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认识 课件(共53张PPT)- 《服装立体裁剪》同步教学(江苏凤凰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认识 课件(共53张PPT)- 《服装立体裁剪》同步教学(江苏凤凰版)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项 目 一
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认识
目录
CONTENT
立体裁剪的基础理论
01
立体裁剪的基础准备
02
本项目旨在论述服装立体裁剪之于服装设计与制作的作用价值,并展示了立体裁剪的 准备工序。 在使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内涵、 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 理解服装与人体之间的 空间关系与结构平衡的实质,从而明确服装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在对立体裁剪的主要材 料与工具有一定认知之后, 学生能够进行贴标记带、人台补正等基本实践准备工作,从而对 立体裁剪的基本技能有初步的掌握。
项 目 描 述
项目目标
1.主要培养学生贴标记带、人台补正等立体裁剪准备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学会准确的大头针针法。
2.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技术原理等基本知识;熟悉立体裁剪的材料与用具、基本操作步骤:掌握人台贴标记带的方法。
立体裁剪的基础理论
任 务 一
任务导入
在学习立体裁剪操作技法之前,需对立体裁剪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的了解,特别是立体裁剪的概念、由来以及基本原理,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能充分运用立体裁剪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任务内容
“立体裁剪”这一名词源于日本的“立体裁断”,在法国被称为“抄近裁剪”,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其学名为“服装立体结构设计”,是相对于服装平面结构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实现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实践操作上讲,服装立体裁剪是将面料或与面料材质相近的布料直接覆盖于人台或人体之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伸、堆积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设计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进行平面修正,最终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样衣的技术手段。
一、立体裁剪的概念
随着当代服装设计审美与服饰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服装产品进入了个性化品牌时代,人们对服装款式、档次、品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与裁剪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裁剪技术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和新因素。虽然平面裁剪快捷、方便,但在个性化服装的造型上却有其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发展。如今不论是企业样衣制作还是高校服装结构教学,都采用平立结合即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形式。立体裁剪具有平面裁剪所没有的优越性,弥补并优化了当代的裁剪技术,它具有如下 一些特征。
9
1.直观性
立体裁剪直接在人体或人台上进行造型,能够准确地把握服装与人体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最直接的方式控制材料的性能和服装结构的变化,使服装具有较高的适体性和科学性。同时,立体裁剪的实践操作过程又是一个美感体验的过程,更容易直观地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和设计思路。设计者可以直接观察造型的可塑性,根据效果随时调整造型。不断引发设计灵感,进行二次设计,有助于设计的完善。再次,立体裁剪能直接感触面料的特性,相对于平面裁剪!更能在空间造型中对面料进行一种预想性利用和改造,从而将面料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衣服的设计中。
