类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海水和冰川 B.河水和湖泊水C.海水和浅层地下水 D.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还难以利用的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解答】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和深层地下水,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故选:D4.(2023八上·义乌月考)当今世界,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江河水、湖泊淡水、大气水B.江河水、冰川、深层地下水C.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D.海洋水、冰川、浅层地下水【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解答】根据分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C5.(2024八上·嘉兴期末)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A.图中⑦是植物蒸腾,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A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B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C不符合题意。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2023八上·台州期中)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答案】A【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解答】A. 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A正确;B. 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淡水资源有限,所以需提倡节约用水,B错误;C.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C错误;D. 水循环中,水在固、液、汽两态之间相互转化,D错误;故答案为:A.7.(2023八上·上虞期末)根据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陆地淡水的主体是河流水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节约用水,可有洗脸水浇花D.在自然界中,海水和陆地淡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解析】【分析】①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剩余的0.94% 是陆地咸水。②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③水的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两个小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实现了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A.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故A错误;B.从图中可知,海水占地球水储量的96.50%,故B正确;C.用洗脸水浇花实现了水的回收利用,是节约用水的途径,故C正确;D.在自然界中,海水和陆地淡水之间可以通过水的大循环进行相互转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A。8.(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答案】A【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①降水,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④植物蒸腾,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解答】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⑥地下径流,A错误;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B正确;C.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C正确;D. 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答案为:A9.(2024八上·临海期末)下图表示水循环过程。(1)图中⑥代表的环节是 。(2)台风主要加强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答案】(1)蒸发(2)④【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表示降水;②和⑥表示蒸发;④表示水汽输送;⑦表示地表径流。【解答】(1)图中⑥代表的环节是蒸发;(2)台风主要加强④水汽输送环节,能够给陆地带来强降水。故答案为:(1)蒸发;(2)④。10.(2024八下·义乌)根据图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 中。(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③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 等。(3)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海洋(2)地表径流(3)1:2;木条复燃(4)【知识点】蒸腾作用;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解答】(1) 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海洋中。(2) 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③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等。(3) 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是氧气和B管(电源的负极)是氢气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故答案为:(1)海洋(2)地表径流(3)1:2;木条复燃(4)1.(2022八上·临海期末)临海传统小吃麦虾,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虾、面粉、鸡蛋、油、食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等,上述食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油 C.食盐 D.香菇【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区分溶液、悬浊液、胶体。【解答】A.面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B.油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B错误;C.食盐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故C正确;D.香菇与水不相溶,故D错误。故答案为:C。2.(2023九上·义乌月考)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减少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判断、【解答】 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由于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溶剂水的质量会增大,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质量变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故选A。3.(2023八上·浙江期中)2023年7月,超强台风“杜苏芮”北上经过广东省东部海域,给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过境”和“台风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 )A.②降水;①水汽输送 B.①水汽输送;②降水C.⑦蒸发;①水汽输送 D.①水汽输送;⑦蒸发【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①是水汽输送;②降水;③地表径流;④地下径流;⑤植物蒸腾;⑥下渗;⑦蒸发;【解答】“台风过境”和“台风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B;故答案为:B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答案】C【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解答】A、人工降雨影响的是降水环节,与水汽输送无关;且水汽的输送人类无法干预而改变;故A错误;B、植树种草增加蒸腾作用,但对于大气的水汽影响并不是很大;故B错误;C、径流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人类是能够改变的;故C正确;D、抽取地下水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资源,并不会对地下径流有太大影响;故D错误;故答案为:C。5.(2024九下·台州月考)某同学将溶有一定量樟脑的乙醇密封在玻璃瓶内制得“天气瓶”,已知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天气瓶”中的樟脑发生如图甲到图乙改变时,保持不变的是( )A.瓶外空气的温度 B.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C.瓶内乙醇的质量 D.瓶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答案】C【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图示中“天气瓶”由甲变成乙,瓶内固体樟脑增加分析。【解答】 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图示中“天气瓶”由甲变成乙,析出樟脑,说明外界温度降低, 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减小,瓶内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瓶内乙醇质量保持不变。故选C。6.(2024·浙江模拟)2019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Leavingnoonebehind”。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自然界的降水普遍带有酸性,称为酸雨C.水中N、P等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D.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大【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盐与化肥【解析】【分析】A、根据水的作用及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酸雨是pH<5.6的雨水分析;C、根据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分析;D、根据水的比热大分析。【解答】A、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杂质,都是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B、 自然界的降水因空气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带有酸性,但该雨水不是酸雨 ,符合题意;C、 植物生长需氮、磷、钾元素,水中N、P等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不符合题意;D、 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大 ,不符合题意;故选B。7.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答案】B【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分析。【解答】A. 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溶剂的质量不变,则会造成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偏小,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C. 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的质量不变,则会造成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D. 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答案为:B。8.(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答案】B【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A、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B、根据蒸发操作步骤分析;C、根据蒸馏冷水下进上出分析;D、根据粗盐提纯主要步骤分析。