2.科学性
立体裁剪是以立裁专用人台或指定标准的模特为操作对象的,是一种具象的实践操作过程。服装立体裁剪从更加科学、客观的角度,帮助设计者理解服装各部位之间的关系,帮助设计者理解服装裁剪和制作中的工作原理,如褶、省、裥以及推、归、拔等工艺。从本质上讲,服装立体裁剪是确定各种平面裁剪方法的依据。所以,其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体性。
3.创意性
立体裁剪既要体现设计构思,又要追求优美的板型。它不仅是用面料创造一件壳体状的实用服饰,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设计师时而根据设计效果图进行人台立裁尝试,时而直接在人台上进行立裁创作。因此,立体裁剪不但充满了一挥而就的创意灵感,而且是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创意实践成果的体现,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立体裁剪的由来
立体裁剪起源于欧洲,随着服装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立体裁剪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出于御寒#护身等实用目的而将树皮、筋骨、贝壳等自然材料在身上加以固定或装饰,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服装"此时是服装的非成型发展时期。
当人类进化至产生审美目的,服装也随之表现出一定规律的美感,则进入第二个发展时期--半成型时期。随着苏格拉底等人”美善合一”哲学思想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的服装便开始讲究比例、匀称、平衡及和谐等整体效果。这便是现代立体裁剪中造型手法的来源。
而突显人体三维表面造型、强调女性人体曲线的立体裁剪则产生于服装发展的成型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个艺术、建筑、思想等领域都表现出独特性的时代,服装发展也受到了立体感极强的建筑风格的影响。服装的裁剪方式突破了过去”宽衣”时代的构成,开始形成近代三维空间的窄衣基型,产生了飞跃性的结构-“省”自此以后,身型的设计在西方服装史上迅猛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伴有填充物的夸张服饰的流行,以及胸衣和裙撑的洛可可服装风格的确立,对于近代立体裁剪的发展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立体裁剪真正成为一种设计手段则源于一位设计大师跨时代的首创。20世纪20年代,设计大师玛德琳●维奥内特(Madeleine Vionnet)在设计服装时并不循规蹈矩地从绘制效果图开始,而是将面料直接在小型人体模特上进行反复缠绕、打褶、固定和裁剪。她在此基础上独创斜裁法,成为服装裁剪史上飞跃性的一次革命,也提升了立体裁剪在服装中的地位。直至当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立体裁剪的工具不断改进,材料不断更新!斜裁法日趋成熟。
而今,随着现代服饰文化与服装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服装款式一改昔日的单一、单调、乏味、陈旧的局面,出现了日新月异、万紫千红的景象。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审美观念的改变,对服装款式、档次、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促进服装裁剪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然而,在我国服装史上平面裁剪法一直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平面裁剪法在造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又具有互补性,引进、普及、推广立体裁剪技术则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目前,立体裁剪技术在我国已经起步并发展,要使更多人掌握其方法和内涵,才能不断创作出更新、更好、更美的崭新服饰。
三、立体裁剪的原理
立体裁剪是以实践为主的技术,其原理是依照人体模型进行的设计与操作。在立体裁剪过程中,不仅要熟知人的体型特征,还要把握由运动引起的比例尺度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实践之前,必须在理解人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掌握服装立体造型的技术原理。
17
1.人体的基本特征
人体由骨骼、关节、肌肉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人体体型的基本要素。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肌肉附着于骨骼与关节之上,人体靠肌肉的收缩牵动骨骼产生动作。肌肉是人体表面形态的决定因素,而人体内部的脂肪对体表形态也有很大影响。
除人体基本体型外,人体各维度的截面特征也是服装造型与功能设计的重要客观因素。
人体纵向截面为胸腰部前倾、臀部后斜、大腿略前倾的S型。自腹部凸起处经BP点(胸高点)、后背肩胛骨点至臀部最宽处,如图1-1-1所示。从横向截面看,胸部周围起伏大,乳房从中心部开始略往外侧偏,臀部周围起伏也较大。曲线大处设置省道、结构线,能得到立体而优美的造型,如图1-1-2所示。手臂截面虽然比例相对较小,也是制作袖子的必要依据。特别是掌握上肢侧举的角度变化引起的手臂根围的形状变化,如图1-1-3所示。
图1-1-1 人体纵向截面
图1-1-2人体横向截面
图1-1-3手臂截面
2.服装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服装设计师在实践立体裁剪时,必须着重考虑以下问题,才能在立体造型过程中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创意性。
1
结构的平衡。结构平衡是检验立体裁剪水平的第一准则、服装的结构平衡主要表现为:布面受力平衡,布纹走向与造型相辅相成,结构线平直自然,面与面之间转折分明。影响结构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如布料丝向不顺直,省、褶、结构线捏缝不当,大头针针法的偏差等。因此在立裁时,首先要做到、“丝缕归正”,其次在结构设计与处理上必须得当。
2
松量的合理。松量也称空间量,即服装内部空间、服装内部与人体之间的空隙。从功能上来讲,松量必须服从人体的活动机能。以上衣原型为例!胸围的放松量为8-10cm,是服装原型的基本空间量,属于、贴体性“松量"人体外包围上有胸高点、肩胛骨点等凸点,在设计服装最小外包围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凸点处的松量大小,在满足人体活动量与呼吸量基础上进行造型拓展。
立体裁剪的基础准备
任 务 二
任务导入
本任务旨在让学生熟悉立体裁剪的材料与用具!明确具体开展立体裁剪实践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掌握正确的大头针针法,从而为开展服装基本型的立体裁剪操作奠定了基础。
任务内容
1. 白坯布的整理
服装立体裁剪所用布料一般很少用实际布料进行操作, 而是根据款式厚薄特点选择适宜 的平纹白坯布进行裁剪。在坯布染整过程中,由于布边过紧、 轻度纬斜、 布料拉伸等现象,常常 会出现丝缕歪斜和错位, 导致立体裁剪完成的样衣丝缕不正。因此,在材料准备阶段就必须进 行坯布的整理!,一般来说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 材料与用具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1)检查丝缕( 图1-2-1) 运用打版尺上的布纹线分别对应横向以及竖向的布纹, 当前 后两者相互吻合时, 即说明布料的横竖丝缕相互垂直; 若不吻合,则说明布料丝缕不正, 需要进 一步整理。
图1-2-1 检查丝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2)做印记(图1-2-2)。右手将一根大头针或手缝针的针尖插入丝缕之间, 左手拽住布另一 侧边缘,右手向下用力滑动大头针, 使布料上出现顺直的纵向印记,成为丝缕规整的依据。
图1-2-2做印记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图1-2-3矫正丝缕
(3)矫正丝缕(图1-2-3) 。 把布料较短的一面向斜向拉伸使之加长,如果达不到要求可 以使用熨斗进行推拉定型, 直到丝缕顺直为止。可参照步骤(1)进行反复检验。
2. 操作用具(图1-2-4)
图1-2-3矫正丝缕
(1)剪刀。包括缝纫剪刀以及剪断线头的小剪刀。
(2)大头针。立体裁剪用大头针应用专业
的立裁针,不宜选用珠针。
(3)针插。针插是为了插大头针并固定在手腕上进行使用的,形状近似圆形。一般采用丝绒、绸缎面料为佳,内部为填充棉。
(4)手缝针与缝线。完成立裁样衣需要假缝,因此,需要手缝针与缝线,以白色缝线为宜。
(5)尺子。制版尺用于测量与纸样修正:曲线尺亦用于纸样修正,多用于绘制领口与袖窿:软尺则用于测量人台尺寸。
(6)标记带。在立体裁剪之前需运用具有黏性、色彩醒目的标记带标记出人台的主要结构线以及款式造型线。
(7)记号笔。在初步取样完成后,需用记号笔点影做标记。
(8)铅笔。用于纸样修正中画线。
(9 )锥子。用于纸样修正中标记省位或做记号。
(10)熨斗。用于烫平布料、扣烫缝份以及整理等。
(11)牛皮纸与拷贝纸。用于拷贝布样并进行纸样修正。
(12)滚轮。用于将布样拷贝至牛皮纸。
二、人台的准备
1.贴标记带
(1)标记带材料的选用。标记线的颜色应选用与人体模型反差大的颜色,具有醒目性,且透过布料易于识别。标记线一般选用黑色、红色或色彩明显的粘合带或彩带,宽度为0.3-0.5cm。
① 前中心线。从前颈点开始过前胸围、腰围、臀围中心的一条直线,如图1-2-5所示。
②后中心线。从后颈点开始过后胸围、腰围、臀围中心的一条直线,如图1-2-6所示。
③ 胸围线。从人台侧面找到12点,然后在同一高度下找到人台一周的该高度位置,用大头针做记号,接着按照大头针位置贴出标记线,如图1-2-7所示。
(2)贴标记带的步骤.