【解答】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B、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剩余液体靠余温蒸干,符合题意;C、 蒸馏操作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b进a出 ,不符合题意;D、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用到丙操作,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3八上·杭州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液质量分数相同,则两者溶解度一定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g/立方厘米,其中含溶质24g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D.不饱和溶液化为饱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判断;B.根据m=ρV计算溶液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解答】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故A错误;B.溶液质量m=ρV=1.2g/cm3×200cm3=240g,则溶质质量为:240g×10%=24g,故B正确;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小,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D.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可能只是溶解度减小所致,而溶质和溶液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酸、硫酸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浓盐酸稀释成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C.将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暴露在空气中,两瓶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D.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B、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分析。C、浓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硫酸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D、根据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分析。【解答】A. 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错误,符合题意;B. 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硫酸敞口放置,溶质不变,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避免腐蚀皮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1.(2024八上·武义期末)已知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1.4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若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A是氯化铵B.充分搅拌能使①中盐A继续溶解C.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44%【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考查固体溶解度概念,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水中溶解的最多的溶质的质量。【解答】A.氯化铵的溶解度较小,所以相同水中溶解的量少,因此溶质剩余的为氯化铵,所以A正确;B.搅拌不能增加溶质的溶解度,所以不能继续溶解,所以B错误;C.硝酸钾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2.9克,所以没有达到饱和,是不饱和溶液,所以C正确;D.2中溶液质量分数为22/(22+50)=30%左右,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B。12.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A、根据砝码和药品放反,若使用了游码,会导致所取物质质量偏小分析。B、根据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分析。C、根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小分析。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解答】A. 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若使用了游码,会导致所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若没有使用游码,不影响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B. 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C. 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正确;D. 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答案为:C。13.(2024·浙江模拟)小君周末到五马街观察灯盏糕的制作过程,请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1)灯盏糕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面粉、油、食盐等,上述食材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浊液的是 ;(2)炸灯盏糕时,面粉团在油中会变得蓬松,小君发现一开始沉底的灯盏糕浮上来了,灯盏糕上浮是因为 增大导致浮力增大;(3)卖灯盏糕的小摊上还摆着红糖水,摊主只要取出少量红糖水品尝,就能知道整锅红糖水甜度是否合适,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答案】(1)面粉(2)排开油的体积(3)均一性【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1)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则受到的浮力越大;(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解答。【解答】(1)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分散水中形成乳浊液;(2)炸灯盏糕时,面粉团在油中会变得蓬松,小君发现一开始沉底的灯盏糕浮上来了,灯盏糕上浮是因为排开油的体积增大导致浮力增大;(3)卖灯盏糕的小摊上还摆着红糖水,摊主只要取出少量红糖水品尝,就能知道整锅红糖水甜度是否合适,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14.(2023八上·东阳期末)小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 时,撤去酒精灯。(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__(多选)。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可计算氯化钠的产率=×100%=80%。请评价这样计算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1)cba(2)有大量晶体析出(3)A;C(4)不合理,最终得到的白色固体仍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解答】(1)操作①是溶解,故对应的是c,操作②是过滤,对应的是b,操作③是蒸发结晶,对应的是a,故填cba(2)蒸发结晶时为了防止固体飞溅,待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撤去酒精灯,用余温将剩余的水分蒸干(3)A. 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粗盐中的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会使产量偏低,A正确B. 过滤时滤纸破损,会导致得到的细盐中含有杂质,对产量没有影响,B错误C. 滤渣上会残留食盐溶液,因此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使残留在滤渣表面的食盐没被蒸发出来,产量会偏低,C正确D. 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只是水分没有蒸干,对产量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 C(4)粗盐中除了氯化钠和泥沙杂质之外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甲步骤中只除去了不溶性的泥沙杂质,并未除去可溶性杂质,因此最终得到的12g白色固体中还有气体物质,不是纯净的氯化钠故答案为(1)cba (2)有大量晶体析出 (3)A C (4) 不合理,最终得到的白色固体仍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氯化钠15.(2023八上·嘉兴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过氧乙酸(1L)溶质质量分数 20%密度 1.2 g/cm3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答案】(1)240(2)12g×20%=m稀×0.5%m=480gm水=480g-12g=468g【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m液=ρ液×V;m质=m液×A%;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液浓×A%=m液稀×B% ;【解答】(1)1L=1000mL,m液=ρ液×V= 1.2 g/cm3 ×1000mL=1200g;m质=m液×A%=1200g×20%=240g;(2)设加水后的稀溶液为m稀,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m浓×A%=m稀×B%12g×20%=m稀×0.5%m=480gm水=480g-12g=468g15.(2023八上·台州期末)硫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1)现要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2)若取36g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多少?【答案】(1)解:设需要过氧化氢浓溶液的质量为m,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30%×m=3%×200克m=20克m水=200克-20克=180克v= = =180cm3答:需要加入水180毫升。(2)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需要加水的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2)根据电解前后硫酸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减少质量为电解的水的质量分析。16.(2023八上·义乌期中)用氯化镁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已知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6g,在该温度下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序号 ① ② ③ ④氯化镁的质量/g 30 40 50 6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1)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2)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3) 方法可以将上述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4)求序号为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答案】(1)③(2)④(3)蒸发溶剂(4)A%==35.3%【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每组数据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2)将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即可;(3)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改变温度减小溶解度。(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第③组数据中,溶质质量为50g,溶剂质量为100g,则二者的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50g:100g=1:2;(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④号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0g,大于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即溶液饱和。(3)蒸发溶剂方法可以将上述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4)序号④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A%==35.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考2024】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11 水和溶液相关问题(原卷版).docx 【备考2024】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11 水和溶液相关问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