图1-2-5贴前中心线
图1-2-6 贴后中心线
图1-2-7贴胸围线
④腰围线。从胸围线上前中心点外下量16cm,在这一位置上贴出一周标记线。从侧面看腰部位置的平衡与否,加以确认,如图1-2-8所示。
⑤臀围线。从腰围线上前中心点外下量18cm,在这一位置上贴出一周标记线。从侧面看臀部位置的平衡与否,加以确认,如图1-2-9所示。
⑥肩线。侧颈点和肩端点相连,贴出肩线,如图1-2-10所示。
图1-2-8 贴腰围线
图1-2-9贴臀围线
图1-2-10贴肩线
⑦侧缝线。测量人台的腰围尺寸,确认人台左右的前后中心之间的尺寸相同(腰围和臀围的尺寸测量也同样)。从前中心到后中心的腰围尺寸(W/2)的二等分位置向后移、45做记号。胸围线向后移1.5cm至2cm处做记号,臀围向后移1cm 处做记号。贴出侧缝线,如图1-2-11所示。
⑧领围线。从后颈点开始,以该点水平移动2cm 至2.5cm 为侧颈点作为参考,边观察颈部的倾斜,边顺势光滑地贴出领围标记线,一直到前颈点,贴出一周的领围线,如图1-2-12所示。
图1-2-11贴侧缝线
图1-2-12 贴领围线
图1-2-14 正面展示
图1-2-15 侧面展示
图1-2-16背面展示
贴好标记线的人台,如图1-2-14, 1-2-15, 1-2-16所示。
2.人台的补正
由于人体模型是理想化的人体造型,缺乏个性差异。所以在实际运用时,还要根据个人体型以及流行趋势作必要的补正。补正操作时可用运用棉花或填充棉覆盖在需要的部位。
(3)腰部补正(图1-2-19)。如在制作外套大衣时,腰部松量较多。为减少人台的起伏量,需将腰部垫起。可将质地均匀的棉絮在腰部均匀缠绕并固定。
(4)臀部补正(图1-2-20)。臀部补正要兼顾腰部的造型与补正量,注意棉絮的均匀覆盖。
(2)肩部补正(图1-2-18)。可用垫肩把人台的肩端垫高。垫肩要根据肩部造型和面料厚度来选择。
(1 )胸部补正(图1-2-17)。用棉花把胸部对称垫起,边缘要逐渐变薄以符合胸部中间凸起的造型。
图1-2-17胸部补正
图1-2-18肩部补正
图1-2-19 腰部补正
图1-2-20 臀部补正
三、大头针的固定别和
立体裁剪对使用大头针有一定的要求,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是立体裁剪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了解大头针的扎别方法,对服装的定型、完成效果都起着良好的作用,其原则是:第一,大头针针尖不宜插出太长,这样易划破手指。第二,大头针挑布量不宜太多,防止别合后不平服。第三,别合时一进一出要用大头针尾部,固定后比较稳定。衣片上直线部分的大头针间距可稍微大一些,曲线部分的间距要小些,只有这样,立体裁剪出的服装才会牢固平整。
一般来说,立体裁剪有以下几种大头针的别和方法:
1.重叠法
将两块布料重叠在一起,用大头针固定!完成
线是大头针固定位置的连线。此针法适用于布料拼接以及需要平服的部位,如图1-2-21所示。
图1-2-21 重叠法
2.折叠法
又称盖别法。先将一块布料折叠后覆盖在另 一块布料上,使折叠线处在表面明显的位置,这种方法可以确定缝合线的位置,便于做标记。常用于别合侧缝、袖缝、肩缝、分割线等位置,如图1-2-22所示。
图1-2-22 折叠法
3.对别法
将两块布料的边沿对齐,合拢在一起,大头针沿着要缝合的地方扎别。大头针的方向要一 致,别合的位置就是完成线的位置,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出缝线后的效果。一般在立体取样以及造型时常使用此针法,如图1-2-23所示。
图1-2-23对别法
4.双针固定法
固定前中心等处的针法,在同一个空穴处用两根大头针斜向刺入固定。用于将布料固定在人台上,如图1-2-24所示。
图1-2-24 双针固定法
项 目 检 测
一、单选题
1.”省”产生于哪个服装历史时期 ( )
A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哥特时期 D 巴洛克时期
2.哪位设计大师首创了斜裁法( )
A 卡尔 拉格菲尔德 B 克里斯汀 迪奥
C 玛德琳 维奥内特 D 可可 香奈儿
项 目 检 测
二、填空题
1.贴胸围线处标记带时!首先应在侧面找到( )点。
2.贴标记带时,腰围线距臀围线一般为( )45cm。
3.立体裁剪大头针针法包括( ) ( ) ( ) ( )藏针法。
三、简答题
1.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有何关联?
2.简述立体裁剪的创意性特征。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